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庭院深深六栋堂古韵悠悠桃树湾27P_第1页
原创庭院深深六栋堂古韵悠悠桃树湾27P_第2页
原创庭院深深六栋堂古韵悠悠桃树湾27P_第3页
原创庭院深深六栋堂古韵悠悠桃树湾27P_第4页
原创庭院深深六栋堂古韵悠悠桃树湾27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创庭院深深六栋堂古韵悠悠桃树湾(27P)“那秋千还在风中摇,葡萄藤也成了木雕,屋檐下 燕子已离巢,再不见灶台炊烟缭绕,那青苔布满了小道,老 井的辘集不见了。推开了屋门去寻找,想起回家过年的味 道,,”(老屋,原乡人)。看完了浏阳市北乡的沈家大屋、 上新大屋,今天路人带领大家走进浏阳市南乡的金刚镇, 走进刚刚修缮完毕的六栋堂大屋和即将动工修缮的桃树湾 民居,一同欣赏“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 卷”、“古城长沙历经战火涂炭后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 民居标本”。一提起古民居,很多人就会想到山西省祁县乔 家堡村的乔家大院,这片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大院因一部 同名电视连续剧而走红,至今仍是

2、许多游人向往的地方。而 长沙现存的古民居中,位于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的桃树湾大 屋和星星村的六栋堂等古民居,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建筑特 色都不逊于乔家大院。一栋栋百年老屋,记载着一个个家族 的百年兴衰。一个个孩子在这里由生、成长,一个个老人在 这里告别人间。祖宗牌位前的缭绕香烟,阶矶下的小草岁岁 荣枯。老屋经历了风霜雨雪,战胜了水火雷电,躲过了战争 和灾害,走过了春夏秋冬,顽强地存在到了今天。三百多年 历史的浏阳市金刚镇星星村六栋堂大屋位于金刚镇星星村李氏家族的六栋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九进十八堂”。在古代,九是皇家专用,李氏的“壮举” 无疑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后有人告到朝廷,

3、才将九进改为六 进。所谓的进就是进深,其实,六栋堂也可以叫六进堂。鼎 盛时六栋堂占地两百余亩,现在只剩下了正厅六进,建筑面 积也达两千多平米。“龙门世第、鹿洞家声”的烫金门联显 示由这个家族在当时的地位一一据族谱记载,金刚柘溪董家 园(今六栋堂)李氏就是唐忠武西平王李晟的后人。最初李 氏家族是靠田租积累财富的,“一年有千把担租子”。后来, 家族在李锦之孙李渭手里渐渐发达。特别是李渭的6个儿子中有3个从事鞭炮生意,在汉口、厦门等地设立爆庄,财富 积累陡增。李渭之妻陶氏主张扩建两旁的厢房,使六栋堂显 得更加雄伟壮观。整个屋场不仅有会客的正堂,还有专门用 来遛马的跑马巷。厢房就有 500多间,四周还

4、有多个花园和 鱼塘。 从门口向内探望,天井,落地木柱,精雕花砖, 顺弄堂蔓延,简洁素雅,的确“很江南”示一花鸟兽纹青砖, 穿斗式框架,以及具有防震功能的全木结构,各自艺术、科 学、厚重。但此番,我们透过这些炫目的、繁华的外在,在 雕梁画栋间寻找这座民居中的家族文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从外到内七个单元楼,整个大屋进深超过70米。沿着房屋进深的方向,整齐地立着落地木柱,直径约 20厘米。 而各木柱之间用薄木板钉成的穿杨贯通,则形成一组组的木 构架。光这些落地木柱就有 108根,直接承受着房屋的重量。用一组组木构架贯通起来的六栋堂,在古建筑中被称为穿斗 式构架一一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即使遭遇地震,

5、只要木构 架的整体不塌陷,房屋建筑也不会倒塌。各楼院之间都有宽 敞的天井,全以青光石和花岗岩石铺砌而成。拨开久雨沉淀 在天井中的泥层,依稀可以看到用鹅卵石盘成的麒麟、狮象 等吉祥物图像。正当我们惊讶于石子路的精美时,天井周围 的沟渠暗处铺砌的青砖更令人惊叹,花鸟兽纹的青砖有些斑 驳,图案却依然清晰,可以想见当时建筑的考究。从六栋堂 从外至内,地势一栋比一栋略高,取“步步高升”之意。天 井两旁是茶厅,待客闲聊的地方。民间捐资修复后的六栋堂“修旧如旧”,已经恢复昔日辉煌。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桃树湾民居桃树湾大屋位于浏阳南乡金刚镇丹桂村,北靠海拔443.5米的詹家山,南临清江河,河水

6、从西向东汇入南川河。单从 名字来看,这里应该是春天一湾桃花,秋天丹桂飘香。整座 建筑呈横列布局,前后三进,有房屋四百余间,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纵向来看,民居自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门 楼、前厅、过厅、中厅、后厅、筑封火山墙,从最外面是桂 着“屏障南番”匾的槽门,中间有接待贵宾的宽敞大厅,大 厅之后是供奉祖先牌位的神坛,一层层由天井间隔开来,一 眼望进去,一种庭院深深的肃穆感觉油然而生。横向来看, 从最左边的粮仓、盐仓到中间的客厅,到右边的私塾,每一个房间都根据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高矮和大小,几乎没有 两间相同的房间,却又有回廊曲折婉转连结,秩序井然。或 者三问,或者五间构成一个单元, 既有

7、院墙隔断,相对独立, 又有门窗沟通,相互融为一体。整个房子庞大而不空洞,曲 折而不狭窄,加上精巧的雕窗,粗犷的石刻,生机盎然的花 草树木点缀其间,让人深深体会到人和房子的高度和谐。桃 树湾清代民居气势恢宏,布局谨严,雕梁画栋,工艺精美, 为典型的清代江南庄园式民居建筑。民居内现存“桃树湾新 宅记”石碑一通,高1.05米,宽1.75米,阴刻楷书记载其 修建事记。桃树湾刘氏的入浏始祖为元代至正年间的刘选 文,浏阳市第二中学的前身选文中学,就是桃树湾刘氏族人 开办的。该房屋是刘氏敬亭山人修建的, 最早是乾隆年间“直 大夫曾祖皇眷公之遗业”。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7月31 日酉时大屋正式动工修复与

8、扩建,咸丰三年(公元 1853年) 竣工。“正宅门四进”、“右旁护屋三层”、“左畔护屋二层”、“并筑周围恒墙”等,无不记载着大屋规模之庞大。碑文显示,修建这栋大屋共耗钱 2万贯(按咸丰年间一两白银可换 制钱两千文左右算,折合白银约1万两)。2000年8月,桃树湾古民居入选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树湾大屋前立有砖木结构牌楼,两侧砖柱,两柱间的杨额为木 结构。正厅面阔五间,两侧厢房突生,中堂内退,门外形成 高大走廊。大屋进深三间,硬山顶,梁杨上饰人物山水雕刻,且头进院落内有大型晒谷场, 房间为一色的木地板、 木门窗, 木栏杆制作十分精细。过厅内顶设六角藻井,藻并由花格和 木雕饰组合而成。

9、主体建筑部分各种木雕饰异常精细,除门 楼外其他均为硬山式建筑,山墙高耸,堆塑精美。民居内装 饰种类各异,有中门隔扇,各种古式木花格窗和砖砌花格窗。 钱仓、粮仓为仓储式建筑,主体为木质结构,由 30余根木 柱组成屋架,二楼地面构造独特,为木楼板上再铺青砖。三 合土筑成的围墙将整个建筑群圈护”一一湖南古村镇古民 居。穿行于大屋中,花鸟兽纹青砖,穿斗式框架以及具有 防震功能的全木结构随处可见;在墙上、柱子上还有麒麟、 狮象等各种吉祥物图像。各楼院之间都有宽敞的天井,全以 青光石和花岗岩铺砌而成。特别是厅顶有华丽的六角藻井, 屋场附属建筑还设有钱仓、谷仓。其中,谷仓在二楼,木隔 板上铺以宽宽的青石石专

10、,至今完好无损。青石砖楼面再加储 粮,可想像当时的负重惊人。所以,楼面以30余根木柱细密排列支撑承重。走在大屋里,既为她的恢宏气势所折服, 也为她的被破坏而惋惜。老屋的很多部分已经被当地群众拆 掉重建房屋,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与100多年土砖房共生,不仅割断了屋场的整体格局,也破坏了大屋那种沉淀下来的 文化氛围。大屋的周围曾经建设了高达3米、用三合土筑城的围墙,现在围墙只剩下断断续续的一段。因年代久远,许 多建筑因损毁而垮塌或改建。从2014年3月中旬开始,桃树湾民居内已有施工人员进场维修,此次民居修缮范围包括 还原倒塌、添改建房屋、过亭、电源线路等16个抢救性修缮项目,预计今年10月完成第一期

11、修缮工作。“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现状的修缮原则, 坚持修缮四保存的具体要求, 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 筑材料,保存原先的工艺技术。”例如民居前院,以前均系 扁卵石镶嵌而成,原住户于早年用水泥抹面改作晒谷坪,此 次维修将把水泥层全部凿除外运,复原旧貌。晚清民居一一 哪树湾桃树湾位于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前有潺潺清江水,后 依松柏青翠的詹家山。旧时,这里有一片桃林,为清江河环 抱,故得其名。桃树湾有一古老建筑一一刘家大屋,世世代 代,人们合二为一,都把刘家大屋叫作“桃树湾”。这里曾繁华似锦,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青山绿水,人面桃花,叫人 留连忘返。桃树湾现保存的古建筑有门楼、

12、过亭、前厅、中 厅、厢房、钱房、粮仓和部分住房,距今有160多年历史。2000年8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将其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颇具盛名。桃树湾民宅是清代民宅建筑的典范一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400余间,从前门外墙到后厅神龛百米有余。正厅内有12个大型红漆杉木屋柱,奠似琢花石墩。据桃树 湾宅记记载:刘氏敬亭山人运庄于道光二十九年 (公元1849 年)着手建造,“起手行墙,安放二门,起正宅门厅四进,右 旁正护屋三间”,第二年“造右畔护屋三层,并筑周围墙垣, 咸丰元年起右畔护房二层,二三年继造左房系屋、高仓,遂 处装修,历五年而始竣”。实际上,从策绘蓝图、采

13、购建材 到竣工居住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费资“两万余缗” ,具用工 之多、耗资之巨,民间实为罕见。二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大屋为四进院式,自门楼由 南向北,依次为前厅、过亭、中厅、后厅、风火墙;由东向 西,分别为鱼池、花园、庭院、厢房、钱仓、粮仓、跑马楼 等,附属房屋一应俱全。三是选材讲究,造工精美。附属建筑为土木结构。主体 建筑为砖(青砖)木结构,坡屋顶,小青瓦,飞脊、瓦当,形 似亭台楼阁。梁杨上雕绘的人物山水,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过亭内顶的六角藻井由花格、木雕组合而成,古朴而不失华 丽;中门隔窗、各类花格窗和角饰木雕工艺精细,久经沧桑,色彩明丽,图纹清晰可辨;庭院内铺设天然光滑的水冲石,

14、用白色鹅卵石镶嵌各种图案;室内地面青砖光洁平整,完好 如初。许多工艺、造型,即使采用现代科技也难于成就。四是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全屋采用30余个天井采光,地下阴沟排水,构成蛛网式采光排水系统,达到冬暖夏凉、 水流畅通无阻的效果。围墙内有七口水井,成七星北斗分布, 能充分满足生活和消防用水。四周围墙高三米,厚 0.4米, 用三合土夯实而成,将大屋连同后山围成一个整体;围墙两 米高处按等距离开有10公分直径园孔,便于必要时搭建平 台,登台环视,了解外面的情况。刘氏家族有墨庄世第之美誉刘氏先祖刘叔度很有学问,熟读左氏 、公羊、谷 粱,精研春秋,博古通今,文采由众,赢得科举榜首, 深受朝廷赏识,官至工

15、部尚书、太保府君。他为官清廉,为 宋之重要文臣,曾为宋太祖平南献策,使高丽臣服。刘叔度 所藏之书,均书以“墨庄”字,堪称崇文典范,宋大理学家 朱熹对其极力推赞,曾为之撰写了墨庄记、墨庄五咏予以讴歌,故刘氏家族又有“墨庄”世第之美誉。其后裔刘天章一生乐善好施,被穷苦百姓称之为“恩 人”。传说寿终正寝之时,来一乞讨老人,家人对他十分同 情、敬重,与之同桌共饮。席间,老人喝得酩酊大醉,呕吐 满地,蹒跚而去。待打扫干净后,地上现由几行文字:恩人 刘天章,葬于白马堂,桃花盛开地,子嗣发无穷。白马堂系 长沙郊区一无人居住古宅,缘仙人点化,天章老人遂安葬于 此。桃树湾乃刘天章之子刘皇眷任奉直大夫时皇帝所赐,

16、历 经四代,承传至敬亭山人刘运庄 (1796年一一1865年)。运庄 五岁对联,七岁赋诗,通天文地理,精易经 ,善卜占, 官至同州治。他二十五年未去桃树湾,一次回乡,晚上做了 个梦,桃树湾桃花盛开,花间有一鹤发童颜的老人,自称刘 天章,他用宏亮的声音说:“运庄呀,祖宗荫德,御赐宝地, 理应建业于此,休负族人众望”,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天, 运庄急忙赶往桃树湾,睹物思情,与梦里何等相似!于是, 决定将大屋定址于此,兴建家园。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为桃树湾抹上了一层神秘的 色彩。新建的桃树湾刘家大屋气势雄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象。为纪念这一盛事,敬亭山人亲自在大厅撰联:“得山水缘,其来自由;为子孙

17、计,爰宅于兹”;又撰桃树湾记, 刻石碑立于后堂,现尚存无瑕。大厅内悬桂嘉奖匾诸多:有 刘运庄利济行善,由当地知县赵光裕题赠的 “云台衍绪”匾; 有运庄之子为“育婴堂”捐资,由当地知县题赠的“乐善好 施”匾;有道光二十一年运庄为建“文华书院”(位于现文家市镇)捐巨资,由两广总督裕泰、巡抚吴荣光题赠的“诣勤学” 匾;有为河南大饥荒捐巨资,由河南巡抚宗瀛题赠的“一门 好义”匾,,。敬亭山人崇文尚德,公益为本,慈善为怀,后代一脉相 承。光绪二十一年,浏阳大旱,大部地方颗粒无收,四子孝 泉慷慨解囊,捐巨资赈济。当局总督张之洞、巡抚陈宝缄将 其上奏朝廷,光绪帝大加赞赏,赐建碑坊予以表彰。孝泉曾收藏唐代裴休石霜寺之遗笏, 亦将其完璧归赵,为世人称赞。 遗笏至今尚存完好,为寺中八宝之一。而今,桃树湾繁衍生来的子孙,从敬亭山人算起,己到了八 至九代,分布于国内外,事业有成者甚多,他们爱党、爱国, 敬业、敬岗,依旧吐露着崇文尚德、扶贫救困的芬芳。桃树湾民宅凸显清代建筑的特色,是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 产。可惜当年的那些牌匾、碑坊,大都毁于“文化大革命” 部分附屋亦不复存;因年久失修,现存的东西也在无声地凋 零。当许多外地艺术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并将桃树湾作为 写生基地的时候,当一次又一次把刘家大屋作为电影和电视 剧拍摄场所的时候,我们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桃树湾该是重 点抢救的时候了!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