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专长综述范文1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XXX,我的整个学术思想以及用药方法,主要源自伤寒杂病论, 但作为工科出身的我,在看待人体生理与哮喘问题这一方面,却参考了 现代汽车结构的运作原理,以此作为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来面对患者所 出现的问题。人体如发动的汽车,阳就如引擎输出的动力朋就是汽油, 我认为伤寒杂病论在处理外感问题时的核心就是人体如何保持自己 的恒温系统。一方面,我们的生命活动需要阳气(能量)的支撑,保持 心脏输出的动力不衰。同时也需要保持平衡地不能过于发热就是需要 人体有完善的散热系统。人体都散热系统有三大部分组成:皮毛散热, 体液散热,血液散热。张仲景治发烧甚至哮喘也就是围绕着这三大方式
2、 进行治疗,太阳经就是工科讲的风冷散热系统,少阳经就三焦水冷散热 系统,膀胱蓄血症,太阴脾经都属于血冷系统(工业上说的油冷系统)。 肾是身体水液和血液过滤的主要系统,水质差了,血质不正常就会影响 心脏对能量的转化。用药方面,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疗太阳风冷系统, 柴胡类的和解剂就是治疗水冷系统,当归四逆汤一类就是解决血液系统 的厥阴经。少阴肺经是控制身体散热系统的总阀厮以治疗哮喘就围绕 肺主皮毛肺主节这个定理去辨证施治。说到用药安全,由于伤寒杂病 论是先圣的组方,极其严谨,每一首药方其实都已经考虑到了相关证 状的安全问题,只要辨证没有出错,就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至于效果, 在我的实践活动中,确实
3、体会到古人效如桴鼓的神奇效果。确有专长综述范文2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沐浴世纪春风,能走进这个考场,幸甚!敝人之言医,不敢言“专长”。生命至高,唯履薄冰而矣。夫医者,书 不读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识不精何以治病?故每思博览,祈冀 前德今贤之积验以指导临床再实践。愚幼承祖父启蒙,立志中医,因家贫辍学,与医无缘,然痴心不改,一 直私淑岐黄,且于而立之年始,试诊乡里,稍有微名。曾于不惑之年自 患高血压症,故遍检医书,拙拟一方自治,历半载而愈,至今未见反弹。 且试之他人,亦有佳效。处方组成:黄芪20 40克,夏枯草15克,当归、枸杞、杜仲、菊花、 白术、丹参、磁石各10克,泽泻、茯苓各8克,土元
4、、内金、地龙、 仙灵脾各5克。可为汤为丸为散,间服常服。戒高盐饮食,戒烟限酒; 外感期慎服。方解:辨证虽有八纲、脏腑、六经、三焦、卫气营血之不同,然不外乎气 血阴阳,大凡气宜补,血宜活,阴宜滋,阳宜助(少壮老幼当审);气、 阳为生命的原动力,血、阴为生命的物质基础。虽“阳常有余,阴常不 足”与“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两论存在字面上的矛盾而实质上互根互 化,“阴平阳秘”是也。人身不外乎三焦,上焦宜清,中焦下焦宜温, 三焦通则阴阳和,百病不生。该方以当归、黄芪、枸杞、杜仲、仙灵脾 固本培元,丹参、土元活血,磁石,地龙潜镇,夏枯草、菊花清上,内 金、白术健中,泽泻、茯苓淡渗利下。纵观全方,药食同源,且
5、与现代 药理研究契合,看似“大杂烩”,而实熔补土、滋阴、温阳、攻邪于一 炉。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凉而不峻,利而无弊,具刑而防激,德威感 召之义。古人云“医不执方,而医必有方”,愚拙未敢执一方而遍治百病,但就 其机理药理为一基本方而已。临证当加減化裁,可酌加稀莶草、旋覆花 与代赭石、龙骨与牡蛎、牛膝、钩藤、乌药、香附、棱莪、乳没、水蛭、 山楂、五味子、决明子之类。中华博大,亲和信义;医海浩瀚,莫言擅专;当皓首穷经,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后学无知,妄言悖论,还望诸位大家老师海涵。中医医术专长综述范文3各位老师好:陆鸿帆,男,1983年生,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他善长用中草药外 敷治疗各种疼痛和咳
6、喘因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所以对中医很感兴 趣,于2002年毕业于马山卫校临床专业,毕业后开始跟父亲学习和工 作,2004年开始一边跟着父亲学习临床知识,一边自学中医基础理论 和中医诊断学。而后也接触了很多病例,并独治愈或改善他们的症状。 近年由于父亲年迈,身体大不如前,有意自己开中医诊所挣钱养家,但 所学专业不付符,让开中医诊所变得不容易,但我一直相信慢性病的调 理,中医中药是不二的选择。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同道中人,也遇到了 河南开封的张建忠医师,2011跟他学习了一年,主要是用中草药穴位 贴敷治疗咳喘病。在跟师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阅读了伤寒论黄帝内经,让我对
7、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经 过一年的临床跟师,我在咳喘病的治疗上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回家乡 后,给村里病患治疗中,我坚持用中草药穴位贴敷治疗,辨证施治,不 输液,不口服西药。经我调理的患者均一获得满意效果。般认为,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呼吸喘症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 的“白芥子涂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帖。方用白芥子、元胡、细辛 共为末,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侯三柱香足可去之,十日后 复一次,共三次,病可除。由于穴位贴敷治疗是经皮肤给药,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攵药物 经皮入血后避免了肝脏及胃肠道首过效应,可在体内维持恒定、持久的 血药浓度。因此,中草药经皮肤给药具有毒副作用少及疗效明触的特点
8、。 由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发展而来的穴位贴敷疗法己渐成熟, 用于防治慢性友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病,尤其对病 性虚寒,主症为喘咳者最为适宜。内经,素问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喘。”肺居胸中,上 通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其经下络大 肠,与大肠相表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它的主要病理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常 见症状为咳嗽、气喘、咯痰、胸闷胸痛、鼻塞、流涕、喷嚏等。其中以 咳、喘、痰为特征表现。它的病因既有外感又有内伤,病机也有虚实之 分。景岳全书一咳喘篇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 元气虚也
9、”,又云:“外感者治肺,内伤者治肾;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这些论点,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 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常反复发作。辨证首当分虚实。实者病势急,乎吸深长有余,乎出为快,气粗 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实者当辨外感内伤,夕卜感起病急,病 程短,的有表证,内伤病程久,反复发作,天表证。虚者病势缓,乎吸 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 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虚者应辨脏腑,肺虚者劳你后气短不足以息,喘 息较轻,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颧红,怕冷, 腰膝酸软
10、;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己,伴有紫绀,心悸,孚肿, 结代脉。咳喘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着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 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 着培补摄纳,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至 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施治。 由于咳喘多断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应当注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不 能见喘治喘,见咳止咳。治疗 实证分类为1风寒壅肺证,主要症状为:喘息咳逆,呼 吸急促,胸部胀闷痰稀薄而带白色泡沫。常有头痛,发热,无汗,舌苔 白滑,脉浮紧。以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为证要; 治宜宣肺散寒,
11、代表方为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常用药为:麻黄、紫苏 温肺散寒,半夏、橘红、杏仁、苏、紫菀、白前化痰利气。2、表寒肺 热证,症状为:喘逆上气,咳而不爽,胸胀痛,息粗,鼻扇,痰稠黏; 伴形寒身热,身痛烦闷,口渴,舌边红,苔薄白,脉浮数滑。证机概要 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治宜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代表 方为:麻杏石甘汤加减。常用药为麻黄宣肺解表,黄苓、桑白皮、石膏 清泄里热,苏子、杏仁、半夏降气化痰。3、痰热郁肺证,疾状有喘咳 气涌,胸胀痛,痰黏黄成夹有血色,伴有胸闷,身热出汗,口渴,小传 赤涩,大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要有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 热壅滞,肺失清肃。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
12、喘。以桑白皮汤加减为代表 方。常用药有桑白皮、黄苓清泄肺热,知母、贝母、瓜蒌皮、地龙等清 化痰热定喘。4、痰浊阻肺证,症状有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白黏 咯吐不利,伴有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濡。证要为:中阳不运,积湿生 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治宜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代表方为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有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苏子、白芥子、 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杏仁、紫菀、旋覆花肃肺化痰降逆。5、肺气郁痹证,主要症状是遇情刺激而诱,发时突然呼吸短促, 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证要是肝 气郁结,气逆犯肺,肺失宣降。治法:开郁降气平喘。代表方为五磨饮 子
13、加减。常用药:沉香、木香、厚朴、枳壳、行气解郁,苏子、赭石、 杏仁降逆平喘。在本证治疗中需开导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虚证分为:1、肺气虚耗证,症状有: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 有鼾声,咳声低弱,痰稀,自汗畏风,面颧潮红,舌淡红有苔剥离,脉 弱或细数。证机概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虚,虚火上炎,肺 失清肃。治宜补肺益气养阴。代表方有: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常用药: 党参、黄芪、炙甘草补益肺气,麦冬、五味子补肺阴。2、肾虚不纳证, 症状: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 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自或黑而滑,脉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 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
14、少津,脉细数。证机概要:肺 病及肾,肺肾倶虚,气失摄纳。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合参蛤散加减。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茱萸、胡桃肉、紫河车温肾纳 气;熟地、当归滋阴助阳。3、正虚喘脱,症状:喘逆剧甚,张口抬肩, 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 冷,脉孚浮大无根,或模糊不清。证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治 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代表方为:参附参加蛤蚧粉。常用药:人参、 黄芪、炙甘草补益肺气,山萸肉、五味子,蛤蚧摄纳肾气;龙骨、牡蛎 敛汗固脱。一般发现实证的肺气郁痹证,虚证的正虚喘脱证应立急送上极医 院治疗。以上各药分别为末,用时,按方取各个药的0.1
15、克,混合后配 与姜汁,再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敷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以达到 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常用穴位有天穴、几膻中、定喘、肺腧、脾腧、 肾腧、神门阙等。实践证明,穴位贴敷治疗不但可有效缓解咳喘病患者发作期间的 临床症状,还可减少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延长发作间歇时间, 从而达到扶正因本,驱除夙根,标本兼治的目的。穴位贴敷对大多数患者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肤易过敏的人, 使用后则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发红、发热、甚或 烧灼感、刺麻痒感,这些都是属于正常治疗反应,常无需处理。如刺麻 痒感者,嘱患者不必搔抓,若难以忍受时,可局部涂擦止痒药物。穴位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4 一
16、6小时为佳/时间过长易起泡/如起泡可用 消毒一次性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若不小 心感染,则局部涂擦消炎膏,夕卜用消毒沙布保护。确有专长综述范文4申报人姓名:xxx性别:女 年龄:39岁报名地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报名类别:多年实践专长名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本人基本情况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张丽娜,女,39岁,初中毕业。2001年结婚后一直在老公开的社区卫生 服务站(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街道盛世桃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学习和工 作至今。学习中医过程(医术渊源):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时,要为辖区0-6岁儿童开展中医药服务,所 以要求每一位工作
17、人员熟练掌握小儿推拿及捏脊摩肤的技能,因此我自 学了小儿推拿,并先后阅读了由明朝龚廷贤所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 秘旨全书及清代医家骆如龙著幼科推拿秘书,并多次参加了由天 水市秦州区卫生局举办的小儿推拿方面的培训班,并且发现推拿治疗小 儿腹泻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3、临床实践的过程: 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的小儿腹泻病患者 90例临床记录,其中男婴57例,女婴33例,年龄在5个月-2.3岁, 腹泻时间为7-45天,就诊患儿临床表现其中48例为轻度腹泻,粪便 呈蛋花汤样,轻度呕吐,偶尔出现溢乳情况,轻度腹胀,34例为重度 腹泻,每天腹泻为十次以上,水样
18、便、呕吐、发热、面色发黄、焦躁不 安,8例患者为严重脱水,伴有昏迷、惊厥。治疗方法为本人根据婴儿 患者状况采取不同推拿治疗。临床表现为粪便正常,呕吐、腹泻、发热、 脱水等症状消失者为治愈,粪便有所好转,没有那么稀薄了,基本呕吐 症状消失,腹泻、发热症状减轻为有效,粪便无变化,腹泻症状并无改 变为无效,治愈81例点90%,有效9例占10%,无效0例,总有效 率100%,效果显著。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小儿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 见病,90例小儿腹泻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疗程,临床表现粪便正常。二、小儿腹泻病证的诊断和鉴别诊
19、断1、概念和症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小儿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 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本 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 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 中毒型症状较为危急,可逐渐出现脱水、酸中毒危象。2、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节或不洁,或感受风寒、署湿等外 牙0损伤脾胃,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不愈等脾胃虚弱或脾 肾阳虚。脾胃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 分,合
20、污并下而成泄泻。小儿生理上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之 说,小儿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功能较弱,无论内伤乳食或外感 六淫,都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腹泻。3、辨证分型寒湿泻 大便稀薄多沫,色淡无臭,腹痛肠鸣,面色淡白,口不渴, 小便清长,苔白腻,脉儒,指纹色红。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大便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 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伤食泻 院腹胀满,泻前哭闹不安,泻后痛缓,大便量多酸臭,含有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多矢气,常伴有呕吐酸馊,口奥纳呆,不思乳食, 苔厚或垢腻,脉滑。脾虚泻 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黄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 薄夹有奶块或食物残渣,或每餐过
21、后即泻,苔薄,脉儒。若腹泻日久不 愈,进而可损及肾阳,泻下不止,完谷不化,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舌 淡苔薄,脉软无力。4、鉴别诊断(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健 全所引起。这类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仅有大便次数增多,而无其 他症状。(2)细菌性痢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伴脓血便为主要症状,患儿 般有菌痢接触史,大便细菌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三、在古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必旨全书及幼科推拿秘书中按摩 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推拿疗法在儿科中 的应用日益广泛,形成了刚柔相济、推穴走红最终为特点的独特的儿科 拿手法。用此法治疗小儿
22、腹泻,在许多专著中均有记载。如小儿推拿方脉活婴 必旨全书云:“大肠侧推到虎口,止泻止痢断根源”,“揉中腕,左 右揉则积滞食闷即消化矣。”幼科推拿秘书云:“七节骨,水泻, 从龟尾向上擦如数,立刻即”。四、我对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认识和治疗1、医术基本内容和特点 腹泻的发生与气候、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 经脉未盛,内脏、精气不足,卫外机能未固,故外易为六淫所犯,内易 被饮食所伤,且小儿生机蓬勃,脾胃负担一旦受外来因素影响,易致脾 胃受损,水谷失运,下注大肠而成腹泻。本人经过实践验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脏腑经络学说来调整患 儿的消化功能。经络内属脏腑,夕卜络肢节、沟通内外、
23、贯穿上下。经络 所属脏腑分布全身各部,从而构成了整体内、夕陪B的多种联系。经推拿 手法来刺激肢体部位的穴位,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促使六腑传导 功能恢复正常,所以运用分阴阳、补脾经、补大肠、揉板门、运土入水、 推七节骨、腬中脘、揉天枢等拿手法:促进气血运行、协调阴阳、抗御 夕卜邪、反应症候、传导反应、调整虚实、恢复消化、吸收、排泄的正常 功能。达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目的。且花费较少、简便易学、值得临 床推广。(1 )辨证推治寒湿泻:大便稀薄多沫,色淡无臭,腹痛肠鸣,面色淡白,口不渴,小 便清长,苔白腻,脉儒,指纹色红。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取 穴: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退六腑,揉外劳,
24、按足三里,揉脐,推 上七节骨,揉龟尾。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大便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 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取穴:清脾、大肠经,推后溪、三关,退六腑,揉龟尾、中脘、脐中。 伤食泻:院腹胀满,泻前哭闹不安,泻后痛缓,大便量多酸臭,含有未 消化的食物残渣,多矢气,常伴有呕吐酸馊,口奥纳呆,不思乳食,苔 厚或垢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健脾。取穴:补脾经、清大 肠、揉或推板门、揉中脘、摩腹揉龟尾。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黄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薄 夹有奶块或食物残渣,或每餐过后即泻,苔薄,脉儒。若腹泻日久不愈, 进而可损及肾阳,泻
25、下不止,完谷不化,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舌淡苔 薄,脉软无力。治法:健脾益气,温中止泻。取穴:补脾、肾经、清大 肠经,推三关,摩腹,揉脐,足三里、涌泉、指上七节骨、龟尾,捏脊。(2 )操作手法补脾经:旋推拇指末节罗纹100-300次;清脾经:由拇指端向指根方 向直推50-200次;推大肠:从食指虎口 100-300次为补,反之为泻; 补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旋推50-100次;揉板门:手掌大鱼际按揉式 或由拇指直推向腕横纹100-300次;推三关:前臂阳池近桡骨侧一直 线,自下往上直推40-120次;退六腑:腕横纹至近尺骨侧或直红,自 肘推向腕40-120次;揉足三里:用指端在此穴揉50-100次
26、;消导法: 揉中腕、脐后自上腕向脐推30-100次,再摩腹3-5分钟;推上七节: 从尾椎端向上推至第四腰椎50-100次。用以上方法,急性期每日推拿 1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病案举例:张某,女,5个月,于2018年3月26日就诊,患儿腹泻 两天,每日4-6次,大便清稀夹奶块,哭不欲食,腹胀饱满,舌苔厚白, 指纹滞,为饱乳所致,按伤食型腹泻推3次,泻止胀消,再推2次以固 疗效。2、适应症和适用范围【适应症】小儿推拿疗法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 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 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 些。小儿推拿治消化系统的适应证较广,如:腹痛、腹泻、呕吐、消 化不良、少食厌食、疳积等治疗,也用于小儿保健与预防。【禁忌症】有重大疾病的小儿,如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 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派遗合同范本
- 养殖社购销合同范本
- 借条正规合同范本
- 公司网络线路维修合同范本
- 加工蔬菜采购合同范本
- 利益联结机制合同范本
- 出租专用桌子合同范本
- 与社区合作社签订合同范例
- 二手房按揭买卖合同范本
- 公司许可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1套
- 2025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
- 膀胱癌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2025年春期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25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共113页).ppt
- 19、白居易在杭州(四年级人自然社会)
- JJF 1609-2017 余氯测定仪校准规范(高清版)
- 40m预制T梁施工方案(共4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