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第三章第四讲同义词的辨析_第1页
《古汉语》第三章第四讲同义词的辨析_第2页
《古汉语》第三章第四讲同义词的辨析_第3页
《古汉语》第三章第四讲同义词的辨析_第4页
《古汉语》第三章第四讲同义词的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9/16同义词的辨析2022/9/162内 容 导 入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同义词的差异性 同义词的产生内容小结思考题2022/9/163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4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5内 容 导 入什么是同义词 什么是同义词,学术界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下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目前,通行的定义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是同义词。但就古汉语来说,同义词多数是意义有同有异的,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词,严格上来说是没有的。例如“杀”和“弑”概念意义相同,但色彩意义有别。2022/9/166 说文:“杀,戮也。”“弑,臣杀君也。”又如“黎民”和“黔首”都表“百姓”,但存在

2、地域和时间上的差异。说文:“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所以,古汉语同义词是指同一词类中意义同中有异的一组词。“同中有异”的“同”,是确立同义词的依据;“同中有异”的“异”是辨析同义词的重点。2022/9/167如何确定同义词 古汉语历史悠久,同义词现象普遍。所以确定一对词或一组词是不是同义词,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不能主观臆断。尔雅可以说是一部同义词典,书中大部分是把古典作品中运用的许多同义词一条一条地归纳起来,与“据形系联”的说文、“同音类聚”的广韵形成“形、音、义”的三足鼎立。古书注释、字书、尔雅一类训诂书是确定同义词的一种客观依据。一般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看作是古汉语同义词。

3、2022/9/1681、直训,即用一个同义词来直接训释另一个词。例如:逆,迎也。增,益也。髦,俊也。(尔雅释言)实,富也。供,设也。骇,惊也。(说文)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杜注:“毙,踣也。姑,且也。”2022/9/1692、互训,即用同义词来相互训释。例如: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追,逐也;逐,追也。(说文)罗谓之离,离谓之罗。(方言)2022/9/16103、递训,即同义词递次为训。例如:遭,遇也;遇,逢也。(说文)速,征也;征,召也。(尔雅释言)论,议也;议,语也;语,说也。(说文)2022/9/16114、同训,即用一个词训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例如:扶

4、,佐也;辅,佐也。(说文)初、哉、首、基、祖、元、胎、俶(ch)、落,始也。(尔雅释诂上)战国策中山策高诱注:“丽,美也。”淮南子说林训高诱注:“佳,美也。”“丽”“佳”同训为“美”。2022/9/1612 确定同义词除上述四种主要方法以外,有时还可以利用互文见义相训、异文交叉相训、同义连用相训的方法。例如: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淮南子齐俗训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盐铁论通力)2022/9/1613楚国之举,恒在少者左传文公元所 楚国之举,常在少者。史记楚世家会梁孝王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会梁孝王薨。(汉书司马相如传)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牧民)而季孙适懈,有过失。(韩非子外储说左下)20

5、22/9/1614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15一、同义词的产生 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大量的同义词。探求它们的历史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析之。同义词产生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同义词 有些同义词原本不同义,后来随着词汇的历史发展,词义的引申、兹生变化,成了同义词。这是古汉语同义词形成的主要途径。例如:2022/9/1616卑 贱 “卑”的词义原为“低下”,与“高”相对。如礼记中庸:“譬如登高必自卑。”“卑”用如本义。后来,“卑”引申为“低贱”,国语晋语:“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注:“卑,贱也。”“何以卑我?”即“为什么把我们晋国看得低贱

6、?”“贱”的词义原是“价格低”,与“贵”相对。说文:“贱,贾少也。”汉书食货志:“贵则卖之,贱则买之。”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贱”用如本义。2022/9/1617 “价低”为贱,所以“贱”也引申为“低贱”。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此。”“贱”用引申义。这样“卑”和“贱”便发展成了同义词。如图 卑:低下(本义)低贱(引申义) 贱:价低(本义)低贱(引申义)2022/9/1618徐 慢 古汉语中“徐”和“慢”都表示缓慢,但本义不同。说文:“徐,安行也。”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徐”与“疾”相对,“徐”有缓慢的意思,以说文的“安行”

7、为本义,则“缓慢”已是引申义了。说文:“慢,惰也。”周易系辞“上慢下暴”中的“慢”用如本义。释名:“过时而不葬曰慢。”2022/9/1619 由“惰”向“缓慢”引申,广雅释诂:“慢,缓也。”汉魏之际,“慢”已有“缓慢”义了。至此,“徐”和“慢”在“缓慢”义上成了一组同义词。如图: 徐:安行(本义)缓慢(引申义) 慢:怠慢(本义)缓慢(引申义 2022/9/1620屦 履 屦(j)是名词,是由麻、葛、丝等质料制成的鞋。齐晋鞍之战:“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履”是动词,本义是踩。诗小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中的“屦”“履”有明显的区分,不能互换。

8、2022/9/1621 战国以后,动词的“履”才引申为名词“鞋”义。如史记留侯世家“孺子下取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买履者。”中的“履”均用作引申义。如图: 屦:麻鞋(本义) 履:踩、践(本义)鞋(引申义)2022/9/1622贼 盗 说文:“贼,败也。”本义是败坏、伤害。又“盗,私利也。”本义是偷窃。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后来“贼”也用以指盗窃之人,于是与“盗”成为同义词,并逐渐形成同义词连用的双音节词“盗贼。”如图: 贼:败坏、伤害(本义)偷窃(引申 义) 盗:偷窃(本义)2022/9/1623第 宅 古汉语中“第”和“宅”都有“

9、住宅”义,所以有复合词“第宅”,如古诗十九首:“王侯多第宅。”说文:“宅,人所托尻也。”尔雅释言:“宅,居也。”“宅”的本义是住宅。“第”的本义是次第。)2022/9/1624 在先秦时,“第”没有住宅义,后引申为“住宅”义,如史记外戚世家:“武帝奉酒前为寿,奉钱千万,甲第以赐姊。”“甲第”即“一等第宅”。如图: 宅:住宅(本义) 第:次第(本义)住宅(引申义2022/9/1625圄 狱 “圄”(y)的本义是监狱。晏子春秋谏下:“(齐)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藉重”即赋税繁重。“狱”的本义是诉讼、案件,如曹刿论战:“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

10、也与?”“狱”用如本义。2022/9/1626 “狱”后来引申为“监狱”,如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乃从狱中上书。”这样,“圄”和“狱”就成了同义词。如图: 圄:监狱(本义) 狱:诉讼、案件(本义)监狱(引申 义)2022/9/16272、各地方言的发展而形成的同义词 在古汉语中,某些方言词被“通语”(共同语)所吸收,从而形成同义词。杨雄的方言广泛地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例如:舟 船 方言:“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后来这两个方言词都进入共同语,成了同义词。2022/9/1628迎 逢 逆 方言:“逢、逆,迎也。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关而东曰逆。”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古乐府相逢行:

11、“相逢狭路间。”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公如齐逆女。”其中的“迎”“逢”“逆”均含有“迎接”义,成为同义词。“迎”为通语。2022/9/1629笔 聿 不律 弗 说文解字:“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又:“笔,秦谓之笔。”后来“笔”广泛使用,沿用至今,和几个方言词在古汉语中构成同义词。2022/9/16303、特定的礼法制度而形成的同义词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是没有阶级性的。可是在阶级社会里,特别是封建社会,一些同义词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词虽然不再使用,但在古籍中仍然存在着。为了学好古汉语,我们有了解它的必要。例如:2022/9/1631关于“死

12、” “死”本来是指一切人的“去世”,可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尊卑、贵贱等级分明,关于“死”这一概念,就有了不同的词来表示,这样便形成了一组同义词。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遮人曰死。”这在春秋左传以及其它古籍中,都是严格遵守的。这样,便产生了“崩”“薨”“卒”“不禄”“死”等五个同义词。2022/9/1632关于“杀” 把人杀死,古书中有“杀”“戮”“弑”“诛”等。“杀”和“戮”相近,都指一般的杀死。“弑”则只能用于下杀上的特定场合,如臣杀君、子杀父等,而且对杀上的人来说,是一种不义行为。礼记檀弓下:“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诛”含有对被杀者

13、的贬斥,一般用于处死有罪之人。韩非子难三:“有罪者必诛,诛者不怨上,罪之所生也。”2022/9/1633关于“赠” 同是送物给人,同辈的叫“赠”、“馈”(ku)、“遗”(wi);臣送物给君则叫“献”;君送物给臣叫“赐”。如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关于“我” 第一人称代词,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天子自称“朕”,诸侯自称“不谷”、“寡人”,一般人自称“余”或“予”、“我”。2022/9/16344、造词时意义相近而形成的同义词 有些事物,有不同的名称;有些事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累积下来,便形成了同义词。例如:宫 室尔雅释宫:“宫谓之

14、室,室谓之宫。”郭注:“皆所以通古今之异语,明同实而两名。”邢疏:“诗云作于楚宫、又曰入此室处是也。又丧服传继父为其妻前夫之子筑宫庙,是士庶人皆有宫称也。2022/9/1635 至秦汉以来乃定为至尊所居之称。” 又如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赵注:“巨室,大宫也”,以“宫”释“室”,可见先秦时“宫”“室”是同义词,并且后来有同义复合词“宫室”。如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秦汉以后,“宫”“室”意义有了很大差别。2022/9/1636偃 僵 “偃”和“僵”本义都指“仰倒”,是同义词。说文:“僵,偃也。”又“偃,僵也。”段玉裁注:“僵谓仰倒。”诗小雅北山

15、:“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吕氏春秋贵卒:“管仲扌于 弓射公子小白,中钩,鲍叔御公子小白僵。”注:“御,犹使也。僵,犹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即鲍叔使公子小白仰倒以避矢。这些材料,说明“偃”和“僵”是本义相同的同义词。2022/9/1637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38二、同义词的差异性 同义词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同”,又要注意到它们的“异”,并且重点是“异”。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比较辩析。(一)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1、饥 饿 “饥”和“饿”都指挨饿,是同义词。但一般是不饱为饥,无食为饿。诗陈风衡门郑玄笺:“饥者,不足于食也。正字通:“饿甚于饥”。词义轻重程度有明显差

16、别。例如:2022/9/1639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荀子荣辱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宁一月饥,无一旬饿。淮南子说山训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论语季氏2022/9/16402、疾 病 “疾”和“病”,都有生病的意思,是同义词。但词义表达程度有深浅之别。说文:“疾,病也。”又“病,疾加也。”可见“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例如:2022/9/164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亮疾病,率于军。(三国志蜀志)(“亮疾病”意为“诸葛亮病了,病情加重”,故死于军中。)2022/9/1642(二)词义的所指对象不同1、皮 肤“皮”和“肤”是一

17、对同义词,但所指称的对象是不同的。在先秦,“皮”指兽皮,“肤”指人皮,有严格分工。至于骂人用“食其肉,寝其皮。”这是把对方看成了禽兽。例如: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2022/9/16432、商 贾 “商”和“贾”(g)都是指做生产的人,是同义词。但是从做生意的方式上看,它们所指对象又不完全相同。周礼天官:“六曰商贾。”郑玄注:“行曰商,坐曰贾。”又“通物曰商,居卖曰贾。”例如: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笼:掌握)(盐铁论轻重)2022/9/16443、领 项 颈 “领”、“项”、“颈”是一组同义词,

18、都指脖子,但所指部位不同。“领”在上古指整个脖子,“颈”指脖子前部,“项”指脖子后部。例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左传成公十三年)颈在前,项在后(广韵)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q)中项。(左传成分十六年2022/9/1645(三)词义的所指范围不同1、人 民 “人”和“民”都指人,是同义词。但“人”包括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所有的人,即与禽兽相对的人类社会所有成员。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民”的外延比“人”窄,是人中比较愚昧的部分。说文:“民,众萌也。”说文系传通论:“民者,氓也,萌而无识也。”例如:2022/9/1646天生万物,唯人最贵。列子天瑞然而人之所以为人者,非

19、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晁错论贵粟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2022/9/16472、香 馨 “香”和“馨”都指芳香,但使用范围不同。“香”使用面广,泛指一切香味;而“馨”只指散布很远的香气。诗大雅凫 :“尔酒既清,尔殽既馨。”毛传:“馨,香之远闻也。”例如:有飶(b)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楚辞九歌山鬼)2022/9/1648(四)词义的侧重点不同1、完 备 “完”和“备”都有“全”的意思,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完”重在整体性,意思是完整、完好;“备”重在完全性,意思是应有尽有,什么都有。例如:2022/9

20、/1649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言语)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不要对一个人要求什么美德都齐全。)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养备即生产和生活资料什么都有。)2022/9/16502、哭 泣 “哭”和“泣”都是指“悲痛流泪”,是同义词。但“哭”是有声有泪的哭,“泣”是无声有泪的哭,成语有“泣不成声”。“泣”也指眼泪。“泣”比“哭”更显悲痛。例如: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黑子节葬)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这之泣。(战国策赵策)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史记吕太后本纪)2022/9/16513、观 察 视 见 观、察、视、见,是一组同

21、义词。“观”偏重于目的性比较明确的观看;“察”侧重于审辨是非和观察问题的能力;“视”是一般的看,近看,表示看的过程(和“见”相对),适应范围较广;“见”表示看得见,往往表示看的结果。例如:2022/9/1652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五年入其境,观其风俗。(荀子强国)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礼记礼器)(心里没有检验是非的标准,看事物就不能分辨。)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大学)此所谓视而不可见,听而不可闻。(荀子君道)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2022/9/1653(五)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1、征 伐 侵 袭 攻 征、伐、侵、袭、攻,在表示进攻义时是同义词。但其褒贬感情色彩不同。“征”是天子攻诸候、

22、有道攻无道,是褒义词;“伐”也是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并且是公开地大张旗鼓地进攻,是中性词;“侵”和“袭”都是不宣而战的秘密的军事行动,都是贬义词。“袭”比“侵”更富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是偷袭。“攻”偏重于攻坚战,是进攻的泛称。例如:2022/9/1654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孟子尽心下)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墨子七患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左传齐桓公伐楚)2022/9/1655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2022/9/16562、周 比 “周”和“

23、比”都指“与人亲厚”,是同义词。但“周”重在“忠信”,“比”重在“勾结”。“周”、“比”连用,表密切连结,重在“比”。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孔安国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论语正义: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小人则反是。2022/9/1657虽不周于今之人兮。(离骚)朋党比周以弊主。(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荀子臣道)2022/9/16583、妇 媪 “妇”和“媪”(o)都表“老年妇女”,是同义词。但“妇”指一般老年妇女,“媪”是对老年妇女的敬称。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022/9/16

24、594、赐 予 “赐”和“予”都表“给予”,是同义词。说文:“赐,予也。”尔雅释诂上:“予,赐也。”“赐”和“予”的差别在于感性色彩不同。“赐”用于上给下,君给臣;“予”则表示“给予”的通称。例如:2022/9/1660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上)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之乎?“(墨子贵义)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韩非子说林上)2022/9/16615、告 诰 “告”和“诰”都是表示把事情或自己的意思说给别人知道。是一对同义词。“告”和“诰”的区别,主要是在词的色彩方面。说文通训定声:“诰者,上告下之辞;告者,下告上之辞”

25、。这个解释概括了“告”、“诰”两词在色彩上的区别。例如:2022/9/1662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大诰、康诰、酒诰(尚书篇名)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司马喜告赵王。韩非子内储说下2022/9/1663(六)词义的语法意义不同1、年 岁“年”和“岁”是同义词,但在语法上有不同。在表年龄时,“年”要放在数词前面,而“岁”则要放在数词后面。例如:吾年十九,始来京师。(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韩愈祭十二郎文)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韩愈祭十二郎文)2022/9/16642、危 殆 “危”和“殆”都指“危险”,是同义词。但“危”是形容词,并有

26、使动用法;而“殆”只是形容词,可作谓语,但没有使动用法。例如:恐危社稷。(汉书霍光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知道满足就不会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危险。)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2022/9/16653、饱 厌 “饱”和“厌”(餍)都指“吃饱”,是同义词。但“饱”是不及物动词,还可作状语和补语;“厌”是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例如:饱食终日。(论语阳货)(饱作状语)食饱不饣肙 (yun厌弃)。(贾思勰齐民要术)(饱作补语)其良人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孟子离娄)2022/9/16664、往 之 适 “往”、“之”、“适”在表“去”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从动词后面所带的成分来看,

27、其用法不同。“往”一般不带宾语,“之”和“适”要带宾语。例如: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孰与王敌?(孟子梁惠王上)乐毅自魏往。战国策燕昭王求士2022/9/166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孟子腾文公上)吾欲之楚。(战国策魏策)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2022/9/16685、耻 辱 “耻”和“辱”在表示耻辱的意义方面,二者是同义词。但“耻”一般用如意动用法,意为“以为耻”;“辱”一般用如使动用法,意为:“使受辱”。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2022/9/1669故君子耻心不修,不耻见污(w侮辱);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

28、任安书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022/9/1670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71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72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73苏州园林欣赏2022/9/16742022/9/16752022/9/1676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一)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旨在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且重点是不同点。所以辨析同义词应该结合“同义词的差异性”来进行,这是一条主要途径。另外,还要结合每一个词的词义系统(语源)和适用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比较、分析。例如:2022/9/16771、悲 哀 “悲”和“哀”是同义词,说文:“悲,痛也。”诗小雅钟鼓:

29、“忧心且悲。”毛传:“悲,犹伤也。”可见,“悲”的本义是悲伤、悲痛、伤心的意思。说文:“哀,闵也。”“闵”即“悯”。说文:“怜,哀也。”吕氏春秋决胜:“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怜人”、“哀人”意义相同。因而,“哀”就是怜悯、同情的意思。分析比较可知:“悲”指自己伤心;“哀”指可怜别人。2022/9/16782、昏 暮 “昏”和“暮”为同义词,说文:“昏,日冥也。”“莫,日且冥也。”“莫”即“暮”的本字。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2022/9/1679 “昏”、“暮”二词同义连用。但考察其命名由来则不同,“昏”与“惛、亻昏”等词同源,

30、意义特点是昏暗、错乱,故“昏”可以组成“昏乱、昏迷”等复音词。“暮”与“晚、冥、霾”等词同源,意义特点是有所覆盖而不明。与“晚”同源,故“暮”便可引申为表示时间相对意义的晚,如“暮春、暮年”等。2022/9/16803、贫 穷 “贫”和“穷”,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富”与“贫”相对,而不用“穷”。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是通达,顺利,没有任何障碍的意思;“穷”与“达”相对,恰恰是不顺利,走投无路的意思。庄子德充符:“生死存亡,穷达贫富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将“穷”与“达”,“贫”与“富”两对反义词对举连用。从“贫”与“穷”适用的语环境来进行比较、分

31、析,正说明它们在词义上的不同。2022/9/16814、追 逐 “追”和“逐”,都有从后面追赶的意思,经常连用或对举,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二者往往不可互换。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2022/9/1682 李斯谏逐客书:“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其差别:“追”侧重于把追赶的对象追及或追回,并有“挽回”的意义;“逐”侧重于把追赶的对象赶跑或驱散,有放逐、驱逐的意义。2022/9/1683(二)辨析同义词要注意的问题1、辨析同义词,要注意词义的发展变化。例如: 文 字 “文”和“字”,它们的本义不同,说文:“文,错画也。”殷商甲骨文中有“文”,作人身体上有交错花纹形。“字”的本义是生孩子,说文:“字,乳也。”段注:“人及鸟生子曰乳。”先秦时代,“文”已引申有“文字”义。2022/9/1684说文解字注笺:“文,象分理交错之形,因此为文字之称,”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中的“文”已用如“文字”义。而“字”在先秦尚未引申出“文字”义,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中指出“六经未有言字者”。 2022/9/1685 “字”引申出“文字”义约在秦始皇兼并天下时期,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轨,书同文字”(值得注意的是礼记中庸作“车同轨,书同文”),琅邪右刻:“器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