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电池厂防护设施整改方案_第1页
铅电池厂防护设施整改方案_第2页
铅电池厂防护设施整改方案_第3页
铅电池厂防护设施整改方案_第4页
铅电池厂防护设施整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37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37695556 一、职业病危害分布情况 PAGEREF _Toc237695556 h 1 HYPERLINK l _Toc237695557 二、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PAGEREF _Toc237695557 h 2 HYPERLINK l _Toc237695558 三、改进建议 PAGEREF _Toc237695558 h 3 HYPERLINK l _Toc237695559 (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改进建议 PAGEREF _Toc237695559 h 3 HYPERLINK l

2、 _Toc237695560 1、3号厂房 PAGEREF _Toc237695560 h 3 HYPERLINK l _Toc237695561 2、4号厂房1楼 PAGEREF _Toc237695561 h 5 HYPERLINK l _Toc237695565 3、4号厂房3楼 PAGEREF _Toc237695565 h 10 HYPERLINK l _Toc237695566 4、4号厂房4楼 PAGEREF _Toc237695566 h 12 HYPERLINK l _Toc237695567 (二)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改进建议 PAGEREF _Toc237695567 h

3、16 HYPERLINK l _Toc237695568 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PAGEREF _Toc237695568 h 16 HYPERLINK l _Toc237695569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PAGEREF _Toc237695569 h 16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0 3、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PAGEREF _Toc237695570 h 17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1 4、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PAGEREF _Toc237695571 h 17 HYPERLINK l _Toc

4、237695572 5、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PAGEREF _Toc237695572 h 18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3 6、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PAGEREF _Toc237695573 h 18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4 7、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237695574 h 19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5 8、建立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237695575 h 20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6 9、建

5、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237695576 h 20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7 10、做好特殊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PAGEREF _Toc237695577 h 20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8 11、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PAGEREF _Toc237695578 h 21 HYPERLINK l _Toc237695579 四、重要提示 PAGEREF _Toc237695579 h 21- PAGE 1 -关于对工作场所铅作业卫生防护措施改进的建议XXX公司:根据贵公司的委托,2006年12月4日我院对贵公司免维护铅

6、酸蓄电池生产项目进行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出具了评价报告(深职控评2006第13号)。鉴于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浓度严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评价结论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未达到预期效果”。评价报告对工作场所铅作业卫生防护措施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整改建议。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院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到贵公司进行指导,贵公司也根据我院意见不断完善工作场所铅作业卫生防护措施。但由于贵公司在建设前没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投产前没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亦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留下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在卫生防护方面,尽管做了一定的改进,但其设计不符合G

7、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经多次检测,部分作业点仍未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在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方面,仍未完全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贵公司4号厂房3楼新增的生产项目没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卫生防护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和验收,不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为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现对贵公司有关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卫生防护方面的改进建议。一、职业病危害分布情况该公司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包括3号厂房以及4号厂房1楼、3楼和4楼,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

8、素是铅烟、铅尘。有关职业病危害分布情况见表1,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见表2。表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序或设备职业危害因素种类3号厂房制粉和铸造铅尘、噪声、高温涂片铅尘铸片铅烟、高温4号厂房1楼切割分片铅尘洗极耳铅尘打磨铅尘配酸检测硫酸4号厂房3楼加酸检测硫酸熔铅炉铅烟、高温铅条成型铅烟、高温4号厂房4楼铸焊铅烟、高温装钢壳铅尘检查铅尘烧跨条铅烟、高温包片铅尘污水处理配药氢氧化钠表2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致职业病铅烟(尘)铅中毒噪声噪声性耳聋高温中暑硫酸、氢氧化钠化学性灼伤等二、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贵公司整改过程中,我院积极配合并对所整改的工作

9、场所进行了相关的检测和评价。结果见表3。表3 历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单元工序检测项目历年检测结果范围(mg/m3)2006200720082009CTWACSTELCTWACSTELCTWACTWACSTEL3号厂房制粉和铸造铅尘0.0040.0460.0040.1160.0010.0130.0040.014涂片铅尘0.0040.0450.0040.0740.0010.1600.0660.112铸片铅烟0.0040.1820.0040.2460.0050.1770.0040.0490.0040.006-4号厂房1楼切割分片铅尘1.6663.2590.2855.910.0050.

10、1700.0040.4350.0210.110-洗极耳铅尘0.8352.8100.4943.750.0012.4320.0045.110.003-打磨铅尘0.0520.0560.0324号厂房3楼熔铅炉铅烟0.0044号厂房4楼铸焊铅烟0.3991.5620.0184.540.0060.1150.0040.0670.0160.0230.1040.9360.158装钢壳铅尘1.5592.9680.0047.490.0040.2270.0040.1670.0430.0530.1711.016-检查铅尘0.8939.9050.32212.90.0110.0660.0040.1190.0090.032

11、0.0200.032-烧跨条铅烟0.2602.1760.17013.80.0170.0250.0040.0670.0170.0180.052-包片铅尘0.0830.5480.0442.180.0140.0500.0040.0620.0040.253-注:卫生标准(mg/m3) PC-TWA PC-STEL 铅烟 0.03 0.09 铅尘 0.05 0.15三、改进建议(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改进建议1、3号厂房(1) 制粉和铸造制粉和铸造工序存在铅烟和高温危害。生产方式为半自动化作业,目前已改为全密闭生产线。工人需定时去检查机器是否正常工作。改进建议:a.检查现有密封装置是否破损,所有的缝隙均

12、要采取密闭化措施;b.密闭罩铅锭进口处开启时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8m/s。 图1.1 制粉和铸造(2) 涂片涂片工序自动化操作,存在铅尘危害。目前为湿式作业,烘干生产线段设有柜式排风罩。改进建议:a.更换已破损的锡箔风管;b.检修生产线上的密闭装置,确保其密闭性。此处易损坏,应制定更换制度此处易损坏,应制定更换制度图1.2 涂片3、铸片铸片工序存在铅烟和高温危害。目前为半自动化作业,熔铅炉设置了柜式排气罩,熔化铅斗设置了上吸式排气罩,但铸片工序的铅斗铸片出口和冷却平板均没有密闭措施或设置排风罩(图1.3)。改进建议:a.更换已破损的锡箔风管;b.改进熔铅炉现有的柜式排风罩的密闭性,铅料进口

13、处开启时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5m/s;c.加大铅斗上吸式排风罩(下图A处),使其抽风范围覆盖铅斗铸片出口和冷却平板,四周加设挡板,使罩口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5m/s。AA 图1.3 铸片2、4号厂房1楼(1) 切割分片切割分片工序存在铅尘危害。目前切割机操作口设有活动挡板,切割时关闭挡板并开启抽风系统,于密闭环境下进行切割。切割机旁边分片台为穿孔板台面,下设有积尘柜,并设置侧吸式排气罩。如图2.1-a和2.1-b所示。改进建议:a.分片台改成如图2.1-c的建议形式,侧吸式排风罩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8m/s;b.暂存台(图2.1-c的 eq oac(,A)、 eq oac(,B))

14、改为网状台面,四周设2cm高的挡板,下面设下吸式抽风罩,台面控制风速不小于0.3m/s;c.更换所有破损的排风管。分片台切割机分片台切割机 图2.1-a 切割分片aAABB 图2.1-b 切割分片b挡板侧吸式抽风罩挡板侧吸式抽风罩网孔装台面网孔装台面积尘斗积尘斗 图2.1-c 建议的分片台形式(2) 洗极耳洗极耳工序存在铅尘危害。目前洗极耳机加设了柜式排风罩,并于侧面加设了抽风管;旁边的手工整理台设置网状面板,有边框,下设积尘斗。如图2.2-a所示。改进建议:a.改进洗极耳机柜式排风罩的密闭性,输送槽(图2.2-a的 eq oac(,A)处)加设密闭罩,柜式排风罩门开启时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

15、.5m/s;b.整理台下设下吸式抽风罩(图2.2-b),台面风速不小于0.3m/s;c.更换所有破损的排风管。AA图2.2-a 洗极耳下吸式抽风罩网孔状整体台面侧吸式抽风罩洗极耳机下吸式抽风罩网孔状整体台面侧吸式抽风罩洗极耳机下设集成斗下设集成斗4.切割分片工序分片台控制风速不够,应增加到1.5图2.2-b 建议的整理台形式(3) 打磨打磨工位存在铅尘危害。目前的卫生防护设施不可能达到卫生要求(图2.3-a)。改进建议:a.按图2.3-b所示在打磨机上加设密闭抽风罩,工人操作孔处控制风速不小于0.5m/s,下面设集尘漏斗;b.图2.3-b打磨工位的A处加设2cm高的挡板,下面设下吸式抽风罩,台

16、面控制风速不小于0.3m/s;c.更换所有破损的排风管。AA 图2.3-a 打磨侧吸式抽风罩侧吸式抽风罩工人操作孔工人操作孔图2.3-b 建议打磨工位防护罩形式(4) 配酸检测配酸检测工序存在硫酸危害。目前该工序设于独立的车间,车间设有全面通风装置,检测槽设有活动盖。改进建议:a.改进车间现有的通风装置,机械排风装置按车间换气量6次/小时设计;b.检测槽上的活动盖要保持在关闭状态。3、4号厂房3楼(1) 熔铅炉和铅条成型铅炉工位熔炉温度为380(铅熔点327),在熔铅和工人工作时将“铅水”舀出放到对面的模具上成型的过程中,有大量铅烟逸出,存在铅烟和高温危害。目前熔炉设有柜式排风罩,成型机设有侧

17、吹吸式排风罩(只在成型时开启),在“铅水”移至模具成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局部排风装置。现有的卫生防护设施不可能达到卫生要求(图3.1-a和3.1-b)。改进建议:a.将铅炉和铅条成型机设于单独房间与其他工序隔离;b.铅炉和铅条成型机之间的“铅水”移动路线加设柜式排风罩,罩口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1.0m/s;c.熔炉现有柜式排风罩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1.2m/s;d.铅条成型机加设整体柜式排风罩,其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8 m/s;e.由于铅炉温度很高,工人操作位应加设冷风吹风口,冷风风速不能大于2 m/s。图3.1-a 铅炉成型模位成型模位 图3.2-b 铅条成型(2) 检查工位检查工位存在铅

18、尘危害。目前,该工序已经设置了上吸式抽风罩,工作台面局部设有穿孔,下设集尘箱(图3.2)。改进建议:a.图3.2A处抽风罩改为柜式抽风罩,罩下缘与工作台面相连,罩口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7m/s。AA图3.2 检查(3) 其他生产线鉴于4号厂房3楼正在扩建其他生产,建议按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条规定执行。4、4号厂房4楼(1) 铸焊铸焊工序存在铅烟和高温危害。目前铅炉温度为380,设置了部分侧吸式抽风罩(图4.1-a)。改进建议:a.铸焊工序应设于独立的车间,与其他工序隔离;b.现有的排风装置为多次改进的结果,与现有生产工艺缺乏协调性,排风罩密闭性差,不可能达到卫生要求。按图4.

19、1-b所示修改抽风设施,尽量保持密闭,罩口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1m/s。图4.1-a 铸焊抽风罩挡板抽风罩挡板铅炉铅炉图4.1-b 铸焊工位改进示意图(2) 装钢壳装钢壳工序(图4.2-a)存在铅尘危害。目前装钢壳工序受到铸焊铅烟的污染,装钢壳工作台面刚性差,台面受振导致扬尘污染,工作场所没有任何卫生防护设施,不符合职业病防方面的要求。改进建议:按图4.2-b所示形式,在整理台上面设半密闭罩,四周设工人操作孔,台面改为镂空钢板,下面设下吸式抽风罩,工人操作孔位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5m/s。图4.2-a 装钢壳上部半密闭罩上部半密闭罩工人操作孔工人操作孔下吸式抽风罩下吸式抽风罩图4.2-b

20、装钢壳工位改进示意图(3) 包片包片工序(图4.3)存在铅尘危害。目前该工序工作台为穿孔板式,设有下吸式排风罩。改进建议:参照图4.2-b装钢壳的建议形式设上部半密闭罩。图4.3 包片(4) 检查检查工位(图4.4)存在铅尘危害.目前检查工序设有侧吸式排风罩,但工作台为普通平板台。改进建议:a.将侧吸式排风罩改为柜式排风罩,罩口控制点吸入风速不小于0.5m/s;b.工作台改为穿孔板台面,下设集尘箱。图4.4 检查(5) 烧跨条烧跨条工位(图4.5)存在铅烟危害。目前该工序设有侧吸式排风装置,罩口不能覆盖烧跨条作业位置,难以达到卫生防护要求。改进建议:将现有侧吸式排风罩改为柜式排风罩,罩口控制点

21、吸入风速不小于0.5m/s。图4.5 烧跨条(二)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改进建议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组织,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应当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验收方法等内容。3、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用人单位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

22、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影响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障措施,也是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根据国家、地方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涵盖职业病危害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评价、作业管理、防护设施管理、作业环境监测、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方面;其内容应当包括职责、机构、目标、内容、保障措施、评价方法等要素;操作规程应当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并经过科学论证,其内容还应当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并张贴在操作岗位。4、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劳动

23、者职业卫生档案,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所使用的材料清单、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人清单、防护设施清单等。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用人单位应当为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2)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3) 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4)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5) 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5、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根据职业病防

24、治法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检测及评价制度应当包括所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分布以及应测点、实测点、检测点合格率、检测周期、委托的机构、经费保障等内容。6、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用人单位可通过设置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公告和合同告知等形式履行职业病危

25、害告知的义务。(1) 警示标识警示标识包括图形标识(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标识)、警示线(红、黄、绿)、警示语句和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具体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的要求执行。(2) 职业病危害因素公告a.通过公告栏、合同、书面通知或其他有效方式告知劳动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结果。b.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c.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应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劳动者。d.用人单位若将具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外包时,应

26、当告知接收者外包的作业所存在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条件。(3) 合同告知a.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及其后果告知劳动者,将职业病危害告知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使劳动者接触原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没有告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如实向劳动者告知并作说明。b.在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载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使劳动者接触原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没有告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如实向劳动者告知新增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并作说明。7、建立职业病危害

27、防护设施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应根据工艺特点和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选择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建立如下管理制度:(1) 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档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档案一般包括设备管理制度书面文件、一般设备台帐、设备中文说明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台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日常运行记录、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定期检查记录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修记录等。(2) 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制度应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日常运行记录,确保防护设施的安全使用,方便出现故

28、障时进行排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使用车间、使用岗位、运行状况、使用时间和负责人等。(3) 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修记录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意义重大,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维修的响应时间、责任人、维护周期,保证防护设施运转正常。(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经费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经费纳入到年度预算中,确保有足够的经费来保证防护设施的顺利运行。8、建立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 建立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包括配备

29、计划)、明确经费来源、防护用品的技术指标、更换周期等。(2) 根据工种台帐,按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3) 个人防护用品应当保证安全有效,符合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标准。(4) 建立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包括发放时间,工种,个人防护用品名称、数量,领用人或代领人签字等内容。9、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工种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按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确定健康检查项目和要求,安排劳动者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有职业健康检查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中和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1)

30、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 不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3)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岗位保健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发放,岗位津贴(保健)的发放标准应当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10、做好特殊劳动者的健康监护11、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

31、护用品。四、重要提示1、预防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请贵公司按本院建议尽快做好相关改进工作,否则有可能承担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2、贵公司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改进实施方案,连同本建议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3、铅烟(尘)是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中列出的毒物,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的要求,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 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

32、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 1.3 A类 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 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 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

33、变器的电缆。 1.6 E类 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34、)。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2.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2.7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5584.2及GB5585.2,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2.8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2.9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 3.1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

35、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 4.1 布线原则 4.1.1机车电子装置内两接线端子间电线不允许剪接。 4.1.2导线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 4.1.3导线弯曲时,过渡半径应为导线直径的3倍以上,导线束弯曲时也应符合该要求,并圆滑过渡。 4.1.4电线和各接线端子、电气设备及插头插座连接时,要留一定的弧度,以利于解连和重新连接。 4.1.5 导线连接原则上应通过接头,视具体情况采用压接、焊接、插接、绕接等方式。 4.1.6除绕接线外,每根导线两端必须有清晰牢固的线号,线号套管在导线上不易移动,视看方便,至少要保持一个大修期。 4.1

36、.7电线槽安装应牢固,导线要用扎线带、线卡等以适当间隔可靠固定,防止振动造成损伤。 4.1.8电线电缆出入线槽、线管时必须加以保护,管口应加绝缘套(有油处应耐油)或用绝缘物包扎。 4.1.9对外有一定干扰或自身需防止干扰的信号,在对外布线及装置内部布线时需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接至机箱外部的专用接地母排或通过连接器外壳接至机箱箱体上。 4.1.10 T插体箱内部各电路板间的连接宜采用绕接或插接布线。在布线密度过高时宜采用背板工艺方式。 4.1.11所有绕接布线起码应符合IEC 60352-1规定的改进型。同一位置不能既有焊接又有绕 接。绕接线应适合于选定的绕接工序,且至少应紧绕3匝以上。 4.1

37、.12设计绕接布线时应考虑同一针上最多绕接3根导线。 4.1.13在插件箱布线时,对A、B、C三类信号要分区走线,尽量减少C类对A、B类的干扰。C类中的电源线宜用双绞线插接布线,脉冲信号线应用双绞线绕接。A类应用双绞线最后绕接并避开C类导线。 4.1.14多芯电缆应留有10%或至少2根备用绝缘线芯。连接器中应留有相应数量的备用接点。 4.1.15 T蓄电池供电电缆的分支应尽可能地靠近蓄电池。 4.2电子装置中使用的接头应符合TB/T 1507-93中第7章的要求。插头及插座应符合TB/T15082005中5.6条的规定。 4.3 线槽的出口边缘必须光滑,不得有尖角和毛刺。 4.4电线绑扎及固定

38、 4.4.1在金属扎线杆、板的所有长度上,应用绝缘带半叠绕一层后再扎线。叠绕方向由下至上(水平方向叠绕除外)。 4.4.2电子装置中的电线和线束,在扎线杆、板端部、分岔线束根部及线束拐弯处均应有束带紧固。其它区段视情况可以连续包扎,也可以分段绑扎,但分段间隔不超过200mm。 4.4.3 线卡或绑扎带应有足够的电气强度和机械强度。 4.4.4 T电源滤波器的进线宜单独走线,不宜与出线绑扎在一束中。 4.5线号 4.5.1 线号标记可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线号的数字; 连接处的电气设备项目代号与端子代号的组合。 4.5.2 线号的标注为机械制图标注法,具体见TB/T 15082005第5.4.8款

39、。 4.5.3 线号应固定在线适当位置,不得因振动而丢失。 5E类、D类的布线 5.1安全措施 5.1.1 电气设备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 5.1.2 电气设备应具有GB 4208规定的IP 32级以上的防护等级。 5.1.3 带有插座输出的电路应有防止相关人员接近的安全保护措施。 5.1.4 对有大电容器的设备必须有在电容放完电后才允许接近的措施。 5.2铜母线及其连接 5.2.1 母线落料、钻孔和冲孔后,应去毛刺。 5.2.2铜母线、扁铜线平弯时,弯曲内半径不小于窄边宽度;扁弯时弯曲内半径不小于母线宽边宽度。 5.2.3 母线焊接处的焊缝必须牢固、均匀、无虚焊、裂纹、气泡和夹渣等现象。 5

40、.2.4 母线应平整、调直,表面不得有高于1mm的折皱。母线弯制后不应有裂纹或裂口。 5.2.5母线和母线连接处,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处的连接长度不小于铜排的宽度,并应采用镀(搪)锡、镀银等防电化腐蚀措施。对铜母线的其余部分可以采用镀(搪)锡、刷油漆、包扎绝缘等防护措施。 5.2.6 母线和母线、母线和电器端子连接处应平整、密贴。必要时可采用接合电阻等方法检查。 5.2.7 母线和母线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TB/T 1508的规定。 5.2.8 连接应做到安全和接触可靠,在容易接触到雾滴的连接处,要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5.3 电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满足以下要求且应圆滑过渡: 当电缆直径小于或

41、等于1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 当电缆直径大于10mm而小于2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 当电缆直径大于2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 5.4 电缆接头应按照TB/T 1507中7.17.4条的规定,根据电缆的截面选用。 5.5布线原则 5.5.1 E类电缆应远离A、B类电缆至少0.5m,离C类电缆0.4m,离D类电缆0.3m。各类电缆应分束、分槽布线。 5.5.2 T如果不同类的电缆发生交叉,电缆与电缆之间宜成直角。 5.5.3应注意使电缆尽量远离发热器件。 发热温度在100以内的发热器件,电线与之距离需20mm; 发热温度在100300的发热器件,电线与之距离需30mm;

42、 发热在300以上,如无隔热、防火措施者,电线与之距离需80mm;如有隔热、防火措施,则以实际可能的温度考虑。达不到此距离时,允许穿瓷套来解决。 5.5.4电缆可以采用线槽、线管,也可以裸露布线。线槽管的端部以及电线引出口不得浸漏油、水。裸露布置的电线必须充分注意不得浸入油、水。 5.5.5 电缆布线经过设备柜体上金属隔板的孔应不影响柜体的强度。 5.5.6 穿入线管的高压电缆,外径面积之和不应超过线管内孔截面积的60%(一根电线的可以例外) 5.5.7 高压电缆两端接线应采用接头压接(与接插件相连者除外),符合TB/T 1507中7.5条的规定。 5.5.8 T干线与支线连接宜采用接线座,4

43、mm2以下电线电缆可采用焊接形式。 5.5.9 每个螺栓接线座(端子)上接线数: 用于供电连接时,不应超过2根; 用于控制和接地连接时,不应超过4根。 5.5.10导体标称截面积16mm2的单芯或多芯电缆敷设在机车车辆上时,备用长度不宜太长,但在每一端留有的备用长度应允许进行至少3次的重新端接。 5.6布线工艺 5.6.1 两接线端子间电缆不允许剪接,电缆应在接线端子或电器接线处连接。 5.6.2 与接线端子相连的电线电缆,剥线长度按TB/T 15071993的规定,剥线时线芯不应有损伤、断股现象。 5.6.3 电线管、槽安装应牢固、电缆要用扎线带、线卡等以适当间隔可靠固定,防止振动造成损伤。

44、 5.6.4电线电缆出入线槽、线管及穿过金属隔板的孔、口时,必须加以防护。所有各孔、管口应加绝缘套(有油处应耐油)或用绝缘物包扎。 5.6.5在金属扎线杆的所有长度上,应用塑料带或绝缘带叠绕,叠绕方向应由下至上(水平方向叠绕除外) 5.6.6 电缆绑扎应紧固整齐、横平竖直、外形美观。 5.6.7电缆束中,各电缆应平整,电缆(束)在扎线杆(板)端部、分岔电缆束根部、电缆束拐弯处均应有束带紧固。其它区段可用束带进行连续或分段绑扎,但分段间隔不超过200mm。 5.6.8电缆与接线端采用螺纹式接线座连接时,接线柱对电线电缆的最低保持力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5.7线号标记 5.7.1每根电缆两端必须

45、有牢固的线号,每个插头、座,每个接线座(端子)上或安装装置处必须有清晰牢固的代号标记;铜母线要打钢印号码。导线标记至少要保持一个大修期。 5.7.2线号套管或线号标牌在电缆上应不易移动、视看方便,线号标注方法为机械制图标注法,详见TB/T 15082005第5.4.8款。 6A、B类的布线 6.1 A、B类布线除下面特殊要求外,其余可参照第4章电子装置的布线。 6.2 A类中通信线的选择 6.2.1各种专用于通信的通信线,如总线RS485、RS422、CAN 、RS232C等,应符合TB/T 1484.3通信网络用电缆的规定。 20.75mm2双绞屏蔽电缆(带护套) 120.5mm210.5m

46、m2三芯屏蔽电缆(带护套) 其它通信线可根据频率来选择各种双绞屏蔽电缆或同轴电缆。 6.2布线原则 6.2.1 A、B类电缆至少离C类0.1m、离D类0.2m、离E类0.5m。对于个别确有困难达到上述要求时,必须用普列卡钢质软管、金属管、线槽或其它措施加强屏蔽,隔离体要单独接地,接地线长度应小于1m。 6.2.2 T如果不同类的电缆发生交叉,电缆与电缆之间宜成直角。 6.2.3 A类线应尽量布置在单独的线槽或钢管内,它不得与60V以上的控制线敷设在同一管道内,钢管两端应接地。 6.2.4 通信线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倍电缆外径。 6.2.5 通信线应采用压接工艺通过插头插座连接。 6.2.6在两

47、个插头(座)之间通信线必须连续,禁止任何中间的连接,以减少通信信号的损失。 6.2.7 通信线的最末两端应接端接器,其阻值必须与通信线的特性阻抗匹配。 6.4 WTB列车总线 6.3光纤布线 6.3.1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应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 6.3.2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布放中应手持电缆以免光纤受力。 6.3.3 光纤弯曲半径不小于100mm。 6.3.4 光纤的长度是预估的,对于长了的光纤,可在适当地方束起来,但要注意弯曲半径。 6.3.5光纤的插头及星耦器,插件上的插座都有保护盖,以防光路污染。连接时应取下

48、保护盖,并保存好保护盖,以便以后拆卸时仍可以保护。 技术要求(一)、操作面板1、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5、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的名称指示标牌,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