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1205 中文摘要: PAGEREF _Toc31205 2 HYPERLINK l _Toc30516 前言 PAGEREF _Toc30516 3 HYPERLINK l _Toc7369 第一章充电器原理 PAGEREF _Toc7369 4 HYPERLINK l _Toc30128 1.1 电池与充电技术 PAGEREF _Toc30128 4 HYPERLINK l _Toc26485 1.2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PAGEREF _Toc26485 4 HYPERLINK l _Toc20585 1.3 充电器的充
2、电原理 PAGEREF _Toc20585 5 HYPERLINK l _Toc32687 1.3.1 电池充电的理论基础 PAGEREF _Toc32687 5 HYPERLINK l _Toc1190 1.3.2 充电器工作原理 PAGEREF _Toc1190 7 HYPERLINK l _Toc2522 第二章 总体设计 PAGEREF _Toc2522 9 HYPERLINK l _Toc6313 2.1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6313 9 HYPERLINK l _Toc16616 2.2 方案策略 PAGEREF _Toc16616 9 HYPERLINK l _To
3、c31313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31313 11 HYPERLINK l _Toc26391 3.1 整体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26391 11 HYPERLINK l _Toc1908 3.2 芯片介绍 PAGEREF _Toc1908 11 HYPERLINK l _Toc7490 3.2.1 LM358双运放 PAGEREF _Toc7490 11 HYPERLINK l _Toc13911 3.2.2 UC3842单管开关电源 PAGEREF _Toc13911 12 HYPERLINK l _Toc24077 3.2.3 EL817 光耦 PAG
4、EREF _Toc24077 13 HYPERLINK l _Toc18105 3.2.4 场效应管 K1358 PAGEREF _Toc18105 14 HYPERLINK l _Toc831 3.3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各部件功能概述 PAGEREF _Toc831 15 HYPERLINK l _Toc26685 15示意图 PAGEREF _Toc26685 HYPERLINK l _Toc12028 图 3.5 充电器示意图 PAGEREF _Toc12028 15 HYPERLINK l _Toc26952 3.3.2 各组件作用概述 PAGEREF _Toc26952 15 HYP
5、ERLINK l _Toc32702 3.4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32702 16 HYPERLINK l _Toc22909 3.4.1 首次上电启动 PAGEREF _Toc22909 16 HYPERLINK l _Toc27975 3.4.2 UC3842第二电路 PAGEREF _Toc27975 16 HYPERLINK l _Toc9608 3.4.3 第三路LM358(双运放)电路 PAGEREF _Toc9608 17 HYPERLINK l _Toc24024 3.5 电动汽车充电器改进计划 PAGEREF _Toc24024 20 HYPERLINK
6、 l _Toc7641 3.5.1 增加充满电声音提示电路 PAGEREF _Toc7641 20 HYPERLINK l _Toc15991 3.5.2 添加冷却风扇 PAGEREF _Toc15991 21 HYPERLINK l _Toc10349 第 4 章 总结与展望 PAGEREF _Toc10349 22 HYPERLINK l _Toc32265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265 23 HYPERLINK l _Toc7662 至 PAGEREF _Toc7662 24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应用中文摘要:本设计介绍了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的一般原理,基于阀控式蓄电池
7、氧循环的设计理念,研究了各种充电方式对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影响。针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各种充电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铅酸电池四段慢脉冲充电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方案。控制开关电源的脉冲频率和占空比,从而调节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电池的分级慢脉冲充电。该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充电,还可以减少放气、消除硫化、进行均衡充电,从而大大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关键词:慢脉冲充电;电池;充电器;前言以动力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工程,它的出现将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和车身三大部件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比较成熟,而另外两大部件电池和充电器的发展还
8、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电动汽车。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已成为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电动车用动力电池多为铅酸电池,主要是因为铅酸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载输出特性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当然,也有一些高性能电池,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已经投入试运行,第二代燃料电池汽车“超越2号”研制成功由该公司在2004年5月的国际氢能大会上也亮相,但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铅酸蓄电池具有价格低廉、供电可靠、电压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防、通讯、铁路、交通、工农业生产部门。近年来,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具有密封性好、不漏液、无污染等优点,可以保证人体和各种用
9、电设备的安全,不需要任何维护。在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揭开铅酸电池。发展史上翻开新的一页。众所周知,免维护电池一般用作通讯设备的备用电源。许多电子设备必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也离不开免维护电池。免维护电池。但由于充电方式不正确,充电技术无法适应免维护电池的特殊需求,导致电池难以达到规定的循环寿命。虽然近年来电池本身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其能量补充的充电器发展非常缓慢,传统的常规充电时间过长,快充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设计了一种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充电器方式,也是一种技术成熟的设计。采用UC3842驱动场效应管和LM358双运放电路的单管开
10、关电源设计智能充电器。 .第一章充电器原理1.1 电池及充电技术针对以水为溶剂的铅酸、镍镉、镍氢三种电解液电池,为了使用安全、方便、寿命长、免维护,在全国几代化工电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世界,终于从大量的实验中,找到了“部分氧循环”的理论机理,使三类电池的所有充放电反应都可以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反复安全地进行带阀门控制的密封容器。也就是说,电池在充电和过充过程中,正极析出的氧到达负极后,可以被负极吸收和还原,关系为i(O 2析出)=i (O 2减少)。在放电过程中,不会造成电解液中水分的流失,从而保证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充电的安全。1.2 密封铅酸电池的充电特性电池充电通常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尽快将电池
11、恢复到额定容量,二是用小电流给电池充电,以补充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能量,以维持电池的额定容量。在充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负极板上的硫酸铅逐渐析出铅,正极板上的硫酸铅逐渐生成二氧化铅。当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完全形成铅和二氧化铅时,电池开始发生过充电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这样,在未密封的电池中,电解液中的水分会逐渐减少。在密封的铅酸电池中,氢和氧可以在中等充电率下重新结合成水。过度充电开始的时间与充电速率有关。当充电率大于C/5时,在电池容量恢复到额定容量的80%之前就开始过充电反应。只有当充电率小于C/100时,电池容量恢复到100%后才会发生过充反应。为了将电池容量恢复到100%,必须内容一定的过
12、充电反应。过充电反应发生后,单体电池的电压迅速上升。达到一定值后,上升率下降,然后电池电压开始缓慢下降。可以看出,在电池充满电后,保持电容的最佳方法是在电池组两端加一个恒定电压。在浮充电压下,充电电流应该能够补充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能量。浮充电压不宜过高,以免因严重过充而缩短电池寿命。在适当的浮充电压下,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可达10年以上。实践证明,当实际浮充电压与规定浮充电压相差5%时,免维护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缩短一半。铅酸蓄电池的电压具有负温度系数,其单体电池值为-4mV/。普通(无温度补偿)充电器,在环境温度为 25C 时可以正常工作。当环境温度降至 0C 时,电池无法充满电。当环境温度
13、升至 50C 时,电池将严重过度充电。充电,缩短寿命。因此,为了保证电池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充满电,充电器的各种转换电压必须随电池电压的温度系数而变化。1.3 充电器的充电原理1.3.1 电池充电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证明,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一般来说,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随时间呈指数下降,不可能恒流或恒压自动充电。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比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质的浓度、环境温度等,都会造成充电的很大差异。由于放电状态、使用和储存期限的不同,即使是同类型、同容量的同一种电池,也可以进行不同的充电。 19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开放式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14、研究,并在最小气体输出率的前提下,提出了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照这条曲线变化,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而且不会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原则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确立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图 1.1最佳充电曲线从图 1.1可以看出,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衰减很快。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出现极化现象。密封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部分会产生氧气和氢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就会在正极板上积聚(正极板产生氧气),使电池部分压力升高,电池温度升高,同时正极收缩。显示电阻上升的极板区域发生所谓的极化。电池是可逆的。其充放电的化学反应式如下:P b O 2 +P b +2
15、H 2 SO 4 2P b SO 4 +2H 2 O (1)显然,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互为逆反应。可逆过程是热力学平衡过程。为了保证电池始终能在均衡状态下充电,流过电池的电流必须尽可能小。理想的条件是外加电压等于电池本身的电动势。但实践表明,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必须提高到一定值,该值由于电极材料、电极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同程度地超过了电池的平衡电动势值。溶液浓度。在化学反应中,电动势超过热力学平衡值的现象就是极化现象。一般来说,产生极化现象的原因有三个。1)在欧姆极化充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向两极迁移。在离子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一定的电阻,称为欧姆电阻。为了克服这种阻力,必须施加额外的电压来
16、克服阻力以促进离子迁移。该电压被热传递到环境中,即发生所谓的欧姆极化。随着充电电流的急剧增加,欧姆极化会导致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温度升高。2)当浓集极化电流流过电池时,为了维持正常的反应,理想的情况是电极表面的反应物能及时补充,产物能及时离开。事实上,产物和反应物的扩散速率远小于化学反应速率,导致极板附近的电解液浓度发生变化。即从电极表面到中间溶液的电解液浓度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3) 电化学极化 这种极化是由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速度滞后于电极上电子运动的速度引起的。例如,电池负极放电前,电极表面带负电荷,附近溶液带正电荷,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放电时,电子立即释放到外部电路中。电极表面负电
17、荷减少,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进行缓慢Me-eMe+,不能补充电极表面电子的减少,电极表面带电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减少表面负电荷的状态促使金属中的电子离开电极,金属离子Me+转移到溶液中,加速了Me-eMe+反应。总会有一个时刻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但与放电前相比,电极表面的负电荷数减少,相应的电极电位变为正。即电化学极化电压变高,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充电电流。同样,当电池的正极放电时,电极表面的正电荷数减少,电极电位变为负值。这三种极化现象都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而严重。1.3.2 充电器工作原理目前,电动自行车主要由铅酸电池供电。铅酸电池的主要优点是:电池容量大、价格低、无记忆效应;但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
18、,不能过充或过放。根据铅酸电池的上述特点,铅酸电池的充电过程一般分为涓流充电-快充-均充-浮充四个阶段1、2,如图1.2所示图1.2铅酸蓄电池所需的充电电压和电流曲线每次充电之间的时间将根据充电前的剩余电池电量而有所不同。(1) 涓流充电如果电池在充电初期处于深度放电状态,为了避免给电池过大的充电电流造成热失控,微处理器会监测电池的电压以实现稳定的小电流涓流充电。电池。在涓流充电阶段,电池电压开始上升,当电池电压上升到可以接受大电流充电的阈值时,就会切换到快速充电阶段。(2) 快速充电此阶段为大电流恒流充电,电池电压迅速上升。当电压上升到均衡电压阈值时,进入均衡阶段。(3) 均等充电此阶段为恒
19、压充电,可快速恢复电池容量。这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到某个固定值时,自动切换到浮充。(4) 浮充该阶段主要用于补充电池自放电所消耗的能量,标志着充电过程的结束。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2.1 系统设计根据课题要求,系统采用开关电源,以脉冲电流的方式实现充电的目的。市电送来的220V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通过脉冲变压器降压给蓄电池充电。对系统信号进行采样控制,将充电电压和电流信号反馈给PWM信号发生器,PWM信号发生器控制开关的通断占空比,完成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额定值时,电池充满电。控制开关,断开电源,停止充电。2.2 方案策略使用 UC3842 等 PWM 信号发生器实现的解决方案。电池充
20、电时,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对电池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样。经过各种处理后,采样的信号分别被送到PWM信号发生器的电压和电流反馈引脚。 PWM 信号发生器分析反馈的电压和电流信号,然后调整 PWM 输出信号的占空比。这个PWM信号被送到开关电源的开关管,从而在一个周期内调节开关管关断和导通的时间,即高频变压器的通断时间为控制,从而实现对高频变压器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控制。尺寸。这种方式是目前市面上充电器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方式。该方案的优点是技术简单成熟,具有多年实践经验,所需元器件少,成本低。以下2.1框图: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蓄电池PWM波形发生器电流电压反馈图 2.1 方案框图第三
21、章硬件电路设计3.1 电路总体设计图 3.1 电路整体设计框图图3.1来自市电的 220V 交流二通滤波器,用于抑制干扰和整流滤波,得到 300V 左右的直流电源,送入高频脉冲变压器。高频变压器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为48V给电池充电。电压和电流在电池出口分别采样,采样后的信号送入低通滤波器,滤除谐波的干扰。用UC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然后输出PWM波形的频率和占空比,配合LM358双运放实现阶段充电模式。3.2 芯片介绍3.2.1 LM358双运放LM358 部分包含两个独立的高增益、部分频率补偿的双路运算放大器,适用于宽电源电压范围的单电源使用,也可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
22、作条件下,电源电流等于 电源电压无关紧要。它用于检测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运算放大器可由单电源供电的应用。结构如图3.2所示;特点:部分频率补偿高直流电压增益(约100db)统一增益带宽(约 1mhz)电源电压宽度:单电源(3-30V)双电源(+-1.5-+-15v)低功耗电流,适合电池供电低输入偏置电流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共模输入电压外壳,包括接地差模输入电压范围,等于电源电压范围大输出电压摆幅(0 至 vcc-1.5V)图 3.2 LM358 引脚图3.2.2 UC3842单管开关电源图 3.3 UC3842 引脚图 1脚COMP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通常在该脚和2脚之间连接一个反
23、馈网络来决定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2脚VFB为反馈电压输入端。该引脚与误差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参考电压(通常为+2.5V)进行比较,产生控制电压,控制脉冲宽度。 3脚ISENSE为电流感应端。在外围电路中,在功率开关管(如VMos管)的源极串联一个小阻值采样电阻,将脉冲变压器的电流转换成电压,送至3脚控制脉冲宽度。此外,当电源电压异常时,功率开关管的电流增大。当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超过1V时,UC3842停止输出,有效保护了功率开关管。4脚RT/CT为定时端。锯齿波振荡器连接到定时电容C和定时电阻R的公共端。 5 脚 GND 接地。6脚OUT为输出端,该脚为图腾柱输出,驱动能力为1A。这种图腾
24、柱结构有利于被驱动功率管的关断,因为当晶体管VT1关断时,VT2导通,在功率管关断时提供一个低阻抗反向电流提取回路,加速导通关掉功率管。 7脚Vcc为电源。当电源电压低于+16V时,UC3824不工作,功耗在1mA以下。输入电压可以通过一个大阻值电阻从高压降压中获得。芯片工作后,输入电压可在+10+30V之间波动,低于+10V时停止工作。工作时功耗约为15mA,此电流可通过反馈电阻提供。8脚VREF为参考电压输出,可输出精确的+5V参考电压,电流可达50mA。3.2.3 EL817光耦为了隔离输入和输出电信号,光耦一般由光发射、光接收和信号放大三部分组成。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
25、使其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电探测器接收,产生光电流,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样就完成了电-光-电转换,从而起到了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的输入和输出相互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特性,因此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并且由于光耦的输入端是低阻元件,工作在电流模式,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它主要利用“光”链路通过电-光-电的转换来完成隔离功能,因为光信号的传输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干扰,可以有效地隔离电信号和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组成如图3.4所示:图 3.4 EL817 结构图3.2.4 场效应管 K1358功能:场效应管可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耦合电容可以有很小的容量
26、,不需要使用电解电容。 FET 可用作电子开关。场效应管阻抗的高输入非常适合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进行阻抗变换。场效应晶体管可用作可变电阻器。场效应晶体管可以很容易地用作恒流源。其分类:场效应晶体管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MOS)两大类。根据沟道材料:结型和绝缘栅型,有N沟道和P沟道两种。按导电方式分:耗尽型和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都是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是耗尽型又是增强型。主要参数:Idss饱和漏源电流。它是指结型或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中栅极电压UGS=0时的漏源电流。上夹断电压。它是指在结型或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中,漏极和源极刚截止时的栅极电压。Ut开启电压。它是指增强
27、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中漏极和源极刚导通时的栅极电压。gM-跨导。是栅源电压UGS控制漏极电流ID 的能力,即漏极电流ID 的变化量与栅源电压UGS 的变化量之比。 gM 是衡量 FET 放大能力的重要参数。BVDS 漏源击穿电压。是指在栅源电压UGS恒定时,场效应管所能承受的最大漏源电压。这是一个限制参数,施加在 FET 上的工作电压必须小于 BVDS 。PDSM最大耗散功率也是一个限制参数,是指在场效应管性能不恶化时内容的最大漏源耗散功率。使用时,场效应管的实际功耗应小于PDSM,并留有一定的余量。IDSM -最大漏源电流。它是一个限制参数,是指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漏极和源极之间内容通过的最
28、大电流。 FET 的工作电流不应超过 IDSM。3.3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各部件功能概述3.3.1 充电器示意图图 3.5 充电器示意图3.3.2 各组件作用概述220v交流电经T0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成脉动直流,再经C11滤波形成300V左右的直流电。 U1是TL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 . 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 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 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具有三种功能。首先是将高压脉冲转换为低压脉冲。二是隔离高压,防止触电。三是为uc3842提供工作电源。 D4为
29、高频整流管(16A60V),C10为低压滤波电容,D5为12V稳压二极管,U3(TL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U2(光耦4N35)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调节w2(微调电阻)可以微调充电器的电压。 D10 是电源指示灯。 D6是充电指示灯。 R27为电流采样电阻(0.1欧,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将充电器的拐点电流(200-300毫安)调整为浮充。3.4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3.4.1 首次上电启动图 3.6 整流电路图 3.6:市电发出的 220V 交流电通过 T0 双向滤波器。接通电源时,通过双向滤波器送到D1整流电路。到达C11滤波电容后,形成300V左右的电压。该电压一直加载到 T1。到
30、 Q1。3.4.2 UC3842之二电路图 3.7 UC3842 电路图 3.7 第二路:300V 的直流电压通过 R5、C8、C3 为 PWM 集成电路 U1 的第 7 脚提供启动电压。 ,集成电路开始工作)强制U1启动,6脚输出PWM脉冲,Q1开始工作,电流通过R25到地,三个脚为最大限流,通过R23,R3,到R25,调节R25的阻值调节充电器电流的最大电流。同时,T1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压,通过D3和R12为U1提供可靠的电源。 T1输出线圈的电压经D4高频整流管和低压滤波电容C10整流滤波,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这个电压一路通过D7(D7起到防止电池电流回流到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
31、电。四脚分别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决定U1的振荡频率。3.4.3 第三LM358(双运放)电路图 3.8 LM358 电路从图3.8:LM358有第二个电路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流入R14,然后通过R14、D5、C9分析第三个电路(运放第1脚为电源地,第8脚为电源)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 D9为LM358提供参考电压,经R26和R4分压后到达LM358A/B的第二、五脚。正常充电时,R27电流采样电阻的上端有0.15-0.18V左右的电压,这个电压一路通过R17加载到LM358A的第三脚,从一个脚送出一个高电压,这电压一路经过R18,强制Q2导通,D6LED红灯亮,二路注入LM3
32、58B的6脚,7脚输出低电压,强制Q3关断,D10LED绿灯灭,充电器进入恒流源充电阶段。图 3.9:图 3.9恒流充电曲线当电池电压升至44.2V左右时,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输出电压保持在44.2V左右,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减小到200MA-300MA时,R27上端LM358电压下降,LM358三个脚电压低于脚2,脚1输出低电压,Q2关断,D6关断.同时,7脚输出高电压。这个电压迫使Q3一路导通,D10亮,另一路经过D8和W1到达反馈电路,即电压下降,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阶段。图 3.10:图 3.10 涓流充电阶段4脚振荡波形64脚振荡波形6脚输出波形充电将在
33、 1 到 2 小时后结束。3.5 电动汽车充电器改进方案图 3.11添加充满电的声音提示电路3.5.1 增加充满电的发声提示电路增加充满电声音提示电路的原理。如图3.11所示,图左侧为原装充电器的发光指示电路。两个双集成运算放大器之一。充电时,LM358A输出高电平,D6发光。充满电后,LM358B输出高电平,D10发光。右侧是增加电路。正常充电时,VT基极处于高电平关闭。充满电后,VT基极被上面输出端的低电平正偏,导通,蜂鸣器响起提示音。设置VD1VD4是为了降低VT的发射极电位,否则在充电过程中由于LM358A的高电平与VT发射极电位的差值过低,不能可靠地切断VT。带声源的蜂鸣器一般在 6
34、15v 直流电压外壳下发声可靠。这样可以防止充电器长时间开机,充满后造成待机消耗。以缩短电池的寿命并导致过充。3.5.2 添加散热风扇图 3.12 添加散热风扇因为没有散热风扇,开关管容易过热损坏,所以可以用小风扇。如图 3.12 所示,左边是开关变压器和绕线线圈,由漆包线在变压器间隙绕制 35 匝构成。线圈输出的高频交流电压经VD整流,C滤波后给风扇M供电。实践证明12V风扇可以在812V范围内工作,实际匝数由于 M 的工作电流只有 100 多毫安,所以已经通过实验确定了线圈的大小。因此,它不会影响开关管和电路。第四章总结与展望采用UC3842驱动的单管开关电源驱动场效应管和LM358双运放电路设计的智能充电器,可为电动车电池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