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_第1页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_第2页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_第3页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_第4页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成产技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因食品安全不达标,给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一个品牌、一个产业一蹶不振已非个例,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健康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消费主流。一、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就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归纳起来,无公害农产品除风味、营养含量合理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不含有禁用

2、的高毒农药,其它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允许标准。2、硝酸盐含量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控制在以下。3、“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必需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认证管理(一)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快速发展200年34月启动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来,无公害农产品事业经历了从起步和打基础,到全面稳步发展,再到现在步入统一规范、快速发展轨道三个阶段。目前认证产品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从200年3年认证产品207(1种植业15)6个6,到200年9490(6种7植业347)3个1,增长了23(.种7植

3、业22.)倍2。(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要点1、主体资质。主要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个人。申请主体应当具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具有组织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承担责任追溯的能力。从200年95月1日起,不再受理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非生产性的农技推广、科学研究机构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农质安发200号9)8。2、申报产品范围。认证申报范围严格限定在农业部公布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从200年95月1日起,凡不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范围内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一律不再受理。3、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认证程序三、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

4、素1、产地环境质量:包括空气环境质量(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铅等)、土壤环境质量(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六六六、滴滴涕等)和灌溉水质量(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总汞、总砷、总铅、总镉、六价铬、石油类、值等)(环境污染引起人中毒的典型事件:日本“水俣病”、“痛痛病”)2、农业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子、种苗、农药、化肥、农膜、植保机械等3、种植技术:耕作制度、灌溉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4、采收与采后保鲜、贮藏技术5、包装材料、贮藏、运输、销售环境卫生条件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控制技术(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1、选择适宜生态区。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条件以及

5、农作物生长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产品生产区域。2、有一定的生产规模。3、产地集中连片,范围明确。(二)产地达标、污染受控1、没有污染源。产地所在区域内无工矿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2、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如无公害水稻产地内的大气、灌溉水、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应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3、产地环境保护控制措施。产地环境中长期保护计划、措施;开发项目环境评估与污染控制(含农业污染);定期监测、评价(三)选用良种良种是指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1、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无、高产、优质;3、抗逆性强;4、无检疫性病虫

6、草害;优良品种应当具备的主要条件1、产量高。产量是优良品种的最基本条件。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是优良品种的基本条件。2、品质好。优良品种应有较好品质。产品品质除外界条件有一定影响外,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3、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熟期。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产量。4、抗逆性强。具备较强的抗病、抗虫、抗寒等不利自然条件的抵抗能力,保证高产稳产。5、适应机械化栽培。优良种子应符合的主要条件1、纯度高、净度好。纯净一致,不混有其它品种、其它作物和杂草种子以及虫瘿、菌瘿、泥土、砂粒等杂质。2、充实饱满。籽粒饱满完整,不含小粒、秕粒、破损粒、胚部受伤粒等。3、水分含量低,

7、健全、不带病虫等。4、生命力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芽势强、发芽率高,长成的幼苗整齐一致。(四)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倒茬:休闲、轮作、连作合理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实行间种套种采用合理的土壤耕作技术(五)合理灌溉合理灌溉,采用先进的灌溉设施,实现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八益。(六)合理施肥1、基础知识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调节好氮、磷、钾肥比例,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

8、水土污染。最小养分律(李比希)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综合因子律作物产量是养分、水分、品种、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其中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同时必须重视各因素之间积极和消极的相互作用。2、施肥原则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因地、因作物品种、因季节和作用生育期施肥。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施足基肥,合理追肥3、施肥方法3.1合理使用有机肥腐熟的厩肥、绿肥、饼肥、植物秸秆等。注意特殊规定,如经无害化处理的沼气肥

9、水、腐熟人畜粪可作蔬菜追肥,但不能用于叶菜追肥;水稻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3.2控制和减少氮肥的使用必须使用时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且化肥与有机肥按氮含量1:1的比例配合使用,作物收获前20天禁止使用。3.3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如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禁用未充分熟化的肥料或淤泥作追肥。3.4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七)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指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以植物检疫为基础,以栽培方法为手段,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利用化

10、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目的。1、综合防治的特点(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三)综合防治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四)综合防治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五)在防治策略上从重视外在干扰,发展到依靠系统内在的调控因素

11、;(六)防治目标从减少当季的危害损失,发展到长期持续控制危害,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统一。2、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2.加1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以及国内其他省区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传入新疆时有发生,例如美洲斑潜蝇、烟粉虱、梨黄粉蚜、枸杞红蝇蚊、苹果小吉丁虫、马铃薯甲虫等18种有害生物,使新疆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1)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

12、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蔓延,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消灭;3)当危险性病、虫及杂草传入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2.农2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就是综合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为害的方法。优点:不需要额外投资,一般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等农业操作措施进行,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是其他防治方法的基础。缺点:防治方法效果缓慢,当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还必须依靠其他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一些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已经问世,

13、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如向日葵、烟草、小麦、玉米、棉花、苜蓿、甘蓝等已育出了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2大力推广健康栽培新技术如改进耕作制度;合理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深耕改土和覆盖技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2.物3理机械防治措施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此种方法防治见效快,防效好,不发生环境污染,可作为有害生物的预防和辅助措施。可作为有害生物在发生时或其它方法难以解决时的一种应急措施。1、物理措施温度处理光波的利用微波辐射技术的利用2、机械防治措施捕杀法、阻隔法、汰选法、诱杀法(包括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食饵诱杀、黄板诱杀)。2.生4物农药防治措施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农林病虫发生危

14、害的防治方法。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有长期的控制作用。1、生物农药的内涵过去,生物农药就是指“微生物农药”。后来,其概念发展为“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的天然资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用于农药的有微生物、植物(除虫菊、烟碱等)、昆虫(性引诱剂、变态激素等)。迄今为止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生物农药是可以用来防治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2、常见的生物农药真菌: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虫霉细菌:、日本甲虫芽抱杆菌、球形芽抱杆菌病毒: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农用抗生素:多

15、抗霉素、农抗、金色制霉素、杀稻瘟菌素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除虫菊、印楝、苦楝生物合成农药: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阿维菌素3、生物农药的优缺点由于化学农药大都是抗生物降解的毒害性化合物,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已造成严重污染,故作物保护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化是发展的大趋势。(1)生物农药的优点专一性强,活性高;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抗性产生慢;开发利用途径多,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对非靶标昆虫、益虫和人很少或没有影响;在环境中无残留。(、)生物农药的局限性多数天然产物化合物结构复杂,不易合成或合成成本太高;一些制剂在环境中不稳定,对使用技术要求较高;活性成分稳定性差,易分解,制剂

16、成分复杂,不易标准化;菌剂含活菌,难以对制剂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植物的采集具季节性等且分布存在地域性,加工场地的选择受多种因素限制;大多数生物源农药作用缓慢,在遇到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往往不能及时控制为害;生产成本较高。4、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青蜒、螳螂、猎蝽、草蛉、虎甲、步甲、瓢虫、胡蜂、食虫虻、食蚜蝇、捕食螨等。生产上利用瓢虫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蚧壳虫;利用草蛉防治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蜂主要寄生鳞翅目和其他膜翅目昆虫的幼虫体内及卵内,如赤眼蜂把卵产

17、在松毛虫、玉米螟、二化螟及甘蔗螟的卵中,幼虫就以寄生卵中的营养物质为食,所以可以大量消灭农林害虫;雌马尼蜂可以把卵产在钻入树皮的天牛幼虫体内,以后它的幼虫便以幼虫的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直至害虫死亡。5生.物农药使用技术(1)降低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生物杀虫剂在所需的最佳条件时,才能发挥作用。生物农药从喷洒于植物上到昆虫取食或接触菌体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从害虫取食到死亡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时期易受外界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风。大部分农药可不同程度被光解,如除虫菊,鱼藤酮容易光解而降低药效,也存在光活化农药,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效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湿度对生物农药

18、影响较大,在使用时要加大喷药用水量,造成一种高湿环境,易于微生物孢子的存活和繁殖;在微风下施用粉剂,作用效果最佳。(2)对症下药,适时用药生物杀虫剂的专一性很强,杀虫谱不广,如对鳞翅目害虫效果很好,喷洒后分布于植物表面,使害虫取食或触药死亡,但对刺吸汁液的害虫(如螨类)无效:阿维菌素对螨作用效果非常好,而且其不同品系对几种重要害虫的防效也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靶标害虫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生物农药品种。另外,害虫各个发育阶段对生物杀虫剂的抵抗力不同,如菜青虫一生可分为卵、幼虫、蛹、蛾4个发育阶段,卵期有卵壳保护,蛹期有蛹体保护,老龄幼虫又有较厚蜡质层保护,而成虫有翅可飞行。因此,只有选择低龄

19、幼虫期施药,才能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效果。(3)优化用药技术,保证喷雾质量生物农药生产成本高,应优化用药技术。使用高性能喷洒机械势在必行,如采用弥雾法喷施,与扇形空气喷口配套的液压喷嘴喷出的雾滴小而均匀,使喷雾潜在飘流物减少并使较小液滴喷射至预期靶标叶,其次在制剂中加入一些特定的高分子物质和增加溶液粘度的物质如淀粉渤物骨胶、草木灰浸出液等,避免快速干燥,从而提高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从而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根据害虫的迁飞特性,还可以采用生物农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配合使用的措施,可降低害虫的抵抗力,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创造条件,同时害虫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又降低了对化学农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