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_第1页
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_第2页
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_第3页
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由于传统民俗文化赖以延续、生存的环境的变化,现代各种文化传播媒体兴旺所带来的各种现代艺术文化形式的交流、传播及影响等因素,传统民俗文化处在一个全面萎缩,不断消失的阶段,人们渴望能保存我们历史的财富,于是各种抢救、保护民俗文化的活动更迭交替,层出不穷。但正是在这些拯救口号中,很多民俗渐次蜕去了它们那本来光鲜夺目的色彩,无声的消亡了。死去的艺术,也一并带走了许多未死者的魂魄,在这将死未死的间隙,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歉疚和历史的责任感做一次沉重的反思。民间艺术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而如今,曾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有的消失、有的正在消失。可以还在衬托民

2、俗气氛的那些星星点点的民间艺术,已经不能构成全面的民俗文化。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模拟的方向,在原始社会,绝大多数人模拟的是父辈们遗留下来的风俗、大多数人业已形成的习惯和传统,因此社会开展停滞。而文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那么竭力模拟少数有创造性、标新立异的人,社会沿着成长和进步的道路前进。这就如同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区别,精英文化是个性的文化,是张扬艺术家本人个性的;民间的文化那么是共性的文化,只有那个地域的人都认同了这种审美形态,它才可以生成与存在。但是,当它进入当代商品市场之后,就要适应广泛的口味。地域性向世界性转化,随之便是原有的个性魅力的弱化与消损。这之中反映了社会变化过

3、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影响到与之相关的一些表述形式的变化,比方年画已经不能和如今的居住环境相适应,儿孙满堂、多子多福与方案生育的政策相违犯,五谷丰收也不能成为小康社会的标准,如此等等,都可能消解传统的民间艺术,甚至促进了有些民间艺术在农村的快速消亡。我认为这是民间艺术在当代的生存和开展中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内涵是地域精神与生活情感。当民间艺术成为商品后,它原发的生活情感就消失了;吸引市场吸引金钱,成了它主要的目的。于是添金加银,崇尚精细,叫人感到它们在向买主招手吆喝,挤眉弄眼,失却了往日的纯朴与率真。民间艺术的活力和美,只有在民间的文化气氛中

4、才能完好地而且是有意义地显现出来。现代社会需要民间艺术来构成它的文化的多样性,这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之中的关系以及内涵正在发生深入的变化。在许多场合,民间艺术只被充作为一种反映文化需求的摆设,一种表现经济利益的幌子,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点缀。而各种所谓的保护工程,有时只能说是一种收藏活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开展问题。我们说保护民间艺术应该在一个更为宽阔的层面上,从保护民间艺术的文化环境入手,使民间艺术获得生存和开展的空间这才是保护的根本。可是为了现代化,中国乡村如今正在进展的缺少个性的城市化开展以及反映某种意志的规划,本来乡村中的自然生态受到了破坏,民间

5、艺术的生存空间也在被破坏。正如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愈是穷困和遥远的地方,民族文化反而保存得更完好一些,更纯粹一些。这给人一股悲凉的意味,我们的文化不是保护下来的,而是被历史遗忘在那里的。我们只不过没有力量破坏它罢了。其实,我们很多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人表示,就给他们一点实惠吧,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好民俗文化就能挣到钱。怎么利用他们手中的这一点资本去挣钱呢?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吕微先生所说的重新开发其内在的实用性,如开展旅游业等。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改革开放后各种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再度复兴吗?比方戏曲、泥人、剪纸艺术,再比方现代商品消费与开发中所谓的祖传配方、秘方等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民俗文化实用性

6、的再开发和再利用。这确实是保护民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然而,它的适用范围也是很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民俗群体都可以这么幸运。有些地方的民俗文化遗迹,总量不小,但分布的都很偏僻而且分散。这样的文化遗产是否具有开发旅游的价值呢?我想不太可能。因为不具备形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优势。试想一下,有谁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包括时间、金钱、精力去一个文化底蕴一般,分布区域过广的地方观光旅游呢?再如,小时侯曾看到乡下不少婴幼儿的脚上都穿着祖母给做的虎头鞋,象征着一种桔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不再需要以这种方式来获取桔祥的含义,甚而认为它丑陋的,或者即使仍然比拟喜欢这种传统的文化方式,但由于其工艺的

7、复杂性和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性,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也很少有人会做了。改革开放后,受政府的提倡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少局部人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重操旧业。也许是一定时期内传统文化思潮的回归,小孩儿穿虎头鞋或收藏了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成了一种时髦。于是,那些制作这种商品的人恰恰就满足了这种需要,从而使得这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出现了中兴。然而,这种中兴就如时髦一词自身所表达的含义那样,稍瞬即逝。由此可见,开发实用性也仍然不是一个绝对的方法。另有一局部人也想自觉去维护传统风俗,不同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动层出不穷,我自己也亲眼目睹过一些。然而,不光是民俗工作者,就连我们民俗者本身也感觉是越来越假。其原

8、因就在于民俗活动的传承是靠口耳相传的,很多后来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组织这种活动时,根据的不过是早先的见闻和经历,因此讹传的发生也就是不可防止的,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连组织者都不能对此祭祀活动的性质与意义作出明确地答复。再换个角度说,就算我们在一定条件一定时期内,勉强把它保存下来,又能怎么样呢?一栋寡居于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的古老建筑,可以与周围的环境和气氛相协调吗?可以产生很好的观光旅游价值吗?如此种种都保存下来,那真如鲁迅当年所说的国故,可是多了,但它们终究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就难说了。更多的只是起了一个博物馆展览古旧之物-供人看上几眼、发几声感慨的作用。由此可见,政府的决策、开发商的选择,也未尝

9、不有它的理由。看了那么多民俗文化的保护者、固守者,我不禁在想,古老的传统,难道因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就必须还在我们当今社会流传持续吗?民俗文化的主体是flk,因此,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开展,应该是以符合现代社会的群众审美情趣为第一标准。传统不是民间艺术存在的唯一标准,群众审美才是民俗的开展方向。历史在前行,社会在开展,有些事物已失去其生长的土壤了,消亡是必然之路,我们一些强迫性的扶持、帮助,有时只是使它们苟延残喘的时间再多一点罢了。索性把它收入博物馆,让它成为一种古老的回忆,难道不好吗?对于民俗文化,就算提升一些民俗的审美性特指民俗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或审美特性,而不是现时流行的、世俗的、夸大的审美性,竭力使它们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而暂且留存在我们的世界中。但是,我们也要准备着承受有朝一日这种审美会沦落到只有民俗工作者或某些艺术家自己才会或才能去享受和领会的可悲境地。不过,尽可能地保护好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那些濒临消灭的优秀的民俗文化,还是值得提倡的。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引起世界的关注,就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只有保护好传统文化,才能打好文化这张牌。保护虽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保护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充分地研究和利用民俗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保护虽然不可能都是彻底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