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1.gif)
![【教案】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2.gif)
![【教案】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3.gif)
![【教案】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4.gif)
![【教案】大气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1d1ed60a62e71ae99b2198e5db570f0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学设计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二)结合实例,解释大气受热过程有关的现象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二)问答法(三)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观看视频【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加上课后习题的训练,想必同学们对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意义已经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视频“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5秒会发生什么?”【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有提到,当没有大气层的时候,面向太阳的一侧,地上的生物(包括人类)会
2、被太阳辐射烧焦;背像地球的一侧,热量散失后,加上温度急速降低,会下冰雹。【教师】: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大气层,地球才能维持适宜的温度,你们看,没有大气层保护的月球,昼夜温差就很大(宇航员穿宇航服),那么问题就来了,大气层是如何调节温度的?才会有这样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所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就是来探寻: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到底是如何调节温度的?【教师】:我们一起来探寻大气的受热过程。观看#如果大气层消失5秒#的视频,回答老师提出问题。思考月球相比于地球,昼夜温差大,不易生存,引出大气层如何调温的问题。1.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新课讲授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
3、短波辐射【教师】:上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地球输送能量的?【学生】:电磁波。【教师】:没错!其实,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0度,都会向外放射电磁波。只是说,波长不一样。其中,最常见的电磁波就是“可见光”,可见光为什么分了7个色,就是由于波长不一样。同学们知道,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最短的是?【学生】:波长最长的可见光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教师】:(板书)比红光波长再长的就是“红外线”,比紫光波长再短的就是“紫外线”。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辐射的能量越强; 物体的温度
4、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辐射的能量越弱!【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教师】:你们看这张波长示意图:波长比较长的,从可见光中的红光向外,红外线,微波(微波炉),无线电波(通信)等等;波长比较短的,能量强的。像紫外线(上节课提过,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等疾病,对人体危害大),医院拍片用的x射线(只有骨骼),伽马射线(原子核,波长更短,能量更大)。【教师】: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多k,温度很高吧,能量巨大,所以,太阳辐射就属于短波辐射。【教师】:那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集中在?(辐射能力最强的波长集中在哪个波段?)【学生】:(思考)【教师】:可见光。发光发亮,我们能看见。如果用数据来看,大家注意看“
5、太阳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这幅图。图上0.4-0.8之间的属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区,所以,可以看出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辐射能力最高的是哪个区域?【学生】:可见光区域。【教师】:占了太阳总辐射能力的50%【教师】:老师现在体温30多度,放的就不是可见光,要不然老师现在就是个明晃晃的大灯泡。但是,我现在也向外辐射电磁波,我这温度不高,就属于长波辐射,而且是红外线。注意观察生活:防疫的测温门,还有感应水龙头(接收到的是长波:红外线)。那么对应的,像地面20-30多度,向外辐射能量,属于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学生】:长波辐射。二、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教师】:继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
6、射从太阳表面发出来之后,从四面八方走了。太阳辐射要达到地球,要经过1.5亿千米(日地距离),但是很快,因为是太阳光,光速,那同学们知道太阳光到地球需要多长时间吗?【学生】:(思考)【教师】:8分多钟。太阳光(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这个过程,是直接就到达地面吗?【学生】:不是。【教师】:首先要经过大气吧。那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的时候,大气这个时候对太阳辐射就有什么作用?【学生】:削弱作用。【教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吸收、反射和散射。大家把学案翻到32页。【学生】:(翻书,认真笔记)【教师】:其中,吸收有选择性的,主要是大气中(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
7、化碳吸收红外线),但是它有没有吸收可见光(太阳辐射最主要的能量区)【学生】:没有。【教师】:所以,吸收具有选择性。依据大气中的成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接着就是,反射,反射就没有选择性,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固体杂质)把太阳光反射出去,就包括可见光。所以,为什么阴天会感觉天更暗一点,就是大气反射了太阳光。还有一种形式,是散射。物理中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前提条件是:真空,或者均匀介质中。那大气是均匀介质吗?【学生】:不是。【教师】:当大气中有微小尘埃,水滴,冰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直接穿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光和蓝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中的微粒阻挡,光线在天空中散射到四面
8、八方,所以,这就是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原因。但是如果大气中尘埃颗粒较大,这个时候就五选择性地散射各种波长。所以,阴天的天空是灰白色的。【教师】:所以,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中,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就被大气层进行了削弱。也幸亏这削弱,地球生物避免太阳的直射,才得以生存。【教师】:那我们接着这个削弱继续说。大气圈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热量(或者说辐射)就越.?【学生】:越少。【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到学案32页,所以从时间变化来看,为什么一年之中夏天最热?一天之中正午最热?从全球纬度变化来看,为什么纬度越低,辐射越强?(一年之中,夏季;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说明直射的路径越
9、短,同样的能量,路径短的,是不是削弱的就相对少?):对应的部分请同学们课后再继续学习这部分。三、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教师】: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小部分(可见光区)能量被大气吸收(选择性),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这个过程,我们就叫“太阳暖大地”。【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四、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教师】: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暖大地”,大地怎么了?【学生】:温度升高。【教师】:所以,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就开始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也称为“地面辐射”。而且,地面向外辐射的这些能量,主要会被谁吸收?【学生】:近地面大气。【教师】:近地面大气(
10、对流层)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水汽和二氧化碳对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对红外线长波辐射吸收性强,对短波辐射吸收弱。所以,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对它的长波辐射,吸收了地面的热量。这个过程就称为“大地暖大气”。除了我们刚开始讲的“地球最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第二条结论“地面长波辐射是大气的最直接的能力来源”。【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教师】:刚刚提到,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所以,地面才能升温,进而主要向近地面大气辐射能量。那,当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冷呢?【学生】:(思考)五、大气受热过程-大气暖大地【教师】:前面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11、用,大气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教师】:“太阳暖大地”使得大地升温,大地升温的同时,“大地暖大气”,使得大气升温。大气升温,大气又会把热量传给地面,“返哺之恩”,一定程度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就起到了保温作用。那么,大气升温后将热量传给地面的过程就叫做“大气逆辐射”,也是大气对大地实施的保温作用的过程。【教师】:称为“大气还大地”。大气升温向外辐射,属于什么辐射?【学生】:长波辐射。【教师】:天气预报所播报的每天的空气温度,就是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适宜的温度,属于长波辐射。六、大气受热过程-与人类活动【教师】:大气受热过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前面讲到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
12、是蔚蓝色的?是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削弱作用中的一种形式),空中的尘埃比较小的时候。散射就具有选择性,会把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进行阻挡,散射的光导致天空呈现蔚蓝色。灰白色的天空,是空中尘埃颗粒比较大的时候,散射就没有选择性,任何波长都会进行散射,进而看见灰白色天空。大气的削弱作用【教师】:日出前后,傍晚时分为什么看见天空是红橙色的?黄昏时的太阳光斜着穿过大气层,光线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比白天远得多,容易分散的蓝光在离我们很远的途中就都散射掉了,几乎没有蓝光能进到我们的眼睛里。而红色的光却能跑得很远,经过大气层一直进到我们眼睛里,这样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红色的。也许你平时注意到,早晚太阳是红色的,当空气中
13、灰尘特别多透过雾气看太阳和灯光时,也都是红色,这是因为蓝色在经过尘埃和水滴时散失,只有红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太阳的削弱作用。【教师】:晚秋和寒冬,像我国的中高纬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而且霜冻现象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首先晴朗说明云层不厚,晚秋和寒冬白天的太阳辐射本来就不强,加上夜晚云层不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不强,地面热量散失,就容易出现霜冻现象。【教师】:所以,劳动人民是聪明的。就通过焚烧秸秆,秸秆燃烧产物是草木灰(现在不允许,人为增加大气颗粒物,以对地面进行保温,或者建造大棚,都是预防霜冻。增强的是哪一环节?【学生】:大气暖大地,大气逆辐射。1.学习太阳辐射的特点:短波辐射。认识电磁波的规
14、律,以及长波和短波辐射的特点。2.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综合理解大气层对地球是保护伞的重要意义,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最根本最主要的能量来源。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和理解,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少部分被大气吸收,是地球表面的主要能量来源。4.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联系上节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讲解,综合理解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4.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还大地】,认识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补偿了地面损失的能量,维持了昼夜温差的平衡。5.联系实际,学习生活化的地理。基于教师讲解,学生能够用所学内容来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晴朗的天空为
15、什么是蔚蓝色的?1.通过图文结合,口头表述的形式,帮助学生辨别辐射的规律,为顺利开展后续教学作必要知识铺垫。2.大气削弱作用,是了解太阳辐射特点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认识大气受热过程的关键。3.结合大气组成成分,综合理解“太阳暖大地”的过程。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这是本节的重要结论之一。4.大气逆辐射,又称大地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另一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综合理解大气的“保温被”作用,增强地理综合能力。5.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真实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教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讲解大气受热过程的顺序,这是本节课的
16、重点。【学生】:(认真听讲)【教师】:具有很高温度和能量的太阳,以短波辐射的形式向地球辐射能量,太阳辐射是地面最主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的形式,对太阳辐射进行了削弱。最终,太阳辐射的能量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的过程,称为“太阳暖大地”。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给近地面大气,使得近地面大气升温,这个过程称为“大地暖大气”。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的热源(能量来源)。大气受热后,又会把大部分能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进行了保温作用,这个过程称为“大气还大地”。【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教师】:这就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全部,三个重要的阶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暖大地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了削弱作用。大气还大地的过程,就是大气对大地的保温作用。当堂训练【教师】:最后,我们一起当堂训练下。从A-H,我们请同学来回答。【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除了刚刚那种形式,我们还会看见这种大气受热过程的流程图。-分别是我们提到的:4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2种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MARCA2-ligand-13-生命科学试剂-MCE-7252
- Nonanoylcarnitine-C9-carnitine-生命科学试剂-MCE-3656
- CP-LC-1254-生命科学试剂-MCE-4991
- 3-Hydroxy-desalkylflurazepam-生命科学试剂-MCE-8942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产品出口退税代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泳池水上运动项目推广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境污染责任赔偿调解协议
- 质量控制在提高实验室效率中的作用
- 2024烟台的海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烟台的海》教案
- DB3702T 46.1-2024地理标志产品 平度大花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血小板及其功能》课件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