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20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20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20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20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孰与昧行乎? ”平 公日:“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 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22,填空。(2分)(1)晋平公思学习,却又“恐己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

2、学了也没用了。(2)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因此晋平公才会觉 得他在观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秉烛之喻。23.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D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者,学到老。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知流。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参考答案】22. (2分)(1)晚(晚了),迟(迟了)(1分)(2)天黑(天色晚)。分)写作评分时应注意: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下列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应评为一类卷:A. 立意新颖:B.构思巧妙:C.感情真挚动人:D.语言富有个性切忌打保险分(

3、及格分)、印 象分,要敢于拉开档次,敢于打高分。书写分3分。其中,文字规范1分,端正1分,整 洁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己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 说:“为什么不点上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 点上火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2020湖南常德)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日:天之于民厚矣! 殖五谷,生鱼

4、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进日:“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 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 蜗喈肤,虎狼食肉,岂天本为蚊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祖:出行前祭祀路神的仪式。预于次: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蚁吸血的昆虫。 喈:叮,咬。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齐田氏祖壬庭 预壬次B.田氏视之B.田氏视之C.哒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徒哒大小智力而相制D.非相为面生之人取可食者面食之15、短文中田氏和鲍氏之子各持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6、阅读短文,

5、你有什么感悟?(2分)【参考答案】14、C15、田氏认为,万物都是由上天制造供人类所食所用的。体现出他“人类是万物的主宰” 的观点。鲍氏之子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并存,种类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智力差别而已。 体现出他“众生平等”的观点。16、示例:从鲍氏之子的话中,我们感受到天地万物与人类是并存的,我与自然应该平 等相处,和谐发展。【参考译文】齐国贵族田氏在庭院里祭祀路神,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有人献上鱼和雁, 田氏看到后感慨地说:“上天对百姓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种植了五谷,生养了鱼、鸟,供我 们享用。”赴宴的众宾客都随声附和。有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也在宾客中,这时他走上前说:“事情并非

6、像您说的那样。天 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世上,都是物的种类。物的种类并无贵贱之分,仅仅以智 慧高低和力量强弱的不同而相互制约,强的一方能够吃掉弱的另一方,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 而生存的。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而产生的呢?而且蚊、则叮咬人 的皮肤吸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说上天生出人是为了蚊、蜗可以吸血,虎、狼可以吃肉 吗? ”(2020湖南湘潭)竹鸡之性,遇其侍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 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己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鹏鸿 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女竿

7、取之。鹿 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婚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鹿足一挂, 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 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注解侍:同类。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罔:同“网”,捕猎的工具。留jie:同“洁”。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 之意。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 “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往往以长纸带黏

8、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 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 应选“跟踪”之义。1L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9、3分).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4分)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一一吕氏春秋【参考答案】10-11 CB12、(1)鹏科来往飞行,边走边食(2)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13、文中每种动物都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但却被人类利用而被捕捉;链接材料是指 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 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苦了。因此我们人类要做到尊看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利用自己 的智慧随心所欲地滥杀,要善待小动物,特别是濒危的野生

10、动物:要合理利用自然,也要 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反对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等行为;利用改造自然要立足现在, 着眼未来,反对只顾眼前利益肆意开发行为,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完 善有关大自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监察部门,发动群众一起保护大自然.【参考译文】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 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 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 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鹏鸽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 少撒些谷米

11、在上面。鹏鸨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麋出没在荒草中,害 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麋经过的地 方,麋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 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 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2020湖南长沙)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邮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 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人 世她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

12、戚好求之不得也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 ”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 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遗二白鸽,笼送 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 ” 答云:“亦肥美。”张惊日:“烹之乎? ”日:“然张太惊日:“此非雪鸽也!”某回思日: “味亦殊无异处(节选自聊斋志异鸽异)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C.尝求得二白

13、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张大惊日:“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日:“味亦殊无异处。”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 “宝剑赠壮士”的愿望。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C.张幼量按照够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参考答案】A (3 分)【答案】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

14、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4分)(说明:非常”翻译成“非同寻常”得1分,“回思” 1分,“殊无异处” 1分,句意连 贯1分。)B【参考译文】鸽子的种类名称繁多,数不胜数,只有玩鸽内行的人,才能辨识清楚。邹平县有位张幼 量公子,特别喜好鸽子。他按照鸽经来四处搜求,力求搜寻到天下所有品种。他养鸽子, 如同养育婴儿一样。山东一带养鸽子的行家,以张公子家为最著称,张公子也常以善养鸽子, 自我夸耀。曾经求得两只白色的鸽子,是世间少有的,非常的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 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即使亲朋好友向他求要,也是得不到的。有一位张公子父亲的朋友,是个贵官。一天,见到公子,

15、问:“你养了多少只鸽呵?” 张公子谨慎地回答几句,就退下来。怀疑某公是爱好鸽子的,想赠送两只鸽子,但是实在舍 不得。又想到长辈来索求,不能过于抹他的面子,而且也不敢以平常的鸽子送给他应付差使, 就选两只白鸽,用笼子盛着去送给他,自己以为就是送千金的礼物,也不如这两只鸽子珍贵。 过了几天张公子见到某公,而某公说话间,并无一语感谢赠送鸽子的事。张公子不能忍耐, 便问:“前天我送的鸽子可中意?”某公回答说:“也挺肥美。”张公子惊讶地说:“大人 把鸽子烹了?”某公回答说:“是啊! ”张公子大惊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 了一下说:“味道也没什么特殊的。”(2020湖南株洲)【甲】河曲智叟笑而

16、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列子汤问)【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 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 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选自吕氏春秋别类)注释生:湿。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挠:弯曲。败:坍塌。缘

17、:根据。.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何苦而不平()室之始成也善( ).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参考答案】(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

18、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还怕挖不平吗.苦:愁。句意为: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善:好的。(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 后一定会毁坏的。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故选:Do(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语有:汝,你。彻,改变。句意为: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 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句中重点词语有:好,喜欢。通,懂得。句意为:高阳应该只喜欢从

19、小处观察,不知 道大的道理啊。(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ABC.正确:D.有误,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全面考虑,否则就 会事与愿违。故选:D.答案:.愁好的.D.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D【点评】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时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

20、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工【参考译文】【甲】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宜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 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 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乙】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 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

21、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 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 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 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高阳应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2020湖南郴州)【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蹊xi:踩踏,践踏。挞忖:用鞭子或棍子打。曷hd为什么。恬:安 静、平静。.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

23、初(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分)(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 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王

24、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 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 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安阳的韩性听说后感到奇怪。异:感到奇怪。故选:B.(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重新/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B.早晨/早晨;C.来/按照;D.助词,无意义/助词,的。故选:Bo(3)本题考查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

25、法是增、册人 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 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有:以为,认为。益,好处。句意为: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 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句中重点词有:如此,像这样。曷,同“何”,为什么。句意: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 为什么不山着他呢?(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根据“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面对狰狞凶恶的 神像,王冕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故选:Do答案:BB(3)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儿

26、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D【点评】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 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 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 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 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

27、 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前到寻阳的时候,和吕 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 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填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 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 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 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

28、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 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 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 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 多通的儒生。(2020湖南衡阳)【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

29、【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日:祖育儿生女, 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 父日:“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日: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 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 注原谷:人名。捐:抛弃。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门外戏元方入门不感速父日是负义也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捐祖壬野皆以美王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丕父丕从,作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汝何以

30、收此凶具?15、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3分)16、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 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3分)【参考答案】13 B12、玩耍回头看规劝 这14、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15、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 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 “无

31、礼”。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 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16、甲文中的元方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讲礼守信的”的传统美德;乙文中的原谷身 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则继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每次吃饭时都不浪费一粒粮食,写字时不浪费一张纸等。【参考译文】【乙】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 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 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 跟随在(父亲

32、)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 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 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2020湖南怀化)(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33、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 人;余则细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 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 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日:“夫人

34、好学,虽 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 名,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腰白玉之环 ()(2)媵人持汤沃灌()(3)同舍生皆被绮绣()(4)常以净衣易之().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谓之行尸走肉B.计日以还以记其事C.或遇其叱咄或依林之下D.则又请焉则何以成.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B.

35、莲,花之君子者也。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皆以美于徐公。.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序”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 劝谏。.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力青年人珍惜良如的学 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 的重要性。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叙描相融,注重细节,言辞 恳切,极富感染力。D、甲文语言朴实,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 观努力;乙文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

36、响求学与成功。.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你谈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挂。句意为: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句意为: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句意为: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易:交换。(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于主谓之间/代词。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不译/用来。C.有时/有时。D.就/那么。故选:C.(3)本题考查文中看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37、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既,已经。益,更加。慕,仰慕。道,学说。句子翻译为:(我)已 经成年了,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句中重点词有:夜,晚上。缚,绑。句子翻译为: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 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判断。例句是倒装句,主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每于藏书之 家假借。从选项中找出运用判断句式的句子即可。A.省略句。B.这句话的意思:莲花是花中的君子。是判断句。C.反问句。D.这句话的意思:都认为我比徐公更美。倒装句。故选:Do(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BC.正确;

38、D.有误,乙文表现了任末不怕吃苦,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高贵精神品质。“情真意切, 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说法错误。故选:D.(6)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 句,来阐述感悟启示即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事例,可以得出: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 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或学习要勤奋专心不怕吃苦,才能有所成就。答案:(1)腰挂;热水;同“披”,穿着;交换。C(3)(我)已经成年了,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DD(6)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

39、乐无穷。或学 习要勤奋专心不怕吃苦,才能有所成就。【点评】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 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 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 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 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 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

40、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 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 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 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 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 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

41、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 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 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 ”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 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 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 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 欢学

42、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020湖南邵阳)【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 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

43、天下之害也。”兼爱中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C.故外户而不闭,愚谓大同。(这)D.家之与家之相等。(掠夺).翻译下列句子。(4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译文:.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3分).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 B【亲:以为亲】.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分)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 长。(2分).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

44、、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 (3分).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 之间和谐相处等。(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 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 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2020湖南湘西)【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45、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柳下惠不羞污君巴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一一孟子【注释】污君:坏的君王。佚:散失。悯:愤懑。.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戒之曰(谨慎)B.与民申之(遵从)C.不拿污君(以为羞)D.涉不隐贤(在朝廷做官).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此之谓大丈夫(2)柳下惠不羞污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富贵不

46、能淫,贫贱不能移,威式不能屈。.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有误,句意:告诫她说。戒:告诫。BCD.正确。故选:A.(2)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 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之谓”是固定结构,“此”作“谓”的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大丈夫做宾语,在“此之谓”和“大丈夫”之间划开

47、;“柳下惠”是主语,“不羞污君”是谓语,在主谓之间划开,即:柳下惠/不羞污君。(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 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我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判断。乙文进不隐贤,必以其道”,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 事,表现了柳下惠“富贵不能淫”的特点,所以,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二答案:Ao(2)此之谓/大丈夫柳下惠/不羞污君(3)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

48、惑,贫贱不能使我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4)是,柳下惠的“进不隐贤,必以其道”是甲文观点“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具体 体现。【点评】断句的基本方法.整体把握语段含义;.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参考译文】【甲】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 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 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 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49、上,行走在天下 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 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我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我 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 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2020湖南岳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50、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舜发于吠亩之中B.A.舜发于吠亩之中B.百里奚举于市C.必先苦其心志D.征于色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愿为市鞍马 其喜洋洋者矣 天山共色.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1.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3 分)【参考答案】18、A(2

51、分)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画对1处给1分,画对2处给满分)(3分)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 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采分点:“使动句 式“曾益”各I分,句子顺畅1分)(3分)“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1分)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 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 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2分)(2020湖南常德)河中石兽纪的沧州南一

52、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钿,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丕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53、,可据理臆断欤? TOC o 1-5 h z 1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是非/木柿B.盖/石性坚重C. 一老河兵/闻之D.阅/十余岁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门纪于河(倒塌)B.遂反溯速逆上矣(顺流)C.沿河求之(代石兽)D.竟不可得(终了,最后)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作者纪的,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 清代中期以前的经典文献。B.选文简洁之至,又很生动。第一段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 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在打捞石兽一事上

54、,寺僧考虑不周,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 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选文情节波澜起伏,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 为确论”,最后又引出老河兵的“又笑日”,揭晓谜底。1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棹数小舟,曳铁钳,寻十余里,无迹。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5、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选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分) 【参考答案】11A12B13C14、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钳,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

55、陷坑。15、文章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 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 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 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 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 有更细致的了解,推断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说明了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 的特性的道理。启示我们

56、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 的真实情况。(2020湖南娄底)河中石兽 纪的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钿,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

57、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13、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参考答案】11、经过;事物的道理。1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13、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多思考观察,联系实际;看待问题 时不可片面,更不可主观臆断,要事实求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才 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020湖南湘潭)【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8、,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 劝学)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君子之行B非宁静无以致远C但A夫君子之行B

59、非宁静无以致远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蒙乃始就学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C.经,儒家经典,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诫子书中的“诫”与孙权劝学中的“劝”意义相同,均为劝诫、劝勉之义。B.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乙文则通过生 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C.甲文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乙文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