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2篇)_第1页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2篇)_第2页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2篇)_第3页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2篇)_第4页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9页共19页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_、_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和省卫生信息化“_”规划的总体部署的精神,加快建设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更好地实现卫生信息化技术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市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总体目标和新医改的要求,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方针,把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大力开发利用卫生信息资源,架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为保障人民

2、群众和卫生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二、基本原则顶层设计,点面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实际相结合,以信息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共享性”为核心、“个性化”为特色,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合理布局和共享应用,做到上下衔接、点面结合、统分有序。服务导向,应用驱动。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卫生信息化以管理为导向逐步向以服务为导向,融管理于服务转变;坚持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促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遵循标准,保障安全。坚持把卫生信息标准和安全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统一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完善区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3、机制;加强卫生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切实履行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投入、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科研学术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有序竞争,合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三、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设计和部署,结合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连接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坚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严格的安全管理,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为两大核心数据来源,通过四个区域技术(区域医院信息系统HIS、区域检验信息系统LIS、区域医学影像归档和传输系

4、统PACS、区域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卫生信息资源中心来实现医疗服务、健康检查、疾控、血液、卫监、应急指挥等公共卫生信息的整合,实现覆盖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新医改提出“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高效、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目标。在建立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基础上推进公安、医保、计生等部门信息同享,进一步构建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管理和决策的数据依据;同时逐步开放面向公众的服务。四、建设内容(一)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中心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联省、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下接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

5、机构的服务网络,支持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一应用支持环境,为市区域卫生各项综合应用系统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安全的、完整的、快捷的信息查询、资源调度、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服务。2、基础数据中心:建立基础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三大数据库: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1)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过程的系统、规范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电子病历内有

6、效整合临床路径,更好地实现专科、专病的精细化管理。(2)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是健康档案的一个子集,其涵盖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要符合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功能规范和数据集规范。(3)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该数据库为动态海量数据库,涵盖卫生资源数据库、妇幼保健数据库、健康和疾病监测数据库、临床医疗数据库、医学科技类数据库、卫生经济类数据库、卫生政策法规类数据库等,可随时构建需要的数据类型,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

7、用。(二)建立卫生信息数据业务专网按照全省卫生虚拟专网的标准和市卫生专网规划要求,建成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局域网(内网)、连接全市医疗机构的内部局域网的广域网(卫生基础网)、连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生、社保、民政等外部系统的广域网(卫生扩展网),实现市内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做好与市、省卫生业务专网的对接。(三)建立标准化社区系统1、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统一的涵盖三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

8、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系统,并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规范管理,实现省级、市级、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2、在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健康体检系统,实现健康体检报告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业务无纸化,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得到规范。3、在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门诊输液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无线网络等,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准确核对。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及时响应病人的求助,提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4、在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HIS系统,实现就诊信息、用药信息、体检信息等记录自动上

9、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从而做到每个建档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就医记录全部过程,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四)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安装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影像诊断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建立上连省、市级医院,下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网络医疗服务体系。1、远程会诊系统。在每个医院建立一个点,配备可浏览、视频等相关设备,通过外网提交省、市、县专家会诊申请资料,会诊专家通过与面对面沟通及浏览病人病历资料(如医学影像、心理图、病理图片等),出具诊断建议报告及时反馈申请会诊医院。2、区域影像诊断系统。基层

10、卫生院影像(CR、CT等)信息资料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到上级医院或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进行审核、会诊或者出具诊断报告,诊断结果通过专用网络及时反馈给卫生院,患者可在当地卫生院所做的检查能达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图像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心或影像诊断中心,可随时调档查看。3、转诊预约系统。基层医疗遇到疑难病例,把病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能及时安排专家诊治或安排床位进行诊治;康复期的病人,上级医院可把各种信息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随访。4、远程教育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视频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通过信息平台在各基层医院都能实现收看,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可以

11、不离开工作单位进行培训的模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五)建立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标准,建设医院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遵循省级电子病历传输标准,电子病历上传县、市、省三级平台。市级医疗机构结合本院推广的临床路径,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的标准化电子病历系统的示范应用,并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健康档案、区域HIS互联互通。(六)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各医疗机构通过已有的HIS系统,建立基药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门诊人数统计、门诊输液比例、药品使用情况排名实时统计、处方限制额度等数据实时统计功能,进行整理归并,定时上传到药品监管系统,

12、药品监管系统通过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实时用药数据,结合预警机制和统计分析功能,对医疗机构进行用药监管。(七)建立医联农保(社保)“一卡通”、“银医通”系统融合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银联卡),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构建基于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标准体系,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预防保健、档案等诊疗信息可交换与共享,新农合、医保、健康卡实时结报等“一卡通”功能。在确保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银医通”建设,达到小额金融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双向转

13、诊等功能,并进行医保卡、新农合卡、银医通等多卡合一,进行功能整合,达到医疗、金融、社保联合同步服务等功能,促进一卡多能,方便实用。(八)建立规范化的妇幼保健专项系统参照卫生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及数据集规范,改造和完善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卫生信息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保健子系统,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各主要阶段所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同时,妇幼保健机构对其服务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追踪管理,开展优质服务。(九)建立突发公共

14、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依靠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加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与其它应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十)建立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市卫生局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的学习和监督。按照省政府,卫生部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成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网上医疗服务功能。深化网上预约服务,预约对象扩大

15、到二级医院,预约项目上增加预约检查、预约治疗。增加网上实时查询功能,建立网上平台与数据中心的接口和基于短信的身份验证系统,提供检验检查、健康档案等数据查询服务。五、实施步骤(一)一期建设(_年_月_年_月)1、建立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解,需求方案起草、制订、论证,预算出支撑软件功能的硬件设备并论证,确定信息中心的设址,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软、硬件的投标。2、在利用原有新农合平台及网络的基础上,初步完成数据中心机房、交换平台和新农合系统改造建设,确立数据标准体系,完成“银医通”一期基础建设,建立小额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服务功能,完成卫生信息

16、专网及区域HIS、区域PACS系统建设。3、建立区域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初步建立与完成基础数据中心和基础建设。(二)二期建设(_年_月_年_月)1、建立区域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区域HIS及各联网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互通共享。2、完成区域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银医通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诊断、用药、检查、住院信息等诊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3、在“银医通”基础上,融合“农保卡、医保卡、银联卡”简称“一卡通”,实现“多卡合一”,实现挂号、就诊、双向转诊、新农合结算、医保结算、电子健康档案调阅、“先诊疗、后收费”等多功能,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一

17、卡通用,一卡多用”。4、完善基于市卫生局信息网站的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5、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专项信息系统。6、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和健康体检系统。(三)三期建设(_年_月_年_月)1、整合卫生监督、预防疾控、妇幼保健,完成与信息平台和医疗机构互通共享项目建设。2、各医疗机构通过外网建立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远程教育、远程监护系统互通共享。3、建立卫生行政管理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5、完成异地容灾机房建设,保障信息平台的稳定和安全,降低运行风险。六、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信

18、息化建设对整个卫生系统的重要性;要总揽全局、着眼长远,高起点科学规划和设计,抓好顶层设计,循序渐进、统筹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二)强化信息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要求,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业务和管理应用系统,并将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三)强化信息化机制建设。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监督、评价和管理机制。为避免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要重点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查机制,所有新上信息化项目必须经过卫生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专家审评。

19、(四)加快培养,建立信息化人才队伍。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稳定的卫生信息化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要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二)为贯彻落实_、_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和省卫生信息化“_”规划的总体部署的精神,加快建设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更好地实现卫生信息化技术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市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总体目标和新医改的要求,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务

20、求实效的方针,把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大力开发利用卫生信息资源,架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为保障人民群众和卫生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二、基本原则顶层设计,点面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实际相结合,以信息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共享性”为核心、“个性化”为特色,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合理布局和共享应用,做到上下衔接、点面结合、统分有序。服务导向,应用驱动。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卫生信息化以管理为导向逐步向以服务为导向,融管理于服

21、务转变;坚持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促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遵循标准,保障安全。坚持把卫生信息标准和安全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统一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完善区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卫生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切实履行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投入、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科研学术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有序竞争,合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三、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设计和部署,结合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连接省-市

22、-县卫生信息平台,坚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严格的安全管理,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为两大核心数据来源,通过四个区域技术(区域医院信息系统HIS、区域检验信息系统LIS、区域医学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PACS、区域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卫生信息资源中心来实现医疗服务、健康检查、疾控、血液、卫监、应急指挥等公共卫生信息的整合,实现覆盖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新医改提出“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高效、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目标。在建立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基础上推进公安、医保、计生等部门信息同享,进一步构建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管理和决策的数据依据;同

23、时逐步开放面向公众的服务。四、建设内容(一)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中心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联省、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下接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网络,支持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一应用支持环境,为市区域卫生各项综合应用系统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安全的、完整的、快捷的信息查询、资源调度、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服务。2、基础数据中心:建立基础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三大数据库: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1)电子病历基础数据

24、库: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过程的系统、规范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电子病历内有效整合临床路径,更好地实现专科、专病的精细化管理。(2)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是健康档案的一个子集,其涵盖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要符合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功能规范和数据集规范。(3)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该数据

25、库为动态海量数据库,涵盖卫生资源数据库、妇幼保健数据库、健康和疾病监测数据库、临床医疗数据库、医学科技类数据库、卫生经济类数据库、卫生政策法规类数据库等,可随时构建需要的数据类型,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二)建立卫生信息数据业务专网按照全省卫生虚拟专网的标准和市卫生专网规划要求,建成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局域网(内网)、连接全市医疗机构的内部局域网的广域网(卫生基础网)、连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生、社保、民政等外部系统的广域网(卫生扩展网),实现市内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信息平

26、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做好与市、省卫生业务专网的对接。(三)建立标准化社区系统1、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统一的涵盖三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系统,并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规范管理,实现省级、市级、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2、在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健康体检系统,实现健康体检报告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业务无纸化,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得到规范。3、在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门诊输液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无线网络等,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准确核

27、对。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及时响应病人的求助,提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4、在_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HIS系统,实现就诊信息、用药信息、体检信息等记录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从而做到每个建档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就医记录全部过程,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四)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安装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影像诊断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建立上连省、市级医院,下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网络医疗服务体系。1、远程会诊系统。在每个医院建立一个点,配备可

28、浏览、视频等相关设备,通过外网提交省、市、县专家会诊申请资料,会诊专家通过与面对面沟通及浏览病人病历资料(如医学影像、心理图、病理图片等),出具诊断建议报告及时反馈申请会诊医院。2、区域影像诊断系统。基层卫生院影像(CR、CT等)信息资料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到上级医院或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进行审核、会诊或者出具诊断报告,诊断结果通过专用网络及时反馈给卫生院,患者可在当地卫生院所做的检查能达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图像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心或影像诊断中心,可随时调档查看。3、转诊预约系统。基层医疗遇到疑难病例,把病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能及时安排专家诊治或安排床位进行诊治;康复期的病

29、人,上级医院可把各种信息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随访。4、远程教育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视频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通过信息平台在各基层医院都能实现收看,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可以不离开工作单位进行培训的模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五)建立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标准,建设医院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遵循省级电子病历传输标准,电子病历上传县、市、省三级平台。市级医疗机构结合本院推广的临床路径,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的标准化电子病历系统的示范应用,并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健康档案、区域HIS互联互通。(六)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各医疗机构通过已

30、有的HIS系统,建立基药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门诊人数统计、门诊输液比例、药品使用情况排名实时统计、处方限制额度等数据实时统计功能,进行整理归并,定时上传到药品监管系统,药品监管系统通过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实时用药数据,结合预警机制和统计分析功能,对医疗机构进行用药监管。(七)建立医联农保(社保)“一卡通”、“银医通”系统融合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银联卡),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构建基于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标准体系,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预防保健、档案等

31、诊疗信息可交换与共享,新农合、医保、健康卡实时结报等“一卡通”功能。在确保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银医通”建设,达到小额金融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双向转诊等功能,并进行医保卡、新农合卡、银医通等多卡合一,进行功能整合,达到医疗、金融、社保联合同步服务等功能,促进一卡多能,方便实用。(八)建立规范化的妇幼保健专项系统参照卫生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及数据集规范,改造和完善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卫生信息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保健子系统,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各主要阶段所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

32、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同时,妇幼保健机构对其服务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追踪管理,开展优质服务。(九)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依靠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加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与其它应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十)建立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市卫生局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的学习和监督。按照省政府,卫生部关于加强电子政务

33、建设的要求,建成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网上医疗服务功能。深化网上预约服务,预约对象扩大到二级医院,预约项目上增加预约检查、预约治疗。增加网上实时查询功能,建立网上平台与数据中心的接口和基于短信的身份验证系统,提供检验检查、健康档案等数据查询服务。五、实施步骤(一)一期建设(_年_月-_年_月)1、建立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解,需求方案起草、制订、论证,预算出支撑软件功能的硬件设备并论证,确定信息中心的设址,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软、硬件的投标。2、在利用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