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震安全知识》课件_第1页
《防地震安全知识》课件_第2页
《防地震安全知识》课件_第3页
《防地震安全知识》课件_第4页
《防地震安全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一、地震的预防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

2、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一、地震的预防 一、地震的预防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一、地震的预防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二、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

3、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1、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2、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3、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二、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二、防止地震次生灾害4、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

4、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5、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二、防止地震次生灾害4、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三、地震逃生不忘灭火 1、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2、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

5、它配管破损情况。 3、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4、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三、地震逃生不忘灭火 1、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

6、时,该怎么办呢?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四、地震逃难法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当然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

7、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四、地震逃难法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四、地震逃难法教师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

8、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五、学校之防震措施教师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1、经常检验防火和消防设备。2、规划有关紧急计划,并分别告知紧急情况时各人的任务以及应采取的行动。3、地震时注意天花板上物品(如灯具)掉落下来。4、地震时躲在办公桌或坚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远离窗户。5、地震时公共场所中,应小心选择出口,避免人群推挤。6、地震时切忌急着冲出门,请勿使用电梯。六、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1、经常检验防火和消防设备。六、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1、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2、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

9、或者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3、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4、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七、地震时在室内如何应对?1、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七、地震时在室1、站立于空矿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2、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3、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4、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煞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5、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6、若在效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八、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1、站立于空矿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八、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1

10、、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2、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3、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4、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时请使用楼梯。5、尽可能穿着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6、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7、听丛紧急计划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之发生。8、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之侵袭。9、地震灾区,除非特准,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 九、地震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1、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九、地震后

11、如何谢谢观赏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谢谢观赏防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防地震安全知识ppt1.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用笔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声,反映大众的疾苦和不幸,替他们呐喊;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我想,这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时刻牢记的。2.“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一些写作者为迎合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

12、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4.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没有法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因此可以说,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民的自由。 5.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

13、而异的。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加以中国历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师,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大体上,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6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7.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8.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