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 考纲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公开课课件_第1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 考纲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公开课课件_第2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 考纲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公开课课件_第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 考纲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公开课课件_第4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 考纲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和翻译就考试的内容来讲有不同的侧重,但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翻译则是对理解的客观反映,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 对此考点的考查,2001年前采用对文中句子译句的正误判断的命题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分值3分;2002年起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翻译题,位置由I卷调至II卷,分值增加到5分;2004年分值增加到8分;2006年始,有的省份试卷分值增加到了10分,含江西卷,要求逐步提高。 现在文言语句翻译通常要涉及:关键词语的含义、重点虚词所表示的句间关系、文言常用句式、文言固定结构、词类活用等。因此,它是文言文阅读中最能体现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手段。 【示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2、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3年高考题)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解析】 (1)此题得分关键在于:能理解“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当廷”“当面”;“遂” 表顺承当为“于是、就”,表转折为“竟然”,结合语境应选“竟然”;“面”“廷” 课本中均出现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辱之。” (2)落实关键词语意义:“佞”,奸伪巧言谄媚;“直言”,正直的言论;“则”,那么。 【答案】 (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

3、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技巧点拨】 1、强调整体,感知语境。 2、善于利用题目、注释提供的有效信息。选文阅读起来如有困难,命题者往往会通过题目、注释提供一些“免费”的助读信息。 3、翻译题解答的关键是,将题面内容置于原文语境之中细加考察。高考试题告诉我们,对语境意义的理解,是考查的侧重点,也是答题的着眼点。翻译文言文语句一、古文翻译的历史二、古文今译的意义三、翻译文言文的要求四、古文今译的原则五、古文今译的方法补充例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用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

4、闻,如何?”(尚书尧典)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用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如何?”(史记五帝本纪)二、古文今译的意义为一般人阅读古籍创造条件;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例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002年高考北京卷)有人是这样翻译的:“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生活更加困难,鲍叔不把我当作愚蠢的人,知道有时有利有时不利。”这样翻译有两个明显错误:一是将“穷困”理解为“生活困难”;二是将“时”理解为“有时”,造成了翻译的不准确。

5、可见,准确理解实词的意思对于翻译来说是多么重要。参考答案:“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例2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02年高考全国卷)有人是这样翻译的:“到死的时候,天下知道与不知道的人,都很悲哀。”大家没有注意到原文三句中都隐含着“李广”,因而译文总是感觉缺了点什么。正确译文应为:“到了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例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002年高考北京卷)有人是这样翻译的:“天下没有很多管仲那样的贤才,天下有很多鲍叔那样能知人的人。”这里姑且不说把“多”译为

6、“有很多”是一个严重错误(“多”用于“赞美”的义项比较少见),只说原句的句子结构。原句中而表示转折。因而句子应译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例5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年高考重庆卷)文言翻译应以直译为主,但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不能直译,只能用意译,否则就不顺畅,如该句中的“章疏”(指公文)、“九重之上”(指皇宫禁地),就不能译为“文章奏章”和“高高的天上”。同时也要注意反问语气。参考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四、古文今译的原则1、直译

7、与意译 直译 意译2、直译与意译的比较3、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古文 例6 例7意译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意译之所以叫意译,就在“意”字上,这个“意”就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意译的侧重点也就是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更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可以重新安排句子的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原文词句的束缚中争脱出来,只统摄原文大意进行翻译。 直译与意译的比较直译的优劣: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可以帮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能有效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但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达不清。意译的优劣:不拘泥原文

8、字句,对原作的思想情感可细致挖掘,便于读者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但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字句,有时会丧失原文的语言风格。例6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译文一: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译文二: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例7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译文一: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你墓上的树木两手合抱了!译文二: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只活到)六七十岁,你墓上的树木(现在也该长到)两手合抱了! 第一,关键实词的翻译策略 翻译关键实词,其操作策略一般有三种: 语法结构分析法。如翻

9、译“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其中“乃令以物色访之”是一个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语“帝”,“令”后省略兼语“人”。该句的翻译难点就是“物色”。如果将“物色”理解为现代汉语“寻求”含义的话,它用在介词“以”后就说不通介词后只能跟宾语。由此可见,“物色”应是个名词。根据上下文“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让人凭着长相寻找严光,所以“物色”作“形体相貌”讲最合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式结构分析法。古汉语十分讲究对称,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文言文中排

10、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这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宜过秦论),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都是名词,那它们的意思也必然接近,据此推知,“固”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坚固的地方”。 第二,关键虚词的翻译策略 由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功能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我们在翻译虚词时既不能离开语境,也不能脱离句式。在我们掌握了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18个虚词的各个义项和它的语法功能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翻译文言虚词,还应掌握一些虚词的翻译规律和技巧。凡是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代替的文言虚词,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可以不

11、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标志结构的的词、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中“之”作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可以不译。“也”表停顿,“矣”为语气词也不需要译,只要把句子的语气译出就可以了,即“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凡是标志古汉语句式的文言虚词,不一定要翻译出对应的词语,但一定要调整相关句式和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和语序规范来翻译文言句式。如2004年陕西卷有“此金者,圣人所以惠养老臣也”一句的翻译,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判断的标志就是“者,也”,这里的“者”和“也”就无须翻译出具体的对应词语,但一定要将该句的判断句式翻译为现代汉语的

12、判断形式。至于句中的“所以”一词,也是一个重点虚词,它在文言文中有三种语法功能,第一种表“原因”,第二种是表“手段”,第三种是表“目的”或者表示“为了”,由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所以”是第二种,全句可译为“这些金钱,是圣明的皇上赐我用来养老的”。 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婉说的句子,应按照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替换,该换成什么就换成什么说法,可将“山陵崩”译为“百年之后”,可将“填沟壑”译为“死了以后”。至于运用互文的句子,既不能直译,也不能替换,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不能译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塞”,应根据上下文的相

13、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五、古文今译的方法对换调留增删1、对即将文言字词逐个对译成现代的词语。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应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这方法运用得最普遍。如:余幼时即嗜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小时候就喜欢学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崤之战)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即将文言语句中的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等字词,转换成字面意思与之相当的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译文:做官的人浅薄,不能深远地谋划。又如:“祖父祖父和父亲”、 “妻子妻子儿女”、“受业教授学业”、“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点点”。3、调把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译文:我欺骗谁呢?欺骗老天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译文:(先帝)三次到茅草房来看望我。4、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 译文: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5、增即补译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