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_第1页
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_第2页
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_第3页
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_第4页
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摘 要】在“80后”被批判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这 一事件背后,深刻揭示出一种代际关系断裂的危机,中国社 会各代人的隔阂正在增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说,当代 人以后代人为潜在威胁,以话语作为权力,是一种伦理的丧 失。因此,长辈要先确认义务,再确认话语权力。自愿通过 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来处理代际间的冲突,从而建立一种可持 续的代际关系。【关键词】“80后”;代际关系;话语权“80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带着深刻 的时代印记。近年来,随着“80” 一代逐渐长大成人,步入 社会,他们成了大众的关注焦点。值得注意的是,“80” 一 代似乎被贴上了一些

2、负面的标签,成了被批判的对象。福柯 说过:“话语是危险的,那些掌握权利的人试图对那些他们 认为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话语形式施加控制”。话语具备 生产性,其产物就是权力。本文关注的是被纳入话语秩序的 “80后”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含的是怎样的话语权力,并从 中透视改革三十年以来的代际关系的某种危机。、话语位置的确立一一一种伦理义务如果仔细分析每个批判事件的发生,会发现掌握话语权 力的都是那些辈分、资历较深的人群。那些激愤的专家、公 众是如何攫取话语权的呢?我们发现,在批判这一事件上, 当批判这一话语产生时,依据的是一种尊卑关系。也就是说, 话语位置的确立,传统的辈分观念成了核心。这样的伦理观 念成

3、了一种集体潜意识,促使对“80后”的批判成了一种集 体行动。或者说,批判事件本身就是一种伦理义务。在家长制观念曾经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亲属伦理是一 种集体经验。辈分高的人群被赋予了绝对的话语权,决定辈 分低的人的行为和观念。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群与“ 80后” 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种被亲属伦理强化的社会网络, 集结着从兄弟、父(母)子(女、爷孙等基本的伦理要素。 这样的伦理秩序决定了 “80后”行为失范的事件本身并不是 被批判的理由,而是这种行为触发了一种动机:努力维护伦 理秩序的人群有矫正的义务。年长一代自然而然的获得对 “80” 一代的话语权力。当话语权力演化为批判时,权威被 庄严地呈

4、现出来。福柯认为获得知识的意志就是权力意志, 人们通过知识来获得话语的权力。但是,这样的个人权威并 不是主要籍着知识,而是依据伦理规则实现。从亲属伦理考察话语位置确立的动机,我们可以推断年 长一代对“80后”的批判是自然而然的。这是长辈天生的特 权。只是这样的亲属伦理是全部的动机么?我们认为,批判 事件成为伦理义务,还是一种经济伦理的内化嵌入。“80后”之前的各代人,都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在以 生产为主导的社会,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消费指导,以 统一、低频度的消费来降低消耗。整个社会都流行着通过节 俭来使国家富裕的伦理观念。这样的伦理观念的内化需要强 大的监控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监控是通过

5、国家实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的转型时期, 国家的强力监控已经失效。丰盈的物资使得新一代人,尤其 是“80” 一代,获得了巨大的消费自由。在社会形态的转变 中,“80后”之前的几代人代表着计划经济的国家角色,对 “80后”进行消费监控,试图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以低消 耗的方式延续国家的经济增长。这是一种集体意识对社会形态的恢复意愿,是一种内化的经济义务。二、话语权力的泛滥一一断裂的代际关系我们如果留心所有关于“80后”的批判事件,会发现在 话语两端有着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在“80后”被贴上标签之 后,话语被流转于社会人群中,一种话语泛滥的趋势不可抑 止地出现了。公众努力营

6、建对“80后”的权威,结果是被置 于批判对象的“80后”反而不认可这样的话语权力。话语的 权力更加粗暴直接。所产生的后果在于“80后”与其他代人 的关系开始疏离,几代人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代际关系有 着断裂的危险。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世界观确立,当代人面临前所 未有的精神与信仰虚无。非人格,超自然的统治力量的权威 地位动摇了。在理性秩序建构的时代中,人们开始获得了权 力,并努力以一种区分、排除的态度去除威胁对象。在权力 的博弈中,话语成了被争夺的对象。话语本身毫无意义,只 是将对象推置于一种非理性的、不被认可的境地,才对自身 加以确认。话语作为权力,成为一种私密的、断裂的、具有 表征性的工具

7、,是一种独属于一个群体、阶层,乃至于一代 人的价值观念。话语体现的权力,在代际关系意义上实际表现为一代代 人的价值观念的博弈,结果是拥有话语权的一方有灌输自己 价值观念的特权。如果作为话语对象的“80后”被粗暴地置 于批判的地位,那么他们反抗的意愿就可能十分强烈。他们 与其他代人的隔阂,在错位的伦理义务,实质上的话语暴力 中愈加扩大。一种代际关系的危机开始出现,代际的交接主题成了话 语权力的争夺。获得话语权力的一代以否认其他代人的方式 来确认自己的地位。所有的价值观成了非连贯的破碎话语。 历史被书写于语言喷张的时代中,处于话语中心的人才真正 成为历史的人。福柯正从这一点预言了“人的终结”,他认

8、 为,肉体的、能劳动、会说话的人只是现象层面;能把自己 的思想置于语言的褶层、能看能说且处于话语中心的人,才 是实质性的存在。人是近期的发明,并且正接近其终点;人 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进一步来说,前代人与后代人争夺的只是话语的权力。 价值观念,理性语言在建构与解构中繁冗重复,反而科学的 话语越来越苍白无力。没有一种可以流传永久的话语,代表 着没有永远存在的福柯定义的“人”。福柯的“人的终结” 预言尚没有实现,代际关系的真正危机在于,一代代人的话 语移置,都诱发着新一轮的语言风暴,其他的伦理基础,道 德理念反而却成了烧焦意义上的根。前代人对后代人使用的 话语权力,是为了去除其对自

9、己的历史位置的威胁。人类可 持续发展意义上的代代传续成了实际的虚无。三、话语权力的移置 可持续的代际伦理由于长辈们对“80后”的话语权力来源于一种伦理义务, 却因为话语权力的泛滥造成代际关系的断裂。一场道德危机 有可能酝酿,意味着话语权的移置成为一个政治事件,冲突 与矛盾成为必然。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说,当代人以后代 人为潜在威胁,以话语作为权力,是一种伦理的丧失。在各 代人昭然可示的鸿沟前面,一种沟通理性是应该被倡导的代 际伦理。哈贝马斯就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阐述了 “沟通理性”,他 将“沟通理性”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主体与客观世界关 系的合理性;主体与社会世界关系的合理性;主体与主观世 界关

10、系的合理性。针对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受制于工具理性,同时各个人之 间的隔阂越发明显的局面,哈贝马斯提出,理想言语情景下 的沟通理性显示出人们希望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意味着人们 愿意放弃使用无力或其他内外的强制力来协调主体间的行 动,愿意通过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来处理人际间的冲突。在“80后”被批判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这一事件背后, 深刻揭示出一种代际关系断裂的危机,中国社会各代人的隔 阂正在增大。在此,沟通理性的实证意义在于,它把主体置 于同一平面上,“80后”与各代人能够就批判事件的意义加 以确认,而不是以强势的话语确定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关系。 这样,在场的与不在场的事件差异被缩小,话语权力的使用 被重新纠正过来。进一步的景象是,长辈先确认义务,再确 认话语权力,代际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