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大全篇)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大全篇)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大全篇)_第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大全篇)_第4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大全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大全篇)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课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3撇教案(新人教部编版)第3撇教学目标:、掌握撇的写法。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撇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撇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的主要内容。板书题。齐读题。二、新授:(一)讲解“撇”书写要领。、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

2、平撇、斜撇、竖撇、短撇、长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图示: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图示: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图示:、指名说一说斜撇、竖撇、短撇怎样书写。6、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撇,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学习书写带撇的字。、出示范字。千升生左牛开2、指名认读。3、指名说笔顺,书空。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这些字都是先横后竖生:先两横再竖,最后一横稍长。左:撇不能太长,注意在田字格的位置牛:第二个横稍长。、演示书写过程。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小

3、结: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11课横撇和横钩教案(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11横撇和横钩教案(新人教部编版)第11横撇和横钩教学目标:、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写字姿势二、学习横撇、横钩的写法、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撇”、“横钩”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4、师边讲解边示范:横撇:横画短,折处顿,撇画长而微短。横钩:横画长而平,横尾顿后出钩,钩画短而斜。、学生练习书写笔画。三、书写汉字、出示

4、汉字:友条鱼皮军水空2、指名认读。3、指名说笔顺,书空。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友:横短撇长,“又”捺向外伸展。条:上半部分长撇画与捺左右伸展,下半部分向上靠拢。鱼:横撇稍短,田的横、竖分别写在横中线与竖中线上,最后的一横稍长。皮:横撇在横钩的下面,“又”捺向外延伸、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6、描一描,写一写岁亮7、比一比,改一改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1课横教案(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1课横教案(新人教部编版)第1课横教学要求:、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2、在观察、比较、临摩

5、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激趣:小朋友们,想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啊?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字。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一)讲解“横”书写要领。、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6、。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从左到右)。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图示: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图示:5、指名说一说横怎样书写。6、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

7、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学习书写带“一”的字。、出示范字。一二三2、指名认读。3、指名说笔顺,书空。4、带领学生分析“上”的书写要领。“一”字只有一笔,写时要从左到右,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起笔时稍重,运笔要慢要稳,收笔里向右稍顿一下5、演示“一”的书写过程。6、“二”和“三”一样,但要注意横的长短及位置。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横的书写方法,还学习怎样写“一”“二”和“三”,能告诉老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7课钩教案(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7钩教案(新人教部编版)第7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横钩、竖钩、卧钩、弯钩、

8、斜钩等五种钩画的形态特征及书写要领。能力目标:领悟钩的写法,能正确书写竖钩、横钩、卧钩、弯钩、斜钩,并在例字练习中初步运用。情感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端正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赏析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浓厚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五个不同钩画的书写要领,并在相应的例字练习中加以运用。2、“卧钩、斜钩”的书写。三、教学过程(一)展示作品,激发兴趣展示本校部分同学的作品(演示展示原)(二)揭示题,认识钩师:这节我们来学习第八钩的写法。(板题)、认识钩的种类大家说说看,你们认识哪些钩?师:钩画的种类很多。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五个常见的钩画的写法。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逐一显示)

9、竖钩、横钩、卧钩、弯钩、斜钩。2认识五种钩画的形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笔画的形态,你能发现什么?(三)领会书写要领,学写钩画、自主探究,认识钩画的书写要领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些钩画呢,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同桌可以先讨论,然后根据书写要领在田字格里试着写一写。2、组织评议,领悟钩画的书写要领(1)师:谁愿意先把你刚才写的展示给大家看?(2)学生展示组织评议适时激励(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适时评点、相机板书)3、学生质疑,突破难点师:刚才同学们在自学时,觉得哪个钩画书写比较困难?重点指导:卧钩、竖钩的书写(利用师生共同探究卧钩、竖钩的写法学生练写组织评议)4、小结钩的写法出示“竖钩、横钩、卧钩

10、、变钩、斜钩”这几个笔画。师小结:写钩时,都必须在出钩处稍停笔再出钩。练写例字、出示例字:小、牙、手、寸、可、于(指名读后)师:每个字分别带有什么钩画?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钩画在不同的字中的位置,牙:竖折要比上面的竖稍长一点,撇不能太长。手:竖钩可以稍微向右弯点,第二个横稍长。2、学生自由临帖练写3、小组合作评议(评:钩画是不是写漂亮了,其他笔画是否安排得妥当,字写得是否比较美观。)4、展示、评议学生练写的字。(五)总结:写钩时,都必须在出钩处稍停笔再出钩。(六)名家名帖欣赏。(七)激励学生树立志向,勤于练字。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12课斜钩和卧钩教案(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写

11、字第12斜钩和卧钩教案(新人教部编版)第12斜钩和卧钩教学目标:、掌握斜钩、卧钩的写法。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斜钩、卧钩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斜钩、卧钩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横撇、横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二、学习斜钩、卧钩的写法、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斜钩”、“卧钩”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4、师边讲解边示范:斜钩:笔画斜长,中部微弯,向上出钩。卧钩:前段斜、后段平,形扁横卧,钩向左上斜出。、学生练习书写笔画,选出优秀作品。三、书写汉字、出示汉字:心思划我怎找2、指名认读。3、指名说笔顺,书空。4、请小

12、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心:字形较扁,中点居中,比左右两点略高。思: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居中对正。怎:上下差不多,上下两部居中对正。我:字形上窄下宽,竖钩较短,斜钩要长。、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6、描一描,写一写成总7、比一比,改一改想城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苏州园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推荐)苏州园林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

13、明文。(4)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5)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2)学生鉴赏品味,研讨探究,教师点拨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 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材分析:本文先

14、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n xi 轩 榭) ln xn ( 嶙峋 ) jin sh

15、ng ( 鉴赏 ) zhn zhu( 斟酌 ) 池沼 ( zho ) 丘壑 ( h )1 镂空 ( lu ) 阑干 ( ln ) 模样 ( m )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 :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嶙峋:枯瘦的样子。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三、 自主合作学习1、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1) 整

16、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 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4、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 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四、 点拨讲解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2、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17、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图画美 (总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说) 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图画美门窗图案美 (分说) 小屋瓦色彩美 细处 总: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2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 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18、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美的

19、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

20、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阅读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3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

21、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

22、”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

23、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自然段。4 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

24、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

25、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四)、略谈其他段落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三、反馈和迁移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

26、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四、小结。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五、作业。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新人教版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

27、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重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讲析(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2、解题 俗话说:“上

28、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3、范读开头两段,(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 (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

29、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2、同学的感受。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

30、美和画意美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3、指导学习第自然段。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

31、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四)、略谈其他段落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

32、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三、反馈和迁移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3、。”“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第三篇:2017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15课 苏州园林.doc第15课 苏州园林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下列词语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 2,分析收集的课文信息,掌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3,掌握举例子,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并知道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掌握如何品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四人组成一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知识. 2,探讨如何欣赏中国园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园林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园林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苏州园林主要特征的. 2,

34、掌握举例子,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如何品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中国园林.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五、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的音频材料;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及文字介绍.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张园林图片,要求学生就园林设计风格方面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主要不同点. 欧洲(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 苏州园林景色学生说不同之处: 同为自然风景的园林,欧洲园林注重运用直线和弧线构成几何形来展现园林之美;苏州园林没有人工修剪的痕迹,注重其自然之美的展现. 教师总结: 刚才大家说的很好.苏州园林的确体现的是一种自然之美.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35、.苏州园林(板书)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色.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说明苏州园林的,从这里我们会了解到更多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 (二),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之美的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说明这一整体特点的语句,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学生分组讨论,先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选一个发言人说说本组的观点,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下同).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观点归纳,板书(参见板书设计)明确: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36、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又从角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三个细微方面进一步表现它的总体特征. (四),学习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说明文中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说明对象,常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举例子,作比较(板书)两种说明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举事例: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对事物加以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比较:选择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 学生分组从文中找出运用的实例,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举例子: 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个例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

37、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作比较: 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文中还有一些地方使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自己找出分析其作用,然后全班交流.(五),品味文中准确的说明语言. 语言准确(板书)是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在语言准确性方面要求更严格.课文使用的语言也是非常准确的.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一句中据说一词的使用说明了一百多处的来历,并不是确信的数据(实际有将近二百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揣摩下列句子的加点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

38、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格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 学生准备后,分组回答交流.教师归纳,出示. 1,标本,原指那些经过处理的动物,植物或矿物质的实物样品,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这里说苏州园林是标本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的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典范性. 2,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技术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

39、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这别.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象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 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使游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有村的感觉,可以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因为墙壁上有镂空的图案,所以,透过漏墙往往可以看见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更增加了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意思合理即可,不求文字上的统一) (六),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课本彩页的图案,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第二课时(七)

40、,指明朗读课文29段.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八),教师出示苏州园林几处名园的文字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苏州园林知识.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 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

41、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区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还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西区面积约为12.5亩,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

42、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五代吴越国时期为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苏舜钦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建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园名大著.后几度易主.元明时期园废,改作佛庵.清康熙时重建,始有今日规模.现园内面积约16亩. 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 从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

43、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 狮 子 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

44、,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现园面积(不包括祠堂)约12亩,主要建筑集中于东,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风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留 园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占地约30亩.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卿徐

45、时泰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有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清光绪初年易主,改名为留园.现在的留园大致分为四区:中区(旧寒碧山庄),东区,北区和西区. 中区:留园入口在留园路北侧,沿曲狭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绿荫轩,透过漏窗隐约可见中区园景.中区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桥和小蓬莱岛划为东西两部分.池西北岸叠黄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时臣之手.建筑依墙作周边式布置,主要建筑为东南两面的清风池馆至涵碧山房一带.主厅为涵碧山房,北有平台临池,南辟庭院.此厅与邻近的明瑟楼,绿荫轩,高下错落,形成虚实对比.池东的曲溪楼高二层,下层辟空窗和洞门,打破了厚墙的沉重感.再向北,经西楼,即至东侧的五

46、峰仙馆,此馆为楠木结构,内部装修陈设华丽,是苏州先存最大的厅堂.厅南,北各有一院,南院中立有石峰五座,厅因以为名.厅东有数进小院,轩低廊曲,形体各异. 东区:此区以曲院回廊见胜.中部为鸳鸯厅,柱粱装修精致.北面为浣云沼水池,后面有三座石峰.冠云峰居中,高5.6米,为苏州诸园现存湖石之冠,相传为宋花石纲旧物.两旁的瑞云,岫云二峰,也很劲秀.峰北有冠云楼,高二层,等楼可观园外景色. 北区:建筑全部被毁,现植有竹,李,并辟有盆景园. 西区:有南北向的土阜,为全园最高处.上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上方诸山.土阜上植青枫,银杏,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九),学了本文后,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47、学生能以课文为依据,说出欣赏中国园林先欣赏其整体风格,从大处品味,从细微处体会意思即可.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无论是大自然的赐予,还是古老智慧的先祖们的杰作,我们今天随处可见那美丽的景致.让我们走进它们,去领略其中的真味吧! (十),布置作业: 1,掌握下列字词. 轩榭, 败笔,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明艳,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2,请你用200字向同学们描述出你游玩过的园林. 附板书设计:苏州园林特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亭台轩榭的布局大处 假山池沼的配合 细微方面 角落的布置花草树木的映衬 门窗的雕琢 近景远景的层次 油漆的调配 说明方法:举例

48、子 作比较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7 说“屏”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说“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3、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49、:1、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回答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起遮挡视线和装饰的作用)师:看来同学们对屏风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更多地了解美丽的屏风。二、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流萤 帷幕 忒 书斋韶光 休憩 伧俗 闺房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回顾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步骤),师生先朗读,再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遇到困难可小组讨论或者询问老师。出示问题提

50、示有困难的同学: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其特点? 本文运用的是哪一种说明顺序?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具体说明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写说明文时,依据什么来选择说明方法?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评点时侧重)2、 谈谈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为我国有如此巧妙的屏风而自豪。四、练一练,说一说(任选一题)。1、多媒体展示几幅屏风图,现场讨论准备,让学生扮演店主和顾客,出售屏风。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工艺品,作

51、一段说明。让学生了解向别人介绍一件物品时,可介绍它的质地、特点、作用,也可和同类事物作比较说明。把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五、作业布置:1、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200字左右。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7 说“屏”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说“屏”一、给加粗字注音韶光( ) 伧俗( ) 休憩( ) 相称( )曲屏( ) 锦屏

52、( )(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无益地耗费劳力。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 3恰当,恰如其分。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三、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四、阅读(一)“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

53、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在括号内。 (1)( )( ) (2)( )( )2解释加粗字:令人销魂( ) 齐声称道( ) 3为什么作者认为“屏风”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4屏风有什么特点?5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二)楼“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楼有很广泛的

54、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 1 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型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仅山西省还幸存有明、清所建的万泉飞云楼和介体玄神楼,是极宝贵的遗构。阁

55、阁在古代往往是对收藏贵重文献的建筑的称呼。历代的寺院中常可见到“藏经阁”这样的名字;汉代曾建有藏书的“天禄阁”“石渠阁”;清代乾隆皇帝为收藏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类似国家图书馆性质的“内廷四阁”,即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这四阁的建筑形式均仿宁波私人藏书的“天一阁”,做成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山窗。其余三面都是实墙。阁在园林中是作观赏风景用的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命名用了“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的意思,表明建它是为了欣赏荷花。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也被称为阁,如辽代建筑的河北蓟县独乐

56、寺“观音阁”,明代建筑的广西容县“真武阁”,清代建筑的承德普宁寺“大乘阁”、颐和园“佛香阁”等。它们的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是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代表。其中“大乘阁”在现存木构建筑中高度居第二位(39米多),“佛香阁”高度居第三位。亭亭是我国园林中几乎不可缺少的建筑,无论公园、私园,大园、小园、古园、今园,都可找到亭子。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名篇描写了亭子,至今脍炙人口。亭既是供游人在内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的“补园”,本来是另一家的园子,园内小山上有一座“宜两亭”,这个亭名据说寓意是“一亭宜作两家春”。登上这个亭子,

57、就可以饱览两园春色。由于亭子是点景建筑,人们对它们的体型推敲得更为细致,总是力求完美。匠师们依据它们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常把它们的平面设计成三角、四面、六边、八边、扇面、圆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供人们欣赏。轩轩是古典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也是起点景作用的,但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轩可以露在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也多轻盈疏朗。网狮园的“竹外一支轩”和颐和园的“写秋轩”,代表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轩的不同形式。1文中作者是如何介绍说明每种建筑的?22阁与楼彼此相近,作者怎样抓住阁的特征,将阁与楼区分清楚的?3作者是如何比较

58、轩和亭的特征的?(用原文语句回答)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三)漫话扇子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的谜底是扇子。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么?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一把把美丽的羽扇。不过,羽扇刚诞生时,并不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

59、时也作为仪仗。只是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羽扇产生后,很快就成为文人儒将的爱物。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孔明军师,手中常常轻挥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地运筹于帷幄之中。这鹅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种。苏东坡在词中这样描写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数语,为我们描绘出一位风流倜傥的都督形象。由此可见,羽扇在三国时期已经普遍被人们使用。大约在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扇子团扇。用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聪明的艺术家又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团扇就更精美了。唐朝 A 的 B 中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这里的“轻罗小扇”应该就是指这种小扇子。随着历史的发展,团扇渐渐

60、只成为小姐贵妇们的宠物。红楼梦里的“宝钗扑蝶”中,薛宝钗拿的就是这种扇子,只不过扇面上的图案是用五彩丝绣成的。团扇上的图案或是花鸟虫鱼,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大概在唐代,折扇从朝鲜传入我国,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是由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做成。可以折叠,打开有3040厘米宽,而折上只有23厘米宽,30厘米来长。它比较耐用,携带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们今天大多也使用这种扇子。折扇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扇面是纸的,上面或题诗,或绘画,或诗画俱全。在扇面上作画,宋朝时就有这种风气。北宋画家郭熙年迈时曾在扇面上画了一幅风景画,后来这把扇子被苏东坡得到。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