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英雄与反英雄论文导读:从纵向上看,这些暴力形象的生成,都与两位作家童年或青年时的暴力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横向对比来看,在表面呈现相似性的同时,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于是这童年时代血淋淋的色彩与景象逐步演化为一种暴力的象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那种血淋淋的,令人作呕的,类似于生物解剖的场面描写频繁出现,于是他笔下的人物就是这样经常遭受着身体暴力。关键词:暴力记忆,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反英雄化 鲁迅与余华这两位分属于中国现代、当代的浙江作家,无疑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并且受到了评论界的过分关注。他们一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一位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
2、先锋文学的领军人物,一位以其创作与思考超越了那个时代与民族,拥有了一种寂寞的命运,而另一位又何尝停止过先锋的尝试与探索呢?大概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吴越文化,雄悍的精神品格注入其中,使二者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可比的相似性,有的评论者甚至认为,余华是鲁迅精神最有力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纵观他们的创作,我们发现在两位作家都涉及到的暴力母题下,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许多暴力形象。从纵向上看,这些暴力形象的生成,都与两位作家童年或青年时的暴力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横向对比来看,在表面呈现相似性的同时,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本文试图从暴力这个两位作家都涉及到的创作母题入手,比较他们笔下暴力形象的创作异同。论
3、文检测。 一暴力记忆 暴力,这个充满血腥的词汇,成为鲁迅与余华小说创作的一个共同母题,但在写作中,他们却对这个母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阐释。 现代心理学认为,童年或少年时代的记忆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个作家年少记忆中的独特场景往往能成为其今后创作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或母题。众所周知,父母的离异和家庭的变故对张爱玲的影响是深刻的,给她的心灵抹下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大家族的衰败,父母的长期不和,母亲的几次离家留洋,父亲的蓄妓吸毒,这些反映在她的创作中,使她的小说中时常会出现一个专横暴虐的父亲,一个自私冷漠的母亲,一个阴险残忍的后母1R143这些形象。 据此,我们一同走进鲁迅与余华的童年及青年的记忆,共
4、同追寻一下那源于此的暴力记忆。首先来看一下鲁迅,那就不得不提到1906年的幻灯片事件,那时鲁迅正在日本留学,在一次观看幻灯片中,鲁迅受到了极大的震惊,画面的内容最终让这位立志学医报效祖国的青年志士弃医从文,从此才有了20世纪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就幻灯片的内容来讲包括着这样的内容:日俄两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厮杀,而中国人甘为其做侦探,当中国人被捕受戮时,自己的同胞却津津有味的欣赏着杀人的场面。从此,鲁迅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身体遭受暴力所引起的创伤,可以用医学的知识进行医治,而精神上所遭受的暴力,医学却无能为力,同时这种精神创伤必然会导致更严重的身体创伤。自然鲁迅在这里已经将人看作是身体与精神的
5、二元对立体,并深深地思索着这种精神的暴力又源自何方。 而余华的暴力记忆则来源于其父亲的影响以及他从医的经历。他曾这样提到过他童年的记忆:对于死亡和血,我却是心情平静,这和我童年生活的环境有关,我是在医院里长大的。我经常坐在医院手术室的门口,等待着那位外科医生我的父亲从里面走出来。我的父亲每次出来时,身上总是血迹斑斑,就是口罩和手术帽上也都沾满了鲜血。有时候还会有一位护士跟在我父亲身后,她手提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2R152幼年的这个场景反复出现在余华的脑海中。随后,在余华成为牙医的几年中,应该说从生物属性上来讲,他对人的理解有了更加透彻的洞悉。于是这童年时代血淋淋的色彩与景象逐步演化为一种暴力的
6、象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那种血淋淋的,令人作呕的,类似于生物解剖的场面描写频繁出现,于是他笔下的人物就是这样经常遭受着身体暴力。 二暴力形象 在余华与鲁迅的童年及青年的记忆中储存了大量的关于身体与精神的暴力记忆,由于两人同样的从医经历,所以都不自觉的将人划分为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在他们的创作中,二人巧妙的运用了他们的医学知识,将精神的病态与身体的症状融为一体,出现了众多的疯子形象。 在鲁迅的笔下,疯子的形象往往成为先觉个体的象征,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他,药中的夏瑜等。从身体暴力上来看,他们或被迫吃药就医,以致被众人幽闭起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或遭人中伤,被
7、人遗弃(伤逝中的涓生、子君);或最后被枪杀(药中的夏瑜);或吐血致死(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些疯子或狂人所遭受的身体暴力,正是在于他们精神上的先觉,而精神上的先觉却被麻木、愚昧的国民当成了身体上的病态,而遭受身体暴力。在这里,鲁迅先生所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身体暴力的实质,即施之于精神的暴力。因此,先觉的个体便在这种双重暴力之下成为疯子。 在余华的小说中,同样也出现了许多疯子的形象,如河边的错误中的疯子,一九八六年中的历史教师,四月三日事件中的我,现实一种中的山岗、山峰(潜在的疯子)。这些疯子已和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大相径庭。以一九八六年为例,在小说中,出现的疯子形象,是一个历史教师,他是文革暴力的受
8、害者,他总是生活在历史之中,虽然回到现实,却总与现实格格不入,妻子、女儿因为他的出现而感到恐惧,虽然他与鲁迅笔下的先觉者形象有些相似,都遭受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暴力,但他在想象中对他人身体的施虐最终残害了自身,他所遭受的身体暴力(自虐)并未唤醒民众,他也并没有在精神上占有优势。他的疯更多的是因为越出了常规,越出了理性的界限,历史暴力的阴魂并未从他身上消失,最终他在这种暴力表演中走向了歧途。又如河边的错误中的马哲,显然余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灾难拯救者的形象,在这一点上似乎又与鲁迅笔下的精神界战士有些类似,然而,却很难将他看成是在精神上占优势的个体,最后马哲不得不装疯,来躲避法律的制裁,这显示了主体的
9、软弱。 三英雄与反英雄 鲁迅笔下的疯子是因为民众对先觉者的不理解而称其为疯子,疯子所代表的是新的价值观念,这与五四新文学观念相对应,被称为疯子,正体现了旧文化在精神上对先觉者所实施的暴力,因此,鲁迅笔下的疯子就带上了悲壮的英雄色彩,而余华小说中的疯子,则更接近于我们通常所界定的疯子,因而,在他们身上很难再看到鲁迅笔下疯子的英雄色彩,也不见了五四先驱者那种理想主义的痛苦和英雄主义的孤独,而表现出反英雄的倾向。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中,都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的青年。论文检测。狂人日记中的这个青年,他感觉到所有的人都憎恶他,想迫害他,他认为所有的人都要联合起来,要对他采取一次阴谋行动,这
10、行动便是要吃掉他,而这主谋便是他大哥,在他看来,所有的人已联合起来,都准备就绪了,就等着分享他了,而四月三日事件中的青年,他同样感觉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同学,街上的陌生人,店里的营业员以及他的邻居、父母等,都憎恶他,想迫害他,他同样认为所有的人都已经联合起来,要在四月三日这一天对他采取一次行动,这行动的目的便是害死他,或者站在脚手架上拿砖头砸死他,或者把他劫持到马路中间让车撞死他,总之,是要置他于死地,他也同样坚信这行动的主谋是他的亲人父母。在这些方面,两个作家的认识是相同的,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面对这种同样的生存处境,面对他人的阴谋诡计,他们采取的态度却是不同的。狂人日记中的我,充满了正气,大
11、义凛然,他蔑视包括大哥在内的吃人者,毫不畏惧的反抗着周围人对自己的迫害,虽然晓得他们的布置,都已妥当了3R10,但是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3R10,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3R13,于是,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3R13,正是在这快活的笑声中,充满的是正气和义勇,以致于我向吃人者质问道:从来如此,便对么?3R15并且敢于义正言辞的劝告大哥,敢于向吃人者宣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3R17在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而在四月三日事件中的他,则是一个灰色的受害者形象,他处于迫害者的监视之中,他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艰险,却无力
12、与这强大的现实对抗,他以最坏的恶意去推测现实,而现实却往往被他不幸言中,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勇气去质问这些监视者和迫害者,只能在自己所设的假想中挫败对方,他洞悉到站在文具柜台里的姑娘就是这样一位监视者,但他却不敢直接去质问他为什么要监视他,这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像假设中的他那样坚定而且沉着,而她显然也不是假设中那么善良和温柔。因此他对这场绝对现实的,没有任何想象色彩的对话结果缺乏信心。4R138同样,他又在自己心造的幻想中对另一位跟踪者实施惩罚,让他捂着肚子在地上呻吟,但他却始终不敢将这种反抗的欲望现实化,因为他觉得如果走上去的话,所得到的结果将与他刚才的假设相反,也就是说躺在地上呻吟的将会是他。那人
13、如此粗壮,而他自己却是那样的瘦弱。4R163这种肉体上的弱小与精神上的恍惚,使他注定只能成为阴谋的牺牲品。 狂人日记中的我粉碎他人阴谋的方式是大声宣告自己洞悉了他们的阴谋,而且,我不仅要粉碎掉他人吃掉自己的阴谋,还要粉碎他们吃一切人的阴谋,要劝戒吃人者从真心改起3R17,要让他们去了吃人的想法,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3R16,要彻底改变现存的人吃人的现状。论文检测。四月三日事件中的他,则只敢以逃跑的方式来粉碎他人的阴谋,来阻止四月三日事件的发生,他在四月三日前一天,像做贼一般,钻进一列煤车,离开了家乡。在车上,他开始想象起明天他们垂头丧气、气急败坏的神情来,无疑他的父母因为失职将会受到处罚。他将
14、他们的阴谋彻底粉碎了,他不禁得意洋洋。4R170他只敢也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来报复他们。 这种反英雄人物的出现构成了对鲁迅笔下启蒙主义英雄的消解,狂人、疯子的英雄气概首先来自他高出于正常人的对人类理性的信仰,正如狂人反复言说的一句话: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3R11,他坚信可以用理性来挫败和劝转吃人者。理性使狂人从历史的字缝里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3R12这种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和对未来的确信给予了他反抗的自信,而成为启蒙时代的英雄,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精神的危机,心理的困境折磨着人们,没有统一明确的被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社会典范无从确立,所以文学作品中出现反英雄的人物形象也就成了必然。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不能成为狂人式的英雄人物,正在于他眼中的世界已由狂人眼中新旧对立的理想化世界变为一个他无力把握的非理性世界,他甚至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以理性来改变世界。这正是余华区别于鲁迅的,在余华眼中的人物处境。 作者简介:鲁毅(1983),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级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盐酸丙哌维林片数据监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浮锚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液体一氯乙酸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钛合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能门锁行业供需预测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无动物软明胶胶囊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不含听力音频)
- 锂锰电池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虚拟化技术下的安全隔离与监控-全面剖析
- 跨境数据传输与安全保护
- 制衣厂安全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及排查表
- ISO13485质量管理手册
- 辩论赛PPT模板模板
- 发电厂贮灰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写作
- 建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模板范文)
- 钳工中级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2706.2-2023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第2部分:退化机理
- 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短评”相关写作(真题+技法+练习)
-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里外》教学PPT课件【幼儿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