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27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工具摘要:教育与社会和个人发展关系是杜威思考教育问题的重点。研究杜威思考的内容和逻辑可以看出:在教育与社会关系上,杜威主张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职能,认为教育通过经验传递延续社会生活,通过学校功能协调社会发展,通过教育指导形成社会共识等。在教育与个人关系上,杜威主张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认为教育要认识儿童的发展特点,尊重儿童的发展方式等。杜威反对把儿童的发展看作被动的过程,反对让儿童适应过去或接受塑造,反对与儿童经验没有联系的教育,主张教育是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杜威思考教育的逻辑是从社会到个人,从教育到学校教育,最后落在兒童发展
2、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上儿童发展和学校教育成为杜威思考和研究的中心。杜威的教育理论注重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生活化的特点,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关键词:杜威;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3-0001-08DOI:1015958/jcnkijywhlt202203001长期以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人关系的问题是许多教育家思考的主要内容,并为此提出了不同的依据和观点。从古代至近代的教育史看,一些教育家思考这个问题时往往带有国家至上、天性至上、自然至上或宗教至上的特点,他们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等关系置于国家、自然、天性或者宗教的基础
3、上,据此推出对社会、个人的认识,再推出对教育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认识。许多教育家在论述社会和个人以及与教育的关系时,主要是为其所设定的这个前提服务的。这种设定对于启发人们认识和思考三者关系具有一定意义,反映了认识的多样性,但这种认识是否合理需要作科学的分析。与前人相比,杜威关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具有时代特点。它形成于工业化以后,美国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教育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这就为杜威分析教育与社会、与个人,以及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条件,形成了新的依据和主张。杜威教育思考和论证的特点不是基于对传统的国家、天性、自然或者宗教的认识,也没有设置什么前提性条件,
4、而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和教育历史基本事实的考察与分析,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观点,这对于认识教育与社会、个人的关系,以及认识儿童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杜威关于教育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论述又是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杜威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是从社会到个人,从教育到学校教育,最后落在儿童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上儿童发展和学校教育是杜威思考和研究教育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相关内容,试图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的经验改造与个人和社会发展关系三个维度,讨论杜威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以认识他在这个问题上,包括儿童发展和学校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思考逻辑及其意义。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5、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职能早在19世纪末,杜威就阐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明确指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113,“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115。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和学校起到了重要作用。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又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其基本内容是,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主要是通过经验传递、学校功能和教育指导等实现的。(一)教育通过经验传递延续社会生活在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Educationasaneces
6、sityoflife)21。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观点与“教育是生活”的主张是不同的:“教育是生活”比较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对教育的影响,容易把教育等同于生活,得出“生活即教育”的结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则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手段,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对于这个问题,杜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生活通过经验传递而更新,教育是经验传递的重要手段杜威指出,人作为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有显著不同的特点。人对于外部的力量,不会被动地接受,而是把它变为自己进一步生存和生长的手段。当然,与群体相比,人作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杜威说:“每一个个体,作为群体生活经验载体的每一个单位,总有
7、一天会消灭,但是群体的生活将继续下去。”32人类作为一个种族,是依靠众多的不断繁殖的个体和生活过程不断复杂的形式延续的,“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33。对此,杜威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社会存在不成熟的、没有掌握群体知识的未成年群体和成熟的掌握知识的两个群体;二是社会中成年人需要教给未成年群体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否则群体经验的差距将会拉大,并停止其群体的生活。杜威明确指出:“教育,只有教育能弥补这个缺陷。”342.社会延续需要沟通,一切社会沟通都具有教育性杜威指出,社会不仅通过沟通延续生存,而且在社会沟通中生存。社会沟通的条件是,社会成员都有共同的目的,都关心和考虑这个共同
8、的目的,并根据这个目的来协调自己的活动。社会沟通的过程就是成员社会化的过程,是形成共同体的过程。从这个观点出发,杜威指出,一切社会沟通都具有教育性36。例如,一个人分享别人的东西时,自己的态度也就会有所改变,同时传递者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沟通的过程就是形成经验的过程。要形成经验,就要考虑和其他人的生活的关系,从而理解经验的意义。由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存在经验上的不对等,这就使得教育未成年人成为必要,就需要把经验进行整理,使其容易传递37。社会沟通的价值在于,通过经验传递与接受,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别人。FC93A4FF-211A-4554-B651-358324A97FAE
9、3.学校教育的利与弊杜威指出,学校教育是有一定形式的正规教育,与生活教育相比,学校教育不是偶然的、自发的。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当通过直接参与成人活动而进行的生活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时,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学校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它有专门的机构,有明确的课程,有专门的教师等,它可以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掌握书籍和知识的符号,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在非正式教育中得不到的经验39。但学校教育也存在弊端,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学容易变得死板、抽象和书生气,教学内容易与生活经验相脱节310。(二)教育通过学校功能协调社会发展从对生活
10、通过经验传递、更新,教育是经验传递的重要手段的认识出发,杜威明确指出,“教育乃是一个抚养、培育和教养的过程”312。因此,要研究社会培养未成熟成员的一般过程。在这里,杜威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经验的东西不能直接传播和灌输,所需要的态度也不能粘贴上去,那么抚养、培育和教养的过程如何进行?对于这个问题,杜威从分析环境和社会环境入手,论述了学校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环境是一种生活场所。杜威认为,环境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条件或生活场所,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受环境的影响,人的身上会产生某种行为系统,形成某种倾向。“一个人的活动跟着事物而变异,这些东西便是他的真环境。”313社会环境具有教育性。杜
11、威指出:“一个人的活动和别人的活动联系起来,他就有了一个社会环境。他所做的和所能做的事情,有赖于别人的期望、要求、赞许和谴责。一个人如果不考虑别人的活动,就不能完成他自己的活动。”314也就是说,活动的完成是双方理解、配合和相互支持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环境来培育儿童,杜威区分了“训练”和“教育”的不同。杜威指出,训练是指儿童的活动被利用来获得有用的习惯。例如,儿童要得到快乐或避免痛苦,就必须以别人同意的方式行动315。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共同参与和分享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既受别人行为的影响,同时他的行动也激发别人同样的思想和感情,使别人也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分享活动的成功与承担失败。在杜
12、威看来,这种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能够塑造儿童行为的智力和情感的倾向318。但社会环境又具有无意识、无任何目的影响的特点。对于这种无意识的影响,杜威建议教育者要利用这个特点,为儿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包括:(1)重视语言习惯的形成;(2)养成良好的仪表良好的仪表是良好教养的结果;(3)为儿童提供美感和美的欣赏等。总之,在杜威看来:“凡是我们不经研究或思考而视为当然的东西,正是决定我们有意识的思想和决定我们结论的东西。这些不经思考的习惯,恰恰是我们在和别人日常交际的授受关系中形成的。”321-22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协调社会发展的作用。从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来看,杜威认为,学校环境是有意
13、识的环境,与偶然的无意识的环境是不同的。杜威指出:“任何环境,除非它已被按照它的教育效果深思熟虑地进行了调节,否则就它的教育影响而论,乃是一个偶然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就是一个有目的地对儿童施加影响的特殊的社会环境。杜威指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学校机构是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用文字记载并通过书面语言传递社会经验时出现的。书面语言的特点是:它不是在与别人的偶然交往中学会的,它可以记录许多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东西,它可以保存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经验,还可以与本地或者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传递。这些工作只能由学校机构来承担321-22。杜威认为,学校机构不仅是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还具有特殊
14、的教育功能。关于学校教育功能,杜威提出了四个:(1)简化的功能。由于社会文明成分较为复杂,必须进行简化,一部分一部分地吸收。学校的首要责任就是选择适合青少年需要的成分,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青少年吸收。(2)净化的功能。即学校要排除社会环境中不良的东西,选择优秀的东西,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学校的进步和社会的开明。(3)平衡的功能。即学校要平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儿童避免受其所在群体的限制,在更大的环境中建立相应的联系322-23。需要指出的是,杜威在这里提出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社会群体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学校教育功能达到“同化”的目的,以抵制社会的“离心力”。(4)协调的功能。即通过学
15、校把家庭的、社区的、工场的、教会的等各种不同的规则协调起来,使一个人在从一种环境转到另一种环境时,不受原有规则的限制。总之,在杜威看来,学校教育的功能在于起到一个协调、平衡、稳定,使社会一体化的作用324。(三)教育通过指导、理解形成社会共识在论述了学校教育的各种功能后,杜威又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即指导”的问题,目的是通过教育指导和理解,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的社会生活。1.教育是指导而不是控制,教育指导需要双方的理解杜威认为,教育的一般功能包括指导、控制和疏导。在杜威看来,“控制”有“压制或强迫”的意思,“疏导”有通过合作帮助受指导者的意思。杜威特别重视“指导”的作用。在他看来,指导就是通过一定的
16、环境刺激,引起被指导者的活动,使刺激与活动联系起来,引导活动走向目标。但也要注意,成人虽然可以指导儿童的活动,如果儿童没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这种指导是没有用的。成人如果强加给儿童什么东西或者迫使他们做什么事情而不认识这种指导,结果总会失败的328。由于存在忽视被指导者认知的重要性的危险,杜威指出,从事指导别人行为的人一定要注意被指导者的认识和理解。2.要使被指导者形成共同的意愿和共识杜威指出,社会指导如果有使被指导者变得强制服从时就有可能变为一种控制。至于如何认识控制,杜威区分了控制的身体结果和道德结果的不同。例如,为了儿童健康的考虑,一个不爱吃饭的儿童可能不得不被强迫进食,但却不一定使其
17、产生道德的服从。当强迫儿童进食时,就会用身体的结果替代道德的结果,儿童可能失去了解结果意义的机会,成为一个被控制的人。因此,成人的指导要使儿童对活动的结果有所了解,理解参与活动的意义。在这里,杜威非常重视对活动形成共同理解和共同思想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對事物具有和别人相同的观念,和他们有同样的思想,并因而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真正成员,就要赋予事物和行动以别人所赋予的相同的意义。否则,就没有共同的理解,没有社会的生活。”333至于如何形成共同的理解和思想,杜威认为,每个人应该把他自己行动的结果看作和别人所做的事情有关,并考虑二者的关系333-34。FC93A4FF-211A-4554-B651-
18、358324A97FAE在这里,杜威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外在的刺激和环境如果不与人的行动或者活动的结果建立一定的关系,则不会真正影响人的行为并形成观念从个人方面看,这种行为是物质的,是被控制的,没有任何意义;从社会方面看,这种行为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指导,不是真正的社会指导。指导的要义就是一个人的行动需要参照他人行动的相同的情境来反应。在杜威看来,指导不仅可以通过行动,还可以通过语言语言作为社会指导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四)学校教育的问题及改进从对社会环境和教育指导的认识出发,杜威思考了学校教学的利弊问题。他首先分析了野蛮人和现代人的不同,指出了学校教育的特点和问题。杜威指出,野蛮人之所
19、以落后,不是他们智力的问题,而是他们活动的结果。野蛮人的活动只能应付自然的刺激,这就限制了他们的注意力;与野蛮人相比,现代人不仅有应付自然刺激的能力,还有指导自身发展的能力340。杜威指出,在现代社会,儿童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刺激和指导,种族在漫长时间才能获得的东西,儿童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得到340。在杜威看来,这些刺激提供了文明的基础,使用这些刺激构成了文明。如果没有这些文明,前人累积的知识难以传递下来。这些不断积累的知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工具和保护。杜威指出,在这些工具中,语言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语言,我们间接地参与过去人类的经验,因而拓宽并丰富了目前的经验,使我们能运用符号和想象去期待各种
20、情境。语言能用无数方法把记录社会结果和预示社会前景的意义凝缩起来。不识字和未受教育几乎成为同义词。”342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也有一定的危险性342,杜威指出,这种危险在于,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一件“讲授”和“接受”的事情,忘记了教育是一个主动建設的过程。杜威认为,教育要主动建设,就要有实行的机构,有一定的工具和具体的材料,而且要改变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当然,这样做,“不是要削弱语言这种教育资源的运用,而是要使语言和共同活动建立正常的联系,使语言的运用更有生气,更有效果。”342同时,学校不能脱离校外的环境,“如果学校脱离校外环境中有效的教育条件,学校必然用拘泥书本和伪理智的精神替代社会的精神。”
21、343总之,杜威从论述社会环境出发,最后把重点放到学校教育上,指出了学校教学可能脱离社会和实际的问题的危害性,突出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让儿童理解社会、理解生活,并在共同的、有联系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参照别人,形成共识,这是杜威认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改进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逻辑。二、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说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杜威从宏观视角思考教育问题的话,那么阐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则是从微观视角进行的分析。从教育的角度看,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对儿童的认识;人的发展,主要是儿童的发展。为此,杜威提出了一个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命题,
22、即“教育即生长”(Educationasgrowth)239。关于“教育即生长”问题,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详细论述了生长的含义和条件,发展的概念及教育意义,学校教育问题及改进等问题,这些论述是杜威对教育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一)教育要认识儿童发展的特点1.生长概念的提出及意义为什么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与生长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意义是什么,杜威从社会与儿童的关系角度进行了思考。在他看来,社会在指导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决定着儿童的未来,儿童的未来又决定着社会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生长是一个依靠之前的发展朝着后来结果的连续累积的运动,“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含义。”
23、345也就是说,生长是一个为了后来结果的运动的过程。从社会与儿童的关系看,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同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的指导。杜威认为,要很好地指导儿童,首先要认识生长的条件和儿童生长的特点。2.生长的“未成熟”状态和两种不同的观点关于“未成熟”状态,杜威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1)消极的观点认为,“未成熟”是一种缺乏和一无所有。生长就是填补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空缺和一无所有的过程,当人们把这种认识看作一个不变的标准时,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2)积极的观点认为,“未成熟”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儿童的生活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哪里有儿童的生活,哪里就有儿童的生长。3.儿童“未
24、成熟”的特征及其价值杜威指出,“未成熟”具有两个特征:依赖性和可塑性346。关于依赖性,杜威指出,人们常常看不起依赖性,以为依赖性就是寄生,但如果依赖性完全是寄生,生长永远不会发生。在杜威看来,依赖性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同时,它也具有某种补偿的力量。虽然婴儿的身体软弱无能,但他们拥有很强的社会适应、交往和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生活下去。关于可塑性,杜威指出,儿童的“为生长而有的特殊适应能力,构成他的可塑性”348。这种适应能力是不因受外部压力而改变形式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从生活和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在杜威看来:“可塑性乃是以从前的经验为基础,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是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没有这
25、种力量,获得习惯是不可能的。”348杜威非常重视可塑性和依赖性的关系。他指出,人类婴儿的生长和活动,本能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主要依靠可塑性养成学习习惯,学会怎样学习。随着学习习惯的养成,儿童会逐步减少依赖性350。杜威也特别重视可塑性和习惯的关系,在他看来,可塑性是保持和提取以往经验中能改变后来活动的一种能力,是获得一定习惯的能力。为此,杜威提出了“习惯是生长的表现”(Habitsasexpressionsofgrowth)244的观点,并对习惯的含义和习惯中的智力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FC93A4FF-211A-4554-B651-358324A97FAE4.习惯的含义及其智力因素杜威指出
26、,习惯是利用环境达到目的的一种能力,习惯可以提高效率350。杜威批评了一些人把教育解释为获得个人适应环境的各种习惯的观点,指出“适应”必须从主动的意义上来理解,否则就会把环境看作某种固定的东西,让儿童适应这种环境,使之形成被动性。杜威非常重视主动的或积极的习惯,认为这种习惯是一种能够应对事物或者环境变化的习惯,他指出:“习惯的养成是由于我们天性原有的可塑性:我们具有各种变化反应,直到发现一种适应有效的行动方法的能力。常规性的习惯,这种习惯控制我们,不是我们控制习惯。这是抹煞可塑性的习惯。这种习惯表明丧失变化的能力。”353杜威认为,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使习惯具有智力因素,“习惯的智力因素使习
27、惯和各种不同灵活运用的关系固定下来,因而也就和继续生长发生关系。”352-53总之,杜威非常重视习惯中的智力因素和根据不同情况的行为的可变化性,反对习惯的僵硬性,为建立教育与生长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发展方式通过对生长含义和条件的论述可以看出,杜威非常重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在杜威看来,儿童的可塑性与生活、与发展,与具有智力因素的积极习惯的形成等都是密切联系的。从这个意义说就是,“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354。按照杜威的理解,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354。教育过程本
28、身就是目的,无需之外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从上面的理解出发,杜威谈到了儿童的发展方式,他指出,儿童的发展或者生长有自己的方式。所谓发展,“就是将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含有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以及特定的观察和思维的对象。”354在杜威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方式对于认识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三)学校教育问题及改进杜威认为,学校教育问题是与某些思想联系的,在这些思想基础上,形成了学校本身的问题。这些思想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是:一是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仅仅看成是缺乏,使得学校教育没看到和不注重儿童本能的或者先天的能力;二是把发展看作是对固定环境的静止适应,使得学
29、校教育不注重发展儿童应付新环境的首创精神;三是强调习惯的不变性,使得学校教育过分注重训练的方法,使儿童养成机械的技能。杜威指出,当学校教育把训练和养成机械的技能作为儿童发展的标准时,就会把顺从看作教育的目的,忽视儿童的个性,结果导致儿童被动地发展。“由于生长目的在生长过程之外,超越不断生长的过程,就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使生长走向这个目的。当一种教育方法被污蔑为机械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这就是依靠外部的压力来达到外部的目的。”355为此,杜威提出了改进学校教育的几点建议:一是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学习;二是教育要为不同阶段发展的儿童提供保证生长的条件;三是改变对“未成熟”状态的错误看法,承认生活有
30、它自身的内在品质,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发展这种品质;四是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不仅要注意儿童以往的冲动,更要注意那些向前发展的冲动355,在儿童的教育和训练中要保护儿童的天性。总之,杜威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评价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是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356。三、教育的经验改造过程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思考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在西方教育史上没有哪位教育家比杜威分析得这么深入。同时,杜威还结合对教育观念的考察,对一些错误教育观点进行了批判,再次强调从生长出发的
31、教育是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而且教育的经验改造过程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教育应促进儿童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一)对两类错误教育观点的批判杜威指出,教育上存在兩类错误的观点:一类是强调教育既是预备未来,也是追溯过去的过程;一类是强调教育既是从内部的能力展开,也是从外部进行塑造的过程。杜威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批判。1.对“教育是预备未来”观点的批判杜威指出,这个观点强调的是儿童对成人生活职责和权利的预备,与成人相比,儿童是没有地位的。这一观点是“我们曾经批评过的关于生长的消极性质和缺乏性质的概念的另一种形式”358。杜威认为,这个观点有四个不良后果:(1)如果为某事做预备,但却不清楚预备什么,也不知
32、为什么要预备,就会抛弃现有的力量,失去发展的动力;(2)如果知道将来如何,但将来变成现实以前要经过很长时间,也会造成拖延或犹豫不决,失去现在许多好机会;(3)由于(1)(2),教育者就用传统的标准替代儿童个人能力的标准;(4)教育者通过引发快乐和痛苦的动机,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奖惩359。杜威指出,如果教育是生长,就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在,把教育看作一种预备,错误在于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360。2.对“教育是复演过去”的观点的批判杜威指出,这个观点主张个体发育与种系发育并行,主张教育应关注过去,按照种系发展的精神遗产(主要是文学作品)的模型塑造儿童的心灵。杜威认为,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错误
33、的,婴儿的发育并不严格遵循种系的许多阶段,如果严格遵循的话,就不会有进化的发生。杜威指出:“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很大优点,就是使我们能够解放儿童,无需走过去的老路。所以,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儿童从重复过去和重蹈旧辙中解放出来,而不是引导他们去重演以往的事情。”378如何看待过去的成果,杜威认为,过去的成果对于现在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现在不只是跟在过去后面的东西;更不是过去所生产的东西。现在就是离开过去向前进的生活。过去之为过去,正是因为它并不包含现在的所特有的东西。前进中的现在包含过去,条件是它利用过去指导它自己的活动。”380-81总之,在杜威看来,现在与过去不同,过去不包含现在,过去那些能为现
34、在所用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FC93A4FF-211A-4554-B651-358324A97FAE3.对“教育是从内部展开能力”的观点的批判杜威指出,这种观点虽然也强调发展,但“发展”是向某个特定的完美的目标展开360。从这个观点出发,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目标是重要的,发展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他的环境和一切条件等都不能妨碍向着这个目标的发展。杜威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不断的生长就是生长,不断的发展就是发展,构想的一个遥远的目标只会使儿童的生长或者发展受阻362。4.对“教育是从外部进行塑造”的观点的批判杜威指出,这个观点强调教育是利用外部的教材塑造儿童的心灵的过程。按照这个观点,教育既不是
35、从内部展开的,也不是对官能进行训练的过程。在儿童心灵的塑造上,外部的教材和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杜威指出,这个观点的教育意义在于,它关注外部事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使教育和教学注意到了教材的问题。但这个观点“考虑教育的一切事情,唯独没有考虑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青年具有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地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376。在杜威看来,这几种教育观点都是有问题的,它们都把儿童的发展看作被动的过程,或者让儿童适应过去,或者让儿童适应塑造,与儿童的经验没有直接关系。而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是与儿童经验发展相关的过程,教育过程必须注意儿童的经验形成和发展。(二)教育是经验不断改造
36、和发展的过程在批判了几种错误的教育观点后,杜威从生长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教育是经验不断改造和发展的主张。杜威认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它就达到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381杜威指出,这一主张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如果一个人通过做事情认识到过去不被注意的事情,他的活动就会获得更多的意义,他可以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知道得更清楚,他可能还会设想某些结果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影响382。另一方面,能提供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可能的结果,就能预先有所准备,避
37、免不良的结果383。杜威认为,这种经验不断改造的活动就是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任性的和机械的活动。(三)教育的经验改造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关于教育的经验改造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杜威指出,教育的经验改造与个人的发展是统一的384。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通过活动使其经验不断得以改造,而每次活动的结果都会显示前次活动的结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和一致的。关于教育的经验改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杜威指出,经验的改造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在传统封闭的社会,在把风俗习惯作为价值标准的社会,教育主要是用来维护习俗,并且把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灌输给儿童;而在现代进步的社会,教育则关注儿童经验的改造,使他们不重演
38、过去的旧习,而养成好的习惯。当然,杜威也看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他说:“我们无疑还没有实现教育作为改造社会的建设性媒介的潜在的功效,也还远没有实现教育不仅阐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而且阐明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些儿童和青少年将是这个未来社会的成员。”384总之,杜威关于教育是经验不断改造的思想,既是关于个人的,也是关于社会的,而关于社会的方面最终是要落实到个人的方面。从教育的角度看,关注个人就是要关注儿童,关注儿童就是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在杜威看来,儿童的发展主要是儿童先天的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既在逐步改变儿童的先天活动,也在逐步改变儿童发展的环境385。四、结语:
39、杜威思考教育的逻辑及其意义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杜威在思考教育问题时,非常重视社会、个人、教育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分析,这些构成了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考特点。在这些问题上,杜威的观点十分明确: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指导,特别是教育的指导;个人的發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水平在于个人的发展水平;教育是沟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在三者的关系中,个人的发展是所有关系的重点。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儿童的存在和发展是所有关系的核心,因为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同时,杜威关于教育与个
40、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又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来认识儿童的发展,分析学校教育的利弊,对于认识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围绕儿童发展和学校教育问题,杜威又提出了颇具新意的三个关键词,即“生长”“经验”“现在”。“生长”是指儿童自身不断积极发展的过程。它是与外部环境,主要是与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密切联系的。杜威之所以强调“生长”的意义,主要在于生长是儿童先天条件与外部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认为儿童自身主动和积极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动力。“经验”是建立在生长的基础上的,与传统的近代的经验论不同。由于生长是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因此,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通过经验主动
41、的、不断的活动,使其不断得以改造,也使得后面的结果不断依据和揭示前面的结果。因此,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经验的过程和结果是一致的,只要有经验的活动,经验的过程和结果就是继续不断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过程之外。“现在”的含义意味着儿童所生活的现在是重要的,教育既不是为了过去,也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而是要关注儿童的现在。总之,“生长”“经验”“现在”这三个关键词是杜威思考教育问题和儿童发展的逻辑线索与基本维度,对于认识教育问题和学校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杜威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包括学校教育问题的思考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说它是理论的,主要是指杜威
42、注重对教育问题的哲学高度的思考,注重对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析,不回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它是实践的,主要是指杜威注重从社会的现实出发来分析教育问题,包括学校教育问题。可以说,杜威教育研究的特点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学校教育,思考如何改进学校教育问题的。FC93A4FF-211A-4554-B651-358324A97FAE进一步说,杜威之所以关注儿童发展与学校教育关系,主要在于杜威所生活的年代,学校发展进入社会转型和教育观念激烈冲突的时期,学校教育的各种问题已经显现,尤其是传统学校教育观念和实践对儿童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构成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极大挑战不从理论上对教育上的传统观念进行批判,教
43、育思想就不能进步;不解决学校教育问题,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杜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思考教育问题,特别是学校教育问题的。杜威的教育思考反映了他对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生活化问题的关注,他的学校教育改进方案也带有民主化和生活化的特征,这些都恰恰反映出杜威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参考文献:1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2DEWEYJ.DemocracyandEducationM.NewYork:DoverPublication,Inc.Mineola,2022.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EducationasaToolforSocialProgressandPersonalDevelopment:ontheLogicandMeaningofDeweysThinkingGUOFaqi(Faculty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669:2015+AMD1:2025 CSV EN Electroacoustics - Measurement of real-ear acoustic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ing aids
- 【正版授权】 IEC 61400-3-2:2025 EN-FR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 Part 3-2: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0-3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ed representation of immersive media - Part 31: Haptics coding
- 工程监理居间合同
- 公司与个人汽车租赁合同
- 企业员工培训合作协议
- 医疗设备购销协议书
- 重大项目管理活动策划方案
- 工业厂房买卖协议书
- 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训方案
- 高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及目标
- 找人办事协议
- 厨房油水分离器施工方案
- 禽类、水产品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学课件)青蛙解剖
- 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
- 第3章 环境感知技术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ppt
- 全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解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华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