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051-19-2003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方法_第1页
DB12-T051-19-2003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方法_第2页
DB12-T051-19-2003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方法_第3页
DB12-T051-19-2003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27.010F01备案号:147482004DB12 丫ICS 27.010F01备案号:147482004DB12/T 051.192003代替DB12/T 051.30 5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方法2004-01-01 实施2003-12-03 2004-01-01 实施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是对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 051.30 95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标准的修订。在原标准实施的基础上,根据我市煤气发生炉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原标准进行了修改、补 充和完善。本标准在内容方面有以下改动:对原标准格式、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与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 分:标准

2、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一致;根据我市煤气发生炉实际运行状况,删去了监测项目中湿煤气低位发热值,改为煤 气出炉温度;监测考核指标、监测方法依据监测测试项目做了适当调整和修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12/T 051.30 95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标准。本标准由天津市经济委员会资源环保处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节能监测八站;天津市计量技术研究所;天津市能源技术研究所;天津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宝森张宝琴梁国勋桂文琦宋丽敏梅国栋姚家英王景良朱天利DB12/T 051.19-2003 代替 DB12/T 051. 30-95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气发生炉节能监

3、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考核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气化用固体燃料的煤气发生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GB 427219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3监测项目3.1监测检查项目3.1.1煤气发生炉附属设备应保持完好,设备及管道保温应符合GB 4272-1992要求。3.1.2计量器具和仪表配备齐全、合理、运转正常并在检定周期内。3.2监测测试项目3.2.1气

4、化强度。3.2.2灰渣含碳量。3.2.3煤气出炉温度。4监测方法4.1监测条件与时间监测应在煤气发生炉处于正常生产工况下进行。连续生产的煤气发生炉在热工况达到稳 定状态开始,监测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间歇生产的煤气发生炉监测一个生产周期。4.2监测仪表监测用仪表应完好,其测量范围和分辨力应与被测量相适应,准确度应不低于表1要 求,并在检定周期内。表1序号监测项目仪表名称仪表准确度1质量衡器0.1级2温度热电偶1 .5级4.3气化强度的测试在监测开始时和结束时,应标定料仓燃料线位置,用衡器称量入炉的燃料量。并要求炉 内的燃料层厚度应保持一致。煤气发生炉的气化强度用下式进行计算:c式中:K气化强度,k

5、g/ (m2 - h) 5B 一监测期燃料耗用量,kg;F 煤气发生炉的横截面积,m2; t 一监测时间,ho4.4灰渣含碳量的测试灰渣含碳量的取样点应设在煤气发生炉的水盘周围或炉条下,沿周均分四点进行每次出 渣取样。共取渣样10kg,进行匀混、破碎至13毫米以下经缩分留样2kg,送验1kg,封存1kg 以备复验。4.5煤气出炉温度的测试煤气出炉温度用热电偶测量,每间隔15分钟记录一次,求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监测结果。5考核指标监测测试考核指标见表2。表2考核项目单位或符号考核指标合格值空气煤气水煤气混合煤气气化强度kg/ (m2 h ) 200 200 200灰渣含碳量% 15 15W 20煤气出炉温度C480-6004806004806006监测结果评价6.1监测单位应依据监测结果,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监测检査项目要求和监测测试项目考核指 标,对被监测的煤气发生炉作出合格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