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1.gif)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2.gif)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3.gif)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4.gif)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4ef06d6836d7e1dad565a9fbc0e9c9a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上温州期中)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A水 B氧气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2(2020八下拱墅期末)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 B没有与氧气接触C纸不是可燃物 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3(2020八下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的
2、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4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时,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采用的措施是()打119火警电话求救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A B C D5(2020八下江干期末)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的过程中多次突发林火“爆燃”。据此分析下列有关森林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细沙覆盖可燃物能有效隔绝空气B用水灭火可有效降
3、低树木的着火点C砍伐出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所致6(2020八下温州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苹果变色 B铁生锈C火柴燃烧 D塑料老化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9“防火胜于救火”,科
4、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二、填空题11(2020八下长兴期中)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人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塑料
5、盖,再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1)该粉末不可能是 (选填字母);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大理石粉末(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面增大粉末与空气的 ;(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氢气。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 (填“水”或“砂土”)来灭火。12(2019八下南浔期末) 2019年3月30日18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消防员开辟防火带(如图),是为了 (填字母);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便于运水(2)山林中遇火灾且被火势包围时,要选择杂草稀疏、
6、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 (填“顺风”或“逆风”)冲过火线。13(2019八下金华期中) 2013 年 6 月 7 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 等特性。1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7、,其原理是 。15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16(2020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1)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A火柴头先被点燃 B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燃烧持续时间不同(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
8、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17(2020八下青田期末)在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然后将一个涂有凡士林的钟罩倒扣在蜡烛上(如图甲),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如图乙,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 。(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 。四、解答题18(2020上
9、城模拟)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人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人而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气。(1)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2)鼓人大量空气的作用是: (3)爆炸的条件是: (4)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请给出可行建议(两条即可): 、 19(2020八下金华期中)班级联欢会上,小刚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
10、述现象的原因。20(2019八下金华期中)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做火源,它空心,使用时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的科学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由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解答】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此时白磷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没有燃烧;用大试管将白磷罩住后,白磷与试管中的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因此白磷燃烧起来,那么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
11、选B。2【答案】D【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为100,所以纸盆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00。而纸片的着火点在130180之间,因此纸船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纸片的着火点,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3【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隔绝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会阻断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因此可以灭火,故C正确,A、B、D错误
12、。故选C。4【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火警求救电话号码判断。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判断。根据烟雾和有毒气体随热气流上升的特点判断。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解答】火警求救电话号码为119,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打119求助;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毒的气体或烟尘,可保护人身安全; 烟雾和有毒气体能随热气流上升,蹲下或甸甸前进能防止吸入烟雾;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使空气对流,提供充足的氧气,燃烧会更旺,不可采取;故选:C5【答案】B【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主
13、要有:分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 用细沙覆盖可燃物能有效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水灭火可有效降低树木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着火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C.砍伐出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D.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所致,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答案】C【考点】氧化反应【解析】【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解答】苹果变色、铁生锈和塑料老化,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属于缓慢氧化;而火柴燃烧反应
14、十分剧烈,反应时间很短,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B【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A、物质燃烧可燃物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B、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D、只有含碳燃烧燃烧才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含碳元素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8【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
15、】【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使酒精与氧气隔离,不符合题意;B、图书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符合题意;C、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符合题意;D、 遇森林着火时向逆风方向逃跑,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
16、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以防止火势更旺,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不符合题意;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要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不能使其漫延,符合题意;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物质,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有放热也有吸热,且不只化学反应有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也有能量变化。【解答】A、
17、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放热现象也有吸热现象,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中不只燃烧放热,如中和反应也能放热,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符合题意;D、 人类利用的能量也有通过物理反应获得的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答案】(1)D(2)接触面积(3)砂土【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从四种物质的可燃性角度分析。(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3)结合题目信息即氢气的易燃性分析。【解答】(1)硫粉、煤粉、面粉都具有可燃性,在充足的氧气中会发生爆炸;大理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会发生爆炸的情况。(2) 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
18、体粉末被冲击起来,此时粉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反应更剧烈。由信息可得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而氢气是易燃气体,会石凳反应更加的剧烈,所以不能用水而应该选择不反应的砂土来进行。故答案为:(1)D;(2)接触面积;(3)砂土12【答案】(1)B(2)逆风【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隔绝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2)发生火灾时,火焰的燃烧方向与风向相同。【解答】(1)消防员开辟防火带,是为了将可以燃烧的树木等与已经燃烧的分离,即为了隔绝可燃物,故B正确;(2)山林中遇火灾且被火势包围时,要选择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
19、冲过火线。13【答案】(1)隔绝助燃物(或隔绝空气)(2)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写一点即可)【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1) 灭火毯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所以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2) 灭火毯可用于灭火,所以要 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 ;故答案为:(1) 隔绝助燃物(或隔绝空气) ;(2) 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
20、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 。14【答案】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用湿抹布扑盖;隔离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所以火反而会烧得更旺;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可用湿抹布扑盖 ,使酒精与氧气隔离;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灭火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故答案为:
21、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 ; 用湿抹布扑盖 ; 隔离可燃物 。15【答案】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解答】 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热量散失,从而使下方木棒不易达到着火点,所以没燃尽就熄灭;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 因为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16【答案】(1)A(2)助燃
22、(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火柴头和火柴梗同时放在铜片上加热,那么它们的温度肯定相同。如果火柴头先燃烧起来,那么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高;(2)氧气不能燃烧,但是可以帮助物质燃烧,有助燃作用;(3)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解答】(1)当观察到火柴头先被点燃的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
23、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17【答案】(1)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2)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2)在乙图中,火柴头上的红磷着火点比火柴梗低,因此它会先燃烧起来。【解答】(1)甲图中,钟罩内氧气越来越少,当氧气减小到一定浓度时,蜡烛熄灭,那么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18【答案】(1)爆炸(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3)在
24、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4)严禁烟火;开窗通风【考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装置的原理是:从吸管进入的空气将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整个罐子,遇到蜡烛的明火后引起剧烈燃烧,导致发生爆炸;2、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3、根据爆炸的条件可防止爆炸的发生。【解答】(1)根据实验装置可知,面粉是易燃物,此实验将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会引起爆炸;(2)鼓入的大量空气正好对着面粉,所以作用是 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3)由分析可知爆炸的条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4)爆炸需要
25、遇明火和在密闭的空间内,从这两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爆炸的发生:严禁烟火、开窗通风。故答案为:(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3)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 (4)严禁烟火;开窗通风19【答案】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在两种情况下,蜡烛都与氧气充分接触。前者是因为铜是热的良导体,没有加热的铜圈很容易把热量导走,使得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蜡烛可以正常燃烧【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铜是热的良导体;(3)将前后两个线圈进行比较,从燃烧需要的条件的角
26、度比较,分析铜丝对火焰温度的影响即可。【解答】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在两种情况下,蜡烛都与氧气充分接触。前者是因为铜是热的良导体,没有加热的铜圈很容易把热量导走,使得蜡烛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蜡烛可以正常燃烧 。20【答案】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固体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低,更容易被点燃。使用时用固体酒精引燃,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周围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灭
27、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 1 / 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 第三章 第2节 氧化和燃烧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八上温州期中)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A水 B氧气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B【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由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解答】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此时白磷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
28、,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没有燃烧;用大试管将白磷罩住后,白磷与试管中的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因此白磷燃烧起来,那么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2020八下拱墅期末)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 B没有与氧气接触C纸不是可燃物 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答案】D【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解答】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为100,所以纸盆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00。而纸片的
29、着火点在130180之间,因此纸船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纸片的着火点,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3(2020八下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隔绝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会阻断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因此可以灭火,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
30、C。4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时,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采用的措施是()打119火警电话求救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A B C D【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火警求救电话号码判断。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判断。根据烟雾和有毒气体随热气流上升的特点判断。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解答】火警求救电话号码为119,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打119求助;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毒的气体或烟尘,可保护人身安全; 烟雾和有毒气体能随热气流上升,蹲下或甸甸前进能防止吸入烟雾; 燃烧的三个
31、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使空气对流,提供充足的氧气,燃烧会更旺,不可采取;故选:C5(2020八下江干期末)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的过程中多次突发林火“爆燃”。据此分析下列有关森林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细沙覆盖可燃物能有效隔绝空气B用水灭火可有效降低树木的着火点C砍伐出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所致【答案】B【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主要有:分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 用细沙覆盖可燃
32、物能有效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水灭火可有效降低树木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着火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C.砍伐出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D.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所致,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2020八下温州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苹果变色 B铁生锈C火柴燃烧 D塑料老化【答案】C【考点】氧化反应【解析】【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解答】苹果变色、铁生锈和塑料老化,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属于缓慢氧化
33、;而火柴燃烧反应十分剧烈,反应时间很短,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答案】B【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A、物质燃烧可燃物除温度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B、 空气中混有可
34、燃性气体,遇明火会燃烧,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D、只有含碳燃烧燃烧才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含碳元素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8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使酒精与氧气
35、隔离,不符合题意;B、图书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符合题意;C、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符合题意;D、 遇森林着火时向逆风方向逃跑,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答案】C【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
36、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以防止火势更旺,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不符合题意;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要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不能使其漫延,符合题意;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物质,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
37、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答案】C【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有放热也有吸热,且不只化学反应有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也有能量变化。【解答】A、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放热现象也有吸热现象,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中不只燃烧放热,如中和反应也能放热,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符合题意;D、 人类利用的能量也有通过物理反应获得的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11(2020八下长兴期中)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人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
38、塑料盖,再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1)该粉末不可能是 (选填字母);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大理石粉末(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面增大粉末与空气的 ;(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氢气。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 (填“水”或“砂土”)来灭火。【答案】(1)D(2)接触面积(3)砂土【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从四种物质的可燃性角度分析。(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3)结合题目信息即氢气的易燃性分析。【解答】(1)硫粉、
39、煤粉、面粉都具有可燃性,在充足的氧气中会发生爆炸;大理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会发生爆炸的情况。(2) 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被冲击起来,此时粉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反应更剧烈。由信息可得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而氢气是易燃气体,会石凳反应更加的剧烈,所以不能用水而应该选择不反应的砂土来进行。故答案为:(1)D;(2)接触面积;(3)砂土12(2019八下南浔期末) 2019年3月30日18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消防员开辟防火带(如图),是为了 (填字母);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便于运水(2)山林中遇火灾且被
40、火势包围时,要选择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 (填“顺风”或“逆风”)冲过火线。【答案】(1)B(2)逆风【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隔绝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2)发生火灾时,火焰的燃烧方向与风向相同。【解答】(1)消防员开辟防火带,是为了将可以燃烧的树木等与已经燃烧的分离,即为了隔绝可燃物,故B正确;(2)山林中遇火灾且被火势包围时,要选择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过火线。13(2019八下金华期中) 2013 年 6 月 7 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
41、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 等特性。【答案】(1)隔绝助燃物(或隔绝空气)(2)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写一点即可)【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1) 灭火毯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所以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2
42、) 灭火毯可用于灭火,所以要 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 ;故答案为:(1) 隔绝助燃物(或隔绝空气) ;(2) 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 。1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 。【答案】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用湿抹布扑盖;隔离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
43、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解答】 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所以火反而会烧得更旺;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可用湿抹布扑盖 ,使酒精与氧气隔离;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灭火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故答案为: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 ; 用湿抹布扑盖 ; 隔离可燃物 。15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
44、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答案】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解答】 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热量散失,从而使下方木棒不易达到着火点,所以没燃尽就熄灭;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 因为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探究题16(2020
45、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1)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A火柴头先被点燃 B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燃烧持续时间不同(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 性;(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 。【答案】(1)A(2)助燃(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
46、)火柴头和火柴梗同时放在铜片上加热,那么它们的温度肯定相同。如果火柴头先燃烧起来,那么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高;(2)氧气不能燃烧,但是可以帮助物质燃烧,有助燃作用;(3)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解答】(1)当观察到火柴头先被点燃的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17(2020八下青田期末)在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然后将一个涂有凡士林的钟罩倒扣在蜡烛上(如图甲),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如图乙,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 。(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 。【答案】(1)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2)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考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听评课记录3
- 小学二年级口算题之一
- 五年级口算竞赛题
- 店铺出租合同范本
- 小区弱电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车位物业管理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小区物业与业主服务合同模板范文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及教育支持协议
-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题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电影音乐创作与制作聘用合同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浅谈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运用论文
- 《字体设计》模块五 装饰性变化设计技巧的训练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PPT
- FRENIC 5000G11S、P11S富士变频器操作说明书
- 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的报告范文(5篇)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Q-GDW 11274-2014 风电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技术规范
- GB/T 18838.3-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3部分:高碳铸钢丸和砂
- CPR和AED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