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抛坠物致害责任的法律思考田土城张喜超摘 要: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是两种不同的侵权责任。抛掷物致害是行为侵权, 为一般侵权责任;坠落物致害是物件侵权,为特殊侵权责任。二者不宜合并规定。 在抛坠物致害且侵权人不明的情况下,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连坐”,无 论从责任分配还是损害预防的角度讲均不合理。必须充分衡平权利保护、自由保 障和公益维护三者的关系,才能进行合理的权益配置,真正实现立法正义。关键词:抛掷物 坠落物 侵权责任 利益衡量现代社会,高楼林立,因高层建筑抛坠物品发生的致害事件时有发生。当抛 掷物致害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时,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其承担责任的依据何在? 学界争论以久。法律空白与理
2、论纷争,必然导致司法实践的混乱,类似案情多有 不同判决。在重庆“烟灰缸”案中,法院判由可能加害的20户住户共同分担赔 偿责任;在济南“高空坠落菜板”案中,法院则判决无人承担赔偿责隹;在深 圳“好来居高空抛物”案中,法院又判由物业服务公司承担30%的责任,赔偿近 23万元。正为如此,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此作了专门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 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作者简介:田土城(1957-),男,法学博士,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商法学; 张喜超(1983-),男
3、,郑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5月11日凌晨1时许,郝某正与他人在公路边上谈话,被临路楼上抛落的烟灰缸砸中头部,当即倒地,被送至急救中心抢救,被鉴定为智能障碍伤残、命名性失语伤残、颅骨缺损伤残等。郝某将临路 两幢楼的22户居民告上法庭。重庆市渝中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因难以确定该烟灰缸的所有人,除事发当晚 无人居住的两户外,其余房屋的居住人均不能排除扔烟灰缸的可能性,根据过错推定原则,由当时有人居住 的王某等20户住户分担该赔偿责任,各赔偿8101. 5元。王某等住户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案 件详情见将I蒙:抛掷物致人损害典型案件一“重庆烟烟灰缸案”案情简介,载中国民商法律
4、网: HYPERLINK /Article/default.aspfidw31418 /Article/default.aspfidw314182001年6月20日,家住济南市的孟老太太在自家楼道入口前与邻居说话时,被楼上坠落的一块菜板砸 中头部死亡。死者近亲属将该楼二层以上15家居民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为无法确定菜板所有人,裁定驳 回原告起诉。原告上诉,二审法院仍裁定驳回。经申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再审后仍驳回上诉, 维持一审法院裁定。参见刘士国:楼上落下物致人损害加害人不明的法律救济,载烟台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第19卷第3期,第89页。2006年5月31日17时40分左右,小
5、学四年级学生小宇(化名)放学回家,经过位于南山区南山大道 与海德二道交叉口处的“好来居”物业人行路面时,被从楼上坠落的玻璃击伤头部,经南山区人民医院抢 救无效死亡。小宇的父母把“好来居”有可能高空抛物的73个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告上了法庭,法院驳 回原告对73户业主的赔偿要求,认为物业管理公司未能尽职,判决其赔偿近23万元。案件详情见深圳新 闻网 HYPERLINK /content/2007-12/03/content_1913122.htm /content/2007-12/03/content_1913122.htm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有人认为,该规定
6、突出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强调受害人损失的弥补,切实维护受害人的民事权益; 二是着眼损失分散,以补偿方式解决损失填补问题;三是加大建筑物使用人 义务,从而维护公共安全。然而,我们认为其中诸多问题值得讨论。比如,抛 掷物与坠落物致害是否同种情况?可否统一规定?让建筑物使用人分担损失是 否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是否符合效率最优原则?维护受害人权利能否建立在 损害无辜者利益的基础之上?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网一人”的“连坐制 度”可否从根本上维护公共安全?本文拟通过对抛坠物致害责任的法理分析,力 求界定二者的责任性质、归责原则、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的法理依据,进而在 行为自由和权利保护之间寻找合理的
7、平衡点,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一、抛坠物致害不宜统一规定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将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视为同类情况进行规定, 对此学界始终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从建筑物上坠落下来的物品,不管是投掷 的也好,倾注的也好,悬挂物坠落或者搁置物坠落也好,其实都是建筑物中物件 坠落所致损害,可以合并予以规定;也有学者认为,抛掷物显然不属于建筑物 上的悬挂物或搁置物,因而不能合并予以规定。我们认为,抛掷物与坠落物致 害明显不同,因而不宜合并规定。首先,抛掷物与坠落物有别。抛掷物是人故意从高空抛掷、倾倒之物。没有 人的抛掷、倾倒行为,不可能发生抛掷物和倾注物致害的后果。坠落物并非人的 故意行为所为,其通常
8、是因人们对物品管理不善,甚至因意外事件乃至不可抗力 等原因,导致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等发生脱落和坠落。因此,抛掷物与坠 落物在本质上应有严格区分。应当说,在通常情况下,区分抛掷物与坠落物并不 困难。即使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只要根据抛坠物品的不同;抛坠物下落的角度 不同;抛坠物发生的时间不同;抛坠物致害的原因不同等,均可予以区分。比如, 抛掷物往往是建筑物、构筑物中存放的物品,坠落物则是建筑物、构筑物上的搁 置物和悬挂物等;抛掷物下落的角度往往要大于坠落物下落的角度;抛掷物致害 必然发生在有人在家的时候,坠落物致害则不一定是有人在家的时候;抛掷物致王利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载政法论坛20
9、06年第11期。杨立新:对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几点思考,载判解研究,2004年第2期。王利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11期。 害必然是人为原因所致,坠落物致害除了管理不善以外,还可能是意外原因甚至 不可抗力所致。由此可见,无论是主观上不愿区分抛掷物与坠落物,还是认为客 观上不能区分抛掷物与坠落物的观点,均不可取。其次,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的责任性质不同。抛掷物致人损害是指人主动的 抛掷行为导致物品致人损害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致人损害的是人的积极行为, 因而抛掷物致害是一种积极侵权、直接侵权、行为侵权和一般侵权。坠落物致人 损害是指建筑物上坠落物品致人损害的情况。在此
10、情况下,致人损害的并不是人 的积极行为,因而坠落物致害实际上是一种消极侵权、间接侵权、物件侵权和特 殊侵权。由于一般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直接侵权所产生的民事责任;特殊侵权责 任是指责任人对其应负责的人和物致人损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二者在责任性质 上明显有别。所以,将抛掷物致人损害与坠落物致人损害作为同一种情况进行规 定,显然混淆了一般侵权责任与特殊侵权责任的基本区别。第三,由于抛掷物致害与坠落物致害在性质上具有明显区别,所以二者的归 责原则亦不相同。在抛掷物致人损害中,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极为明显,因此应实 行严格责任原则。行为人必须证明其没有实施该行为,或者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不 存在因果关系,否则均
11、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坠落物致人损害,可能是责任人对 其物品管理不善,也可能是意外事件乃至不可抗力原因所致。因此,其情况比较 复杂。从权利保护和行为自由的关系上讲,坠落物致害责任只能实行过错推定原 则。责任人只要能够证明自己不具有主观过错,即可不承担侵权责任。我国侵 权责任法虽然在第85条对坠落物致害明确规定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但其第 87条的规定则均为严格责任原则。这种规定虽然达到了权利保护的目的,但却 无端限制了人们的行为自由。第四,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的责任主体不同。依据罗马法的规定,建筑物中 的投掷物(固体)或倾注物(流体)造成他人损害,应由建筑物的居住人承担责任。 这种规定旨在促使房屋的
12、居住人提高注意程度。但是,由于现时的建筑状况早 已与罗马时期不同,所以在近代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古罗马法意义上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 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周相: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04页。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多为个人所有的独体、低层建筑,现时的建筑则多为多人所有或者使用的群居组合的 高层建筑。由此决定,抛坠物致害的情况极为复杂,不宜再适用罗马法中的传统规则。“流出物投下物诉权”已经被近现代民法典所淘汰由于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 是两种性质完全不
13、同的侵权责任,所以其责任主体亦明显区别。在侵权人明确的 情况下,抛掷物致害应由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坠落物致害应由管理人承担侵权 责任。在前一种情况下,抛掷物品的行为人可能是建筑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也 可能是除此之外的其他人(比如到某人家里作客的人)。由于这是一种行为责任, 所以谁是抛掷的行为人,谁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后一种情况下,坠落物的管 理人只能是建筑物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由于这是一种对物品管理不善 所导致的责任,所以谁对此负有管理义务,谁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坠落 物致害并非管理不善,而是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所致(比如因地震导致物品坠 落等),依法则不能让任何人承担责任,只
14、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综上所述,由于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其责任性 质、归责原则,乃至责任主体均不相同。特别是在侵权人明确的情况下,抛掷物 致害与坠落物致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责任制度。因此,必须分别予以规定。我国 侵权责任法沿袭民法通则第126条的规定,仅在其第85条专门规定了 坠落物致害责任,但却未专门规定抛掷物致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7条虽然 规定了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时抛坠物致害的责任,但其将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合 并规定却值得商榷。二、加害人连坐的不合理性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 第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 品或者从建 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
15、能够证明自 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 人给予补偿。尽管该规定适用 的基本前提有三:一是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二是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不能 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三是由可能加害的使用人给予补偿而不是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这种与罗马法“流出物投下物诉权”基本相同的规定,实质上是让同一建 筑物、甚至相近建筑物的使用人对由此造成受害人的损失买单。因为,在到处高 楼林立的现代社会,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极为常见; 建筑物的使用人几乎不可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更无法证明谁是侵权人。在此 情况下,只要发生抛坠物侵权,众多的建筑物使用人很难逃脱这种所谓的“补偿德】冯巴尔著:欧
16、洲侵权行为法(上卷),张新宝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8页。 责任”。所以我们认为,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无论从责任分配还是损害 预防的角度讲,均不合理。首先,从责任分配的角度讲,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并 无任何法理依据。按照“责任自负”的基本原则,行为人只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 承担责任,不能对与其毫无关系的损害后果承担责任。尽管除了自然原因以外, 抛坠物致人损害必然有侵权人存在;一旦侵权人明确,其他人不会因此承担责任。 但是,当侵权人不明时,让与此无关的可能加害人承担补偿责任却无任何法理根 据。从法条中关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表述分析,立法者似乎是根据 共
17、同危险行为理论让建筑物使用人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根据共同危险行为理论, 承担共同危险责任的行为人必须均实施了侵权行为。只有在此前提下,当无法确 认具体侵权行为人时,才能让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在抛坠物和坠落物 致人损害的情况下,由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很难证明自己不是侵权行为 人,所以就认定其实施了侵权行为,并认定其构成了共同危险责任。这种推理过 程,并不像“烟灰缸案”判决中所说,乃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其实质上并不 是过错推定,而是一种行为和因果关系推定。这无异于刑法中早已被普遍废弃的 “有罪推定”制度,显然极不文明、极不合理。因为,从实际情况而言,在抛掷 物和坠落物致人损害的情况下
18、,并不是所有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均实施了侵 权行为。相反,只是其中某个人实施了抛掷行为或者没有履行好善管义务。其他 人实际上均属无辜。既然其他建筑物使用人并没有实施积极的抛掷和倾倒行为, 也没有违反善管义务,让其依照共同危险行为理论承担责任显属不当。其次,从损害预防的角度的分析,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义务, 根本无助于损害的预防。因为,无论从法定义务还是现实情况来讲,与侵权人相 邻的建筑物使用人虽然均有善管义务,但其并没有监督其他人的监管义务和监管 权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只能保证自己不实施侵权行为,保证履行好自己 的善管义务,确保不因自己的原因导致损害事实的发生。但是,其即没
19、有权利也 没有义务去监督、管理他人实施侵权行为或者履行善管义务。如果立法者是想通 过该立法强加给其他建筑物使用人这种监管的权利和义务,但这种权益配置从成 本效益上讲亦极不合理。因为,法律要求所有建筑物使用人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 已极为不当,如果再要求建筑物使用人还要进一步证明谁是侵权行为人,事实上 根本就不可能。依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所有建筑物使用人不 仅均要安装防护设施以保证并证明自己家里不可能发生抛坠物品的情况,而且每 家都要安装摄录设施,以求进一步证明他人随时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试想,这 样的风险防范成本将会有多大!事实上,将这种监管义务和权利交给建筑物使用 人,不如交给物业管
20、理公司。因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第 36条和第47条的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物业管理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 的服务;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可见,物业管理企业对 其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问题依法负有监管义务,法律令其承担此项义务,不仅具有 合法依据(因为其收取了必要的监管费用),而且具有理论依据(因为让其承担此 等义务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损害预防的角度讲均比较合理)。所以,在抛坠物致 害且侵权人不明的情况下,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买单,不如让物业管理企 业承担责任更为妥当。此外,有人认为公平责任原则和公共安全理论是抛坠物致害且侵权人不明时 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
21、补偿责任的理论根据。我们认为亦不妥当。首先, 从公平责任的角度讲,其是否可以成为一项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目前理论界尚 有争议。根据多数学者的观点,我国侵权责任法并未将公平责任作为一项归 责原则。其只是在“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一章的最后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 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可见,这 只是一种损失分担方式,并不是一种归责原则。所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关 于,“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 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 补偿”的规定,根本无法用公平责任原则来解释。其次,公共安
22、全理论也无法解 释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因为,尽管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大家均负有 安全保障义务,但是,无论是公共安全理论还是安全保障义务,绝不意味着法律 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动辄得咎,更不意味着可以让无辜者承担其不应承担的责任。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法律应当以科学的权义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发挥 尽可能大的公共安全作用。如果将公共安全理论理解为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 人承担补偿责任,那么如果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法律是不是需要让某个时段从此 经过的所有车主都给予受害人补偿?甚至说只要这些车主不能证明自己不是侵 权人,都有可能被判处交通肇事罪呢?结论显然不应如此。因此,在侵权人不明 的情况下,让可
23、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非但不能显现法律的以人 为本,反而会使法律带有专制色彩。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抛坠物致害责任中,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对 受害人给予补偿,缺乏应有的理论根据。这种规定可能旨在弥补无辜的受害人, 但其却使更多的人成了无辜者。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甚至不在家中坐,祸 亦天上来。这种已经消灭了一百多年的连坐制度重新出现在现代文明国度中,显 然极不合理。三、侵权法中利益衡量的因素法律规范的制定,除了应遵循基本的法理基础外,其最终无不体现为一种法 律上的利益衡量。任何法律的制定无不如此,侵权责任法也概莫能外。纵观整个 侵权立法,无论制度设计还是权益配置,无论责任追究
24、还是损失分担,无不是立 法者对各种利益衡量的结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者在进行利益衡量时所考 虑的因素不同。我们认为,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只所以不尽合理,直接 与利益衡量的因素有关。“利益衡量”作为一种法学方法,主要以价值相对主义为基础,注重甲、乙双 方具体利益的比较。因此,在多数学者眼中,侵权法中的利益衡量主要考虑行 为自由与权利保护两个方面。比如,有学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的调整涉及两种基 本利益:一是受害人民事权益的救济,二是他人行为自由的维护。我们认为,如 果在个人本位立法的情况下,将权利救济和自由保障作为侵权法的最基本问题, 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在社会本位立法的情况下,侵权法中的利
25、益衡量必须考虑 三方面因素:一是切实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二是尽量确保人们的行为自由;三 是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首先,侵权责任法是一部权利保障法。因此,在构建我国侵权责任法时,应 以救济法为基点进行探讨和思考,将侵权责任法定位为救济法,让该法通盘体现 救济损害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应当说,从权利保护的角度讲,这种观点无可厚 非。因为,侵权责任法的终极目的是对受害人的权利进行保护和救济。当公民的梁上上: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一一兼评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载法学研究,2002 年第1期。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建构一一以救
26、济法为中心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民事权利遭到侵害时,侵权责任法应当且必须为受害人提供充分的救济措施。在 侵权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使他人损害的案件中,判以恰当补偿是法官和陪审团的义 务。但是,对受害人权利的保护必然受制于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根据一个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水平,各国对权利保护的范围、水平、方 式和方法等均不尽相同。因此,对权利的保护并不是绝对的,并非任何权利遭受 侵害均可同样得到保护。因为,对权利的保护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权利之间的冲突问题。即保护了这种权利,是否损害了另一种权利。二是权利保 护的能力问题。即根据现有发展水平,能否对所有的权利
27、予以保护。三是权利与 自由的关系问题。即绝对的权利保护是否会形成对人们正常行为自由的限制。正 为如此,在各国的法律中,无论是对权利的保护,还是对责任的追究,均是有原 则、有条件、有限制的。因此,绝不能认为侵权责任法可以是万能法,可以解决 一切损害填补问题。因此,在抛坠物致人损害且侵权人不明确的情况下,让可能 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至少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在保护一种权利的 同时,损害了另一种权利;二是未妥善处理权利保护与行为自由的关系;三是责 任主体的错位,即放纵了真正的责任人;四是当损害是由于不可抗力所致时,违 反了权利保护的基本规则。其次,侵权责任法也是一部行为自由的保障法。侵权法在
28、根据一定原则和条 件对权利进行保护和救济的同时,实际上也同时为人们设定了行为自由的空间和 模式。所以,过分单纯强调权利救济,势必会极大限制人们的行为自由。追求 自由不仅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欲望,而且也是人们最基本的一项民事权利。 赋予人们应有的行为自由,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利益需求,而且有助于 实现整体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正如权利保护不能绝对化一样,行为自由也 不能毫无限制。法律对行为自由的保护至少有两个基本限制。一是自由止于权利。 即任何行为自由均应止于他人的权利边界。这是对人们积极行为自由的限制。即 任何人们的行为自由均不得以损害他人权利为目的,法律禁止任何侵害他人权利【美】博登
29、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298页。尽管我国侵权责任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权利保护的范围,但根据本法第二条的规定,也不是所 有的权利均予保护。张新宝:民事权益救济与行为自由保护,载光明日报,2009年2月12日第9版。【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298页。的积极行为。如果行为人违反了此项义务,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安全 保障义务。这是对人们消极行为自由的限制。这就是说,人们不但要对其积极行 为负责,在特定情况理还要对其消极行为负责。法律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的实现
30、, 在特定情况下需要预先给特定主体设定特定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没有尽到此项安 全保障义务,就需要对其损害后果负责。根据以上分析,在抛坠物致害且侵权人 不明的情况下,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显然是对人们行为自 由的不当限制。因为,无论从积极行为自由还是消极行为自由的限制来看,建筑 物使用人均未违反任何法定义务,所以如此规定的后果,必然使建筑物使用人无 所适从。如果该规定的唯一意义仅在于损失分担,根本不具有任何损害预防功能 的话,其立法的合理性势必受到质疑。最为重要的是,在社会本位立法的情况下,侵权责任法还应从根本上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这就是说,在衡平权利保护和自由保障的关系时,必须充
31、分考虑社 会公共利益的保护。绝不能因为权利保护或者自由保障,损害到整个社会公共利 益。在抛坠物致害案件的利益衡量中,立法者首先应当考虑的肯定是权利保护问 题。但是,在注重权利保护的同时,法律显然不能因此而毫无根据地限制人们的 行为自由。在考量和权衡权利保护和行为自由的关系时,社会公共利益因素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立法的根本目的所在。片面强调权利保护或者行为 自由的保障,均无法真正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根本目的。由此观之,我国侵 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显然不尽合理。因为,在抛坠物致害且侵权人不是 的情况下,让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根本无法达到维护社会公 共利益的目的。只
32、有让物业管理企业承担此等责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的维护。四、侵权责任法的健全完善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侵权责任法关于抛坠物致害责任的规定确实存 在健全完善的必要。最好能够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对有关抛坠物致害责任的规 定进行如下补充完善。首先,应将抛掷物致害责任与坠落物致害责任分别预以规定。其中,有两点 应予注意。第一,对侵权责任法第85条的规定必须做出明确解释。因为, 该条虽然明确规定坠落物致害应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但其并没有十分明确的适用 对象。相反,该条规定“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 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这样就使第85条的规定与第87条的规定很难区分。 当类似情况发生时,是适用第85条还是首先适用第87条?必然成为问题。其实, 第85条显然是针对侵权人明确的情况所作的规定;对侵权人不明的情况,则应 适用第87条的规定。因此,在第85条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有其他责任人的情况, 其第二句规定显然应当删去。其二,鉴于侵权责任法并未明确规定抛掷物致 害的责任问题,所以应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从建筑物、构筑物等高空抛掷、 倾倒物品致人损害的,应当依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综合知识模拟9
- 2024年离婚协议书范文
- 2024年合作协议书样本电子版
- 2024年私人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年新施工合同范本
- 辽宁公务员面试模拟68
- 2014年2月21日广西铁路公安面试真题
- 学校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标准产品代理合同模板
- 2024年昆明市车辆买卖合同
-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2016沪S204排水管道图集
- 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3.1-菊花的组织培养-教案
- 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 物理透镜 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水电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解析答案(新课标Ⅱ卷)
- 第四单元认位置(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