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溶剂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残留溶剂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残留溶剂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残留溶剂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残留溶剂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页脚内容页脚内容 .目的:建立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残留溶剂测定法(二部)测定的供试品。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5.正文: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见附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限度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

2、量要求。本法照气相色谱法(附录VE)测定。色谱柱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换使用。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5312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中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弱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3、。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1000。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RSD应不大于10。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i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

4、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液的测定。根据各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其浓度应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溶液直接进样: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用水或合适的有机溶剂使溶解;根据各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其浓度应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的有机溶剂适量,采用与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和溶剂制备对照品溶液;如用水作溶剂,应先将待测有机溶剂溶解在50%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再用水逐步稀释。若为限度检查,根据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若为定量测定,为保证定量结果的正确性,应根据供

5、试品中残留溶剂的实际残留量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通常对照品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不宜超过供试品溶液中对应的残留溶剂的色谱峰面积2倍。必要时,应重新调整供试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浓度。测定法。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当需要检查有机溶剂的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采用此法。5712色谱条件:柱温一般为4OiooC;常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每分钟i.o2.oml;以水为溶剂时顶空瓶平衡温度为7O85C,顶空瓶平衡时间为3O6o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ooC;如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为250C。测定法: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2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对色谱图中未知有

6、机溶剂的鉴别,可参与附表2进行初筛。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差异较大时,可采用此法。5722.色谱条件:柱温一般先在40C维持8分钟,再以每分钟8C的升温速率升至120C,维持10分钟;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每分钟2.oml;以水为溶剂时顶空瓶平衡温度为7085C,顶空瓶平衡时间为3。6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C;如采用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50C。具体到某个品种的残留溶剂检查时,可根据该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组成调整升温程序。测定法: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2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对色谱图中未知有机溶剂的鉴别,可参

7、考附表3进行初筛。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可采用填充柱,亦可采用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5732测定法: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23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计算法。限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按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溶液浓度测定。以内标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被测溶剂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的相应比值。以外标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被测溶剂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的相应峰面积。定量测定:按内标法或外标法计算各残留溶剂的量。【附注】。除另有规定外,顶空条件的选择。应根据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对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通常选择较高的平衡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

8、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对测定的干扰。顶空平衡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以保证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有足够的时间达到平衡。顶空平衡时间通常不宜过长,如超过60分钟,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准确性的降低。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定量方法的验证。当采用顶空进样时,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故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组成差异对顶空气-液平衡的影响)。由于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

9、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干扰峰的排除: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干扰作用包括在测定的色谱系统中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待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当测定的残留溶剂超出限度,但未能确定供试品中是否有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对测定有干扰作用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作用的存在。对第一类干扰作用,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不同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供试品再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中对相同供试品再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中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两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对第二类干扰作用,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

10、来加以判断。含氮碱性化合物的测定。普通气相色谱仪中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的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灵敏度降低,应采用惰性的硅钢材料或镍钢材料管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待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通常采用弱极性的色谱柱或其填料预先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碱性化合物,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效果更好。5843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他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测定。检测器的选择:对含卤素元素的残留溶剂如三氯甲烷等,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易得到高的灵敏度。由于不同的实验室在测定同一供

11、试品时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当测定结果处于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以采用内标或标准加入法为准。顶空平衡温度一般应低于溶解供试品所用溶剂的沸点ioC以下,能满足检测灵敏度即可;对于沸点过高的溶剂,如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等,用顶空进样测定的灵敏度不如直接进样,一般不宜用顶空进样方法测定。利用保留值定性是气相色谱中最常用的定性方法。色谱系统中载气的流速、载气的温度和柱温等的变化都会使保留值改变,从而影响定性结果。校正相对保留时间(RART)只受柱温和固定相性质的影响,以此作为定性分析参数较可靠。应用中通常选用甲烷测定色谱系统的死体积(t)0RART=5ttt

12、R0式中t为组分的保留时间;Rt为参比物的保留时间。R附表1: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溶剂名称限度溶剂名称限度第一类溶剂第二类溶(应该避免0.0002剂0.038使用)0.0004(应该0.016苯限制使用)0.0005二氧六0.062四氯化碳o.ooo8环0.0221,2-二氯乙烷0.152-乙氧基乙0.0291,1-二氯乙烷醇0.31,1,1乙二醇0.005氯乙烷0.041甲酰胺0.005第二类溶剂0.036正己烷0.118(应该限制使用)0.006甲醇0.3880.0532-甲氧基乙腈0.187乙醇0.005氯苯o.o6甲基丁0.02三氯甲烷0.01基酮0.016环己烷0.109己烷甲

13、基环0.011,2-二氯乙烯o.o88N-甲基0.072二氯甲烷吡啶咯烷酮0.0891,2-二甲基乙硝基甲0.008烷烷0.217N,N-二甲吡啶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吩四氢噻四氢化萘四氢咲喃甲苯1,1,2-三氯乙烯二甲苯溶剂名称限度溶剂名称限度第三类溶剂第三类溶(药品GMP或其剂(药品GMP他质量要求限制0.5或其他质量要0.5使用)0.5求限制使用)0.5醋酸甲基异丙酮0.5丁基酮0.5甲氧基苯0.5异丁醇0.50.5正戊烷0.5止丁醇仲丁醇0.50.5正戊醇0.50.5乙酸丁酯止丙醇叔丁基甲0.5异丙醇0.5基醚0.5乙酸丙酯异丙基苯0.5第四类溶二甲基亚剂(尚无足够毒砜0.5理学

14、资料)0.51,1-二乙乙醇0.5氧基丙烷乙酸乙酯0.51,1-二甲乙醚0.5氧基甲烷甲酸乙酯0.52,2-二甲甲酸0.5氧基丙烷正庚烷0.5异辛烷乙酸异丁0.5异丙醚酯甲基异乙酸异丙丙基酮酯甲基四乙酸甲酯氢咲喃3-甲基-1-丁石油醚药品生产企业在使用时应提供该类溶剂在制剂中残留水平的合理性论证报告。附表2常见有机溶剂在等温法测定时相对于丁酮的保留值参考值非极性色谱柱极性色谱柱溶剂名称tR/minRART溶剂名称tR/minRART柱温40C柱温甲醇1.8280.12640C1.6820.032乙醇2.0980.26正戊烷1.7870.07乙腈0正己烷1.84250.09丙酮2.1790.31

15、5异丙醇2.2760.36正戊烷2.3568乙醚2.4870.411甲酸乙酯2.480.481二甲氧基90.48甲烷2.52221,1二氯乙2.5840.501烯2.600.53乙酸甲酯94二氯甲烷2.6350.547硝基甲烷2.6550.5610.572止丙醇2.8071,2一氯乙2.9820.65烯叔丁基甲3.10940.74乙醚1.9267异辛烷1.9430.131异丙醚2.000.138叔丁基50.163甲基醚2.0210.169正庚烷2.1590.225环己烷2.2090.2451,1二氯2.2430.259乙烯2.4050.324二甲氧基甲烷2.8760.515甲基环2.9670.

16、551己烷03.000.56丙酮4甲酸乙3.3470.70酯33.405乙酸甲基醚3.2528酯3.481丁酮3.44.8171,2氯3.6359乙烯仲丁醇0.893.6533.664四氢咲正己烷3.8106喃1.000异丙醚3.983.89甲基四1.1170乙酸乙酯8氢咲喃1.2424.06三氯甲烷3.90四氯化2四氢咲喃81.247碳4.07异丁醇3931.2501,1,1三氯91,2一氯乙3.951.272乙烷4.60烷41.439乙酸乙4酯1,1,1三氯4.261.4404.716乙烷4乙酸异1.576丙酯475甲基异丙4.2681.7338基酮4甲醇1.8234.8221,2二甲氧牛

17、517丁酮88030.7270.750.8210.820.8910.960.991.0001.2121.2571.2741.3001.8281.9882.0041.8281.9882.0042.0192.0892.1502.2012.7852.8192.8913.1483.1723.79248o8牛976牛9855.2815.3115.34o5.4705.5835.6766.76o6.8257.4977.9840&3936&749.2381.3621.3621.7842.0352.2612.3282.3802.5772.7402.883.083.5263.7243.79基乙烷苯乙酸异丙酯正丁醇

18、四氯化碳环己烷甲基四氢咲喃三氯乙烯二氧六环异辛烷正庚烷乙酸丙酯甲基环己烷1,2二甲氧基乙烷甲基异丙基酮二氯甲烷异丙醇乙醇苯乙酸丙酯三氯乙烯甲基异丁基酮乙腈乙酸异4.9754.9776.0206.6437.2027.368甲基异丁基酮3甲基1丁醇吡啶甲苯正戊醇甲烷柱温80C乙酸异丁酯甲基丁基酮乙酸丁酯0氯苯甲氧基苯2.851丁酯6.953.922三氯烷4.1457.434仲丁醇5.1684.47甲苯5.276止丙醇8.62二氧2.09环8.7391,2二2.345乙烷8.872.778乙酸3.726酯9.2835.89甲基11.180基酮6.58甲烷11.389柱80C378880572六6氯丁

19、0丁5温8甲10.3310.8211.0111.481.6023.5774.46牛885.283.993.044.334牛945.5436.036.487.2238.527异丙基苯1.5941.000异丁醇5.6251.000丁酮止丁醇5.93甲烷3.611硝基甲429.69.89柱温3.8509烷6.430120C9异丙基91.00024.4四氢化萘4.29苯7.332849吡啶2.176丁酮1.0005.2533甲基11.491甲烷7.436醇8.148氯苯3.83725。2正戊醇7.4271.493丁酮1.650甲烷1.4048.06柱温7120C1.630甲氧基非极性色谱柱极性色谱柱溶

20、剂名称tR/miRAR溶剂名tR/miRARnT称nT甲醇1.8460.127正戊烷1.6910.03乙醇2.1210.272正己烷1.8073乙腈2.2010.314乙醚1.8560.07丙酮2.3030.36异辛烷1.9576异丙醇2.40170.419异丙醚叔丁基1.96640.09正戊烷2.5120.477乙醚2.5190.481甲酸乙酯2.5440.49二甲氧基2.6114甲烷2.6230.521,1二氯乙2.669烯50.535乙酸甲酯2.6740.55二氯甲烷2.8398硝基甲烷3.05120.56止丙醇3.1280.64烯1,2一氯乙3.3029叔丁基甲3.50700.76基醚

21、3.7560.801丁酮3.960.89甲基醚2.0530.131正庚烷2.0630.135环己烷2.2170.1671,1二氯2.2670.171乙烯2.3030.228二甲氧2.480.24基甲烷86甲基环2.980.26己烷80丙酮3.090.328甲酸乙40.513酯3.1260.552乙酸甲3.511酯0.563.56141,2氯乙烯3.6530.707四氢咲3.8210.725仲丁醇正己烷63.97121.000异丙醚3.9811.131乙酸乙酯4.001.241三氯甲烷50.24四氢咲喃4.3874异丁醇4.3971.2491,2一氯乙4.6120.262烷40.461,1,1三氯牛842乙烷31.468甲基异丙5.081.581基酮71.7021,2二甲氧基乙烷95.091.830苯05.381.837喃3.8330.75甲基四4.0179氢咲喃0.8224.207四氯化0.824.295碳64.301,1,1三氯0.893乙烷44.875乙酸乙0.96酯5.0045乙酸异0.99丙酯5.0417甲醇5.061.0009丁酮1.2125.2751,2二甲1.260氧基乙烷5.2751.273甲基异6.4371.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