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数学上册平行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2苏教版5篇范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卡通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第一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以后学习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一、遵循“猜想验证推导应用”教学过程。在推导平行
2、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变、变、变”的游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脱口而出,我问他们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猜的”。数学结论必须通过验证才有它运用的价值,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接着,我让学生动手量、剪、拼、摆去研究,发现它的普遍规律。学生先用面积测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再拼成长方形,由此研究发现拼成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归纳、验证得出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参与,验证猜想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得到一种直观上的证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既知其当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知识
3、的应用达到了认识过程的最高境界。二、注重合作交流,追异求新。本节课教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合作交流,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方法之多样,令老师惊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大“放”的力度。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教师有些着急,“导”得过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一些想法不太成熟的学生,不敢说出自
4、己的意见。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会倾听老师布置了哪些学习任务,会倾听同伴发出了哪些见解,这样才能在倾听与交流中学会新知,感受乐趣。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尽可能加大“放”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二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在新课标理念下,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看是不是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人,是不是做到了有趣有效,是不是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根据教学处的统一安排,各数学备课组开展了同一课题展示课的活动。五年级的同一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星期二,我第一次在五(7)
5、班上,课后,魏主任召集年级组的老师及时进行了评课。大两天后,我又在五(8)班重上了这节课。下面是我在不同的两个班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片段及思考。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一方面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时还要经历、体验并初步掌握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即转化的思想,获得“将新问题转化为已学的问题来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可是,五年级的学生接触“转化”的思想不多,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面积计算方法过程中感悟到这样的数学思想呢?在第一次备课时,我设想,学生不是没有接触过多少“转化”的思想吗,那么,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能不能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呢?如果展示课时学
6、生想不到,那不就麻烦了吗?更何况同组的几位老师都是上这一节课。带着这样的想法,也带着课堂上教学要所谓的“环环相扣、行云流水”的期望,我决定在探究推导新问题之前,安排曹冲称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铺垫环节,让学生先行体验“转化”思想,以便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过程中能顺利地想到“转化”的方法。第一次:五(7)班教学片段描述:师:同学们,你们学过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吗?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课件演示)?我们学习除数是小数除法时是怎样学习的?师:为了迎接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评估,更是为了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我们学校准备制作一些环保提示牌(多媒体演示图1),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生:
7、长乘宽)(插图略)师:这里还有一块环保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提示牌(图2),你们能想办法求出这块提示牌的面积吗?看着课件,许多学生举起了手。生1:只要用剪刀将右边的三角形剪下来,补在另一边,就是一个长方形。生2:只要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提示牌的面积。师:大家都听懂了吗?教师利用课件示范演示,将图形剪开,平移以后拼到另一边。经过这样一个铺垫过程,学生好象都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大家拿出事先做好的平行四边形学具,请同学们剪一剪,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许多学生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拼到另一边,成为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最后比较顺利
8、的推导出了面积计算公式,没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整节课上得好象比较顺利,师生配合也比较顺畅。1.学生到底有没有感悟到?如果从知识的获取与技能技巧训练来说,第一次在五(7)班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顺利达到,教学内容按时完成。但是,教完后,主任和老师们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建议,我找刚学过这节内容的五(7)班的学生进行了了解。交谈的结果对我震动很大,引发了我对上述教学的反思。这看来比较成功的教学,却真的隐隐令人担忧:学生是否真的如我所愿,在教师的帮助下感受到并掌握了“转化”的思想
9、呢?当我提出“你们是怎样想到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这个问题时,很多与我交谈的学生都把答案指向了那个铺垫环节。看来,我的铺垫习题确实给了学生启示,引导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想到了“转化”的方法。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帮助,学生又会怎样解决问题呢?我利用课余的时间,找了五(8)班的一些还没有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我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具,问:要想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想到了数方格的方法,有学生想到了邻边相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底乘以高的方法,只有两个数学特别优秀的学生想到了“转化”的方法。2. 学生到底要不要这样的帮助
10、?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究的平台,促使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而不应该事先预设“圈套”。我想,这应该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虽然已经逐步被我们认同和接受,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为什么还经常费尽心思地想为学生提供一些自认为学生很需要的帮助?还自以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呢?教师提供的帮助,为学生搭起的各种各样的脚手架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吗?这是学生真正的需要吗?在五(7)班的教学中,我由于怕学生在推导时浪费太多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先见见面的机会,在这样的好心帮助下,学
11、生经历了由称象转化为称石头,除数是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过程,获得了暗示和和所谓的“灵感”。但是课后的学情调查却说明,正是这种“方法暗示”淡化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压缩了学生创新思维空间,湮没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思维,使学生失去了展示真实想法的平台。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教师长期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而学生也习惯于依赖教师这样的帮助,那么,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便会成为空中楼阁。3. 我为什么喜欢这样出手帮助?(1)“我”要控制学生。当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时,教师长期以来控制课堂、控制学生的惯性使我依
12、然过多的关注了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关注了自己的“面子”,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课堂的主人依然是教师。课堂还是“我”的课堂,教师提供的许多引导和帮助,只是为了让学生思维活动能顺利纳入我自己事先预设的框架之中,不得越雷池半步,从而换取知识学习的所谓省时与高效。(2)自主过多纪律乱。我常常害怕一旦放手过多,学生会闹哄哄,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教师的预设,课堂会难以驾驭,危及到教师潜意识里的那点小小的权力欲。所以,教师自认为要在探究新问题之前,要尽量为学生铺路搭桥,扫清障碍。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其实是一种束缚,一种枷锁。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并不怕出错,错误也是发展过程中的
13、必要经历。如果生命的成长需要成本,那么跌跌撞撞就是他们需要付出的成本之一。我们惟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才能和谐发展。经过以上的反思,我认识到,数学学习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引导他们的思维,要成为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合作者,要给予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和更充足的交流时间。因此,在五(8)班上这一课时,我调整策略,删去了学生探索之前的铺垫环节,在问题呈现后,不作任何帮助,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究,以期望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意见碰撞过程中推导
14、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从中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思想。五(8)班教学片段描述:伴随美妙动听的轻音乐,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园优美的风景。师:我们美丽的校园,满眼都是花草树木,为了迎接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评比,更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制作了一些绿色文明用语的提示牌。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提示牌,最后定格于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牌子(图3)。师:要知道这块平行四边形提示牌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的学具) 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生1:我先量出这条边长20厘米,再量另一条边长15厘米,(学生指着邻边
15、说)然后算出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计算的?生1: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用邻边相乘来计算。生2:我是用塑料方格纸贴在平行四边形上数方格的方法算的。生3:我也用数方格的方法,可是我先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以后再数。这样只要数一排有几个,然后乘排数就可以了。生4:我认为只要直接用高乘底来计算就可以了。生5:我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生6: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拼成长方形。生7: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三角形。同学们计算结果不同,方法也不同,哪些方法才
16、是可行的呢?交流产生了新问题。于是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思考。这样在反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明白了怎样计算,还明白了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并掌握了“转化”的思想。第二次在五(8)班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改进。1.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探究空间。以调查到的学情为依据,调整后的教学,在学生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我没有给学生任何帮助,但正是这种没有铺垫的教学,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为问题解决方法的过早显现与过多暗示显然剥夺了学生真正经历发现与创造的曲折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虽然
17、不再像第一次在五(7)班教的那样整齐划一,学生的探究活动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实践证明,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到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这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考和创新价值:有尝试、有猜想、有探索、有发现、有争议、有交流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更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时间,学习过程就更加多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2.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喜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在调整后的教学中,正是有了自主探究的时空,学生才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18、来解决新问题。正是有了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能敢于大胆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也正是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到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3. 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教育上。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任何学科教学,最终目的都是通过这个学科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将数学学习的重心放在不同的方面就表明课堂教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把重心放在数学上,那我们从事数学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发展,为数学专业培养后备人才,这样重心就在数学上。如果重心放在教育上,那我们的思路是什么呢?是利用数学教学
19、,促进学生的发展,重心就在教育上。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仅仅是一种手段,当然也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数学教学促进人的一般发展。所以,当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用这样一种方式去思考问题,课堂中就会放得更开一些。学生在数学知识以及技能技巧上可能暂时差一点,我想这没有太大关系,没有太大问题,总会进步的,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良好的体验。所以学生的参与是第一位的,至于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不是不重要,而是第二位的。获得某些数学结论,学会某些数学计算,不是不重要,而相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是第二位的。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他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这一点比获得
20、数学知识的多少更重要。两次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想象的天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深深的感到:我们的教学还要更大气些,更开放些,更和谐些,更有趣有效些,使我们的学生能拥有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第三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昌乐县实验小学代云霞在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平行四边形
21、面积的计算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设计的思路是: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再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提出大胆的猜想。通过操作验证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利用所学的公式解决问题。我认为让学生简单记忆公式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须让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带着自己的操作经历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课堂是充满未知的,尽管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但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效果,还是与自己的设想大相径庭。()数方格中的得与失。教材中所设计的数方格的过程是紧跟上图中的花坛来的。把两个花坛按比例缩小后画在
22、了方格纸上,让学生把方格纸上的格看作平方米来数。这与学生以前的数法有了细微的差别。再加上平行四边形中有不满格的情况,怎样才能把面积准确的数出来是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没必要让已经遇到新问题的学生再添上不必要的负担,哪怕是微小的负担。所以,我打乱了图形与花坛原有的联系,没有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方法去数,而是让学生按照以前的方法,单纯把这两个图形按每个格平方厘米的方法来数,数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把不满一个格的按半个来数,如果你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更好了。”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向转化的方法靠拢。学生数好以后,说一说数的结果。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可惜的是由于紧张,这个环节给漏了。这成为
23、本节课的一大败笔。事后我自己安慰自己:其实,只要数出来了,怎样数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数据找规律。但客观上讲,这让我失去了一个渗透割补法的机会。在数方格的过程中,聪明的学生肯定能想到把左侧沿着方格线剪开移到另一侧,把所有的方格变完整再去数。这时,我就可以随即告诉学生,这种割下来补到图形另一侧的方法叫割补法。这样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做好方法上的准备。(2)面积推导中的意外收获。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课前,我并没有对学生抱太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两种方法就很不错了。为此
24、,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演示的课件,以备不时之需。但学生的表现出乎了我的预料。“老师,我是这样拼的。我从平行四边形左上角开始,把多出来的一块向里折,就出现了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剪下来,把它拼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就出现了一个长方形。”王昱璇说。“老师,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也能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熊耀方法很独特。“我是把平行四形两边都剪下来,然后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付玉提出了自己的做法。“你觉得合适吗?”我把判断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不行,虽然也能变成长方形,但是,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少了两块。”刘子谦认真分析道。“我们的目的是把平
25、行四边形变个样,所以不能让它缺损。”我肯定了刘子谦的说法。“谁能帮忙改一下?”“只要把剪下来的两小块加上就可以了。”易凡把剩下的两块小心翼翼地加在了一侧,又把它拼成了一个新的长方形。“我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刘子谦补充说。 他的方法立刻引起了争议。“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刚才就是沿着对角线剪开的,根本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我又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易凡拿着自己失败的作品站上来说。“为什么都是沿着对角线剪开的,这两位同学拼得结果却不同呢?”我把两位同学的作品同时放在展台上,让大家观察。“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不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能拼成长方形的这个平行四边形
26、,它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我继续引导。“这条对角线,恰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看来,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我适时总结。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变了,但是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为后面研究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了知识储备。这是我比较得意的环节。但功劳不在我,而在我的学生。篇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两块香蕉地(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林地协议合同范本
- 包装纸盒合同范本
- 北京车辆过户合同范本
- 军事拓展协议合同范本
- 企业价值咨询合同范本
- 动产个人抵押合同范本
- 人工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合同范本
- 农业机械改装项目合同范例
- 化妆品厂家代工合同范本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认知
- GM/T 0115-2021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
- YY 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 JJF 1458-2014磁轭式磁粉探伤机校准规范
- GB/T 39935-2021塑料制品薄膜和片材抗粘连性的测定
- GB/T 324-2008焊缝符号表示法
- 机器人技术 第一章 绪论
- 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 GB/T 22544-2008蛋鸡复合预混合饲料
-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GB/T 14343-2008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