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_第1页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_第2页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_第3页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_第4页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内容提要】本文对“诗言志的产生年代、经典化过程和途径进展了阐述。由于“诗言志是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因此它的经典化过程便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本文提出的“六途径说,对于研究古代文论的经典化也是有意义的。本文认为,所谓文学经典,是指具有精品内质、阐释空间和持久影响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包括文学作品经典、文学理论经典、文学批评经典和文学史经典。对于古代文论经典来说,又包括文学的经典范畴、经典命题、经典观点和经典论著。纵看,有一时之经典、一代之经典和千古之经典;横看,那么有民族之经典、国家之经典和世界之经典。中国古代文论的大半壁江山都是由儒家经典所奠定的。【关

2、键词】诗言志/经典化/六途径说/古代文论经典一、“诗言志产生的大致年代“诗言志是大家公认的古代诗学理论的经典表述,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王士祯说,“此千古言诗之妙谛真诠也?师友诗传录?;刘毓崧说,此是“千古诗教之源?古谣谚序?;朱自清说,这是中国古代诗学“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在我们讨论“诗言志经典化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它产生的大致年代。从文献记载看,“诗言志最早出如今今文?尚书尧典?古文?尚书舜典?中。研究“诗言志产生年代的关键问题,是考证?尚书尧典?的编写时间和所记载的真实程度如何。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其一,尧时说。法国学者卑奥根通过对?尚书尧典?的星象记载和汉儒解释的

3、研究,认为这确实是尧时的天文记录高鲁:?星象统笺?;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支那诗论史?认为,诗言志是“尧舜时代的诗论。其二远古说。范文澜认为,“?尧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其为远古遗留下来的史实,大致可信1。如按范说,那“远古遗留下来的史实,就不仅仅是指“禅让,也应该指“诗言志。顾易生赞同范说,认为诗言志说“属古已有之,非晚周儒家之徒所创立2。其三,战国说。蒋善国将?尧典?中所涉及的历史文物和语义特征,与先秦有关典籍进展比拟后认为,?尧典?出现于公元前372-289年之间,即墨子之后、孟子所生活的时代3。郭沫假设和陈梦家等人也主张战国说。其四,秦汉说。陈良运认为,“诗言

4、志这一观念的出现,当在秦汉之际4。综上所述,这些观点各有各的证据,各有各的道理,都有参考价值。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似乎存在着误区。我认为,?尚书?成书的时间,并非是?尧典?产生的时间;而?尧典?产生的时间,也并非是“诗言志说的提出时间。因为,这些是不同历史层面的问题。在春秋以前,无私家即个人著述。一部书从形成到编定,往往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诗经?、?周易?是这样,?尚书?也是这样。而且,尤其像?尚书?这样的历史性典籍,又经过了一个由口传历史到书写历史的漫长的传播过程。鉴于此,我对“诗言志的产生年代作以下几点考证:首先,以西周青铜器铭文证?尚书?成书年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

5、代的书面语言的书写方式。西周青铜器铭文作为西周时期的书面语言,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只要我们找到?尚书?与西周青铜器铭文有一样的书写方式的证据,也就可以确定?尚书?的成书年代了。根本的证据有五点:一是钱宗武指出,?尚书?“没有构造助词者和句末语气助词也,“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法现象5。之所以“非常特殊,就是先秦其他典籍没有这种书写方式。钱先生对?尚书?语言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话是可信的。我通过对西周“利簋、“卫盉、“商尊和“折霰等青铜器铭文的阅读,发现也没有“者和“也字。春秋以后的青铜器铭文中有“也字,如战国“新郪虎符铭文等;二是西周青铜器铭文与?尚书?在记载“年月日等时间时,都要在句

6、首冠以“惟字。诸如:铜器铭文?尚书?佳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卫盉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训?佳唯五月,辰才在丁亥商尊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毕命?佳唯五月折觥惟二月既望?召诰?佳唯甲子利簋惟戊午?泰誓中?6这并不是偶尔的,说明两者关于时间有一样的书写方式。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对于时间的记载那么有所不同。如春秋时晋国的“栾书缶铭文,记载时间为“正月季春,元日己丑。句首没有“佳唯字;三是关于“武王伐纣的详细日期,西周青铜器铭文与?尚书?的记载是一样的。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利簋铭文记载为:“珷武征周,佳唯甲子朝。?尚书牧誓?记载为:“时甲子昧爽周秉钧注云:“日未出时,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就是说,武王伐纣的

7、战役是于公元前1066年2月甲子日黎明开场的。这与?诗经大雅大明?“涼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朱熹注云:“会战之旦也清明的说法是一样的;四是观点旁证。张其昀指出:西周“有些铭文,特别是一些前期铭文,就相当近乎?尚书?。钱宗武指出:“今文?尚书?多为可信的商周古文,和商周金、甲文是共时的语言材料。张先生是古文字学专家,钱先生既是?尚书?学专家,又是先秦语言学专家。他们的观点都是经过大量研究后提出的,因此是可信的;五是文献旁证。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可以见到的编成的专书是很少的。据?论语?所载:孔子中年之前读得最多的是?诗?与?书?,引用最多的也是?诗?与?书?,晚年才开场读?易?,至于礼、乐当时很可能

8、还未成书。又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国大臣赵衰就谈到了?诗?与?书?。可见?诗?、?书?在春秋初期就非常流行,而它们的成书时间还要早很多。总之,这五点证明,?尚书?成书于西周早期是完全可能的。其次,从?尚书?“纪史方式考证?尧典?包括?舜典?的成篇年代。今文?尚书?有三种纪史方式:一是按“年、月、日等详细时间纪史,这是比拟近的有详细时间可记的纪史方式,西周史多用此方式记载;二是没有详细时间的纪史,或时间模糊难记,或不必要记载时间,这是比拟远的有零星资料可参考的纪史方式,殷商史多用此方式记载;三是在篇首冠以“曰假设稽古我译为“据说古时候7四字的纪史,这是很遥远的根据传说中

9、的口述历史资料的纪史方式,先商史用此方式记载。这当然是?尚书?编著者的纪史体例。从这种编写体例中,可知?尧典?是根据先商以来口口相传的历史资料编写成的。但是,它的成篇年代是什么时间呢?我认为,大致在殷商时期。主要根据有三点:一是上古时期“纪史权利只在朝廷。从今文?尚书?看,史官文化较兴旺者,只有殷商和西周初期。在28篇今文?尚书?中,殷商时代占5篇,西周武王至康王时代占16篇。这个数字说明,商代不仅开场设置史官,也是我国史官文化的第一个兴旺时期;二是书面历史记载也是从商代开场的。据日本学者岛邦男从甲骨文记载中所建立的“殷商世系表见?殷墟卜辞综类?第556页,就可证明这一点。事实上,甲骨文中也有

10、关于“尧的记载。从尧到商末有1950多年历史,又处于由口传文化向书写文化的转型时期,口传资源的丰富,书写文化的激情和责任,都会促使当时的“史官将商前历史记载下来;三是今文?尚书商书?中“言、“志的高频率用字,也是?尧典?成篇于商代的最好证明。最后,再谈“诗言志的产生年代。这个问题比拟复杂。假如按照人类文化史开展的历史逻辑来看,作为口传文化中的“舜时乐官文化现象,它的产生肯定要比记载它的?尧典?成篇的时间要早得多。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我认为,?尧典?关于“诗言志的这段记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从先商文化不一定是虞文化,也可能是夏文化流传下来的信息,诸如诗准确地说是“歌、乐、舞浑然一体,

11、尤其是“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神人以和等,反映了石器时代的文化相貌;二是?尧典?成篇时代的文化信息,诸如“诗言志等。很显然,“诗言志并非是远古遗俗,而是从殷商时期萌芽的一种文化现象。殷商时期对于我国文化史的主要奉献是:进一步完善了文字不仅是甲骨文,很可能还有书写在简册上的文字等,遗憾的是后者没有可以保存下来;创始了书写文化包括甲骨、简册等,如?尚书多士?云:“殷祖先有册有典的新时代;还为后世萌发了“诗言志的种子。?尚书商书?中“言和“志字的使用频率较高,如“言、“朕言、“众言、“誓言、“矢言、“逸言、“大言、“箴言、“嘉言、“吉言、“德言和“浮言等,又如“志、“有志、“厥志、“朕志和“逊志等。

12、古文?尚书商书太甲下?云:“有言逊于汝志,就有“言志的意思。同时,还有“殷人尚声?礼记郊特牲?的文化风气。这些都说明:“诗言志产生的大致年代是殷商时期。二、“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关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今天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的讨论,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原因不仅在于该问题的复杂程度,而且对于其经典化过程的详情却无法理解。我们如今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加之合理的历史想像,对“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作以简单而慎重的描绘。我认为,“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商代是“诗言志说的创立时期。从上文的考证中可知,“诗言志说大约产生于殷商时期。这既

13、是本文提出的新观点,也是我们讨论“诗言志经典化的根本出发点。原始音乐包括歌、乐、舞的开展,到商代时已经到达了较高的程度。据考古证明,从已出土的甲骨文中有18种乐器名称;还有出土的商代乐器实物有铜鼓、皮鼓、石磬、玉磬、铙、鎛、铎、铜铃、陶铃、埙等种类,尤其是出现了编磬、编铙和18枚铜铃组合使用的情况;根本上形成了“十二律体系;从乐器出土的地点看,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内蒙古等省区,说明了商代“乐政的兴盛8。因此,?尧典?关于“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阐述,很可能就是商代音乐思想的根本反映。上文提到“殷人尚声和?尚书商书?中“言、“志的

14、高频率用字,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我认为,“诗言志说创立于殷商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创立者有意采取了“经典化的策略,一是将“诗言志说放入?尧典?之中,二是假借“舜帝之金口说出。也就是说,“诗言志说是作为经典而创立的。因此,它一出现就是经典,就是权威。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末年,从制度和理论层面对“诗言志进展经典化。详细说,西周的礼乐制度,将“乐包括诗、乐、舞仪式化、等级化和制度化。由于周王朝“制礼作乐的需要,朝廷组织专人“采诗和编诗,便形成了我国上古文化史上的第二部典籍?诗?早期文本,即西周时期的诗歌。由于朝廷的作为和政治的作用,从商代流传下来而又参加“周书的?书?和?诗?便开场成为经典

15、,“诗言志便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了。这是从制度层面对“诗言志经典化的时期。春秋时期,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对“诗言志经典化。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赋诗言志的社会文化思潮。从西周以来,?诗?不仅成为“雅言的经典,而且成为朝廷和诸侯教育子弟的经典教材。所以,从朝廷到地方各诸侯国邦都培养了一批精通?诗?的人才。“最著名者有鲁季文子、季武子父子,叔孙豹、叔孙婼父子,晋之赵武、叔向,郑之子产,齐之晏子,卫之北宫文子,吴之公子季札等。8由于当时可供子弟学习和人们阅读的书寥寥无几,大约只有?诗?与?书?而已。其中,?诗?更为特殊一些,它不仅是子弟启蒙识字的课本,又是礼乐制度的书面文本。因此它的传播范围更广,其经典

16、化程度也更高,根本上形成了天下读书人无一不读?诗?、无一不晓?诗?和无一不用?诗?的场面。?诗?成为人们的知识资源、礼仪资源和思想资源。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里,逐渐形成了“赋诗言志和“借诗言志的社会文化风气。“此风大约兴起于僖公、文公之际,至昭公、襄公时最盛,前后流行约百余年9。在政治、外交和士人言谈之中,人们往往将?诗?作为经典引用,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愿望和思想即“志。据统计,?左传?引诗181篇次,赋诗68篇次;?国语?引诗26篇次,赋诗6篇次。高台会盟,华筵宴客,人们赋诗言志,才华俊爽,真乃“春秋一场大风雅也劳孝舆:?春秋诗话?卷一。这些引诗、赋诗活动都与“言志有关。?左传?中关于

17、“赋诗言志有四处记载:襄公十六年记载一处,“齐高厚之诗不类,诸侯有异志矣;襄公二十七年记载两处,“请皆赋,以观七子之志,“诗以言志:昭公十六年记载一处,“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这些可以看作是对?尧典?“诗言志说的详细理论;而“诗以言志既是对“诗言志说的开展,又是对春秋“赋诗言志活动的总结。另一个是孔子对“诗言志说的理论。在?论语?中,孔子一般不引诗,但只论诗。“言志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三次,一次在?公冶长篇?,两次在?先进篇?,均出自孔子之口,云“各言其志。在近年发现和整理的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也有三处关涉到“诗言志:第一简云“诗亡隐志;第八简云“?小旻?多疑,疑言不中志者也;第二十简云“

18、其隐志必有以谕也,其言有所载而后纳。总之,通过从制度层面和理论层面的经典化,扩大了“诗言志说的社会影响,奠定了“诗言志说的经典地位。转贴于论文联盟.ll.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初年到战国末年,从理论层面进展“诗言志的经典化。战国是一个很务实的时代,也是一个“子学兴旺的时代。随着周王朝的逐渐衰落,各诸侯皆欲以“战霸天下。礼乐制度、?诗?书?经典和赋诗言志等旧时代文化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士人面对现实,或著书立说,或游说诸侯,皆跃跃欲用于世。因此,一时著述迭出,论说纷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场面。诸子皆从实际出发,或言法,或言兵,或言农,或言技,或言术,却很少言诗。兵家如?尉缭子?,名家如?公孙龙子?,杂家如

19、?黄帝经?,法家如?商君书?等,皆无一例引?诗?。因为在他们看来,诗、乐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商鞅认为,“学?诗?必使“粟少、“民穷、“兵弱、“国削,因此将“?诗?、“?乐?列入“六虱之二?商君书靳令?。韩非也认为,“好五音不已,那么穷身之事也?韩非子十过?。这些人功利务实,为学多存形下之思。但这是战国学术的主流,因此可谓“子学多“实学。当然,也有例外。这时,关切精神文化,心系形上之学者,只有儒、道两家。所以,“诗言志的经典化工作就是在儒、道两家中进展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虽然对?诗?持否认态度,但“?诗?以道志?庄子天下?一说,却在无意中为“诗言志的经典化做了传播工作。应该说,这个时期“诗言志

20、的经典化工作主要是由儒家完成的。?孟子?一书引诗33次,称诗2次。孟子从“读者承受论的角度,提出了“逆志说?孟子万章?,进一步开展了“诗言志说。?荀子?一书引诗82次,论诗11次10。荀子受庄子的影响,从“六经论角度,指出“?诗?言是其志也,进一步引申了“诗言志说。到了?礼记?出来,既上承?尧典?,又对春秋以来的“诗言志经典化工作进展了总结,提出了“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孔子闲居?等“五至说,形成了?尧典?之后的第二个经典。第四个时期,从西汉到东汉,进一步稳固了“诗言志的经典地位。汉代是一个重立经典和经典流行的时代。从上文阐述中可以看出,儒家经典是逐渐形成的。早在春秋初期,?诗?、?书?就已经成

21、为经典了。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国大臣赵衰说:“?诗?、?书?,义之府也。他还在这话之前,用了“臣亟闻其言矣的表述方式,可见这话是他听前人说的。那么,?诗?、?书?经典化的时间还可以向前推移。后来,经过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几代儒家学者的努力,形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称为“六经。在这些经典中,?诗?、?书?在春秋之前就已经被官方经典化了,甚至被制度化了,只有其他四经那么是经过儒家学者个人的努力经典化的。到了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制度。从此,?诗?、?书?等经典便又一次被官方化和制度化了。同样,“诗言

22、志也成为新的官方经典。因此,在整个汉代,“诗言志成为最流行的经典诗学思想。据贾文昭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类编?的“诗言志专题选文来看,汉代就有12条11。贾谊、董仲舒、扬雄、班固、王逸、郑玄和许慎等汉代著名的学者,都议论过“诗言志问题。其中,?毛诗序?是最出色的代表。它上承?尧典?和?礼记?,对“诗言志作了全面、深化和系统的阐述。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永歌之;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将原来就是经典的“诗言志再经典化,被后世学者所祖述,成为?尧典?和?礼记?之后的第三个经典。

23、到此为止,“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根本上完成了。从此以后,只是使用经典和开展经典的问题了。综上所述,是我对“诗言志经典化过程的简单描绘。这就是:商代是“诗言志说的创立时期,产生了?尧典?这个原典性经典;从西周以降,在1260多年之间,“诗言志说经过了三个时期的经典化,又形成了?礼记?和?毛诗序?这样两个经典文本。因此,对于“诗言志的经典载体来说,?尧典?是第一级经典文本,?礼记?和?毛诗序?是第二级经典文本,形成了“一宗二派的经典文本系统。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力是有大小差异的。我根据贾文昭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类编?和?中国近代文论类编?的“诗言志专题选文情况统计,历代引用?尧典?者27条,引用?毛诗

24、序?者23条,引用?礼记?者8条。虽然三者都是经典,但前两者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些大体可以反映出“诗言志经典化过程中的实际情形。三、“诗言志经典化途径与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庄子徐无鬼?有所谓“横说和“纵说之法。上文谈“诗言志经典化过程,是纵说;接下来谈“诗言志经典化途径,那么是横说。就是说,我们要讨论“诗言志是通过什么途径成为经典的。因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所以它的经典化途径便不只是个案问题,而是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下文将“诗言志经典化途径与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问题结合起来讨论。由于“诗言志经典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它的经典化途径也显得比拟复杂。大致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25、精品的内质。“诗言志是一个内涵异常丰富的诗学命题,是一个对于诗歌创作过程高度凝练的经典概括,是一个具有“精品内质的古代文论观点。因此,“诗言志便有很丰富的理论内涵,历代学者对于它的阐释构成了一个潜在的理论体系。对于这些问题,我在10多年前已经作了全面而深化的讨论12。当时,我认为,诗言志,“这是三个内容异常丰厚的沉甸甸的诗学术语,这是一个提醒诗歌创作过程由志而言而诗的简明公式,这是一部将诗歌创作过程中三个重要阶段的丰富内容高度浓缩的诗学著作。从历史上看,类似“诗言志这样简明精要、内涵丰富的命题,并不多见。很显然,“诗言志已经具备了“精品的内质。所以,“精品的内质,就是“诗言志经典化的根本条件,

26、也是古代文论经典化的根本条件。诸如,“立象尽意、“神与物游、“为情造文、“文以载道和“诗穷后工等经典命题,?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和?人间词话?等经典论著,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它们都具有“精品的内质,具有成为经典的内在条件。这是决定性的因素,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经典化的唯一途径。其二、阐释的空间。“诗言志这句古训为后世留下了无限的可阐释空间。孔子重视“观志,孟子那么擅长“逆志。?礼记乐记?从礼乐活动的主体表现心理层面,将“诗言志纳入其表现体系。?礼记孔子闲居?突出主体“志的地位,提出了“五至说。?毛诗序?看重“志的运动所之过程,作出了“在心为志,

27、发言为诗的更为详细的阐释。孔颖达通过“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的阐述,将“言志说与“缘情说统一了起来。?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一袁枚在“志字上大作文章,提出了“一日之志、“终身之志、“事外之志、“诗外之志和“即事成诗之志的观点?再答李少鹤书?。钱泳那么认为,“志人人殊,诗亦人人殊?履园丛话?卷八。因此,从孔子到近代,“诗言志说的传播过程,也是再阐释的过程。通过人们的阐释活动,“诗言志说被一次次地激活和增值,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也是“诗言志经典化的一个途径。同样,在古代文论中,类似“自然、“意境和“神韵这样的经典范畴,类似“言不尽意、“神与物游和“文以载道这样的经典命题,类似?毛诗序?、?

28、文心雕龙?和?人间词话?这样的经典论著,都被历代学者争相阐释,论说不绝,就因为它们有无限的可阐释空间。其三、经典的载体。“诗言志最早出如今今文?尚书尧典?之中,而?尚书?即?书?在春秋初期就已经成为经典,后来又成为儒家的“五经、“六经和“十三经之一。即使“诗言志的第二级载体如?乐记?和?毛诗序?,前者属于?礼记?,后者属于?诗经?,两者都是儒家的经典。所以,“诗言志从殷商时期走到今天,一直与经典相伴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在这一点上,不仅“诗言志是幸运的,而且古代文论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古代文论中还有许多范畴、命题和观点,是凭藉着经典的载体而得以传播的。详细来说,“赋、“比、“兴、“美、“刺之

29、于?诗经?,“意象、“通变、“刚柔、“修辞立其诚之于?易经?,“诗教、“六艺之于?礼?,“和、“文采、“节奏、“感物心动、“观舞知德、“审乐知政之于?乐?,“三不朽之于?春秋?,“文质、“辞达、“思无邪、“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尽善尽美之于?论语?,“养气、“共同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于?孟子?,等等。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文论的大半壁江山是由儒家经典奠定的。因此,经典载体对于古代文论的经典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古代文论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其四、影响的延续。“诗言志从?尚书尧典?以来,衣被千载,影响不绝。我据?中国古代文论类编?和?中国近代文论类编?的“诗言志专题选文情况统计,先秦8条,

30、两汉12条,魏晋南北朝7条,唐代9条,宋代16条,元代3条,明代14条,清代30条,近代13条,共计112条。庄子、荀子、班固、郑玄、沈约、刘勰、孔颖达、陆游、王守仁、王夫之、袁枚、魏源等,历代名家都有所引用和发挥。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由此可见,“诗言志在各朝代的影响或大或小,不尽一样;但它从殷商到近代一直传承下来,历史的链条从没有中断过。这就是经典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大凡经典都对当代和后代产生了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根据有没有影响或影响指数的大小来判断它是不是经典。比方,同是与孔子有关的古代文论文献,?论语?是经典,而近年发现的?孔子诗论?却不是经典。道理很简单,就是前者对后

31、世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后者在当时有多大影响,暂时还不得而知。但从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一样的抄本流传下来看,它在当时的影响也可能就不大。另外,从传世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引用?孔子诗论?的情况来看,它对后世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因此,可以说,它是很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而不是古代文论经典。但凡大家公认的古代文论经典,都有一个从古至今的“传承链存在,也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五、儒家的努力。如上文所述,在“诗言志经典化的过程中,孔子、孟子和荀子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立下了汗马功绩。其实,儒家学者对于古代文论的经典化奉献更大。在先秦诸子中,儒家以外的学者,尚用而不尚文,对于文学艺术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墨家的墨子、法家的

32、商鞅和道家的庄子对“诗、“乐持否认态度,道家的老子、兵家的尉缭子和名家的公孙龙子从不谈诗、乐。可以设想,假如没有先秦儒家对于文学艺术的热情投入和积极努力,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艺术史恐怕就是另外一种相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情形也是如此。总的来看,古代文论的绝大局部内容是从儒家那里来的。我大致估计,在古代文论中,来自于儒家的内容占三分之二,来自于道、墨、兵、释等诸家的内容占三分之一。翻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逊,将其经典一一数过来,诸如?尚书尧典?、?论语?、?孟子?、?荀子?、?毛诗序?、?楚辞章句序?、?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修竹篇序?、?与元九书?等,皆是儒家文论的经典。儒家文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主流。因此,儒家的努力也是古代文论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六、政治的权利。“诗言志最早是借舜帝之金口说出,又是通过乐官夔推行“乐教的方式落实的。因此,“诗言志从一开场提出,就是政治权利的表达。后来,从西周的礼乐制度、春秋的赋诗言志到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在“诗言志的传播过程中,一直有政治权利的影子存在。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