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哪些_第1页
灵感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哪些_第2页
灵感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哪些_第3页
灵感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哪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灵感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跳跃性。它不是以规定好的思维程序向前发展的,而是以非常态逻辑或反逻辑的形式出现、跳跃式地行进的。有时,脑海中只需闪现几个词汇概念或某种形象,就在瞬间完成整个思维过程。灵感思维是直接理解或认知,它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或概念,是组合部分信息,通过顿悟感知事物结构全貌的思维。其推理过程十分简约,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思维的后续活动去修改和证实。 (2)发散性。它能使多组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想法从纵向、横向、斜向开放性地向外扩散、辐射,使思维立体扩张。在相互交叉碰撞中,有时会偶然沟通一个意外的思路。这种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的思维,使思路变得更加宽广、自由、灵活。 (3)变

2、通性。当思维进程在一个方向遇到障碍时,直觉认识方法能冲破思维定势的负效应,进行思维的变通。改变思维角度,改变思维路径,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或通过逆向思维开辟创造的通道。甚至把问题推向极端,在被人们忽视的角落里寻觅答案。 (4)模糊性。灵感思维来自于潜意识状态中的顿悟、猜测、模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模糊性。一方面,灵感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思维的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大千世界中往往也存在着许多复杂而难以捉摸的客观事物,对此只能做整体的把握。灵感思维的模糊性,正好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认识模糊的客观对象。 (5)突破性。一是指直觉的灵感产生于一瞬间,具有爆发性与偶然性,像闪电那样一掠而过,稍纵即逝,必须

3、善于捕捉;二是指思维活动一开始就必须首先破除思维定势,超越原有思维框架。只有打破自身思维信息层次框架的束缚,才能产生。 (6)独创性。指灵感思维信息的独特性与创新性。每个人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灵感产生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和新意。 灵感思维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取得创新成果并不一定是运用了逻辑思维的结果,而是得益于顿悟与灵感。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月牙上的弧形阴影,用直觉联想全形才获得地球可能是圆形的天才预见。英国著名史学家吉本年轻时立志编史,但苦苦思索却一直定不下题目,有一天在罗马凭吊古迹时,触发灵感,才决意写一部罗马史

4、。他自己这样叙述说:1764年10月15日,就是在罗马,当我伫立在这座古都的废墟里,在夕阳残照中缅怀往事,陷于沉思时,看到那些赤着脚的修道士在朱庇特神庙里唱晚祷诗,于是我脑海里第一次闪过一个念头:要写一部罗马帝国衰亡史。 3(p.358)之后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吉本果然完成了罗马帝国衰亡史这一体大思精的煌煌巨著。科学家们都十分强调灵感思维在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创造首先是直觉,而不是逻辑。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认为,逻辑思维只能用新的说法叙述一些在某些程度上早已为人们所知的东西,而灵感思维却恰恰相反,它常常导致智力上的跃进,放射出创造性的火花。现代教育理论也十分重视教

5、学过程中师生灵感思维能力的提高。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讲:直觉思维的发展是教师们的一个追求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逻辑思维几乎扮演着惟一的主角。但在发现学习中,直觉思维和它是并驾齐驱的两部马车。 灵感思维的训练培养。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实,不仅杰出的天才人物有灵感,普通人也有灵感,日常生活中我们赞成某人有灵气、悟性高,某篇文章是神来之笔,实际上就是谈灵感问题的,只是未曾意识到罢了。因此,我们一定要破除对灵感思维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树立我也有灵感的坚定信念。那么,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形成历史灵感思维呢 首先,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长期积淀中迸发灵感。灵感即顿悟。来不可遏

6、,去不可止,是突发性的,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空中楼阁。它是一个知识和能力长期积淀的过程,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是灵感思维产生的深厚底蕴和广阔背景。历史学者需要广泛地汲取知识,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敏锐地观察事物,以积累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并在大脑中存储起来。当显意识和潜意识发生碰撞时,就可以在储存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灵感,产生顿悟,迸发创造的火星。笔者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熟知辛亥革命失败论为学术界所公认。但一日夜间,在睡意朦胧状态中,竟产生了辛亥革命没有失败,辛亥革命胜利了,只是后来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样的认识。醒后,自己还想就着梦境思路著文阐述此观点,不期终日瞎忙,一

7、直未曾动手。但不久,就在某刊物上看到了别人论述辛亥革命没有失败的文章,该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此,只能怨自己没有抓住这一灵感思维,生发开来,写出佳作。以上事实证明,灵感出于勤奋。而要把灵感的火花变成创新的成果,同样离不开艰辛的劳动。 其次,在多元化的思路中,迅速地捕捉灵感,产生顿悟。灵感来自潜意识,触发潜意识需要悟性和灵气,而多元化的思路如八面来风,能吹开人们的心灵之窗。历史学者学习和研究问题应多思考、勤感悟、常交流,破除思维定势,激活创新意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才能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见解。如笔者在讲完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个

8、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突然对中国近代史上落后就要挨打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落后不一定挨打。笔者顺势肯定和赞赏了这个学生的灵感思维。引导学生就此开展讨论,让学生们在思维的彼此碰撞和交汇之中,激发悟性和灵气,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后续方式去验证灵感思维的结果。使大家最终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传统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不能为所有的历史事实所证实(例如抗美援朝战争中,落后的中国打败了强大的美国。),从而,提高了学生反思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最后,在类比联想中自由大胆地质疑求异,以获取不期而至的灵气。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不是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的,它往往借助于同类事物

9、的类比和联想而产生。尤其是在原型启发条件下产生的灵感,看似无关的原型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间的间接相似性和潜在联合点,必须通过类比和联想才能发现。灵感有时来自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的苦思冥想,有时来自紧张思考之后的轻松休息之际,有时来自似睡非睡朦胧恍惚之中。但共同之处则往往是由类比联想而唤起潜意识,并在与潜意识的交融中解开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 历史教材上认为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是宣扬剥削有理思想的,而有个学生在学习了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后,类比联想,顿生灵感,对此提出质疑,别出心裁地认为这句话反映了古代社会脑体劳动的分工情况,是正确的。又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在汉武帝时起到了肯定和神化君主专制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个学生从自己学过的生物链知识中受到启示,迁移联想,突发奇感,认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论,正是一个上天制约君主,君主制约人民,民意(人民意志)影响天意(上天意志)的循环制约链。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一方面说明君主统治人民是天经地义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君权还要受神权的制约,天意还要受人意的影响。这种可贵的朦胧想法,得到教师的赞扬,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