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肝胆及其经络的气血阻滞、功能失调而导致以一侧或两侧的胁下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一、概念(一)定义:(二)相当于西医以下疾病: 急慢性肝炎, 急慢性胆囊炎, 胆结石, 胰腺炎, 胰腺癌, 肝 癌, 肝硬化, 肝脾肿大, 肋间 神经痛、胆道蛔虫等以胁痛 为主症的疾病。(二)相当于西医以下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情志不遂 2.外邪侵入肝胆(湿热、结石) 3.饮食不节 4.劳累过度及跌扑损伤 5.久病、重病伤肝二、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实证多于虚证实证-病邪侵入肝胆及其经 络气血运行受阻虚证-肝胆及经脉失养肝阴虚气滞(

2、郁)湿热血瘀结石痰饮(二)病机:实证多于虚证气滞(郁)三、分型证治(一)肝气郁结 1.辨证要点胁下胀痛或窜痛,痛引胸背、少腹、前 阴, 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情志舒 畅、嗳气、矢气、太息而减轻,脉弦。三、分型证治(一)肝气郁结2.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3.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芎、 香附、陈皮2.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二)肝血瘀阻 1.辨证要点胁下刺痛拒按,夜间加剧,或胁下 可触及坚硬肿块,或胁肋有外伤史, 舌紫暗,脉沉涩。(二)肝血瘀阻2.治则:活血袪瘀,行气通络3.方药:膈下逐瘀汤 (兼气滞)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五灵脂、 延胡索、香附、 枳壳

3、、乌药、甘草 复元活血汤 (外伤所致) 桃仁、红花、当归、穿山甲、酒制大黄、天花粉、柴 胡、甘草2.治则:活血袪瘀,行气通络(三)肝胆湿热 1.辨证要点胁下胀满灼痛、拒按,口苦口干, 恶心呕吐,厌食,或黄疸而色鲜明 如橘皮,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三)肝胆湿热2.治则:清利肝胆湿热,疏肝通络3.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 车前子、泽泻、当归、生地、甘草、 川楝子、延胡索、郁金2.治则:清利肝胆湿热,疏肝通络(四)肝阴不足 1.辨证要点胸胁隐隐灼痛,时发时止,迁延 不愈,遇劳则发,两目干涩,视力 下降,脉弦细或数。(四)肝阴不足2.治则:滋阴柔肝,养血通络3.方药:

4、一贯煎加味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 杞子、川楝子、五味子、白芍、 佛手、甘草2.治则:滋阴柔肝,养血通络四、转归预后 胁痛只要治疗得法,一般预后良好;但各证型之间可互相转化。 如延久未治或治疗失当,可转化为癥瘕、黄疸、鼓胀等病,则预后较差。四、转归预后 胁痛只要治疗得法,一般预后五、预防与调摄1. 预防外邪侵入。2. 保持精神愉快。3. 饮食清淡、卫生而富于营养。五、预防与调摄1. 预防外邪侵入。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二节 黄疸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二节 黄疸一、概念(一)定义:是由内、外病邪侵入肝胆脾胃,导致肝胆气滞,胆汁排泄受阻而逆流,泛溢全身,而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一、概念(

5、一)定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 炎、胆结石、胰腺炎、肝硬化、 消化道肿瘤及钩端螺旋体等急 性传染病而出现黄疸的疾病。(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感时邪疫毒 以湿、热多见 2.饮食不节 3.体质虚或病后脾 胃虚弱湿邪兼热邪寒邪气滞血瘀结石二、病因病机(一)病因:湿邪兼热邪(二)病机:阳黄湿热蕴结肝脾阴黄- 寒湿困阻肝脾 脾胃虚寒挟湿 湿热兼表证湿热内蕴疫黄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 (二)病机:湿热兼表证湿重于热阳黄和阴黄的鉴别要点:阳黄發病急,病程短黄疸色鮮明如橘皮發热、口干、煩躁小便短而灼热,便秘或排便不爽舌紅苔黄膩,脉弦、滑、数

6、阴黄發病緩,病程長黄疸色晦暗如烟薰无热、口中和、神疲小便清長,便溏或泄瀉舌淡苔白,脉濡緩或細弱阳黄和阴黄的鉴别要点:發病急,病程短黄疸色鮮明如橘皮發热、三、分型证治阳黄(一)湿热内蕴兼表证 1.辨证要点发热口苦, 脘痞身重,黄疸逐渐显现, 小便短少灼热,兼一定的表证。三、分型证治阳黄2.治则:清热利湿,解表退黄3.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生姜、大枣、甘草2.治则:清热利湿,解表退黄(二)热重于湿 1.辨证要点黄疸色鲜明如橘皮, 高热烦躁,口 渴喜冷饮,胁下胀痛、灼热而拒按, 便秘, 舌红绛苔黄腻。(二)热重于湿2.治则:清热利湿,通腑退黄3.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

7、消毒丹茵陈、栀子、大黄、滑石、黄芩、连翘、木通、藿香、白豆蔻、石菖蒲、射干、贝母、薄荷2.治则:清热利湿,通腑退黄(三)湿重于热 1.辨证要点低热或身热不扬,身重嗜卧,口苦 而干,但饮水不多,厌油腻,便溏 不爽,舌微红,苔白(微黄)厚腻。(三)湿重于热2.治则:健脾袪湿,清热退黄3.方药:茵陈四苓汤加味茵陈、泽泻、茯苓、猪苓、白朮、 厚朴、陈皮、大腹皮2.治则:健脾袪湿,清热退黄(四)疫(急)黃毒入營血兼湿热內蕴 1.辨证要点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深黄色), 高热烦渴,剧烈呕吐头痛,嗜睡或 神昏谵语,抽搐或吐衄便血,舌绛 苔黄(灰黑)而燥,起芒刺。(四)疫(急)黃毒入營血兼湿热內蕴2.治则:

8、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袪湿退黄3.方药:千金犀角散合温病三宝犀角、黄连、栀子、升麻、茵陈,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2.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开窍,阴黄(一)寒湿困脾 1.辨证要点黄疸色晦暗如烟熏,口腻不渴,脘 痞腹胀, 便溏不爽,肢冷畏寒,舌 淡苔白腻。阴黄2.治则:散寒除湿,健脾退黄3.方药:茵陈朮附汤茵陈、白朮、附子、干姜、甘草2.治则:散寒除湿,健脾退黄(二)脾虚挟湿 1.辨证要点黄疸迁延不愈,色淡黄而晦暗,神疲乏力,气短心悸,食少纳呆, 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苔白膩(滑)。(二)脾虚挟湿2.治则:健脾益气,袪湿退黄3.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味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9、饴糖、黄芪、当归、茵陈、薏苡仁、 茯苓2.治则:健脾益气,袪湿退黄四、转归预后 阳黄一般预后良好;阴黄若阳气渐复,黄疸渐退,则预后较好;而疫黄邪入心肝,耗血动血,预后多不良。黄疸久治不愈,若黄疸加深,转为鼓胀,则预后较差。若黄疸由癌肿所致,则病险恶,多预后不良。四、转归预后 阳黄一般预后良好;阴黄若阳气渐复五、预防与调摄 1. 保持精神愉悦,情绪安定。 2. 饮食有节。 3. 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休息。 4. 黄疸急性期后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五、预防与调摄 1. 保持精神愉悦,情绪安定。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三节 积聚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三节 积聚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正气虚弱,脏腑失调导致气滞

10、、血瘀、痰凝而形成的腹部可触及的肿块,伴有以局部胀或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一、概念(一)定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积可触及较硬而位置固定不移的肿块, 如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脂肪肝、 增生性肠结核等. 聚时聚时散而位置移动不定的肿物, 如胃肠功能紊乱(肠痉挛)、不完全性 肠梗阻、蛔虫团等. (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情志失调 2.饮食不节 3.先天不足 4.外感因素 5.继发于其它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內因正气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互结于腹腔积聚外因外感六淫脏腑内生(二)病机:內因正气虚弱(先天禀

11、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脏腑功聚(瘕)肿块时聚时散,时發时止,病位不固定,以脹痛、窜痛為主,兼噯气、矢气、大便不調,與情志關係密切,病程短。主要病机為气滯,治疗較易。积(癥)肿块較硬且位置固定,逐漸增大,以刺痛、拒按為主,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病程長,主要病机為血瘀痰凝(痰瘀互結),治疗較难。积与聚之间可互相转化。聚肿块时聚时散,时發时止,病位不固定,以脹痛、窜痛為主,兼噯三、分型证治聚病(一)肝气郁结兼血瘀(早期) 1.辨证要点腹部肿块时聚时散,常因情志不遂而发作或加重,伴胁下、脘腹部胀痛、窜痛,频繁嗳气、矢气, 脉弦。三、分型证治聚病2.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活血3.方药:木香顺气散 苍朮、厚朴、

12、陈皮、甘草、木香、砂仁、乌药、枳壳、生姜、香附、青皮、肉桂、川芎2.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二)食积气结兼痰阻 1.辨证要点腹部胀痛明显而拒按,厌食嗳腐, 脘痞肠鸣,矢气臭秽.便秘或排便不 畅,腹部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舌暗 苔厚腻或垢浊, 脉弦滑。(二)食积气结兼痰阻2.治则:消食导滞,理气化痰3.方药:六磨汤合保和丸沉香、烏药、木香、槟榔、枳殼、 大黄、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 陈皮、茯苓、连翘2.治则:消食导滞,理气化痰积病(一)血瘀兼气滞(初期-实证) 1.辨证要点积块较硬,且固定不移,按之压痛, 脘腹胀满,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 瘀奌瘀斑, 脉弦涩。积病2.治则:化瘀消积(癥),行气散

13、结3.方药:膈下逐瘀汤合荆蓬煎丸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 延胡索、牡丹皮, 赤芍、香附、枳壳、 乌药、甘草、三棱、莪术、木香、青 皮、小茴香、槟榔2.治则:化瘀消积(癥),行气散结(二)瘀痰互结兼气虚(中期实中夹虚) 1.辨证要点腹部肿块增大,质更坚硬,局部胀 痛或刺痛加重而拒按,逐渐消瘦, 神疲乏力,食少脘痞,舌紫暗或淡紫, 舌上有瘀奌瘀斑,苔白腻。(二)瘀痰互结兼气虚(中期实中夹虚)2.治则:袪瘀消癥(积),化痰益气3.方药: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 延胡索、赤芍、牡丹皮, 香附、枳壳、 乌药、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半 夏、陈皮2.治则:袪瘀消癥(积)

14、,化痰益气(三)正虚兼邪结(后期虚中夹实) 1.辨证要点肿块坚硬而凹凸不平,疼痛加剧, 极度消瘦,不能进食,精神萎靡, 面色萎黄,或面浮肢肿,舌淡紫少苔, 脉细弱或涩。(三)正虚兼邪结(后期虚中夹实)2.治则:益气养血固本,化瘀袪痰消癥3.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白朮、 茯苓、人参、甘草、莪朮、三棱、 五灵脂、苏木、瓦楞子、香附、海 浮石、槟榔、阿魏、雄黄2.治则:益气养血固本,化瘀袪痰消癥四、转归预后 本病常由实证向虚证转化或向虚实夹杂证转化,良性者易治,恶性者难愈。积病后期,可致黄疸、鼓胀、出血、昏迷及水肿等重症,甚至导致气脱、亡阴或亡阳而死亡。四、转归预后 本病常由

15、实证向虚证转化或向虚实夹杂证转化五、预防与调摄 1. 积极治疗胁痛、黄疸、气郁等病证。 2. 注意精神调摄,保持情志舒畅。 3. 饮食宜清淡,切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膏 粱厚味,勿酗酒、贪凉、饮冷。 4. 劳逸均衡,动静适宜。五、预防与调摄 1. 积极治疗胁痛、黄疸、气郁等病证。六、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药活血袪瘀药丹參三棱莪朮赤芍紅花郁金水蛭土鱉虫川芎延胡索馬鞭草鬼箭羽守宫清热解毒药半枝蓮半边蓮白花蛇舌草重楼蒲公英青黛夏枯草垂盆草龙葵紫花地丁菝葜虎杖苦參化痰散結药貝母茯苓猪苓天南星半夏白芥子土茯苓山慈姑瓜蒌薏苡仁瓦楞子牡蛎海蛤壳扶正固本药人参黄芪白朮黄精當归女貞子鳮血藤鳖甲龟板枸杞子甘草大枣肉苁蓉淫

16、羊藿巴戟天补骨脂六、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药活血袪瘀药丹參三棱莪朮赤芍紅花郁金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四节 鼓胀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四节 鼓胀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肝脾失调,导致气滞、血瘀和水湿蕴结于腹腔,而以腹部胀大如鼓,四肢消瘦,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一、概念(一)定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腹水(由肝硬化、腹腔内肿瘤、 结核性腹膜炎等病引起)(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情志内伤 2.饮食不节(长期酗酒) 3.劳累过度 4.外邪侵袭(湿、热、血吸虫等) 5.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黄疸、积聚)二、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本虚-肝脾

17、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虚、阴虚、阳虚)标实-气滞、血瘀、水湿 (或兼内热)停蓄腹部结合 初中期-实证为主后期-虚实兼夹(二)病机:本虚-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虚、阴虚、阳虚)标实三、分型证治(一)气滞湿阻 (早期) 1.辨证要点腹部胀大,胸胁胀闷或胀痛,按之 柔软,嗳气、矢气则减轻,脘痞 呕恶,食少纳呆,舌暗苔白腻。三、分型证治(一)气滞湿阻 (早期)2.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化湿3.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芎、 香附、陈皮、苍朮、厚朴、泽泻、 猪苓、茯苓、桂枝、白朮2.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二)寒湿困脾 1.辨证要点腹部膨胀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或有 振水音,得热则减,

18、遇寒加重,便 溏不爽,舌淡暗而胖大,苔白厚腻。(二)寒湿困脾2.治则:温中散寒,行气除湿3.方药:实脾饮干姜、附子、草果、白朮、木香、槟榔、厚朴、木瓜、茯苓、甘草、 生姜、大枣2.治则:温中散寒,行气除湿(三)湿热蕴结 1.辨证要点腹部胀大如鼓,按之坚满而拒按, 发热心烦,口苦而干,小便短赤 灼热,大便秘结或溏垢,舌红苔黄 厚腻。(三)湿热蕴结2.治则:清热利湿,行气消胀3.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黄芩、黄连、知母、泽泻、猪苓、 厚朴、枳实、茯苓、陈皮、半夏、 砂仁、姜黄、人参、干姜、白朮、 甘草、茵陈、栀子、大黄2.治则:清热利湿,行气消胀(四)肝脾血瘀兼湿热 1.辨证要点腹部胀大如鼓,按

19、之坚硬,脘腹刺 痛拒按,腹壁青筋暴露,面色肤色 苍黄晦暗,口苦而干,但不欲饮水, 舌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腻。(四)肝脾血瘀兼湿热2.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利水3.方药:调营饮莪朮、大黄、赤芍、川芎、延胡 索、当归、瞿麦、赤茯苓、葶苈子、 桑白皮、陈皮、大腹皮、槟榔、肉 桂、细辛、甘草2.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利水(五)脾肾阳虚兼水湿内停(晚期) 1.辨证要点腹部胀大如鼓,形如蛙腹,朝宽暮 急,畏寒肢冷, 小便不利,四肢浮 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五)脾肾阳虚兼水湿内停(晚期)2.治则:温补脾肾,化气利水3.方药:(1) 脾阳虚为主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附子、人参、白朮、干姜、甘草、茯苓、泽泻、猪苓

20、、桂枝(2) 肾阳虚为主济生肾气丸 牛膝、车前子、肉桂、附子、熟地、 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2.治则:温补脾肾,化气利水(六)肝肾阴虚兼湿热挟瘀(晚期) 1.辨证要点腹部胀大如鼓,按之较硬,四肢消 瘦,口苦而干,午后或夜间潮热, 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舌暗红少苔。(六)肝肾阴虚兼湿热挟瘀(晚期)2.治则:滋补肝肾,兼清利湿热、活血化瘀3.方药:(1)湿热较重六味地黄丸合茵陈蒿汤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茵陈、栀子、大黄(2)血瘀较重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子、当归、 川楝子、川芎、桃仁、红花、赤芍、 牡丹皮、五灵脂、延胡索、乌药 、香 附、枳壳、甘草2

21、.治则:滋补肝肾,兼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七)晚期恶化急证: 鼓胀兼大出血(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1.辨证要点鼓胀晚期突然吐血或便血或肌衄, 势急量多,色深红或夹紫暗血块, 或大便色黑如柏油, 舌红绛苔黄或 灰黑而燥。(七)晚期恶化急证:2.治则:清热凉血,化瘀止血 血止后再治鼓胀3.方药:(1) 初期:十灰散合泻心汤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栀子、 茅根、大黄、牡丹皮、棕榈皮、黄连、黄芩(2) 出血不止:加三七、蒲黄、仙鹤草(3) 大出血后,气随血脱 (气脱): 改用独参汤固本救逆。2.治则:清热凉血,化瘀止血(八)晚期恶化急证: 鼓胀兼神昏(热陷心包) 1.辨证要点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22、,或嗜睡、狂 乱,强直抽搐,肢厥,舌红绛,苔 黄燥或腻。(八)晚期恶化急证:2.治则:清心开窍,涤痰醒神 神醒后再治鼓胀3.方药:清营汤送服温病三宝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 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丸或至宝丹 2.治则:清心开窍,涤痰醒神四、转归预后 本病在临床上往往虚实并见,或实中夹虚,或虚中夹实,各证型之间常互相转化。本病早期合理治疗,尚可控制或治愈;若病至晚期,则预后不良;若见出血、神昏、痉厥则病危。四、转归预后 本病在临床上往往虚实并见,或实中五、预防与调摄 1. 注意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及 时治愈黄疸和癥积患者。 2. 注意膳食营养,宜低盐饮食,避

23、免 酗酒,忌食生冷、油炸、坚硬食物。 3. 避免接触血吸虫疫水,避免接触或 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物质。 4. 患者应多卧床休息,腹水较多者可 取半卧位。五、预防与调摄 1. 注意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及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五节 头痛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五节 头痛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外感、内伤多种病因导致以头部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或脑部失养所产生的以头痛为主症的常见病。一、概念(一)定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凡在西医疾病中出现以头痛为主症者 皆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常见者有血管性 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 神经官能症、部分颅内疾病、急性感染性 疾病、眼耳鼻喉科疾病、脑震荡后遗

24、症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邪侵犯头面经络 2.情志过激 3.劳累过度 4.继发于其它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1.外感头痛:实证风寒风热风湿暑湿外邪阻滞头面经络 外感气血不通畅 头痛(二)病机:1.外感头痛:实证风寒外邪阻滞头面经络 外感2.內伤头痛:实证肝阳上亢(上实下虚,实中夹虚)痰蒙清阳(痰湿中阻)瘀血阻络(外伤或年老)虚证气血不足(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肾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阳虚)2.內伤头痛:实证肝阳上亢(上实下虚,实中夹虚)虚证气血不足三、分型证治外感头痛(一)风寒犯头 1.辨证要点 突发头痛,以枕部和项背强痛为主, 常因感受

25、风寒而诱发或加重,恶风寒, 无汗, 脉浮紧。三、分型证治外感头痛2.治则:袪风散寒,通络止痛3.方药:川芎茶调散 川芎、羌活、防风、白芷、细辛、 荆芥、薄荷、甘草、茶叶2.治则:袪风散寒,通络止痛(二)风热犯头 1.辨证要点突发头痛,头额胀痛、跳痛、裂 痛,受热加重,发热恶风, 口苦咽 痛,渴喜冷饮,舌(尖)红,苔薄黄。(二)风热犯头2.治则:袪风清热,通络止痛3.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黄芩、蔓荆子、薄荷、蒺藜2.治则:袪风清热,通络止痛(三)风湿犯头 1.辨证要点突发头痛,以头部沉重钝痛为主, 阴雨天加重,全身困重,胸闷脘痞 ,舌苔白厚腻。(三)风湿犯头2.

26、治则:袪风胜湿,通络止痛3.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蔓荆 子、川芎、甘草2.治则:袪风胜湿,通络止痛内伤头痛(一)肝阳上亢 1.辨证要点头额、颞部胀痛、掣痛为主,眩晕, 烦躁易怒,烘热失眠, 脉弦兼细数。内伤头痛2.治则:平肝潜阳,清热安神3.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黃芩、 川牛膝、益母草、桑寄生、杜仲、 夜交藤、茯神2.治则:平肝潜阳,清热安神(二)痰蒙清阳(痰湿中阻) 1.辨证要点头部重痛伴昏蒙,耳鸣耳聋,恶心 呕吐,脘痞腹胀,舌淡胖边有齿 痕,苔白厚腻。(二)痰蒙清阳(痰湿中阻)2.治则:化痰袪湿,升清降浊3.方药:半夏白朮天麻汤加味半夏、陈皮、茯苓、白

27、朮、天麻、 甘草、旋覆花、蒺藜、蔓荆子2.治则:化痰袪湿,升清降浊(三)瘀阻脑络 1.辨证要点头部刺痛不移,日轻夜重, 经久不 愈,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舌 上瘀奌瘀斑, 脉弦细或涩。(三)瘀阻脑络2.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3.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麝香、 生姜、葱白、大枣、益母草、细辛、 白芷、没药2.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四)肾精亏虚(脑髓不足) 1.辨证要点头脑空痛,伴眩晕健忘, 耳鸣耳 聋,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月经不 调,脉沉细弱。(四)肾精亏虚(脑髓不足)2.治则:补肾填精,化髓养脑3.方药:(1) 大补元煎 (肾气虚)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 当归

28、、人参、杜仲、炙甘草(2) 左归丸 (肾精虚) 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 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怀牛膝(3) 杞菊地黄丸 (肝肾阴虚)(4) 右归丸 (肾阳虚衰)2.治则:补肾填精,化髓养脑(五)气血不足 1.辨证要点头部隐痛,时发时止,常因劳累过度而诱发或加重,头晕心悸,神疲 乏力,舌淡瘦,苔薄白, 脉细弱。(五)气血不足2.治则:益气养血3.方药:八珍汤加味熟地、当归、川芎、白芍、白朮、 茯苓、人参、甘草、蔓荆子、菊花、 酸枣仁2.治则:益气养血治疗头痛的常用引经药1.太阳头痛:羌活、藁本、桂枝2.阳明头痛:白芷、蔓荆子、葛根3.少阳头痛:柴胡、川芎、黄芩4.太阴头痛:苍朮、防风、藿

29、香5.少阴头痛:细辛、独活、附子6.厥阴头痛:吴茱萸、薄荷、蒺藜治疗头痛的常用引经药四、转归预后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短,预后较好;内伤头痛一般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疗程较长。有些严重头痛可诱发中风、晕厥、痴呆、癫狂等病, 须加警惕。四、转归预后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短,预后较好;内五、预防与调摄 头痛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辛辣、炙煿、味厚食物。若患者情绪紧张波动,应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头痛缓解后应注意情志、饮食及寒温的调理,以防复发。五、预防与调摄 头痛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六节 眩暈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六节 眩暈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头脑失养或邪阻清窍致神机失运

30、, 而出现以头昏眼花,严重者如坐舟车, 不能站立而欲晕倒作为主症的疾病。一、概念(一)定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脑动脉 硬化、美尼尔氏病、贫血、脑部基 底动脉缺血、神经衰弱等病以眩晕 为首要症状者。(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 2.劳累过度及头脑外伤 3.情志失调 4.饮食不节二、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虚证-头脑失养气虚脾胃气虚血虚心肝血虚阴虚肝肾阴虚阳虚脾肾阳虚实证-邪阻清窍肝阳化风肝火上炎痰蒙清阳瘀血阻络(二)病机:虚证-头脑失养气虚脾胃气虚实证-邪阻清窍肝阳化三、分型证治虚证(一)气血亏虚 1.辨证要

31、点头晕眼花,遇劳累或运动而诱发或 加重,心悸失眠,神疲短气,舌淡 瘦苔薄白。三、分型证治虚证2.治则:益气养血, 健脑安神3.方药:(1) 归脾汤 (心脾气血两虚) 人参、黄芪、白朮、茯神、炙甘草、当归、 酸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生姜、大枣(2) 补中益气汤 (气虚为主) 人参、黄芪、白朮、甘草、当归、陈皮、 升麻、柴胡(3) 人参养荣汤(血虚为主) 人参、黄芪、白朮、茯苓、甘草、当归、 白芍、熟地、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 生姜、大枣2.治则:益气养血, 健脑安神(二)肝肾亏虚 1.辨证要点眩晕反复发作或久发不止,伴视力 下降,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耳鸣 耳聋,舌淡或红,苔少或无苔。(二

32、)肝肾亏虚2.治则:滋养肝肾,填精养血3.方药:(1) 左归丸 (精血不足)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 杞子、怀牛膝、鹿角胶、龟板胶(2) 杞菊地黄丸加味 (阴虚内热较重)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2.治则:滋养肝肾,填精养血实证(三)肝阳化风 1.辨证要点眩晕欲倒,头目胀痛,因情志不遂 而诱发或加重,烦躁易怒, 口苦失 眠,肢麻震颤,脉弦兼细数。实证2.治则:平肝潜阳,滋阴熄风3.方药:(1) 天麻钩藤饮 (肝阳上亢为主)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 益母草、桑寄生、杜仲、夜交藤、茯神(2) 镇肝熄风汤 (阴虚动风为主) 川牛膝、代赭

33、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 白芍、天冬、玄参、川楝子、茵陈、麦芽、 甘草2.治则:平肝潜阳,滋阴熄风(四)肝火上炎 1.辨证要点眩晕兼头目胀痛,烦躁易怒,胸胁 胀满、灼痛,面红目赤, 舌红绛苔 黄燥(腻)。(四)肝火上炎2.治则:清肝泻火,疏肝利湿3.方药:(1) 丹栀逍遥散加减 (肝郁化火,肝脾不和) 牡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 白朮、茯苓、薄荷、甘草、夏枯草、 蔓荆子、菊花(2)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火亢盛兼湿滞)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 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 夏枯草、白蒺藜、钩藤2.治则:清肝泻火,疏肝利湿(五)痰蒙清窍(痰湿中阻) 1.辨证要点眩晕如坐舟车,

34、不能坐立,恶心 呕吐,胸闷脘痞,头重耳聋,舌淡 暗而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五)痰蒙清窍(痰湿中阻)2.治则:燥湿袪痰,健脾升清3.方药:半夏白朮天麻汤加味半夏、陈皮、茯苓、白朮、天麻、 甘草、石菖蒲、菊花、蔓荆子2.治则:燥湿袪痰,健脾升清(六)瘀血阻窍 1.辨证要点顽固性头晕头痛,健忘失眠,或有 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六)瘀血阻窍2.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开窍3.方药:通窍活血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 老葱、生姜、大枣、黄酒2.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开窍四、转归预后 眩晕病情轻者,若治疗得当,预后多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病程长者,则难以根治,甚至可致中风、失明、耳

35、聋、痴呆等重病。四、转归预后 眩晕病情轻者,若治疗得当,预后多五、预防与调摄 1. 患者应充分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2. 严重发作时病人宜卧床休息,少作或 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 3. 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 4.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烟酒、肥 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五、预防与调摄 1. 患者应充分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七节 痫病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七节 痫病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肝风夹痰导致突然昏仆, 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强 直,发出怪叫、口吐涎沫,醒后一 切如常为主要表现的发作性疾病。(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癫痫病一、概念(一)定义: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36、 1.先天病因: 先天缺陷肝肾亏虚或痰浊内停 2.后天病因: (1) 情志不调突受惊恐气逆痰阻 (2) 头脑外伤清窍闭塞不通(瘀血、痰浊)二、病因病机(一)病因:(二)病机:2. 间歇期1. 发作期肝风内动兼痰浊蒙蔽清窍实证风痰、痰火内蕴阴痫: 不兼内热阳痫: 兼内热 虚证气血虚 虚实兼夹、肝肾虚(二)病机:1. 发作期实证风痰、痰火内蕴阴痫: 不兼内热三、分型证治发作期(一)阳痫1.辨证要点发作急重,初期面色潮红、紫红,四肢抽搐频繁有力,牙关紧闭,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三、分型证治发作期2.治则:开窍醒神,清热涤痰熄风3.方药:先针刺或灌服安宫牛黄丸; 醒后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 黄芩、黄连

37、、黄柏、栀子、天麻、僵蚕、 全蝎、胆南星、川贝母、姜半夏、竹沥、 石菖蒲、远志、茯苓、茯神、琥珀、朱 砂、麦冬、丹参、生姜汁、甘草 2.治则:开窍醒神,清热涤痰熄风(二)阴痫 1.辨证要点发作稍缓,发作形式多样化,双眼半闭 而神志昏憒, 面色晦暗萎黄,手足欠温, 抽搐时发, 口吐涎沫较多,舌淡苔白 腻,脉沉弦滑迟。(二)阴痫2.治则:开窍醒神,涤痰温阳3.方药:先针刺或送服苏合香丸 醒后用涤痰汤加味: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 茹、人参、石菖蒲、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2.治则:开窍醒神,涤痰温阳间歇期(休止期)(一)痰火扰神 1.辨证要点阳痫发作后,急躁易怒,失眠胸闷,口苦 咽干,

38、咯痰不爽,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间歇期(休止期)2.治则:清热涤痰, 宁心安神3.方药:(1) 黄连温胆汤加味轻证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 黄連、天麻、钩藤、僵蚕(2) 当归龙荟丸合二陈汤加味重证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 黄、青黛、芦荟、木香、麝香、半夏、陈皮、 茯苓、甘草、全蝎、地龙、僵蚕、胆南星2.治则:清热涤痰, 宁心安神(二)脾虚痰盛 1.辨证要点眩晕胸闷,咯吐白稠痰,情志抑 郁,倦怠乏力, 纳差便溏, 呕吐涎 沫, 舌淡暗苔白腻, 脉弦细滑。(二)脾虚痰盛2.治则:健脾涤痰,开窍熄风3.方药: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 甘草、天麻、钩藤、天

39、南星、全蝎2.治则:健脾涤痰,开窍熄风(三)心脾两虚 1.辨证要点痫病反复或长期发作,神疲乏力,心悸失眠, 面色淡白,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形体消瘦, 舌淡苔薄,脉细弱。(三)心脾两虚2.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3.方药:归脾汤加味人参、黄芪、白朮、茯神、酸枣仁、 当归、远志、龙眼肉、木香、炙甘草、 生姜、大枣、石菖蒲、天麻、天南星2.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四)肝肾亏虚(精血不足) 1.辨证要点癫痫反复或长期发作,眩晕耳鸣, 腰膝酸软,健忘失眠,两目干涩, 神思恍惚, 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弦 而略数。(四)肝肾亏虚(精血不足)2.治则:滋补肝肾,填精养血3.方药:(1) 左归丸 熟地、山药、山

40、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怀牛 膝、鹿角胶、龟版胶、鳖甲、牡蛎、玄参(2)杞菊地黄丸加味 (兼痰热者)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 茯苓、牡丹皮、天麻、川贝母、胆南星、姜半 夏2.治则:滋补肝肾,填精养血四、转归预后 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较长。病轻者坚持治疗可治愈;重病患者终身难愈;若体质强而正气尚充足者,治疗得当可控制或减轻发作。为此, 尤应重视休止期的治疗及精神、饮食的调理。四、转归预后 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较长。病五、预防与调摄 1. 重视精神调摄,养成健康的饮食、 作息习惯。妇女注意孕期卫生。避免头 部外伤。 2. 本病患者不宜从事高空、驾驶及水上 工作。 3. 发作期

41、要取出义齿,保护舌头。重证发 作期密切观察神志、呼吸、瞳孔等。五、预防与调摄 1. 重视精神调摄,养成健康的饮食、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八节 郁病第四章 肝胆疾病第八节 郁病一、概念(一)定义: 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产生的以焦虑忧郁、情绪多变、胸胁胀闷及咽喉梗阻感等作为主要表现的精神性疾病。一、概念(一)定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 精神性疾病中的神经官能症(神 经衰弱、癔病、抑郁症、焦虑症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产后抑郁症及反 应性精神病等。(二)西医对应的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外因情志过激内因心理、性格缺陷 (忧郁、多愁善感、内向等)結合愤怒肝气郁结忧思脾气郁滞悲伤心气损伤化火火郁伤阴

42、血瘀血郁痰湿痰郁、湿郁食积食郁心血虚心阴虚虚证心脾两虚气郁二、病因病机結愤怒肝气郁结化火火郁伤阴痰湿痰郁、湿郁三、分型证治实证(一)肝气郁结(气郁) 1.辨证要点忧愁焦虑,悲哀忿怒,情绪不宁,胸闷 太息,胁肋胀痛或窜痛,嗳气矢气, 脉 弦。三、分型证治实证2.治则:疏肝解郁,理气调神3.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芎、 香附、陈皮、合欢花、佛手、玫瑰花、郁金2.治则:疏肝解郁,理气调神(二)气郁化火(火郁) 1.辨证要点烦躁易怒,甚至狂乱,胸胁灼痛, 口苦咽干,头痛失眠,面红目赤, 嘈杂吞酸,舌红苔黄燥, 脉弦数。(二)气郁化火(火郁)2.治则:清肝泄火,疏肝解郁3.方药:(

43、1)丹栀逍遥散加减(肝郁化火兼肝脾不和)牡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归、白朮、 茯苓、甘草、薄荷、青皮、郁金、合欢花(2)龙胆泻肝汤加味(肝火亢盛兼湿邪内蕴)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泽泻、 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香附、郁金2.治则:清肝泄火,疏肝解郁(三)血行瘀滞(血郁) 1.辨证要点精神抑郁,神思恍惚,性情急躁, 失眠健忘,胸胁刺痛或拒按,或头 痛头晕,舌紫暗或舌上有瘀点瘀斑。(三)血行瘀滞(血郁)2.治则:活血化瘀,疏肝解郁3.方药:血府逐瘀汤加減柴胡、白芍、枳壳、甘草、桃仁、 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 川牛膝、桔梗、香附、郁金、合欢花 2.治则: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四

44、)痰气郁结(痰郁) 1.辨证要点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吐之 不出,忧郁焦虑,情绪多变,胸闷 太息,咳吐痰涎,脉弦滑。(四)痰气郁结(痰郁)2.治则:化痰散结,行气解郁3.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厚朴、苏叶、茯苓、生姜、佛手、郁金、石菖蒲2.治则:化痰散结,行气解郁虚证(五)心虚神惑(心神失养) 1.辨证要点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情绪波动, 多疑易惊,时时欠伸,心悸失眠, 舌淡苔少。虚证2.治则: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方药: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炙甘草、淮小麥、大枣、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郁金、合欢花2.治则: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六)心脾两虚 1.辨证要点多思善疑,胆怯易恐,惊悸失眠, 头

45、晕健忘, 神疲气短,食少纳呆, 舌淡瘦,苔薄白, 脉细弱。(六)心脾两虚2.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3.方药:归脾汤 人参、黄芪、白朮、茯神、炙甘草、 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远志、木 香、生姜、大枣2.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七)心阴亏虚 1.辨证要点烦躁失眠,情绪不宁,心悸健忘,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舌(尖)红少 苔少津。(七)心阴亏虚2.治则:滋养心阴,清热安神3.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生地黄、天冬、麦冬、玄参、 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远志、 丹参、茯苓、人参、五味子2.治则:滋养心阴,清热安神(八)肝肾阴虚兼气郁 1.辨证要点情绪不宁,烦躁易怒,头晕眼花, 目干畏光,耳鸣耳聋,腰酸腿软, 胸闷胁胀,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八)肝肾阴虚兼气郁2.治则:滋补肝肾,清肝解郁3.方药:滋水清肝饮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 茯苓、 牡丹皮、栀子、柴胡、 当归、白芍、 酸枣仁2.治则:滋补肝肾,清肝解郁四、转归预后 若能针对具体情况,消除致病的情志刺激,郁病一般预后良好;若病情反复或波动,可使病情加重,且需较长时间的治疗;若病情迁延日久,亦可转化为癫狂,或加速痴呆提前到来。四、转归预后 若能针对具体情况,消除致病的情五、预防与调摄 1. 调节情志,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