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演示文稿_第1页
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演示文稿_第2页
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演示文稿_第3页
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演示文稿_第4页
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五十四页。(优选)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中医基础第二页,共五十四页。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经过数千年发展,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总体印象第三页,共五十四页。 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 伏羲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 伊尹治汤液 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 疾、医、疥等 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

2、: 食医、疡医、 疾医、兽医等第四页,共五十四页。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 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 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 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 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 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 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 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第五页,共五十四页。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思索。中国哲学认为:万物皆法于阴阳。阴阳交融、平衡乃万物生发之根本,“天人合一”,人体生命亦法于阴阳。 中医生命模式-阴阳第六页,共五十四页

3、。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五个人体器脏是人体生命运行的核心构成。满足自然五行关系法则。分别对应于自然物中火、木、土、金、水。 中医生命模式-五行第七页,共五十四页。中华医学四大经典第八页,共五十四页。1、黄帝内经 (分素问、灵枢两部)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中医基础理论内容。2、难经:解释内经的疑难问题,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如诊脉可“独取寸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形成标志:先秦两汉时期医学典籍的产生第九页,共五十四页。3、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创立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以六经辩证治伤寒,以脏腑辩证治杂病。4、神农本草

4、经 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如中药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第十页,共五十四页。“经验和直觉”;模糊的整体;中医学取类比象中医学采用宏观形象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中医应用辩证思维中医是治疗病的人,重视 人的整体变化“实证加推理”;清晰的局部;西医学实体解剖西医学采用微观观察 以辨病论治为基础东西方医学之差异东方医学西方医学认知方法理论构建思维方法西医学应用逻辑思维西医是治疗人的病,关注病的病理特征第十一页,共五十四页。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强调“天人合一” 强调“辨证施治”复方理论西医健康环境因素 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综合治疗殊途而同归系统生物学第十二页,共五十四页。 中医诊断特点

5、: observation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interrogation palpation“以表知里”“knowing the interior by the exterior”望闻问切神圣工巧1. 司外揣内 2. 见微知著 3. 以常达变第十三页,共五十四页。四诊的内容望诊: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闻诊:医生用听觉、嗅觉判断病人声音及气味的变化。问诊:医生询问病者及家人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症状及其他 情况。切诊:通过按切患者的脉搏、肌肤、四肢、脘腹了解脉象、皮温、四肢脘腹的情况。第十四页,共五十四页。 望 诊第十五页,共五十四页。望 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

6、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舌诊第十六页,共五十四页。全身望诊望动态望形体望色望神第十七页,共五十四页。望神 是指通过观察人的精神意识等变化以了解人体气血衰盛及推断病势的重轻、预后、凶吉。第十八页,共五十四页。得神、少神、无神、假神第十九页,共五十四页。望 色 常色:微黄透着红,明润泛光泽包括主色和客色。第二十页,共五十四页。五色 正常面色 轻病面色(善色) 重病面色(恶色) 青 如以缟裹绀 如翠羽 如草兹 赤 如以缟裹朱 如鸡冠 如衃血 黄 如以缟裹栝蒌实 如蟹腹 如枳实 白 如以缟裹红 如豕膏 如枯骨 黑 如以缟裹紫 如乌羽 如 炲 望 色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四页。病色青色:主寒、痛、惊风、血瘀等证

7、,赤色:主热;火热内盛黄色:主湿证、虚证、黄疸。白色:主虚、寒、失血证。黑色:主肾虚症、水饮证、淤血证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四页。望形体1、肥胖痰湿体质; 干瘦多火体质2、浮肿 水肿证 臌胀证3、瘦瘪 恶病质 疳积证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四页。望动态1、动静多动多为阳证,热证,实证少动多为阴证,寒证,虚证2、咳喘气粗声重,坐而仰首者多为热证,实证;喘促气短,坐而俯首多为寒证,虚证。3、抽搐:主肝风内动4、偏瘫:中风偏枯证4、痿痹痹证关节肿痛,曲伸不利,麻木疼痛。痿证四肢痿软无力,行走困难。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四页。局部望诊 望头面:头过大、头过小先天不足。 头眼歪斜中风望五官(眼、耳、鼻、口唇、齿龈、咽

8、喉)望颈项躯体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四页。五轮学说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四页。望小儿指纹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内容:观察指纹长短,颜色,浮沉三个方面。部位:分风、气、命三关。望小儿指纹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四页。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四页。舌诊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许多脏腑。心经、脾经、肾经、肝经均联络舌本。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亦可从舌象变化反映出来。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四页。临床意义 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进退,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第三十

9、页,共五十四页。舌的部位舌的部位: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膀胱);舌边(肝胆)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四页。正常舌象: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干湿适中。正常舌象一般称为“淡红舌,薄白苔”。正常舌象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四页。常见病理舌色淡白舌主寒证、虚证红 舌主热证绛 舌主热盛色深少津属热淡紫湿润属寒青紫舌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四页。青紫舌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常见病理舌色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四页。常见病理舌形老嫩舌胖瘦舌裂纹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四页。常见病理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干热炽伤阴湿阳虚寒盛白苔

10、黄苔灰黑苔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四页。苔质苔薄,疾病轻浅苔厚,外邪入里,或里有积滞厚薄润燥湿润:津液未伤干燥:津液已耗水滑苔多为水湿内停腐腻腐苔:苔质疏松而厚,如豆腐渣腻苔:苔质细腻而致密,擦之不去,刮之不脱腐苔实热蒸化胃中食浊腻苔湿浊内盛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四页。厚苔霉腐苔滑腻苔花剥苔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四页。综合观察苔质:厚薄、润燥、腐腻舌色:淡白、红、绛、青紫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舌形:老、嫩、胖大、瘦小齿痕、芒刺、裂纹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四页。 闻 诊中医 中医四诊第四十页,共五十四页。实证、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烦躁多言虚证、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默懒言新

11、病-声音重浊、嘶哑久病-声音轻清、体弱1.听声音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四页。2、语言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独语-神志不清,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言謇-舌强语謇,言语不清。热扰心神心气大伤,精神错乱心气不足,痰气郁结痰火扰心中风证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四页。实证、热-呼吸声高气粗而促;虚证、寒证-呼吸声低气微而慢;元气大伤-呼吸急促而气息微弱肺肾之气欲绝-气粗但呼吸不匀,或时断时续 3、呼吸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四页。实证-咳声重浊有力虚证-咳声低微无力风寒-痰白而清稀者肺热-痰黄而粘稠者燥咳-

12、干咳无痰或少量稠 痰顿咳(百日咳)-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吐、咳血,终止时作鹭鸶叫声,常见于小儿,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白喉-咳声如犬吠,多属肝肾阴虚,火毒攻喉所致。4、咳嗽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四页。5.嗅气味嗅气味指嗅病人体内发出的各种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异常气味。1、口气2、汗气3、痰涕气味4、二便气味5、经带气味6、病室气味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四页。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问经带产,迟促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问现在症状 问 诊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四页。

13、切 诊切脉,触诊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四页。脉诊 脉诊部位:常用取寸口脉。寸口可分寸、关、尺三部。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四页。脉诊方法 环境安静,气血平和。取正坐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脉诊取寸关尺位,以指腹切脉体。切脉须举、寻、按。注意观察脉象的位、数、形、势四个方面。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四页。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第五十页,共五十四页。部位比较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稍弱,如水上浮木。主病主表证。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主病主里证。有力为里实症,无力为里虚证。 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四页。频率比较迟脉脉象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主病有力为寒实证,无力为寒虚证。数脉脉象脉搏加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病主热证。有力为实热证,无力为虚热证。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四页。脉力比较虚脉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 主病主虚证,多为气血皆虚。实脉脉象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主病多主实证。若虚证见实脉为险侯。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四页。脉名 脉象 主病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细脉涩脉滑脉虚脉实脉促脉结脉代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一息五至以上指下极大如波涛汹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