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寒食节的来历简介【篇一: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节与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 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 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 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来历还与寒食节的传说有关。 清明的来历与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 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2、。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 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 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 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 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 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 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 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 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 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 只见大门紧闭。
3、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 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 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 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 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 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
4、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 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 “介山 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 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 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 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 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 柳树赐名为 “清明柳 ”,又把这天定为 “清明节 ”。【篇二:【语文】寒食节的来历 +介之推不言禄 +晋公子 重耳之亡】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从
5、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但为什么这一天要 吃冷食,不能生火做饭呢,这个寒食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寒食节 是为了纪念谁?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问。寒食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这是很多人都存 在的疑问。寒食节,从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但为什 么这一天要吃冷食,不能生火做饭呢?中国这些传统的节日,都是 历经千年的洗礼之后流传至今,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典故,才会让 人们千古颂扬和纪念。寒食在民间流传中,又被称之为 “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一 般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起初的习俗单纯是禁烟火只冷食而已, 到了后来不断的变化,而增加了一些元素,例如:祭扫、踏青、秋 千
6、、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 称为民间最大的祭纪念日。为什么会有寒食节这个节日,有熟食不吃非常要吃冷食,此不是和 自己过不去吗?还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如此典故还是寒食节 的来历细细说起。(介之推一直追随重耳)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宫内几位王子为了争取王位而相互算计谋 害,而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先下手为 强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自杀。此事还没有完,此时已经祸 及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祸害,没有办法之下 只能够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忍辱负重,更让他倍受打击的 是原来拥护他的臣子都背离了他,都自寻高就而去。还跟随着他的
7、 忠心耿耿的臣子已经极少数。其中有一个臣子叫做叫介子推。流亡 在外,一日三餐也没有办法保证,有一次,重耳突然非常的想吃肉, 就和跟前的几个臣子说,而这个时候,从哪可以找得到肉呢?介子 推对重耳极为效忠,背着重耳偷偷的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 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吃着肉,美味得大为感叹,问介子 推哪来的肉。众臣子告诉重耳说这是介子推身上的肉,重耳听后非 常的感动,对介子推说: “他日重得天下,必不负你! ” (介之推割腿上肉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果然重得了天下,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 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单单忘记 了介子推。有臣子
8、向晋文公提醒当年介子推割肉献主的事,晋文公 才猛然省起,心中有愧万分。于是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 官。但是介子推为人低调,不愿受封赏,晋文公差人几次也没有办 法把介子推请回来。没有办法之下,晋文公亲自去请接。介子推自 知晋文公亲自到来,便把年迈的老母亲背上山林,为避开晋文公。 晋文公派兵搜山三天三夜依然没有找到介子推,晋文公计上心头, 下令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然会走出来。但没 有想到,火烧山后,一直没有介子推的身影出现,待大火熄灭后, 晋文公派焦急再派兵搜山。结果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 大柳树活活被烧死了。 晋文公后悔得对天而叹: “臣子宁死不愿听封, 实枉为天
9、下之首。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 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 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 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 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 “介山 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 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是让这个食寒节纪念介子推。天下 人也为 “介子推为君割肉,宁死不听封的事 ”大为感动,天下积极响 应,
10、于是寒食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 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 对曰: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 其母曰: “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 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晋文公
11、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赐 到他身上。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公子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 上天不使晋国绝后,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公子又会是谁? 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而他们这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 是欺骗吗? 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以为自己的力量呢? 下面的人把贪功的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加以赏赐,上下 相互欺骗,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 ”介之推的母亲说: “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 ” 介之推回答说: “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 不能吃他
12、的俸禄。 ”他母亲说: “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 ” 介之推回答说: “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 文饰?这只不过是去求显露罢了。 ”他母亲说: “你能够这样吗?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 ” 于是就隐居而死。晋文公派人寻找介之推,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封给他,说: “用这 来记载我的过失,来表扬好人。 ”【篇三:寒食何由来? (以及引文资料 )】寒食何由来?晋文公没有烧死介之推 诗人笔下的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 侯家。寒食节还有 “一百五 ”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 105 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 “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
13、食。 ”宋 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 “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 细湿春郊衣。 ”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 木取火。唐代诗人韦庄的诗: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本文不欲详细讨论寒食节的来源,只就后人附会的寒食节 “是因为纪 念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 ”一事进行考察。历史的误读到了汉代,由于 “小说家言 ”,就附会了纪念春秋时期被晋文公烧死 的功臣介之推的故事,基本上从那时起,我国的寒食节也就公然地 以纪念介之推为名义而传承了下来。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历史误会。 现代文献与辞书的记载:据辞源对 “寒食节 ”的基本释义是: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
14、 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 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 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辞海:介之推 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曾从公 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他未得 赏,因与其母隐居绵上(在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文公使人 召之不得,以绵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天。后遂成绵山为介山。传说 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山被烧死。旧俗以清明前一天(或 二天)为寒食节,断火冷食三天,相传即起因于纪念他被焚死。辞书尚且如此,其余各类读物更有甚者的记载典型的如下: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
15、晋国的名臣义士 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 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 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 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 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 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其余书刊杂志多类此,不胜枚举,此处不再浪费时间。本来是一个与节令有关的禁火日,怎么就加进了 “政治性 ”的色彩呢? 始作俑者以及历代记载但综观所有记载,以西汉刘向为最早。新序全文如下: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
16、艾陵而相之。授田百 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 “有龙矫 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安其所,蛇 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 ”文公曰: “嘻,是寡人之过也。 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 ”介子推曰: “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业,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文公: “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 ”介子推曰: “推闻 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着,则不敢当后。为人臣而不见察 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 ”遂去而之介山 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 “逝将 去女,
17、适彼乐郊。适彼乐郊,谁知永号。 ”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 出来,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山,遂不出而焚死。此公已经制造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 “冤假错案 ”:“叶公好龙 ”。 对此事已有人论证过,此处不再赘述。仅就研究成果看,刘向 “厚诬 古人矣,当然这不关刘向的文德问题 他写的是小说,本可向壁 虚造。而且由于刘向的文笔优美,致使 “叶公好龙 ”已经成为成语。 而历史上真正的叶公绝非如他所描写的那样 “好龙”。叶公之 “恶”名 远播,他的坏印象不是后人几篇研究文章就能轻易改得了的。而依 此文看来,晋文公背负 “烧死功臣 ”的名声也是无法改变了的。 不难看出,所谓 “晋文公烧死介之推 ”的故
18、事,其实的 “始作俑者 ”是 刘向。而刘向的新序不是历史著作,他不必经过严格筛选资料、 严格考证等工序,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他可以随意取舍历史上的人 和事。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不过,有一件事情倒是令我们不得不注意:对于寒食节,在东汉时, 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 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 “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 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 ”, “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 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 时晋国的 “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非凡垂青,纪念介子推的 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 曹操是
19、一位精通典籍的人,他或者看出了在这件事情上的猫腻。 不知曹魏与晋何事如此相左?笔者意见以曹操所见为是:曹操说: “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日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 ”,遂 下令 “令到人不得寒食 ”,并且要严厉地惩戒不听命令的人,同时对 负有“领导责任 ”的“主吏 ”、 “令长”一级的官吏处分也很严厉。但令 人奇怪的是,三国归晋,晋统治者因为春秋的晋国与自己建立的 “晋 朝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又大加推崇,同时将寒食节纪念介子 推的说法又向全国推广,从那时遂成全国定制。历史真相究如何? 我们以历史事实来分析一下晋文公不会烧死的原因,仅从 1、介之 推在重耳出亡时的作用 ;2、重耳归国后的
20、封赏原则; 3、“烧山 ”的 危害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晋文公会不会出此下策。1 、介之推在重耳出亡时的作用 晋乱后,晋贤公子重耳出亡列国以寻求帮助。 史记对此事记在较为详细: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 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 先轸;魏武子(笔者注:史记说的这五个人与左传、国 语略有不同,但均未将介之推列入 “贤士 ”之内)。 ?重耳遂奔 狄。 ?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 ”。言明跟随晋文公重耳 出亡的 “贤士五人 ”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 “贤士”中 并没有介子推之名。那么介之推究竟是什么人?原来还有 “其余不知 名者
21、数十人 ”,“贤士”五人的事迹,在 “出亡 ”中的表现都很抢眼。 史记记载了以下几条著名的贤士决策: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 进之。重耳怒。赵衰曰: “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首先 经过的是卫国,但卫文公对他很不礼貌,只好离开卫国,在途中又 向该国的 “野人 ”即乡下人请求食物,那位乡下人拿了一块土,盛在 食盘中送给他,带有很明显的戏弄他的意思。重耳很是恼怒,但 “贤 士”中的第一人赵衰却开导他,安慰他说这是你将来 “得国 ”的象征, 还让重耳 “拜受之 ”,重耳也就隆重地拜受了这块 “土”。从中可以看 出赵衰的机警与豁达大度,随时给重耳和其他随从者
22、以前进的信心 和勇气;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 ? 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 ? 乃与赵衰等谋 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 “杀臣成子,偃之愿也。 ”重耳曰: “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咎犯 曰: “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 ”赵衰、狐偃(咎犯)的重 大决策。重耳在当时已经是 “志得意满 ”、得陇望蜀了,对于他 “意志 衰退”到以致不可救药的行为,狐偃、赵衰与 “齐女 ”定计,果断地 “胁迫”重耳离开齐国。狐偃为此受到了重耳的怒骂、甚至遇到了重 耳怒不可遏地要杀掉他的危险;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
23、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 “子 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 让,此天开子也。 ”这是赵衰的高见;以树立重耳的信心,防止 重耳在流亡中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无人妻重耳,故子圉与往。重耳不欲受,司 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 小礼,忘大丑乎!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 “孤臣之仰君,如百谷 之望时雨。 ” 司空季子的远见 ? 在这件事情上,鉴于出亡十多 年的经验,重耳在大事的处理上逐渐倚重狐偃和赵衰。如何接纳怀 赢的问题,先是接受司空季子的建议,然后分别请教了狐偃和赵衰 后才慎重地下了决心,采取了稳健而又隆重
24、的迎娶 怀赢的方式。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在为他归国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使得秦穆公 “三平晋难 ”,确保重耳得到了统治地位并能够稳固。 以上“贤士 ”均能在重耳遇到大事的紧要关头劝谏重耳采取正确的做 法或路线,可以说他们是重耳能够得以回国为君的关键人物,即后 来重耳所谓的 “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 ”应该受 “上赏”之人。 而对于介之推的记载,仅仅是 “割股啖君 ”而已。介之推 “割股啖君 ”的性质是什么? 齐国的易牙亦能为齐桓公 “好 美味”而残忍地烹了自己的儿子以献给齐桓公 此类行为断不能算 是 “以大节事君 ”。2 、重耳归国后的封赏原则晋文公归国后,作为一个几经磨难的贤德之国君,对自己
25、能够归国, 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对 “从亡 ”将士制订 “封赏三原则 ”: 史记载:从亡贱臣壶叔曰: “君行三赏,赏不及臣,敢请罪 ”文公报曰: “夫导 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 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阙者, 此受下赏。三赏之后,若且及子。 ”大意是,在仁义道德的大节上能 够帮助我的,应该受 “上赏 ”;帮助我做事,始终不离不弃,最终成 就大事业的受 “次赏”;而只有 “矢石之难,汗马之劳 ”即舍生忘死、 不畏艰险的勇士也可以受 “次赏 ”;而如果只能为他效力不能对他进 行规劝、制止错误的人,应该受到 “下赏”。至于 “壶叔
26、”等“从亡贱臣 则又在其下矣。我们不难看出,重耳的 “上赏”、 “次赏 ”、“下赏 ”的标准十分严格而 又合理,这一切充分说明了一位历尽艰辛、有着清醒治国头脑的明 君的雄才大略与赏罚严明的治理方略,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仍有极 大的借鉴意义。从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接受上赏的一定会是那 “五位贤士 ”,而 且别人也只能是口服心服。介之推在晋文公 “出游 ”期间的历史作用,除了 “割股肉啖君 ”之外, 几乎无所建树,远比狐偃、赵衰等人要差,而且心胸更差,隐居几 乎是出于一时意气用事。 狐偃在重耳周游列国中,只要看到重 耳意志消沉,就心急如焚,设法规劝,规劝不行,就设计 “强迫 ”重 耳励志,为此遭到
27、重耳咬牙切齿地痛恨道: “食舅父之肉 ”恨不 得或吞了他。因此,狐偃在重耳归国前夕过界河时,提醒重耳,就 算是以退为进,也不为过分。以他的表现,按照晋文公的 “奖赏三原则 ”,充其量能得到 “下赏 ”: “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 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 阙者,此受下赏。 ”介之推的表现与 “上赏 ”根本不沾边;即使是 “次 赏”也很勉强,仅能是 “以力事我而无补吾阙者 ”流,受 “下赏”则当之 无愧。晋文公归国初期,政局不稳,内外交困,百废待兴。甚至在他进行 封赏的期间就发生了周天子受到弟弟叔带的叛乱威胁,想做霸主, 必须要将 “勤王事 ”放在第一位。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之下,平定 了内乱,站稳了脚跟。但是, “勤王事 ”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再依靠秦 国无论是 “同姓”行为还是将来利用周天子的地位来命令诸侯的 远大目标,都要求晋文公必须亲自去做,这是头等的大事。等这些 纷乱事情办完后,没有受到封赏的介之推已经等不及了。史记说: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 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 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之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推曰: “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 必将有助,主晋祀者,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开封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
- 农业设备供货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年运城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试题
- 专利侵权检索合同范本
- 买卖废钢材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无社保
- 临泉教师合同范本
- 三人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交电产品销售合同范例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DL-T5394-2021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 GB/T 718-2024铸造用生铁
- 2024年武汉市东西湖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题
- 银行零星装饰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锁骨骨折个案护理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表(三张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