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_第1页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_第2页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_第3页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_第4页
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质量管理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3 一、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PAGEREF _Toc113422343 h 2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4 二、 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PAGEREF _Toc113422344 h 4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5 三、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113422345 h 5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6 四、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PAGEREF _Toc113

2、422346 h 10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7 五、 领导职能 PAGEREF _Toc113422347 h 18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8 六、 计划职能 PAGEREF _Toc113422348 h 18 HYPERLINK l _Toc113422349 七、 目标管理的理论 PAGEREF _Toc113422349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0 八、 目标管理的内容 PAGEREF _Toc113422350 h 19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1 九、 公司简介 PAGE

3、REF _Toc113422351 h 22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2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3422352 h 24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3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3422353 h 24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4 十、 项目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3422354 h 24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5 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3422355 h 28 HYPERLINK l _Toc11

4、3422356 十二、 行业下游需求及市场规模 PAGEREF _Toc113422356 h 29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7 十三、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3422357 h 36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8 十四、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PAGEREF _Toc113422358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422359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3422359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422360 十五、 法人治理结构 PAGEREF _Toc113422360

5、h 39 HYPERLINK l _Toc113422361 十六、 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113422361 h 50 HYPERLINK l _Toc113422362 十七、 SWOT分析 PAGEREF _Toc113422362 h 58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制造过程控制是指从投料开始到制成产品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一)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技术文件控制制造过程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2.过程更改控制应明确规定过程更改批准程序,必要时还需征得顾客同意。当设计更改时,生产工具、设备

6、、材料或过程的所有变更都应形成文件,并规定实施的程序。每次过程更改后应对产品进行评价以验证所做的更改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将由于过程更,改引起的过程和产品特性之间关系的任何变化形成文件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3.物资控制进入制造过程的材料和零部件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代用物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制造过程中的物资必须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储存和保管,防止磕碰、划伤、生锈、变质、混料等,保持其适用性;对于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都应保持其相应的标志,以确保原始物资的标志和验证状态的可追溯性。4.设备控制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确保其准确度,特别注意

7、制造过程控制中使用的计算机以及软件的维护。应制定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5.人员控制各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过程的技术要求,具备过程所要求的技能、能力和知识,必要时经考核持证上岗。6.环境控制提供适宜的加工环境,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二)特殊过程 的控制在制造过程的控制中特别强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所谓特殊过程,是指该过程的某些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对于特殊过程的控制,一般以加强工艺过程控制、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过程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为主要手段,并对进入过程的物资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时进行复验。(

8、三)产品验证产品验证的质量职能是“鉴别、把关和报告”。制造过程的产品验证包括:对外购材料和外购件的验证、过程验证、成品验证。外购材料和外购件的验证方法取决于这些物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承包方的控制状态以及对成本的影响。过程验证通常是通过重点工序的检验或试验,验证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成品验证可以用接收检验和产品质量审核来及时提供快速的反馈,以便对产品、过程或质量体系采取纠正措施。对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记、隔离、评审、处置和采取防止误用、防范再发生等措施,对返修和返工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试验。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物资供应的质量控制物资供应过程质量控制的任务是

9、保证所供应的物资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供应及时、方便,减少储备和加速周转。为此,必须加强对进入各过程前的物资的质量检验工作和验收工作的管理,加强物资在搬运和储存中的管理。必要时,可以把物资供应的质量控制工作延伸至供应厂商的工作领域。2.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从购买、验收、安装运转到使用中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以及改装、改造等整个设备管理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此,企业的质量体系中必须建立设备质量控制的要素,建立设备质量控制计划,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稳定的工序能力。3.工量具、工装供应的质量控制工量具、工装包括各种外购的和自制的工具、量具和其他工艺装备。由于工量具、工装大

10、多数使用的时间较长,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工作程序保证其持续满足的质量水准。尤其是量具的质量直接影响各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必须设置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和建立科学的定期检定制度,保证量具的验收、保养、发放、鉴定、校正和修理等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这是成功企业的共识,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长期探索的结论。质量管理不再是企业的“专利”,政府及一些公共组织也开始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为便于理解,本章从企业的角度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同样适用于公共组织。1.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市场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

11、、组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和,是企业中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其具体实施涉及,企业内的所有职工,但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者领导。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对企业发展的导向性,企业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着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满足顾客要求相吻合的质量目标来进行,全面有效地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讲求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使企业、顾客、社会三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ISO9000族标准将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些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此,企业必须有一个健全

12、的管理体系来支持质量管理活动。2.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所谓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而体系(或系统)则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企业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来付诸实施的。所以,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有效开展质量管理的核心。由于企业间的差异,每个企业都有其自己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因而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为满足实施质量管理的需要而设计。为了使质量管理活动规范化、程序化,并充分考虑企业内外影响质量的每一个过程,企业应结合自己的生

13、产和经营特点、产品类型、技术和设备能力、顾客需要等具体情况按ISO9001建议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为取得顾客的信任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一个企业建立后就存在质量管理活动,这已经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当然,其完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企业的重要任务是根据其质量目标不断地健全、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3.质量策划ISO9000族标准将质量策划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质量策划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筹划活动,是企业最高

14、管理者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职责之一。质量策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以及编制质量计划。4.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企业实施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企业自身、顾客及社会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全过程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诸因素来进行控制,并排除会使产品质量受到损害而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各项原因,以减少经济损失,取得经济效益。质量保证是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的活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相互关联的。质量保证以质量

15、控制为基础进一步引申到提供“信任”的目的。由目的出发,企业的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两类。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是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提供信任,即使企业最高管理者确信本企业的产品能满足质量要求。为此,企业中有一部分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监督、验证和质量审核活动,以便及时发现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促使质量控制能更有效地实施,从而使企业最高管理者“放心”。在合同或其他外部条件下,质量保证是向顾客或第三方提供信任,即使顾客或第三方确信本企业已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合同产品有一整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办法,有信心相信本企业提供的产品能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要求。因此,企业质

16、量保证的主要工作是要促使完善质量控制活动,以便准备好客观证据,并根据顾客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提供证据的活动。5.质量改进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改进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产品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为此,企业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推动和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使其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能使顾客满意,并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效率是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有效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质量管理活动而言,是密不可分的。离开效率,将付出高

17、昂的代价换得有效性的结果;离开有效性,高效率的后果将是很可怕的。另外,质量要求是多方面的,除了有效性和效率外,还有可追溯性等。所谓可追溯性是指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当考虑的对象为产品时,可追溯性可涉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历史(如经过的工序和场所、使用过的设备、操作者等)、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等等。为此,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必须追求持续的质量改进。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应关注以下几点: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质量改进致力于经常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问题暴露后再去捕捉机会;对质量损失的考虑依据三个方面的分析结果: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企业的直接质量损失)和社

18、会损失。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目前有许多种划分的说法,通常说的是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还增加了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只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在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操作者质量管理。在20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形式,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换句话说,那时的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制造和检验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是,当劳资双方有矛盾或

19、意见不统一时,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或责任性较差时,产品质量的保证就会出现问题。(2)工长质量管理。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提出了操作者与管理者的分工,建立了“工长制”,并将质量检验的职能从操作者身上拿了出来,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这一变化分离了操作与检验的职能,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称为“工长质量管理”。(3)检验员质量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分工的概念被提出来了。在管理分工概念的影响下,企业中逐步产生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有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的职能从工长身上转移给了质量检验员。后来,一些企业又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使质量检

20、验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一过程称为“检验员质量管理”。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很大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逐步显露出许多不足:事后检验,犹如“死后验尸”,没有在制造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即使检验查出废品,也已是“既成事实”,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全数检验,在大批量的情况下经济上不合理,还容易出现错检漏检,既增加了成本,又不能完全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全数检验在技术上有时变得不可能,如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发生了矛盾。这些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突出,推动

21、了质量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一个是以休哈特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另一个是以道奇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这两个研究组在20年代所获得的成果对质量管理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观念,并且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用于解决事后把关的不足。1931年休哈特出版了EconomicControlofQ

22、ualityofManufacturedProduct一书,书中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是质量管理发展中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之一。与此同时,道奇和罗米格提出了抽样的概念和抽样方法,并设计了可以运用的“抽样检验表”,用于解决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所带来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大批量军火生产的需要,质量检验的弱点显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军需供应。为此,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组织了一批数学家来研究和解决军需产,品的质量问题,推动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先后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AWSZ1.11941质量控制指南;AWSZ1,21941

23、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AWSZ1.31942工序控制图法。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他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20世纪40年代起,戴明博士开始到日本工

24、作和讲学,此后,作为日本工业的顾问,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一开始,日本企业也遇到和美国企业一样的问题,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推行很不顺利。后来,日本在大众化、通俗化、简单化和普及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理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七种工具”,并把“七种工具”与组织管理工作相结合,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为了感谢戴明在战后对日本重建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进一步在日本推进质量管理运动,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51年创立了“戴明奖”。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除了当时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外,还有社会因素,主要有:科技进步带

25、来了许多高、精、尖的产品,特别是一些超大规模的产品,如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些高质量产品的要求。社会进步带来了观念的变革,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向企业提出了“质量责任”问题。1960年美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的消费者组织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了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并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组织管理提出了变革要求,并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成为顾客判别满足质量要求程度的重要内容,等等。这些新情

26、况的出现,都要求质量管理在原有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费根鲍姆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创了质量管理的一个新的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1961年,费根鲍姆撰写出版了TotalQualityControl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费根鲍姆和朱兰等人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强调了:质量

27、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在吸收这一观念方面,日本是做得最成功的。日本不仅认真学习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还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出了“全公司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学习

28、日本质量管理热潮,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也是在那个时代从日本引入并推行的,就连开创全面质量管理的美国也组团去日本学习和考察质量管理的经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跨越到了21世纪,其观念逐步被世界各个国家所接受,并且在实践中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TQC发展为TQM,使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4.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严格地讲,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也属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从TQC发展到TQM的同时,产生了第一部管理的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90年代又掀起了6c管

29、理高潮,并且在许多国家得到关注。前者将质量管理形成标准,努力使对质量管理活动的评判有一把国际统一的“尺”,后者将质量进一步量化到统计概念上,追求质量管理的完美无缺。关于6o管理的概念和内容较多,深入学习可参阅尤建新主编的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8)和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主编和编译的六西格玛管理丛书等。下面仅对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作简单陈述。ISO9000族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

30、和规模的组织,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自1987年以来,ISO9000族标准已经是第四版了。ISO9000族标准明确提出ISO9000、ISO9001,ISO9004和ISO19011四项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指出,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为了针对所有相关方面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必须遵守下列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从上述的八个基本原则来看,ISO9000族标准从20

31、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其基于的思想仍然是全面质量管理。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正在进一步推动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新版的ISO9001标准已经在2008年年底推出,这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将又是一次很好的促进。2008版的ISO9001标准修改的较少,因此,对于已经实施ISO9000标准的企业而言,无需“过渡阶段”,ISO准备花612个月时间来用2008版ISO9001替代2000版ISO9001的使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通常以正常的监督评审过渡即可,不需要额外时间。审核员也只要培训新版的修改之处即可。领导职能领导,静态地讲是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个人或集体;从动词和组织的管理活动来讲

32、是指管理者的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用于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去实现组织目标。所以,领导职能的内容是激励、指导、引导、促进和鼓励,一个组织的目标能够实现,是靠组织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通过领导的作用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去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计划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讨论。第一,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第二,从动词的角度(动态的)理解,计划是拟订实现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后者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通常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不会只有一条,因而会存在多种行动方案可供选择。从有效性和高效率的观点出发,对两种或两

33、种以上的可选择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作出一个选择的过程,即为决策过程。最后选择的行动方案,即为决策。目标管理的理论设置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进行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企业及其成员的工作,这一切即为目标管理。在1945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以“目标”来领导其下级,并衡量下级的贡献,以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没有计划好的并且方向一致的目标来指导每个成员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德鲁克指出,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清楚地知道企业总目标对其个人有什么要求,他的上级领导也必须知道他对总

34、目标的贡献能力如何,企业对他有什么期望并且确定如何鉴定他的成就。当企业的每个层次都能这样做的时候,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希望实现。目标管理的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制定企业和个人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成果的评价。1.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体系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第一个阶段。首先由企业的总经理根据投资者、社会和市场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发展听取董事会及各层人员的意见后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其次是企业内各部门根据其职能,为完成企业的总目标而提出部门目标。再次是部门内各小组为完成所在部门的目标而制定小组的目标。最后,由小组中各岗

35、位人员根据小组的目标和岗位职能制定各岗位个人的目标。这样,自上而下把企业的总目标层层展开,最后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员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连锁体系,共同为保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而奋斗。2.目标的实施目标的实施是目标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标的实施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下级人员委任权限,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确在实现企业总目标中自己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实行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二是加强与下级人员的意见交流和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下级人员自行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级目标的全面实现;三是各级目标的实施者都必须严格按照“

36、目标实施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使每个工作岗位都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工作,从而保证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值。3.目标成果的评价对目标成果的评价是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促进各级管理工作的改善,鼓舞企业全体员工的斗志,以便更好地为保证达到总目标而奋斗。评价工作是在目标实施活动已按预定要求完成时开始的,根据预定的目标值对实际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比较评价,并与奖惩制度挂钩。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目标的实施人员,以便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很好地总结其工作的经验教训。目标成果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目标实施者自我评定个人成果。各级目标的具体实施人员应根据预定的目标值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定

37、,要求自我检查一下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原定的措施手段是否合适、自己的适变能力和努力程度如何以及怎样改进等。第二,上级对评定工作的指导。各级管理者应对下级的自我评定进行指导,使各级人员能恰当评价个人成果。各级管理者在进行指导时,应以积极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和鼓励下级为达到下一个目标而继续努力。第三,考核评定小组的综合评议。各级考评小组应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目标实施计划和自我评定情况;对各项目标逐一进行考核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应注重实际取得的成果,要与目标的实施者充分交换评定意见,以减少或避免评定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四,奖励与总结。目标成果的评价应与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奖惩制度相结合,目标,

38、的达成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并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充分体现出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总之,目标管理是一个不间断的、反复出现的循环过程,每一循环都是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体系,使新一循环的目标管理活动有更新的内容,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史xx3、注册资本:61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4-57、营业期限:2013-4-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

39、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

40、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1321.409057.128491.05

41、负债总额5959.274767.424469.45股东权益合计5362.134289.704021.6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36812.9229450.3427609.69营业利润6982.285585.825236.71利润总额6085.434868.344564.07净利润4564.073559.973286.1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64.073559.973286.13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史xx(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

42、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

43、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4、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植物肉多以大豆蛋白为原材料,单位植物肉对大豆蛋白需求远高于肉制品加工需求,未来将有望成为大豆蛋白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成为大豆蛋白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四)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区域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项目建设。

44、(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082.3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093.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86%;建设期利息644.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9%;流动资金7343.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5%。2、建设投资构成项目建设投资28093.7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3610.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683.71万元,预备费799.73万元。(六)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6082.3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3160.65万元,其余

45、部分由企业自筹。(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623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53514.10万元。3、净利润(NP):6391.43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7.60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9.68%。6、财务净现值:-5227.40万元。(八)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6082.381.1建设投资万元28093.711.1.1工程费用万元23610.271.1.2其他费用万元3683.711.1.3预备费万元799.731.2建设期利息万元644.871.3流动资金万元7343.802资金筹措万元3608

46、2.382.1自筹资金万元22921.732.2银行贷款万元13160.653营业收入万元623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3514.105利润总额万元8521.916净利润万元6391.437所得税万元2130.488增值税万元2199.889税金及附加万元263.9910纳税总额万元4594.3511盈亏平衡点万元30113.72产值12回收期年7.6013内部收益率9.68%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227.40所得税后产业环境分析优化政策措施,完善创新体系,吸引区域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等共建共享。(一)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

47、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探索改革经验,率先实现协同创新。围绕污染防治、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等共同关注的领域,与区域开展关键性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共享研究成果。支持优势企业与区域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集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高新区等平台,吸引区域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来我市设立成果转化企业和分支机构。培育与区域一体化的技术交易市场,吸引区域技术交易机构到我市设立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集成服务。(二)用足用好区域创新资源组织区域专家把脉会诊,引进先进技

48、术,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用好区域人才智力,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探索推进子女入学、户籍管理、证照资质等方面的互通互认改革。支持区域高校在我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区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到我市创新创业。行业下游需求及市场规模世界食品科技经历了以满足量的需要为主要特征的食品安全保障阶段后,进入以满足质的需要为主要特征的营养健康食品制造新时代。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奶类、大豆等是居民平衡膳食和保证健康的刚需产品。同时,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指出,要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

49、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大豆蛋白兼具经济性和营养性,在食品加工中,大豆蛋白既可单独制成素食休闲食品,又可作为食品添加物,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同时,利用其显著的保水保油性、乳化性、弹性和粘结性、起泡性等功能特性,改善食品结构和物理形态,提升产品口感,同时还可按消费者口味进行调节、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营养成分强化,可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及仿肉制品、休闲食品及速食食品、营养保健制品和蛋白饮料等领域,覆盖了居民日常的刚需食品和消费升级所需的休闲及保健食品。1、肉制品及仿肉制品肉制品加工是大豆蛋白的传统应用领域,也是当前大豆蛋白消费量最大的应用领域,在火腿肠、香肠、肉饼、肉松、

50、罐头、牛排等肉制品及鱼丸、虾丸等火锅用速冻制品加工中应用广泛。大豆蛋白应用于肉制品,既可作为非功能性添加物代替部分肉制品,提高肉制品蛋白含量,又可以作为功能性添加物,提高肉制品保鲜、保水能力,同时增加肉制品风味。我国是肉制品生产大国,但人均肉类占有量仍与世界平均水平的近100公斤具有较大差距,肉类消费尚存较大增长空间,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生产规模的持续增长,也带动了肉制品加工领域对大豆蛋白的持续需求。大豆蛋白广泛应用于鱼豆腐、鱼丸、虾丸、牛肉丸等火锅用速冻制品中,主要是利用其良好的凝胶性和吸水保油性能,在改善口感的同时降低20%以上的肉类使用,显著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近年来我国火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51、,带动了相关领域大豆蛋白市场需求的同步增长。此外,近年来,肉制品加工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形态,以进一步提高肉制品风味和营养价值,适应食品消费升级趋势,刺激更多肉制品消费需求,低温肉制品、冷鲜肉及生鲜调理品、休闲肉制品等产品形态高速增长,进一步提高了肉制品整体市场空间,刺激了肉制品加工领域对大豆蛋白的需求。仿肉制品以纤维结构设计,最大程度拟合了传统肉类感官、风味和口感,又因植物性仿肉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提供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物质,能够成为良好的肉类替代品,且相较于传统肉制品,植物性仿肉制品不含胆固醇,脂肪含量更低,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理念的追求。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

52、8亿左右,城市化率将由2018年的55增长到68,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加速了蛋白摄入需求总量的增加,叠加健康饮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肉类替代品市场相应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植物肉作为肉类替代品的重要构成,不仅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等健康优势,还具有与肉类媲美的蛋白质含量和风味,可满足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作为农产品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与升级,未来或将是肉类替代品概念中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根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植物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目前我国植物肉市场尚处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增加,植物肉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中国未来肉类

53、需求缺口,同时健康饮食理念带来的肉类替代需求也将助推植物性食品在中国迎来风口。植物肉多以大豆蛋白为原材料,单位植物肉对大豆蛋白需求远高于肉制品加工需求,未来将有望成为大豆蛋白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成为大豆蛋白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2、休闲食品及素食食品大豆蛋白优异的保水性、乳化性、弹性、起泡性和粘结性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调味面制食品(辣条、面筋等)、蛋糕、饼干、面包及冰淇淋等休闲食品加工制作中,亦可作为豆制品类素食食品的主要材料。其中,大豆蛋白用于调味面制食品中,主要是增强其弹性、韧性,提高制品可塑性,同时提高其营养价值;用于蛋糕、饼干中,可增强乳化体系稳定性,确保脂肪分散均衡,改善产品质构特

54、性,延长保鲜期及寿命;用于面包中,可提高弹性和吸水率,增加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用于冰淇淋中,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同时,大豆蛋白是素肉松、素牛排等豆制品类素食食品的主要原料。休闲食品作为人们在正餐之余、闲暇时所吃的食品,是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增长迅速的消费品类,其具有消费频次高、消费场景广、伴随程度强、产品谱系广、消费群体多样等特点,与品质化、个性化、细分化的消费升级趋势契合度较高,全球休闲食品市场因此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2016-2022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销售额从8,224亿元增长到15,2

55、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78%。我国休闲食品虽然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但在消费规模和整体附加值上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据Euromonitor数据,2015年中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量为2.15千克,与日本、英国和美国的人均消费5.63千克、9.53千克和13.03千克相比差距较大,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健康饮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千叶豆腐、素鸡、素汉堡、素热狗、素茶鹅、素牛排、素肉松等素食食品以其独特的风味,零胆固醇、低脂肪的健康优势和丰富的蛋白质含量持续得到素食主义者认可和越来越多非素食主义者的青睐,如周黑鸭推出的手撕素肉系列产品,其在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大豆蛋白

56、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根据Statista数据,预计中国将成为2015年至2020年素食产品增长最快的市场,增长率为17.2,除我国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素食食品增长率也达10%左右。未来伴随着居民整体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休闲食品和素食食品市场将持续发展,同时伴随大豆蛋白在休闲和素食食品领域应用边界的不断扩展,大豆蛋白在该领域内需求亦将保持同步持续增长,休闲食品和素食食品领域将成为大豆蛋白最具活力的应用领域。3、营养保健制品大豆蛋白应用于营养保健制品领域,主要是基于其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泛用于蛋白粉、营养棒等运动营养制品领域,其中主要为蛋白粉。蛋白粉一般采用提纯的大

57、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豌豆蛋白等一种或几种蛋白复合加工而成,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有效补充人体氨基酸需求,并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对西方运动方式认可度的提升和健身、运动风潮的兴起,人们对于运动营养功能保健品的需求也在同步增加,蛋白粉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青睐。蛋白粉在运动营养产品中市场份额占比可达90%以上,运动营养产品的市场规模基本可代表蛋白粉的市场规模。据Euromonitor数据,近年来运动营养品市场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运动营养市场规模达19.30亿元,同比增长35.9%,但相较于美国营养保健品市场,中国运动营养类保健品仍然占比偏低、规模偏小,提

58、升空间较大,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运动营养类保健品年均复合增长率仍可达到24%,远高于全球运动营养行业11%的增长水平。出于摄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完全蛋白质诉求,大豆蛋白在蛋白粉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营养制品领域对大豆蛋白需求在全球稳定增长的同时,在中国市场将呈高速增长态势。4、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大豆蛋白应用于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包括液体饮料和冲调饮料,主要是利用其优异的乳化性,提高制品乳化体系稳定性,同时作为营养强化剂,进一步提高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营养价值,如在花生乳、杏仁乳及核桃乳等其他植物蛋白饮料中适量添加大豆蛋白,可使其营养配比更为均衡。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具有营养、健康

59、、口感清新、口味多样等优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以我国为例,2012年以来,我国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整体增速远高于饮料行业增速,正在逐步抢占传统饮料市场份额。在FBIF2020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天猫产品创新中心(TMIC)发布的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白皮书显示:2020年天猫线上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植物蛋白饮料在饮料市场中成长贡献15.5%,排名第三,成为驱动饮料市场增长的高速引擎。未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碳酸饮料占比将继续减少,而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增速迅猛,是最可能取代碳酸饮料退出的市场份额的细分品类,该领域大豆蛋白需求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必要性

60、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