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三国演义故事看外交策略与时效外交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目标必须以国力为基础,不能透支国力;该妥协时 妥协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盟友不能一味迁就,该坚持的要坚持,该斗争的要斗争;民众口碑不等于外交真相,外交真相与民众口碑不能划等号。三国时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是外交风云变幻、外交人才辈出、外交谋略纷呈、外交 精彩不断的时代。毛泽东主张看三国要看战争,看外交”,三国演义,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三国外交演义。鲁肃和诸葛亮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三国风云人物。鲁肃的 吴中对与诸葛亮的 隆中对”,都是三国时期外交上著名的战略性对策,都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战略格局和外交走向,至今仍然不失为中国
2、古代外交史上的经典对策。从外交的角度,对吴中对”和 隆中对”作一番对比研究,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吴中对“与隆中对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 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时周瑜任居巢长, 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 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 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
3、友关系。 周瑜向吴主孙权推荐鲁肃, 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 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 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 现在汉室岌岌可危,四方不安,我继承父兄基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您来东吴,有何良策可以 帮我? ”鲁肃答:当年汉高祖想尊奉辅佐义帝没有成功,为什么呢?因有项羽捣乱。今天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将军怎么可能成就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我认为,汉室已不 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除掉。为将军着想,唯有鼎足江东
4、,静观天下进展,先剿除 江夏太守黄祖,再讨伐荆州刺史刘表,将长江沿线据为己有,然后称帝以图天下, 这就是今天汉高帝的功业。”孙权又说: 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鲁肃对策的中心思想就是, 孙权只有在江东站稳,与曹操、刘备形成鼎足三分之势,以 观天下之变才是上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中对”,与诸葛亮的 隆中对“不谋而合,但比后者早七年。吴中对”是孙、鲁两人在榻上对饮时鲁肃提出的,所以也叫做祸上策”。当时,诸葛亮在襄阳隆中 躬耕陇亩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屯兵新野,徐庶为 幕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其相见,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形势,并提 出建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5、 隆中对”。刘备听了,连连称善,说我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隆中对”一方面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刘备集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待各个割据势 力的态度:反抗曹操,联合孙权,图谋刘表和刘璋,从而规划出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战 略前景。另一方面指出了三足鼎立后,天下有变,进一步北伐中原、中兴汉室的战略目标。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貌似强大的袁绍。诸葛亮看到了曹操军事力量的强大,得 出了不可与其单独争强,必须联合其它力量与之对抗的结论。孙权则有地理优势,加上孙氏家族已经历经三世,在所辖区域得民心,可以成为未来天下三极中的一极。诸葛亮看到了这两大军事集团将会成为三极中的二极。刘备当时是个只拥有几千人
6、马的荆州客居者。其他的军事集团,如刘表、刘璋、张鲁、马腾等,最多算为天下英雄的配角,不足以形成称霸一方 的力量。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步骤:首开展和平外交。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可以实现一统天在正确认识和分析孙权、曹操力量的基础之上, 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然后致力于内部建设,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最后两路北伐,钳制中原, 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样,下。鲁肃正确的时代观,诸葛亮兴复汉室梦吴中对“与 隆中对”有明显的相似性:一是都打结盟外交牌。结盟外交的要义,是将两 国的安全利益捆绑在一起,盟国的安全是自己国家安
7、全的前提和条件。鲁肃与诸葛亮都意识到光靠吴或蜀自身实力, 根本不足以抗衡曹魏,只有通过吴蜀结盟,才能维护国家安全;二 是都打均势外交牌。三国之中,曹魏势力最大。汉朝的地盘,它三有其二,而且占据了当时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当时人口一半以上。称得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无 疑增加了曹魏在战略上的优势和在外交上的筹码。在格局失衡的情况下, 鲁肃和诸葛亮都清楚地看到了没有均势,就没有安全,只有照顾到盟国的国家安全, 才能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 因此,鲁肃和诸葛亮的外交活动一直都在促进和维护这种均势,警惕任何打破这一均势的动向;三是都打道义外交牌。在封建社会,正统观念是维护统治的社会基础,坚持
8、和维护正统,就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 赢得了话语权。鲁肃与诸葛亮是政治家办外交的典范,善于把外交战略选择的着眼点主要放在政治上,即以正统为旗帜、以统一为目标,高调宣称所从事的事业是以仁义之师打一场正统之战、正义之战。正统就是汉室,虽然汉室被曹操胁持,徒有其名,但毕竟是正统,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否定汉室的合法性。所以,鲁肃、诸葛亮指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八个字,既彰显了汉室的合法性,更突出了曹操的非法性。道义外 交牌凸显的是吴蜀两国的政治基础,均势外交牌凸显的是吴蜀两国的地缘战略,结盟外交牌凸显的是吴蜀两国的外交运作。吴中对“与隆中对”集中体现了吴蜀两国在曹魏压力下立国和结盟的指导思想和路径选择,因
9、此,这两份经典对策有明显的相似性是毫不奇怪的,但是,自古以来,人们更多看 到的是其相似性,忽视了其差异性,而差异性恰恰是影响吴蜀两国外交的关键所在,忽视了差异性,就不能正确地看待、分析和评价吴蜀两国的外交,就不能恰当地评价鲁肃、诸葛亮 在三国外交棋局中的作用和在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吴中对“与 隆中对”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与判断。理性的外交离不开正确的时代观,吴中对”表明,在时代观上,鲁肃是高屋建领、最具真知灼见的战略家和外交家。 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上。鲁肃所持汉室不可复兴”的政治见解,不但高出孙权之上,而且和七年后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相比较,也实在有高出一筹的地方。从孙权在回
10、 答鲁肃的 吴中对时所反映的思想看来,他当时因羽翼未丰,只是想保有江东,尽力一方, 以辅汉室,尚缺乏统一全国的进取精神。但鲁肃的一席话对他无疑起了振奋精神的作用。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讲过,如果象他设想的那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终其一生,汉室可以复兴的思想一直是十分明白的,兴复汉室”是诸葛亮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其实,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出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对蜀汉当时的情况而言并不现实。兴复汉室”是诸葛亮讨伐曹魏的口实,是他用以号召反曹力量的一面旗 帜。诸葛亮以 兴复汉室”作为号召北伐曹魏的口号,应该说在三国鼎立局而尚未形成之前, 对刘备发展实力、扩大影响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如
11、在联吴抗曹、赤壁大战、夺取荆州、夺 取巴蜀、夺取汉中的过程中, 这个口号对扩大刘氏集团的影响,对团结广大有识之士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特别是到汉献帝禅位给魏文帝曹丕(220年)后, 北伐曹魏”的口号已经过时。227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 拉开了北伐曹魏的序幕, 诸葛亮说北伐 趋 时宜速”,而当时上距曹丕代汉已历八个年头,且魏已传国易世,曹睿为帝,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魏国统治阶级早就不是拥汉派拥曹派的争斗了,而是曹操集团将被司马懿集团所代替。”因此,诸葛亮提出的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北伐口号早已过时, 已没有多少号召力了。 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为求犒角之
12、援”,遣使道贺,并与吴约盟交分天下,旧都洛阳本来在吴之分界, 则北伐的口号就更变得毫无号召力了,这也是蜀汉中、后期,几乎再也没什么外地人才前来投奔的主要原因。但蜀汉政府仍抱着兴复汉室”的口号不放,显然是 不审势”,最终也就不可能完成 兴复汉室”的大业。如果说在建安十二年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帜以作号召,自有其外交策略上的合理性的话;那末,在后主刘禅建兴五年 (227年),诸葛亮自汉中北伐前夕的上疏(即有名的出师表)中仍然讲要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更显得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汉室不可复兴”的思想早在建安五年(201年)鲁肃就提了出来。这一建立在正确估量当时客观斗争形势基础上的政治见解,被日后历史
13、的发展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吴中对“与隆中对”实践的启示历史给予了鲁肃和诸葛亮有利的机会, 让他们有幸身居高位,得以分别将吴中对”与隆 中对付诸实践。从实践结果来看,前者的成就明显高于后者。吴中对“与 隆中对”的外交实践给了后人以十分有益的启示:一是外交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东吴是三国外交斗争中最大的赢家。曹魏、蜀汉都曾在外交斗争中受益,但东吴无疑是受益最多的一家:外交为东吴创造了最为优越的外部环 境。魏、蜀都陷入过两面受敌、孤立无助的境地,东吴却不曾如此。它或是结好于魏,或是 和睦于蜀,从未出现过两面受敌的情况。可以说,在三国外交舞台上, 东吴是无可争议的外交大戏的倡导者、演出者和受益者。 这
14、一切同鲁肃都分不开。 为什么东吴在三国外交中能取 得最大的成就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而不是让意识形态利益或任何别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只要国家利益有需要,东吴可以向昨天的敌人曹魏称臣;也敢于在与吴蜀的交往中向盟友适度叫板,尽可能维护东吴的国家利益。 作为东吴外交的掌门人,鲁肃能干在务实外交的实处,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 该低调的时候低得有度, 该让步的时候让得有理,该求人的时候求得适当, 该讲硬话的时候硬得上去,该亮剑的时候亮得出来。相 比之下,蜀国奉行 汉贼不两立”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并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这样一来,蜀国的外交理念就完全
15、意识形态化了,蜀国难以既维护自身在意识形态上的利益,又维护其他国家核心利益,以致只有对曹魏强硬才被认为是政 治正确,对曹魏的妥协自然被看成是政治上的错误了,这就使蜀国不可能具有东吴对曹魏外交上的灵活性。二是外交目标必须以国力为基础,不能透支国力。就蜀汉本身而言,并不具备伐魏的实力。章武二年(公元 222年)夷陵之战的失败,使蜀汉受到很大的打击,北伐曹魏的力量大 大削弱。对于蜀汉的情况,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描述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到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后出师表中他又说: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 伐
16、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 之时也。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 逆睹也。”显然,诸葛亮很清楚蜀是不具备伐魏实力的。从后出师表看,诸葛亮此时的 伐魏已完全是一种道德的自我完善,责任的自我完成,心理的自我安慰, 已明显不是一种应该实际操作的行动计划。他很清楚蜀汉在三国中是实力最弱的,进攻是不得已之举,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无奈之举,宇里行间透露出极为复杂和矛盾的心理。为了兴复汉室”,蜀汉
17、政府不得不将一切纳入战争轨道。蜀汉建国40余年间,出动蜀国兵力半数以上,即 5万人以上的征战约 20次,小规模征战更多。从这一角度看,蜀汉国 内的许多政治、经济制度实质上都属 战时军事管理法战争需要大量的兵力,战争需要雄 厚的财力和物力,这对蜀国力量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削弱。从227年到234年,诸葛亮率军北伐的结果是:同曹魏进行了六次战争,其中五次进攻,一次防守。在五次进攻中,曾取得 局部胜利,但远未达到灭魏兴汉的口的,他本人积劳成疾,终至死于军中。一方面留给后人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的感叹;另一方而就是劳师动众,糜费钱物,使本已衰 弱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
18、三是该妥协时妥协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题中应有之义。例如,赤壁之战后,孙、刘、 曹三家瓜分了荆州。孙权占有了荆州最重要的江夏郡、南郡的江陵及其附近地区。刘备为了图谋发展,曾向孙权提出暂借江陵, 但未被应允。由于江陵是荆州的治城, 所以借江陵也被 称为借荆州。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 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 同抗曹。鲁肃的意思是: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 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 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
19、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应当看到,把荆州借给刘备,对孙权集团虽有所失,但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却是最为明 智的选择,孙氏可以从中收到不少实际的益处:一是可以巩固孙刘联盟,增强抗曹的实力, 保持自己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是可缩短战线,避免将孙吴有限的兵力分散,并能摆脱处于曹刘两大集团之间可能腹背受敌的窘境;三是使刘备与曹操接境,给曹操树立了一个劲敌,可以牵制曹操的兵力, 减轻对孙吴的军事压力;四是不致因孙刘相互攻战而令曹操坐收渔人之利。总之,孙权借地资刘,抓住了共拒曹公”以图生存和发展的这个主要矛盾,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实为一石二鸟的明智之策, 因此,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
20、,震惊之下,落笔于地。四是对盟友不能一味迁就,该坚持的要坚持,该斗争的要斗争。例如,刘备平定益州, 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所辖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 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5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5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1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 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 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单
21、刀相会,充分显示了鲁肃的外交智慧、勇气和风采。一是以理服人。会上,鲁肃数次 指责关羽,抓住刘备方理屈之处, 向关羽激情阐述了孙权顾大局借荆州的过程及刘备不还三 郡的无理要求。言辞中,洋溢着纵横家的词辩风采; 二是以势逼人。鲁肃在谈判中话音未落, 荆州方面的一位将领说:关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面对鲁肃的声色俱厉,关羽此时自觉理亏,操刀而起,对自己的部下说道: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三是以情动人。鲁肃在谈判时诉诸情感,抓住人性 的弱点去因势利导。 鲁肃紧扣的也正是当时刘备兵败无以为资,孙权雪中送炭这一对方的心理弱点,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22、,在外交交锋中占尽上风,让关羽在谈判中疲于应付, 无法高调起来。单刀会双方虽然没有达成归还荆州的协议,但使刘备一方认识到了不照顾到孙吴的这一严重关切势必会危及结盟抗曹的大局。后来,刘备派人跟孙权讲和。 双方才最终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孙、刘休兵罢战。五是民众口碑不等于外交真相,外交真相与民众口碑不能划等号。就在历史上和在老百姓当中的影响力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比鲁肃的 吴中对”要大得多,诸葛亮的粉丝比鲁肃的粉丝也要多得多。 但就外交实践和外交成就来说,鲁肃其实丝毫不输于诸葛亮,在某些方面还明显要强于诸葛亮。刘宋王朝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一书作注”时说: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指曹魏),皆肃之本谋。”意思是刘备、孙权联手对抗曹操,这一 切本来都是鲁肃的谋略。戏剧中把孙刘联盟完全归功于诸葛亮,置鲁肃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完全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历史真相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然后准备夺取荆州。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 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同年八月,刘表病死。消息传到江东, 鲁肃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翻译公司译员招聘协议
- 房地产公司办公费用控制
- 机电工程人工费施工合同
- 中心站服务改进战略
- 工程公司职工胸牌管理办法
- 网络安全招投标小组职责探讨
- 农场兽医服务合同范本
- 《Excel数据获取与处理实战》 课件 第7章 函数的应用-1
- 2022年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月考试题A卷-含答案
- 防盗门锁系统
- 新能源汽车毕业设计选题
- 升旗手演讲稿(10篇)
- 化工手册完整
-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件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件
- 企业宣传册课件
- 选矿厂设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
- 事业单位政审表
- (全)顶板后浇带预封闭施工工艺
- 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