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冀中的地道战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激趣导入 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 哪位同学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

2、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初读课文自读提示: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3课件出示生字词。(1)会认字:强调“厕”是平舌音,“棘”不要读成“辣”。“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n,另一个读音是rn。(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栓”的部首是“木”,不要写成“扌”。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整体感知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

3、争史上的地位。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不计其数(形式多,数量多)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么作用?“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

4、可靠屏障。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2.课后练习第1、2题。布置作业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48自然段学习课文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

5、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气攻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课文48自然

6、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打击了敌人,这句话也是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课堂小结1.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2.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布置作业1课文线索清晰,说明有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梳理线索,再质疑问难,在交流中理解课文的意思。太空育种培育出的蔬菜、花卉,有的学生

7、可能有所接触,可以在交流中让学生说说,也可以提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留意。文中的一些科技术语,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但这些词语并不影响学生粗知文章内容,可以不必深究。2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在交流时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或表达得很生动。3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如,“特殊”的“殊”应读sh,不读ch;“处于”的“处”字作动词用时应读ch,不读ch;“差异”的“差”字当“不同”这个意思讲的时候应读ch,不能读ch;“比较”的“

8、较”字应读jio,不要误读为jio。4学习本课之后,教师可以推荐选读课文中的人造发光植物一文让学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热情,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努力探索科学的愿望。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