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11端午日(沈从文)-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11端午日(沈从文)-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11端午日(沈从文)-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11端午日(沈从文)-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桥山中学 20232023 学年度第 1 学期教案主备人: 罗红莉 周次八星期一班级7、6,7、9课题端 午 日课时1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文中端午的习俗;2、学习运用准确的动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重点内容解决措施了解端午习俗,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读、思、议相结合难点运用准确的动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迁移学习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感悟内容、迁移学习场面描写。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件制作情境导入由端午节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学生自主发言)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儿

2、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看图片,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文中端午的习俗;2、学习运用准确的动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三、自学课文疏通字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1)出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边读课文,边画出来。)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2)回答自学提示(2)四、细读课文,掌握重点段落1、出示自学提示2:浏览课文茶峒那个地方的人们过端午的习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详

3、写了哪些习俗?略写了哪些习俗? 2、文中详写了赛龙舟,老师带来一个视频,请大家注意看,看完了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3、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生1:我看到有人在敲锣。生2:我看到很多人在划船。生3:每只船上做十几个桨手,他们都在用力划船。4、教师总结:如果把大家说得内容集合在一起,大家觉得怎么样?能表现视频的内容吗?5、我们怎样才能将看到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生动的再现出来呢?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进行重点段落研读)(1)投影赛龙舟场面:每只船可坐情形。(2)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这段文字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果有,他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朗读后回答:有。桨手,带头,鼓手,锣手,观众。总

4、分。(3)老师朗读,学生感受赛场气氛。(4)讨论探究:作者怎样让这些赛手鲜活了起来?(学生讨论回答: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准确、生动的动词。)(5)集体朗读一遍。读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小组当成一条赛船,体会选手划船的特点。(整齐、有气势) (6)教师提问:写完了赛手再写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如果没有观众,将会 学生很快领悟到观众的呐喊侧面烘托赛事的热烈、紧张。(7)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联想的作用。这一段场面描写除了赛手和观众,还写了什么?生答:梁红玉水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联想的妙处:梁红玉水战和赛龙舟有相似的地方吗?(打仗比赛 紧张、激烈)(8)师生共同小结:写作场面先有序。通过描写人物更鲜活。正

5、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场面特点更突出。适当的联想可以进一步渲染气氛。(9)高声朗读,读出场面那紧张、热烈的感受6、师生总结五、学以致用:学习场面描写,试试自己的能力今天我们不讲茶峒的风俗、茶峒的风俗美、茶峒的人性美,因为这篇课文节选自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如果大家去读边城,就会更深入地体会这段民俗描写的作用。因此,老师只想请大家看他的场面描写的写法以及学习他写场面描写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试着用刚才学得方法写写场面。1.如果我想写拔河的场面,怎样会更具体,形象呢?小组讨论。2、看幻灯片,拔河的图片。是发令员、双方参赛选手及观众的表现。3、口头讨论画面内容写拔河场面首先要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其次介绍双

6、方参赛人员,再次写发令员、全队人员、末尾写选手,最后写观众。如有联想更佳。(出示范文)4、学生作文并朗读。六、总结全课今天大家学习了如何客观的描绘一个场面。端午节是一种民俗文化,可是民俗文化却在渐渐的淡化乃至消亡,老师今天引领大家学习民俗,学写场面,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手中的笔去记录我们的民俗。因为坚守这种文化,其实才是真正的尊重自己的尊严。 布置作业:将自己身边的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场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班上交流。课后反思:教者认为,一节课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有重点。否则贪多嚼不烂,反而一面都到不了。节选部分端午日着重渲染乡村湘西的纯净,健康,蓬勃的生命力,表达着沈从文对那

7、个“桃花源”般的世界的怀恋,憧憬和向往。想要在一节课内通过端午日这篇节选课文领悟沈从文先生写这段民俗的真正意图是不现实的,于是这个赏析的切入角不能选择。本单元的主题为“民俗单元”。传统的教学角度应该是感受民风民俗,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在课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是重点讲述场面描写片段,拓展端午日民俗(如端午节的由来)或通过中外民俗比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实践在何处?作者的语言学习了,实践在何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