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_第1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_第2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_第3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_第4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又名:桑藨、白桑皮、桑根皮。原植物桑树分布于全国各地,多为人工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本品药材性状: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 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本品味甘,性寒;归肺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中医临床用于肺热喘咳, 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白皮有利尿, 导泻,降压,扩张血管,兴奋平滑肌,

2、镇静,抗惊厥,镇痛,解热,抗菌,抗炎,抗肿瘤,抑制花生烯酸代谢作用,对心脏有影响,并有轻度镇咳作用。其它药用部位:( 1)桑叶:为桑的干燥叶,又名蚕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药材性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 815cm,宽 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本品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中医临床用于风热感冒, 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桑叶营养

3、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6 种氨基酸, 7 种维生素,还含有钾、镁、磷、锌、锰、钙、铁等营养元素,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如牛膝甾酮、菜油甾醇等,黄酮及其苷类如芸香苷、桑苷等,香豆精及其苷类、挥发油,多种生物碱如胆碱,腺嘌呤及小肽等,有机酸及其它化合物如叶酸、绿原酸等; 据孙莲等报道,绿原酸是桑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消炎、抗菌等作用,在年周期中,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以5 月份嫩叶中含量最高(10.2mg/g ), 6 月、 7 月、8 月、 9 月含量基本相同,降为5 月份的 1/3 ,9 月份以后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急剧下降,降为 5 月份的 1/200 ,降霜后( 10 月、 11 月)的含量最低;不

4、同品种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黑桑中绿原酸的含量12.8mg/g )是白桑( 6.89mg/g )中的 2 倍;不同产地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新疆(东)的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含量很高 ( 24.6和 18.2mg/g ),南疆的和田洛浦白桑中绿原酸含量最低 (6.89mg/g ),显示出极大的地区差异性,这可能是吐鲁番地处盆地,日照时间长,出产优质桑叶;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丝虫病,抗肿瘤,降压作用,对平滑肌有影响, 另有导泻通便、减少某些急腹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和减肥等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4 年 06 期:关于桑叶的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

5、研究报告很少,本文研究了桑叶中4 种主要黄酮醇苷的分离和鉴定及这些黄酮醇苷对葡糖转移酶催化的粘着性水溶性葡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这对于预防龋齿有用; 从桑叶提取物中分离出4 种黄酮醇苷类; 刘学铭等综述国内外对桑叶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情况,结果桑叶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挥发油、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执炎、抗衰老、抗丝虫病、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2)桑枝:为桑的干燥嫩枝;本品药材性状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 0.51.5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

6、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切片厚 0.20.5cm ,皮部较厚,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本品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药理作用有抗菌, 抗病毒,抗癌,解痉作用;桑枝含鞣质、蔗糖等糖类及黄酮类成分如桑素、桑色烯等;(3)桑椹:为桑的干燥果穗,又名:桑粒、桑果、桑蔍;本品药材性状聚合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 0.50.8cm ,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 2mm,宽约 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 枚,气微,味微酸而甜;本品味甘、酸

7、,性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中医临床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桑椹含糖、鞣酸、苹果酸、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脂肪酸类,精油中含桉叶素、樟脑、- 蒎烯等,磷脂总含量0.41%;李银等从桑椹醇提取物中得到7 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5 个,分别为3,4-丙叉基苯甲酸、水杨酸、琥珀酸、胡萝卜苷和己六醇;桑椹有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T 淋巴细胞成熟,促进造血机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升高外周白细胞作用;桑椹为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开发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良好原料, 直接以

8、桑椹果实为原料可加工成桑椹饮料、桑椹酱、桑椹果冻、 桑椹冰激凌等,还可利用桑椹果汁发酵加工成桑椹酒,用桑椹提取食用天然色素和果胶,做食品添加剂,用桑椹籽提取食用油和药用油等; 此外,桑椹因其具有乌发、 生发、滋养毛发功能,可用于制造化妆品,如桑椹香波、发油、护发素等;(4)桑沥:为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用于大风疮疥,生眉发;(5)桑根:用于惊癇,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6)桑瘿:为老桑树上的结节,用于风痹诸湿,浸酒用,治胃痛;(7)桑耳: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用于肠风,痔血,衄血,崩漏,带下,妇人心腹痛;8)桑椹酒:为桑的果穗,同药粬酿成的酒,用于水肿不下则满,下之则虚;(9)桑

9、蠹虫:为天牛科昆虫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F?rster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幼虫;冬季于桑、柳、柑橘等树干中捕取,用酒醉死,晒干或烘干;用于劳伤瘀血,血滞经闭,腰脊疼痛,崩漏带下;( 10)桑叶汁:为桑的鲜叶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用于痈疖,瘿瘤,外伤出血,毒虫咬伤;( 11)桑叶露:为桑叶的蒸馏液,用于目疾红筋,祛风清热;(12)桑皮汁:为桑树皮中的白色液汁,用于小儿口疮,外伤出血;( 13)桑柴灰:为桑的木材烧成的灰,用于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桑白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味甘,寒。主

10、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本草图经曰:“桑根白皮,本经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采无时。不可用出土上者,用东行根益佳。或云木白皮亦可用。初采得,以铜刀剥去上粗皮,取其里白切焙干。其皮中青涎,勿使刮去,药力都在其上。恶铁及铅,不可近之。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 霜后采之。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碎切,酒煎,主带下。其实椹,有白、黑两种,暴干。皆主变白发。皮上白藓,花亦名桑花,状似地钱。刀削取烘干,以止衄、吐血等。其柴烧灰淋汁,医家亦多用之。桑上蠹虫,主暴心痛,金疮肉生不足。皮中白汁主小儿口疮,傅之便愈。又以涂金刃所伤燥痛,须臾血

11、止,更剥白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良。冬月用根皮皆验。白皮作线,以缝金创肠出者,更以热鸡血涂之。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便愈。桑枝,平。不冷不热,可以常服。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 令人光泽,兼疗口干。 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又云:“桑枝一小升,细切熬令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大升。一日服尽。无问食前后,此服只依前方也。 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饮。又采椹,暴干。和蜜食之,并令人聪明,安魂镇神。又炙叶,令微干。

12、和桑衣煎服。治痢,亦主金创及诸损伤,止血。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桑白皮含黄酮类成分,如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桑根皮素、环桑根皮素、桑黄酮A,B,C,D,E,F,G,H,I,K,L,Y,E、桑白皮素C,D、桑根酮A,B,C,D,E,F,G,H,I,J,K,L,M,N,O,P、桑色呋喃A,B,C,K,N,O,M,P,Q 、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桑糖盶A;另有 - 谷甾醇、香豆素类衍生物及三萜类化合物。孙静芸等报道,不同产地桑白皮的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同,最高为0.017 3%,最低为 0.002%。以浙江嘉兴、桐乡、诸暨产的桑白皮最佳。同科、同属不同品种蒙桑、华桑、鸡桑的根皮,发

13、现其东莨菪内酯的含量均小于0.0001%。寿旦等研究桑白皮最佳采收期及加工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东莨菪内酯含量。结果:1、2、4、7、8 月采收的含量最高,不除粗皮的含量大于除粗皮。春、夏两季为最佳采收期,加工方法不作严格要求。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鞑靼桑,为桑的变种,分布于新疆,功效与桑白皮相似;(2)鲁桑,又名油桑、湖桑,为桑最常见的一个变种;四川以其根皮与桑白皮同等入药;(3)鸡桑,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根皮、叶用于感冒咳嗽;浙江、江西称其为野桑,广西称心叶桑,湖南称剪刀桑,湖北称裂叶水桑;(4)华桑,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各地;湖北称其

14、为构桑、 岩桑,湖南称岩桑,并以此作桑白皮、 桑枝、桑叶、桑椹药用;( 5)长果桑,西藏以叶入药;(6)蒙桑,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湖南称其为刺叶桑,部分地区以叶及根皮入药;(7)黑桑,栽培于新疆,根皮泻肺利水,止咳平喘;(8)据刘开基报道,有一种掺糖桑椹,多数为不规则的颗粒状,少数为不规则的长条形,质沉而软,用手搓之,粘手,放入水中立即沉入水底,有浓烈的焦糖气,味极甜而稍微酸;经测定掺糖桑椹中含红糖可达62.8%;( 9)藤构,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全株用于砂淋,石淋,肺热咳嗽;湖北称其为构桑; (10)小构树

15、,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皮、嫩枝叶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肿;四川、贵州等地以其根皮混充桑白皮药用;(11)构树,干燥根皮呈扭曲筒状,两边向内卷曲,长短不一,最长者60cm,厚约 1.5mm,下部略有分叉,外表面白色,具纵向细纹,并有残留的黄色或淡褐色栓皮及点状须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体轻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易纵向片层状撕裂,并有白色粉尘飞出,气微,味淡;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果实(楮实子)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根用于咳嗽吐血,水肿,血崩,跌打损伤;白皮(楮树白皮)用于

16、气短咳嗽,肠风血痢;叶用于衄血,外伤出血,水肿,痢疾;四川、贵州等地以根皮混充桑白皮药用;( 12)柘树,又名刺桑,干燥根皮多呈片状扭曲,两边向内卷,长短不一,最长者50cm 左右,厚 12.5mm,外表面粗糙,淡白色至灰白色,时有橙黄色栓皮留存,并具横向皱纹及颗粒状突起,内表面灰白色,有细纵皱及侧根痕穿孔,体轻质坚韧,断面略带纤维性,窄小根皮用力可拉断,纵向撕裂时常中途断裂,有白色粉末飞出,略有豆腥气,味微苦涩;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北京、 陕西、甘肃、河北;根或树干内皮(柘木白皮)用于腰痛,遗精,咯血,跌打损伤;茎叶用于疮疖,湿疹;果实用于跌打损伤;浙江称其为鸡头桑,广西称黄桑,四川、贵州等

17、地以其根皮混充桑白皮药用;( 13)据蔡启平报道,有将爵床科植物马蓝叶与桑叶混用的现象;(14)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南京称其为双白皮;(15)李根皮: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又名甘李根白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用于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16)柏根白皮: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又名柏白皮,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外用于烫伤;(17)桃茎白皮: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去掉栓皮的树皮,又名桃白皮,全国各地普遍栽培,用于水肿,痧气腹痛,肺热喘闷,痈疽,瘰疬,湿疮; (18)盐麸树白皮: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分布于除东北、内蒙古、新疆外的全国各地,用于无名肿毒,恶疮疥癞,鱼口下疳,蛇犬咬伤;(19)盐肤根白皮:为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根皮, 用于咳嗽,风湿骨痛,水肿,黄疸,跌打损伤,肿毒疮疥,蛇咬伤; (20)梓白皮: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栽培于东北、华北、 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 宁夏、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功能清热解毒,和胃降逆,杀虫;(21)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用于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22)槲皮: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又名槲白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用于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