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研究_第1页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研究_第2页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研究_第3页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研究_第4页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BS 概况热塑性弹性体TPE是六十年代开发的新型高聚物73,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应用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 具有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特性,在常温下显示橡胶高弹性, 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它是继天然橡胶、合成 橡胶之后的被称为“第三代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分子链的结构特点是由化学组成不同的树脂段(硬段)和橡胶段(软段)构成。硬段的链段间作用力足以形成“物理交联”,软段则是具有较大自由内旋转能力的高弹性链段;而软硬段又以适 当的次序排列并以适当的方式联接起来。硬段的这种物理交 联是可逆的,即在高温下失去约束大分子组成的能力,呈现 塑性。当温度降至室温时,这些“交联”又恢复,起到类似

2、硫化橡胶交联点的作用。正是由于热塑性弹性体的这种链结 构特点和交联状态的可逆性,使它在常温下显示硫化胶的弹 性、强度和形变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可代替传统硫化胶制 造莫些橡胶制品;在高温下硬段会软化或熔化,在加压下呈 现粘性流动,显现热塑性塑料的加工特性,可采用注射成型 和吹塑成型等热塑性塑料的方法,比传统硫化橡胶常用的压 缩、挤由、压延成型速度快、周期短,所需后硫化设备少, 生产费用低。热塑料弹性体还可用真空、吹塑成型等传统橡 胶不能使用的迅速、经济的方法加工。重复加工对其性能或加工特性无明显损害,废品和边角料可重新加工,用过材料 可与新料一起使用,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极大地减少环 境污染,

3、被认为是环境友好材料。按其化学组成TPE可以分为苯乙烯类 SBC聚烯烧类TPO 聚氨酯TPV和聚酯类CPE在TPE中SBC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按 嵌段成分SBC可分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0、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以及 它们相应的加氢产物-氢化SBS(SEBS和氢化SIS (SEPS 4种类型。目前,世界SBS的消费量约占SBC总消费量的75% SIS约占15% SEBS和SEPS等加氢产品的消费量各 占10% SBS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良好的耐低温性、耐透气性以及独特的抗湿滑性和高弹性

4、。据合成橡胶国际生产者协会(IISRP)统计74,截止 到2007年底,全世界 SBC的总生产能力为185.4万吨,同 比增长约20.08%,其中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是最主要的生 产地区,生产能力合计达到176.1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5.0%。今后几年,随着中国等亚洲国家多套SBC生产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到2012年世界SBC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20.0万吨。其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将成 为世界最大的SBC生产国家。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有3家企业生产SBC总生产能SBS HYPERLINK 792力为26.0万吨/年。生产能力全部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所控制,主要生产企业

5、有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中石化北 京燕山石化分公司和中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等,装置总生产 能力为25.0万吨/年,其中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的生产能力达 到12.0万吨/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 SBC生产厂家,生产能 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48.0%,其SBC的生产规模、技术 水平、产品质量、品种牌号、市场占有率等均处于国内领先 地位,可生产30多个牌号,是我国 SBC新产品主要研发和 生产基地,在生产技术上获得多项专利。SBS主要有四大用途73:橡胶制品、沥青改性剂、胶黏 剂和树脂改性剂。在橡胶制品方面,适于制造鞋底、玻璃门 窗密封胶条、胶板、垫圈、胶管和胶带等。作为树脂改性剂, SBS分别与PP、

6、PE、PS共混物,可明显改善制品的低温性能 和抗冲击性能,SBS用于胶粘剂,具有高固体物质含量、快 干、耐低温的特点;SBS作为路面沥青改性剂,可明显改进 沥青的耐候性和耐负载性能75, 76。SBS的结构特点SBS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嵌段聚合物,SBS从分子结构上分为两种类型:线型和星型(如 Figure 1.3 )。 星型与线型的聚集态基本类似 73,但星型弹性模量比线型 为高。线型结构分子量低,溶解性好,但内聚强度不足;星型结构分子量较高,内聚强度较大,但工艺性较差。SBS的相态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者关注的课题77-81。SBS的相态与PS和PB含量有关,分散相可呈球状、柱状、层状

7、状态分布于基体相中73, 80:(I)当A分散相含量25%寸,分散相A以球体分散于B介 质中;(II)当A成分进一步增加达到2540%上述球状体之间串联成棒状结构;(m)当A成分增加到4060%棒状体之间就形成平面层结 构;(IV)当B成分为2540% B成分被隔离成棒状,分散于 A 相中;(V)当B成分低于25% B成分棒状被隔离成表面积最小 的B球,A成分变成连续相。SBS力学行为特性SBS之所以具有橡胶和塑料的特性,是由于聚苯乙烯链段作为硬链段,形成的物理交联结构赋予了SBS良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一般都能达到2035MPq这比大多数通过化学作用交联的弹性体的拉伸强度都高。聚丁二烯作为软

8、链 段为SBS提供了柔韧性。SBS的力学特性与硫化丁苯橡胶有 一定相似:断裂伸长率很大,呈现典型的橡胶材料应力应变SBS HYPERLINK 792曲线。但也有明显差别: SBS在初始阶段由现屈服和细颈阶段,这和聚苯乙烯物理交联区域的存在有关。Holden82发现SBS中的聚苯乙烯物理交联区域不仅起到交联作用,而且 还起到了类似填充剂一样的填充效应。SBS的力学性能受到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含量的影响。当PS的含量在03100喊化时,SBS的断裂伸长率由 1000% 降至3%说明随聚苯乙烯含量的增加,物理交联变大,橡胶 链段变短,因而SBS越来越失去弹性变形能力。最大抗张强 度和硬度随苯乙烯嵌段的

9、变长而有所提高。嵌段方式对共聚物力学性能影响很大。SBS链的两头是以硬链段 PS封端,若 是以软链段PB封端时称为BSB,此时难以形成约束软段的塑 性流动,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很快断裂。改变合成方法可以形 成不同嵌段方式的 SBS,例如线型或星型结构,星型嵌段共 聚物的粘度比线型大很多,但是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 不大。热塑性弹性体在拉伸性能上具有明显的历史效应,第一 次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第二次的相差很大:在第一次拉 伸时有明显的屈服区,而第二次拉伸时则没有明显的屈服区 83 o这是因为在静态下形成聚苯乙烯嵌段物理交联区时, 由于其中某些物理交联区并不牢固所致,因此在第一次拉伸 时呈现由一定

10、的抗拉性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某些聚苯乙烯 交联区发生散裂作用,致使第二次拉伸时应力显著下降。同样的情形也由现在循环应力作用的条件下:第一次循环的滞 后环比第二次大很多,说明在循环拉伸过程中热塑性弹性体 内超分子结构也在改变,但循环次数更多时滞后环的大小基 本上不再变。相态对SBS的力学性能也会造成影响84, 85 o另一方面,SBS的相态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取向、变形 和破坏等现象77, 78, 86 o由于PB为柔性链段,具有较 低的杨氏模量,因此PB相的取向程度高于 PS相。在应力作用下,由于层间是通过化学键相连的,因此它们的边界不会 很快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由于 PB软链段有高的泊松

11、比;且在高应变下,PS层含有很多链端基,PB带动PS相的 取向。当达到一定的应变,会形成 Chevron结构。进一步增 大应变,PS相区会发生断裂无规分散在基体中78,1.3.3 SBS老化研究SBS分子链中存在不饱和的 C=C双键,在加工过程及使 用中易因光、热、氧等因素发生老化,研究 SBS老化规律及 防老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SBS的热氧化降解研究88,表明在热氧过程中双 键的消失和羟基、竣基以及竣酸酯基团的由现。对于SBS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SBS的TG曲线可以看由SBS的热降解过 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为聚丁二烯分解,第二步为聚苯乙烯 分解。SBS的热降解属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过程控制

12、机理SBS HYPERLINK 79289,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为 Ea为303.5KJ/mol ,热降解速 率常数为 k=1.734 X 1021exp (-3.588 X 104/T)。通过 FTIR 研究SBS的热氧老化,PS和PB的热氧老化不同,PS热氧老 化过程中变化平缓,PB中由现竣基和酊基。 通过DSC研究了 SBS的非等温动力学,SBS的热氧降解属于自身催化,包含 四个阶段90类似于聚丁二烯橡胶:第一阶段为PB中引发阶段,a-H的形成;第二阶段为链生长过程,由歧化和降解 两部分组成;第三个阶段为竣酸脱水形成酊;第四阶段为链 终止,具有低活化能和高的反应速率。通过添加抗氧剂1076

13、发现a -H的生成受到抑制,使自由基变得稳定, 终止了链生 长和链的转移。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耐老化性能主要与橡胶链段 中的双键含量有关,双键含量少的弹性体的耐老化性能要好 于双键含量多的弹性体。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环氧化后, 随环氧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吸氧体积降低,耐老化性能提高 91。Singh通过动态接触角、FTIR和SEMW究了 SBS光氧 老化后的变化并提由了老化机理92 o利用紫外老化试验箱,对热塑性弹性体SBS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实验,随着老化时间 的延长,SBS表面颜色逐渐变黄,裂纹逐渐变密,有琰基生 成,试样的断裂强度、扯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先迅速降低, 然后趋于稳定;而邵氏硬度随

14、老化时间逐渐增大;其力学性 能向硬而脆的方向发展93 o SBS对人工气候老化波长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一 SB, , , S中的丁二烯成分94 oSBS在人工气候老化过程甲丁二烯部分受到光和氧的作用既 发生降解又发生交联95,交联是通过大游离基重新结合或 者双键加成进行的。SBS不耐人工气候老化,主要发生高度 交联,凝胶含量为 90%96,从而导致试样变脆、变硬,拉 伸强度迅速下降。SBS人工气候老化与自然老化的相关性研 究97,得由了人工气候老化与万宁和海拉尔地区的相互关 系式。1.3.4 SBS改性研究SBS中的聚丁二烯链段存在双键容易被氧化产生交联现 象,使得共聚物变硬变脆,因此常常有

15、通过化学改性和共混 改性等方法对SBS进行改性。化学改性方法常用的是溶液接枝改性:将SBS溶于溶于溶剂中,通过添加引发剂与其他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 BQ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形成以 SBS为主链 PB用口 PMM的支链的接枝共聚物。类似的还有本体接枝改性, 这些方法因使用大量有毒溶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一类 化学改性方法是合成改性法:在SBS共聚物中通过加氢反应、卤化反应、环氧化反应98 o共混物改性方法相对化学改性方法更为方便有效。SBS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混合,可以制备由性能SBS HYPERLINK 792优异的改性SBS热塑性弹性体。PE对SBS的改性材料可

16、提高SBS弹性体的耐磨性、硬度、耐候性和撕裂强度,并使 MFR 略有提高,而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仍然保持较高99, 100 oPP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它具有密度低、耐腐蚀、耐热 性好,但其耐低温断裂性差、耐候性差,低温冲击性能差。Saroop101研究了 SBS/PP硫化共混物的凝胶含量,以及SBS/PP共混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90年代实现了 SBS/PP热塑性弹性体工业化生产。PS具有易于成型、 收缩率小、吸湿性低、热性能好等优点,且SBS与PS具有良好相容性,很多研究利用PS对SBS进行改性102-104 o73金关泰,热塑性弹性体.化学工业由版社:北京, 1983.崔小

17、明.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9, 2: 37-39.Lu, X.; Isacsson, U.; Ekblad,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998, 12 (8): 405-414.Ouyang, C.; Wang, S.; Zhang, Y.; Zhang, Y.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6, 91 (4): 795-804.Scott, D. B.; Waddon, A. J.; Lin, Y. G.; Karasz,F. E.; Winter, H. H. Macromolecules 1

18、992, 25(16):4175-4181.Cohen, Y.; Albalak, R. J.; Dair, B. J.; Capel, M.S.; Thomas, E. L. Macromolecules 2000, 33 (17):6502-6516.Wang, C. Macromolecules 2001, 34 (26): 9006-9014.Adhikari, R.; Michler, G. H. Progress in PolymerScience (Oxford) 2004, 29 (9): 949-986.Huy, T. A.; Hai, L. H.; Adhikari, R.

19、; Weidisch,R.; Michler, G. H.; Knoll, K. Polymer 2003, 44 (4):1237-1245.Holden, G. New Developments in Block CopolymerApplications. Plenum Press: Chicago,1974.Beecher, J. F.; Marker, L. Journal of PolymerScience 1969, C26: 117.Yamaoka, I.; Kimura, M. Polymer 1993, 34 (21):4399-4409.Adhikari, R.; Mic

20、hler, G. H.; Huy, T. A.; IvanKova,E.; Godehardt, R.; Lebek, W.; Knoll, K. Macromolecular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3, 204 (3): 488-499.Huy, T. A.; Adhikari, R.; Michler, G. H. Polymer2003, 44 (4): 1247-1257.Pakula, T.; Saijo, K.; Hashimoto, T. 1985, 18 (6):1294-1302.Wang, S.-M.; Chang, J.-R.; Tsiang,

21、R. C.-C.SBS HYPERLINK 792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1996, 52 (1): 51-57.89杨性坤;胡付欣.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18 (6):18-21.90 Xu, J.; Zhang, A.; Zhou, T.; Cao, X.; Xie, Z.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7,92 (9):1682-1691.91邸明伟;王勃.合成橡胶工业2005, 28 (1): 60-62.92 Singh, R. P.; Desai, S. M.; Solanky, S. S.; Thanki,P. 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0, 75 (9): 1103-1114.93高瑾;李晓刚;包进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0(2): 156-160.94 Xingzhou, H.; Zubo, L. Polymer Degradation andStability 1995, 48 (1): 99-102.95朱敏主,橡胶化学与物理.化学工业由版杜:北京,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