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3课 赤壁赋【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2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正襟危坐整理山川相缪通“缭”,环绕酾酒临江 斟酒 举匏樽以相属劝人饮酒抱明月而长终 永远终结而卒莫消长也最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收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到,往杯盘狼藉凌乱、杂乱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ABCD3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2、危:高B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引申为轻易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自余为僇人C歌窈窕之章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5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A.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望美人兮天一方B. 杯盘狼籍 如怨如慕C. 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 驾一叶之扁舟 白露横江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D何为其然也 如今
3、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不拘于时,学于余C挟飞仙以遨游作师说以贻之D侣鱼虾而友麇鹿蟹六跪而二螯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扣舷而歌之吾尝跂而望矣B其声呜呜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凌万顷之茫然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0对下面句子中加点
4、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 和相同,和不同 B. 和相同,和相同C. 和不同,和相同 D. 和不同,和不同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 扣舷而歌之A. 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B. 和相同,和不同,和不同C. 和相同,和相同,和不同D. 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2 * GB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 3 * GB3顺流而东 侣鱼虾而友糜鹿不知东方之既白 始指异之 孔子师郯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A= 3 * GB3/ = 2 * GB3/ / B/ = 2 * GB3= 3 * GB3/ / C/ = 2 * GB3/ = 3 * GB3/ D/ = 2 * GB3= 3 * GB3/ 13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固一世之雄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 B. /C. / D. /1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A太子及宾客知其
6、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5.下列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三十;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B.子,古代可以用于称呼士大夫、普通男子、自己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首尾衔接的船只。D.槊,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即长矛。匏樽,用葫芦做的酒器。【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
9、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B“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C“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
10、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18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
11、种苦闷之中。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昔为中书舍人,所行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制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博采众议
12、,多行寝罢;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财;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谤先帝者。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若不禁止,久将为患。”苏辙因奏曰:“臣昨取兄轼所撰吕惠卿制观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太皇太后曰:“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于是斥敦逸、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以札子自辨:“臣区区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
13、矫诬之甚乎!臣恐阴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曰:“缘近来众人正相捃拾,且须省事。”轼曰:“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嵇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B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
14、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C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D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书舍人,别称紫微舍人,为撰拟诰敕之专官。红楼梦中薛家祖上曾任此职务。B嗣位,继承君位,与“受禅”“践祚”含义相同,封建时代的帝位大多由嫡长子继承。C言事官,即谏官。宋代设置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司马光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D区区,诚恳深切之意,与李密陈情表“是以区
15、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含义相近。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董敦逸、黄庆基多次弹劾苏辙、苏轼,认为苏轼在做中书舍人时,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对先帝的不敬之词,并且与苏辙内外勾结,紊乱朝政。B吕大防认为,先帝施政或有不当之处,同时他还指出,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辞来弹劾官员的做法会危害朝廷,需加以制止。C苏辙拿出了苏轼所撰写诏书中的原话来分析,说明苏轼并没有毁谤先帝的意思;而太皇太后给苏辙的谕令,则暗含了她支持苏轼、苏辙的立场。D苏轼只是担心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会形成不良的风气,要坚决制止,以防其滋长,他并非为自己辩解;同时他也感激皇上能够秉公义、怀仁
16、心。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2)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24文章写吕大防提及先帝反思永乐之败的目的是什么?(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文本一: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
17、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文本二:伏见唐宰相陆
18、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
19、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B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C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D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唐朝爵位分九等。B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
20、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C翰林,古代官名。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一种是翰林供奉。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D“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出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他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初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奉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帛,但是德宗觉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体是没有什么损害的。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诤,不
21、惧违背德宗的意旨。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陆贽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2)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29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这个方面陆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二 解析版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对下列划
22、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答案】C【解析】C项,“泣”,如解释为“哭泣”从语法上讲不通,因此此处“泣”是“孤舟之嫠妇”发出的动作,故应是“使哭泣”。2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正襟危坐整理山川相缪通“缭”,环绕酾酒临江 斟酒 举匏樽以相属劝人饮酒抱明月而长终 永远终结而卒莫消长也最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收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到,往杯盘狼藉凌乱、杂乱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ABCD【答案】D【解析】永远存在;宝藏;
23、指享受3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高B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引申为轻易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答案】A【解析】A项,危险:正。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自余为僇人C歌窈窕之章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答案】C【解析】A冯凭,B僇戮, D趣趋。5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A.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望美人兮天一方B. 杯盘狼籍 如怨如慕C. 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 驾一叶之扁舟 白露横江【答案】B【解析】A项,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
24、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C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D何为其然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答案】B【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往。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
25、;第二个“于”,是介词,在。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也是连词,表顺承。D项,第一个“何”是疑问代词,什么;第二个“何”是疑问副词,为什么。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不拘于时,学于余C挟飞仙以遨游作师说以贻之D侣鱼虾而友麇鹿蟹六跪而二螯【答案】D【解析】D连词,表并列。A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B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扣舷而歌之吾尝跂而望矣B其声呜呜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26、之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答案】A【解析】A“而”均表修饰;B代词,指箫,代词,代士大夫之族;C结构助词“的”,这,这些;D连词,那么,转折连词,却。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凌万顷之茫然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D【解析】 D项的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0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 和相同,和不同 B. 和
27、相同,和相同C. 和不同,和相同 D. 和不同,和不同【答案】D【解析】“于”是介词,在;“于”是介词,表被动,被;“夫”是代词,那;“夫”,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引出议论,可以不翻译。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 扣舷而歌之A. 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B. 和相同,和不同,和不同C. 和相同,和相同,和不同D. 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答案】B“东”,名词做动词,东下;“渔樵”,名词做动词,打渔砍柴。“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朋友。“西”,名词做状语,
28、向西。“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歌”,名词做动词,唱歌。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2 * GB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 * GB3顺流而东 侣鱼虾而友糜鹿不知东方之既白 始指异之 孔子师郯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A= 3 * GB3/ = 2 * GB3/ / B/ = 2 * GB3= 3 * GB3/ / C/ = 2 * GB3/ = 3 * GB3/ D/ = 2 * GB3= 3 * GB3/ 【答案】A【解析】名词动用/ 名词作状语/ 意动用法/ 形容词动用。13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固一世之雄
29、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 B. /C. / D. /【答案】A【解析】判断句,都是用“也”表判断。是状语后置句,正常顺序分别为“月于东山之上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是宾语前置句,“安在”是“在安”的倒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被动句,“于”表被动。1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答案】D【解析】例句及A、B
30、、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其中例句和AC项的结构特点完全一致,都属于“中心词+动词+者”,B项属于“中心词+之+形容词”;D项是状语后置,“于”为标志。15.下列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三十;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B.子,古代可以用于称呼士大夫、普通男子、自己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首尾衔接的船只。D.槊,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即长矛。匏樽,用葫芦做的酒器。【答案】A【解析】晦是月末。【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
31、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
32、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3、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B“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C“美人
34、”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18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
35、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答案】16 D 17 B 18 B 19(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对饮。【解析】16D项“不知东方之既白”,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所以“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露出白色的曙光”。故选D项。
36、17B项,“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错误,应该是“斗宿和牛宿之间”。故选B项。18B项,没有“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应是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故选B项。19第一句关键词:“少焉”,不一会儿;“出”,升起来;“徘徊”,(明月)停留;“于”,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个状语后置句。第二句关键词:“渔樵”,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以为伴侣、与结伴;“友”,以为朋友、和做朋友;“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属”,劝酒、敬酒。【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
37、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
38、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
39、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
40、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昔为中书舍人,所行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制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博采众议,多行寝罢;
41、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至如本朝真宗即位,弛放逋欠以厚民财;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亦未闻当时士大夫有以为毁谤先帝者。自元祐以来,言事官有所弹击,多以谤毁先帝为辞,非惟中伤善类,兼欲摇动朝廷,意极不善。若不禁止,久将为患。”苏辙因奏曰:“臣昨取兄轼所撰吕惠卿制观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太皇太后曰:“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于是斥敦逸、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以札子自辨:“臣区区之忠,盖自谓无负矣。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
42、臣恐阴中之害,渐不可长,非独为臣言也。”太皇太后令辙谕曰:“缘近来众人正相捃拾,且须省事。”轼曰:“昔东汉孔融,才疏意广,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晋嵇康,才多识寡,是以遇钟会之祸。臣人无二子之长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二)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B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
43、但未暇改耳/C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D有曰/始以帝尧之仁/姑试伯鲧/终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轼岂谤毁先帝者邪/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书舍人,别称紫微舍人,为撰拟诰敕之专官。红楼梦中薛家祖上曾任此职务。B嗣位,继承君位,与“受禅”“践祚”含义相同,封建时代的帝位大多由嫡长子继承。C言事官,即谏官。宋代设置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司马光曾经担任过这一职务。D区区,诚恳深切之意,与李密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4、中的“区区”含义相近。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董敦逸、黄庆基多次弹劾苏辙、苏轼,认为苏轼在做中书舍人时,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对先帝的不敬之词,并且与苏辙内外勾结,紊乱朝政。B吕大防认为,先帝施政或有不当之处,同时他还指出,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官借谤毁先帝的说辞来弹劾官员的做法会危害朝廷,需加以制止。C苏辙拿出了苏轼所撰写诏书中的原话来分析,说明苏轼并没有毁谤先帝的意思;而太皇太后给苏辙的谕令,则暗含了她支持苏轼、苏辙的立场。D苏轼只是担心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会形成不良的风气,要坚决制止,以防其滋长,他并非为自己辩解;同时他也感激皇上能够秉公义、怀仁心。23把文
45、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庆基乃反指以为诽谤,不亦矫诬之甚乎!(2)则臣已下从二子游久矣,岂复有今日哉?24文章写吕大防提及先帝反思永乐之败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20A 21B 22D23(1)现在黄庆基竟然反过来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2)那么我已经在地下和这二人交往很久了,怎么还会有今天呢?24证明先帝有过追悔,证实苏辙所奏属实,印证了苏轼并未诽谤先帝。【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这样的话:“当初凭着尧帝的仁德,姑且试用伯鲧,后来凭着孔子的圣明,还不相信宰予。”兄长苏轼哪里毁谤先帝呢?我听说先帝晚年的时候,也自己深
46、深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时间改正罢了。“始以”“终焉”两词领衔,构成对仗结构,分别在其前断开,排除BC。“已行之事”做“深悔”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受禅”“践祚”与“嗣位”含义不同。“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指封建时代皇帝传位给嫡长子。“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践祚指即位,登基。三个词语含义不同。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D.“他并非为自己辩解”曲解文意,“非独为臣言也”强调不只是为自己辩解。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乃”,竟然;“指”,指责;“矫”,
47、假托;“甚”,严重。(2)“下”,在地下;“游”,交往;“岂哉”,怎么呢?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中观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大防曰:闻永乐败后,先帝尝咎两府大臣略无一人能相劝谏”,这句话是为了印证苏辙的话“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和太皇太后的话“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证明先帝自己也对曾做过的事追悔,苏辙说的是实话。既然先帝自己都已后悔无人劝谏,那么苏轼所写的内容就只是照实陈述而已,并非“诽谤先帝”。参考译文: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辛卯日(5月28日),御史董敦逸、黄庆基一并被罢免。董敦逸曾四次弹劾苏辙,黄庆基曾三次弹劾苏轼,说苏轼过去做中书舍人的时候,所写的诏书文辞中,有
48、指责先帝的话,并且苏辙与他内外勾结来紊乱朝政。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都递交了奏折,吕大防上奏说:“董敦逸、黄庆基弹劾苏轼所写的制词毁谤先帝,臣私下里观察先帝心意,本想着要富国强兵来统治四方,可是一时间群臣附和迁就得太过头,所以事情的处理或许有不恰当的地方。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开始治理国政,根据老百姓的需求,随时补救更改施政措施,该是事理应当这样罢了。汉武帝喜欢用兵征伐,征收重税伤害了百姓,汉昭帝继位后,广泛采取众人的意见,大多税收都停止征收了;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毁谤先帝。以至像本朝真宗皇帝即位后,免除百姓拖欠的款项来使百姓的财富丰厚;仁宗皇帝即位后,停止修建宫室来滋生民力;也没有听到当时的士
49、大夫们有人认为是毁谤先帝的。自元祐年间以来,言事的官员有所弹劾,多以谤毁先帝为说辞,这样做不只是想中伤善良的人们,还想动摇朝廷,内心里的想法极其不善良。如果不加以禁止,时间久了将成为祸患。”苏辙就上奏说:“臣昨天拿来兄长苏轼所撰写的关于吕惠卿的诏书细看,里面说到先帝时,有这样的话:当初凭着尧帝的仁德,姑且试用伯鲧,后来凭着孔子的圣明,还不相信宰予。兄长苏轼哪里毁谤先帝呢?我听说先帝晚年的时候,也自己深深后悔已经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时间改正罢了。”太皇太后说:“先帝曾追悔过去的事情,以至于流下了眼泪。”吕大防说:“我听说永乐城战败后,先帝曾经责备两府的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够劝谏。”于是贬斥董敦逸、黄
50、庆基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苏轼用札子自我分辨说:“我凭着真挚诚恳的忠诚,自己认为没有辜负先帝。现在黄庆基却反过来指责我是诽谤(先帝),不也假借名义诬陷得太严重了吗!我担心这种暗中伤害他人的做法(形成风气),这种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这不只是为我自己辩解。”太皇太后吩咐苏辙说:“由于近来众人正互相收集攻击对方的材料,你一定要明白事理。”苏轼说:“过去东汉的孔融,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因此遭遇被路粹诬陷的冤屈;西晋的嵇康,天资高但见识少,因此遭遇钟会诬陷的灾祸。我没有这两个人的长处却兼有古人之短处,如果不是陛下有最公正的心而践行宽恕,有最仁慈的心而以光明照耀我,那么我已经到地下和这二人
51、交游很久了,哪里还有今天呢?”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文本一: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
52、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貌从,心颇不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文本二: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
53、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B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C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
54、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D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唐朝爵位分九等。B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C翰林,古代官名。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一种是翰林供奉。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
55、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D“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出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他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初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奉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帛,但是德宗觉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体是没有什么损害的。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诤,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陆贽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
56、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2)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29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这个方面陆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答案】26D 26D 27B28(1)现在,陛下既然没有实际的利益来敦促劝勉人们,又不重视虚无的名誉,反而过多地加施于人,人们便无所依凭了。(2)智慧与子房(张良)相当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辩论的才能像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29第一问:属于“用人听言之法”这个方
57、面的奏议,属于官职任用这一方面。第二问:主要观点:陆贽认为应该考虑名誉与利益并重来使官员归顺与任职。(意思对即可。)【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倘若奉献瓜果的人也被授予试官,他们必然就会相互谈论说:“我们抛下生命才得到官,这些人因进瓜果也得到官,这乃是国家把我们的性命看得像瓜果一样了。”“献瓜果者”是“亦授试官”的主语,主谓衔接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以吾之躯命”作为“同于瓜果”的状语,不能独立成句,所以排除B。故选D。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说法错误。“贞观”应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58、章内容的能力。B选项认为“陆贽敢于直言谏诤,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的原因是“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这是错误的,颠倒了原因和结果。因为陆贽秉性正直贞刚,敢于直言谏诤,所以德宗才会信任器重他。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敦劝”,敦促劝勉;“滥”,过多;“藉”,依凭。(2)“过”,胜过;“术”,方法;“疏”,粗疏。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一内容可知,这是劝谏皇帝不要随意授予官职,涉及用人的问题,所以属于材料二中“用人听言之法”这个方面的奏议。关于陆贽的观点,从材料一“今陛下
59、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可知,陆贽认为应该考虑名誉与利益并重来使官员归顺与任职。参考译文:文本一:德宗在路途上,百姓中有奉献瓜果的,德宗准备授给他散试官,便向陆贽询问。陆贽上奏,认为:“授给爵位,通常应该慎重,珍惜,不能轻易封赐。事情的发端虽然微小,以后的流弊肯定严重。对于奉献瓜果的人,只能赐给钱帛,不应该用官位来酬报。”德宗说:“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体是没有损害的。”陆贽又上奏疏,大略是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财赋不足以供应对将士的赏赐,于是以职官为赏赐的办法便兴起了。身着青、绯色朝服的人混杂在小吏和供给使役的人们中间,金鱼袋和紫色的朝服普遍加封给地位微贱的人们。一般说来,诱导人们的方法,只有名誉与利益。名誉接近虚无,但对教化来说却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实际,但对道德来说却是次要的。专门给人实际利益而不以虚无的名誉加以补助,就会耗费资财,物力难以供给;专门给人虚无的名誉而不以实际利益作补助,就成了空话而人心不肯归附。如今的员外官和试官,与勋官、散官、爵号很有些类似,虽然授给这种官不用消耗薪俸,不占去名额,然而对于冒着锐利的刀锋,去排除忧患与危难的人们,是用这种官来奖赏他们的;对于竭尽全力,付出劳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武汉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课题申报参考:涉外民商事合同中经济制裁法适用问题研究
- 《动物科学养殖技术》课件
- 液体化工产品购销合同
- 公司员工聘用合同范年
- 跨境投资与并购项目合同
- 订购水处理设备合同
- 全新茶叶销售购销合同下载
- 洗车店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版电力设施维修保养合同协议3篇
- 最经典净水厂施工组织设计
- VDA6.3过程审核报告
- 2024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骨科手术中常被忽略的操作课件
- 《湖南师范大学》课件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导尿术操作技术
- 中日劳务合同范本
- 白宫-人工智能行业:美国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英译中)
- 典范英语8-15Here comes trouble原文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