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_第1页
2422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_第2页
2422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_第3页
2422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_第4页
2422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22 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2422 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一、工作面位置及参数2422 上工作面位于 24 盘区西翼第一分段,北翼未布置工作面,南翼为 2442 上工作面(已布置完毕),西为井田边界,东为 24 区保护层总风下山、轨道下山(正在布置) 、皮带下山。地面位于驼子坡、火烧老坟、少棚子、两灰岩、梁子竹一带。地表标高+734.5+917.2 米,二煤层上分层( B4 上)埋深 +234.9476.9 米。2422 上工作面布置近似呈 “矩形 ”状,形状较规则。该工作面分两个块段开采, 其中 2422 上-1 平均走向长 177m,倾向长 171m,纯煤平均厚 1.2m,原煤比

2、重 1.65t/m3,工业储量为 61197t,工作面回采率按 97%计算,可采储量为 59361t;2422 上-2 平均走向长 277m,倾向长 171m,纯煤平均厚 1.4m,原煤比重 1.65t/m3,工业储量为 111142t,工作面回采率按 97%计算,可采储量为 107808t。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B4 上煤层分为上、下分层,其中上分层厚度为 0.40.8m,平均煤厚 0.6m;夹矸 0.31.5m,平均厚度 0.8m;下分层厚度为 0.40.9m,平均厚度为 0.6m;二煤层(B4)厚度为 0.31.8 米,平均厚度 1.0 米;三煤层( B3)厚度为 1.02.0 米,

3、平均厚度 1.3 米;四煤层( B2)厚度为 1.43.1 米,平均厚度 1.8 米。二煤层上分层与二煤层层间距为16.527 米,平均间距 22.0 米。煤层走向 330340,倾向 240250,倾角 713,平均倾角 10,煤层硬度性系数f=24。二煤层上分层伪顶为0.10.2m 的灰色炭质泥岩, 松软,随采随落;直接顶为 0.21.0m 的介壳灰岩, 节理发育,为煤系地层与飞仙关组接界标志;老顶为飞仙关页岩,厚度较厚;底板为灰色、灰白色粘土岩,遇水易膨胀,属工程软岩。三、工作面地质概况:根据 2422 上工作面实际揭露断层资料可知, 2422 上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及外围共揭露4

4、 条断层,其中F1 正断层走向260、倾向 170、倾角 60、落差为 0.81.1m;F2 正断层走向 240、倾向150、倾角 58、落差为 0.7m;F3 正断层走向 249、倾向 159、倾角34、落差为 1.54.5m;F4 正断层走向 227、倾向 137、倾角 64、落差为 0.35m。其中工作面受 F3 断层影响较大,该断层贯穿整个工作面,最终造成补送断层切眼, 该断层段顶、底板岩性较差, 落差较大,给回采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工作面主要断层参数详见表1。表 1 断层参数表四、工作面开采地质工作1、设计前的地质工作:由于 2422 上工作面为 24 区保护层首采工作面,在以往井

5、巷中一号煤层揭露较少,加上本区域地质勘探资料不详,给工作面的开采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翻阅所有关于该区域的地质图件及文本资料,了解该区域工作面开采情况,并反复召开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会议,最终确定本开采设计。总之,在设计之前,为了最有把握地圈定工作面储量,我们做了大量的地质基础工作,从而为工作面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2、掘进工作:巷道在掘进之前,根据煤矿地质规程及地测防治水标准化要求,绘制了掘进地质说明书一份,图文并茂,内容详细,为正确的组织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由于地质勘探资料不够详细,对保护层开采认识不够,在中国矿大及重庆煤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工作面机巷组织施工了4

6、组地质钻孔,每组均取岩心,坚持每班蹲点守钻,并将岩心送往重庆大学进行综合分析,为回采过程中的沿空护巷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2442 上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总共揭露了四条断层,其中,F3断层影响最大。风巷掘进至F3 断层附近时,瓦斯涌出量较大,碛头煤层有层滑现象, 顶板较破碎,预计前方不远范围内有构造影响。为此,我们使用震波探测仪对碛头方向进行超前探测,通过对探测数据的分析,确认了前面的判断, 从而提醒施工队做好揭露断层时的准备工作,减少了断层对掘进的影响。 同时,工作面机巷在掘进至同样的位置时,也遇见了该断层,但落差有所减小。考虑该断层为倾向正断层,贯穿整个工作面,造成约 5 米段的无煤带

7、,对回采影响较大。为此,在矿领导及地质人员的综合分析下,决定大致沿断层走向补送一条断层切眼,减少该断层对回采时的影响。另外, 2422 上工作面机巷在掘过开切眼以西时,受前方断层影响,碛头出现全岩,该断层走向 105、倾向 195、倾角 30-40 、落差为 6.08.0m。在地测人员的综合分析之下,预计该断层落差较大,随即退后转向施工切眼。在切眼施工至 75 米左右时,受上述断层影响,碛头出现一伴生断层,该断层导水性较好,造成巷道底板涌水,且巷道为下山掘进,无法自然排水,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为减小防治水工作压力及最大化圈定工作面储量, 决定往东退后 50 米重新施工开切眼,事后证明该决定是

8、合理的。总之,工作面在掘进阶段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服务生产,指导掘进施工,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 经常深入现场,坚持每两天收集一次地质素描,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并综合分析,为正确的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验证了掘进地质说明书的正确性和指导作用,为编制回采地质说明书打好基础。3、回采工作:在工作面构成回采系统后510 天内,编制了回采地质说明书一份,图文并茂,内容详细,并报集团公司审批后,作为综采工作面设计、安装、回采的地质依据,并参加综采工作面设计和回采作业规程的审查工作。2422 上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坚持每周到工作面收集资料,掌握煤层厚度及夹矸变化情况,发现异

9、常及时汇报相关部门,以便采取可靠的措施指导回采。另外,还参与施工队初次放顶措施的编制及沿空护巷技术的实施,尤其是工作面在推至F3断层附近时,加大对工作面物探力度,在断层切眼内沿工作面方向进行反复的超前探测,准确掌握 F3 断层对工作面的影响范围,最终决定硬过 F3 断层,坚持每两天到现场收集采高情况,确保工作面准确快速的过断层,大大的减小了搬家工作强度,加快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三、总结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的眼睛,做好地质工作对矿山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准确的地质资料能减少地质构造对工作面的形成及回采的影响,提高工作面煤炭质量,减少煤炭丢失量。 2422 上工作面在布置及回采阶段,通过地测人员的共同努力,减少了断层对掘进及回采的影响,回采期间由于有准备的地质资料,施工 换行 队在过断层时,能很好的控制采高,提高煤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失,提高了产量。总之,地质工作在工作面开始布置、形成及回采结束,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