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李沧区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十一月李沧区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十一月李沧区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十一月李沧区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十一月李沧区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一月李沧区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2、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参考答案】A【解析】:流生问题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日前妨碍教育目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两种不良倾向。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2、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参考答案】D【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4、以分班、分组为测验的根本目的的是()。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成就测验D、标准测验【参考答案】A【解析】:以分班、分组为测验根本目的的是安置性测验。5、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3、,下列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参考答案】D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参考答案】C【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多样化。7、“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出自()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参考答案】C8、礼记?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参考答案】C【解析】: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9、提倡

4、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参考答案】C10、教师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的行为。A、人生自由权B、身心健康权C、隐私权D、受教育权【参考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题干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11、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参考答案】D【解析】:由小学教育学制的历史发展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是五四制实验。

5、12、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和()A、容易犯错误B、兴趣不太广泛C、意志力薄弱D、比较内向【参考答案】C1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的是德育的()。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参考答案】D【解析】:没感觉到奉献是“牺牲”,而感到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故应选享用功能。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参考答案】B15、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A、复杂性B、创造性

6、C、示范性D、长期性【参考答案】B【解析】: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16、()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A、小学德育目标B、小学教育目的C、国家德育目标D、基础教育本质【参考答案】A【解析】: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17、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7、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B、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C、参观、访问和调查D、报告、讲座和集会【参考答案】B18、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参考答案】B【解析】:学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是其典型表现特征。19、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参考答案】B【解析】: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20、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参考

8、答案】B21、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问题。A、法律B、权利C、责任D、义务【参考答案】B【解析】:学生从法律上讲,是一个责权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合法权益,而这些权益从他们的社会地位上体现了出来。22、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参考答案】B23、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参考答案】B【解析】:见学习精要中陶冶法的定义。2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

9、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体制的概念,即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2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省级课程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参考答案】D26、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参考答案】C27、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

10、、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参考答案】C28、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拉伯雷C、卢梭D、裴斯泰洛齐【参考答案】A【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2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A、平等关系B、上下关系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参考答案】A【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0、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参考答案】C【解析】:杜威的书中形

11、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义务教育D、普及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参考答案】A,B,E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2、班集体的特征有()。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参考答案】A,B,C,DABCD四项均为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3、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包括()。A、发展基础教育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E、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参考答案】A,B,E4、教学

12、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参考答案】A,B,C,D见大纲相关内容可知,以上选项均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5、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参考答案】A,C,D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6、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E、科学性【参考答案】A,D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故其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意识性。7、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13、。A、报告和讲座B、集会C、比赛D、参观访问E、小制作活动【参考答案】A,B,C,D小制作活动不属于群众活动。8、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参考答案】A,B,C,D,E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特征有: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9、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原

14、则有()。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E、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A,B,C,D,E10、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参考答案】B,C,D,E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选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三、填空题1、学生的_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参考答

15、案】创造才能2、美国的2061计划主张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只学十几门精选课程,这反映出国外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 _ 趋势。【参考答案】综合化3、为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中应加强课程的_ 性。【参考答案】综合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_,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参考答案】解决问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_。【参考答案】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6、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称为_。【参考答案】教科书7、隋唐以后盛行的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参考答案】科举

16、8、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_。【参考答案】发展本位9、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 _ 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参考答案】实际活动10、对特殊和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是_。【参考答案】个案研究法或个案法11、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是由瑞士学者_提出的,这是当代最广泛、占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参考答案】皮亚杰12、20世纪以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是教育的_。【参考答案】民主化13、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是_直观,二是模象直观。【参考答案】实物14、严格

17、意义上的学校系统在_世纪下半期已基本形成。【参考答案】1915、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_,学生是_。【参考答案】传授者、接受者16、教育科学是以_和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参考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17、全面推进_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参考答案】素质教育18、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_和_所决定。【参考答案】任务职业角色的多重性19、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他所著的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参考答案】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0、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参考答案】学生21、_是指

18、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参考答案】发展关键期2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三种类型。【参考答案】学校课程(校本课程)23、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记载他言论的_书中。【参考答案】论语2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_。【参考答案】教学25、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通过教育和_实现的。【参考答案】自我教育26、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基本途径是_和其他学科教学。【参考答案】思想品德课27、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_。【参考答案】设计教法28、教师的_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19、参考答案】学科知识素养29、小学学习的技能主要是_、_、_。【参考答案】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30、_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参考答案】目标四、概念题1、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参考答案】(1)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既定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2、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参考答案】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

20、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3、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参考答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

21、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4、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分)(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分)(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1分)5、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参考答案】(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6、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参考答案】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统一。(1)智力的

22、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7、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参考答案】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是:(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8、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参考答案】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

23、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

24、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征。五、定义题1、社会活动【参考答案】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2、总结性评价【参考答案】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它表示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3、调查法【参考答案】调查法: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4、讨论法【参考答案】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5、科技活动【

25、参考答案】科技活动: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2

26、)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

27、是人类认识的捷径。2、在教师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谈了她的一段经历:开学快一个月了,我这些一年级的“宝贝们”表现还好。不过有件让我感到特别头疼的事:每次上课,不是这位掏不出课本,就是那位找不到笔。尽管我一再强调课前要把学,习用具摆放好,可是道理说尽仍然无济于事。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画了一幅“学具摆放图”贴在黑板的旁边,然后,和学生约定:“课前课后看一眼”“同伴要相互提醒”“老师一站一指提示你”。实施后效果不错。一周之后基本不用我“一站一指”,两周之后,同伴提醒的现象也消失了,不到一个月,每位学生都形成了好习惯。该班主任的做法符合德育哪一规律?请依据该规律加以分析。【参考答案】德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