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两首词都记“梦”,请分别概括“梦”中的经历。2这两首词抒发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2、动许多愁。注写此词时,北宋灭亡,丈夫去世,李清照只身徒居浙江金华。日晚,指太阳早已升起。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写雨过天晴,花儿已凋落殆尽,蕴含着词人惜春自伤的感慨。B在面对春景时,“物是人非”让词人不禁感到万事皆休,因此很晚起床,懒于梳妆。C词人“欲语”而眼泪夺眶而出,词人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D“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4请结合全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其二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
3、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的词眼是“深”,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感情蕴藉,富有韵味。B“远岫”句写远景,“薄暮”表明写的是日暮之景,“薄”字加速了夜幕降临。C“细风”句运用拟人,写薄暮时分,微风细雨与微阴的天色相互戏弄的情景。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从内到外,逐次展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6明代董其昌在便读草堂诗余卷一中评价这首词:“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闺妇心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4、。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再现了生活的闲适和欢乐。B挼梅,揉搓梅花,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挼尽”两句本为排遣忧伤而赏梅,到头来反而触景生情,生出飘零沦落之痛。C“看取晚来风势”一句中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金人南侵的国势。D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8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
5、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起句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回环往复中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悲伤之情。B作者说空中飞过之“雁”是旧时的相识,可以说是以从前的快乐反衬今日的悲苦。C黄花“憔悴损”虽然说的是菊花枯萎到了极点,但我们可以由此想到作者的憔悴。D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表明作者当时有悲、喜、爱、恨等多种情感,蕴含丰富。10吴小如诗词札丛中说“李易安梧桐更兼细
6、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句,写景尤妙”,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李清照此句的妙处。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此为李清照南渡后有代表性的一首词。沉水:一种熏香料、入水即沉,又名沉香。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从明媚的春光写起,写词人自己脱去厚重的棉衣,穿上轻薄的夹衫,心情美好。B上片中的“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细致描写了词人心中一股浓浓的愁怨。C本词词意深沉,由觉微寒、知梅残到思故乡之间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引发想象。D由某些联想积蓄、酝酿而成的思乡之情、亡国之
7、恨,在下片开头突然喷涌而出。12本词是怎样抒发词人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3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B“雁过也”的雁未必相识,却说“旧时相识”,是寄托怀乡之意。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残败的菊花堆满地上,“憔悴损”则指菊花枯萎凋谢
8、。D“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为收尾妙在不说明一个“愁”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1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B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C此词情调感伤哀怨,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D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
9、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首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继而重在咏怀,突出“香”字。B“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生动描绘了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肯定了她是“花中第一流”。C“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这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表达对桂花的赞美。D词中的“骚人”指屈原。“可煞无情思”,作者抱怨屈原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16有人评价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
10、,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注 鸣蛩:蟋蟀。 槎:木筏。 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
11、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C“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奠定了感伤的基调。D行香子七夕整首词幻想与现实结合,天上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句。19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情致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12、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谩有:空有。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幽静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感。B梦境中天帝的殷勤询问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隐寓了词人对现实的失望。C“路长嗟日暮”写出词人日暮途远的求索之路,“谩有惊人句”又诉怀才不遇之感。D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下片交代海中仙山为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21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结合下阕最后三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13、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路长:语出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日暮:语出离骚“日忽忽其将暮”。谩:徒,空。吹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儿弄玉与其丈夫箫史的典故。2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一词,写出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奇异景色,同时将生活与梦境交织,亦真亦幻。B渔家傲前后呼应,结构缜密。上片开头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应,下片开头
14、又紧接上片尾句。C两首词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儿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D作者善用口语,如渔家傲中“风休住”,孤雁儿中“没个人堪寄”,自然亲切,朴实晓畅。23这两首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浪淘沙李清照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注】此词最早署名“无名氏”,后有研究者认为是李清照后期作品。宝篆:即篆香,一种香屑紫回像篆文一样的香。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写五更
15、风吹散晨时梦,看似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实则蕴含无尽的懊恼之情。B“画楼重上与谁同”一句点明词人当下的孤独寂寞之境,现实难耐之情油然而生。C“玉钗斜拨火”这一细节动作,将词人梦醒之后的孤寂无聊之感刻画得真实生动。D词末以“留得”呼应“回首”“记得”,将愁思寄托于征鸿,把情感推向了极致。25请简要赏析“一江春浪醉醒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多丽咏白菊宋李清照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
16、、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咏 菊清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释】醉妃、孙寿、韩令、徐娘句:作者以四个历史人物作为反衬,体现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不似徐娘傅粉争妍之白。酴醿(tm):花名,也作荼蘼、荼糜等,暮春时开花,有香气。汉皋解佩:心意相投的男女互相赠送礼物,作者以此暗指男子心有别属。纨扇题诗:汉代班婕妤团扇诗(又名怨歌行)以
17、“秋扇见捐”自喻受汉成帝冷落的处境。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26咏菊一诗有几联对仗?()A一联B两联C三联D无27下列关于这两首诗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词善用典,上片所引典故均为反衬,而下片均为正衬。B二篇不着一个“菊”字,所赞美的菊花特质与常人不同。C林以菊为知音,暗合“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意。D林诗“秋心”将菊拟人化,凸显菊花高洁、端庄的品性。28李词和林诗均题为“咏菊”,且都以“菊”自比,请比较分析二者思想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涉江采芙蓉汉末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8、。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9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是取首句为诗题;“一剪梅”是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形式。B涉诗“浩浩”寓相思无尽,李词两个“自”道出对不解人情外物的怨怼。C涉诗的“忧伤” 一直伴老,李词的“忧伤”无法消除,都极写忧伤之多。D“荷花”这一意象常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高洁的品质,“芙蓉”“红藕”均指荷花。30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试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
19、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31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B杜牧诗不落传统窠臼。认为项羽不该自杀,本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自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C李清照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0、”,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D这三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都不同,杜牧从用兵角度、王安石从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从节操(气节)角度进行评价。32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
21、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3下列对添字丑奴儿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B上阕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C下阕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D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
22、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34作者在上面两首词中都写到“雨”,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永遇乐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吹梅笛怨: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次第:接着,转眼。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三五:元宵节。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
23、乐这个词牌按长度属于词中的中调。李清照,字易安,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B作者李清照虽答应了朋友的邀请,但心中到底还是不能忘情,今宵独坐,不由忆起往日情形。C本词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律,通俗而非庸陋。D李清照的这首词和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于晚年流落江南之时,表现了愁苦、寂寞之情。(2)结合“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分析本词表达的感情。(3)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24、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乌江亭: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江东:项羽起兵之地。36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包羞忍耻是男儿”意谓真正的男儿应能屈能伸,有忍受屈耻的气度。B“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项羽如果能重振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杜牧用不大肯定的语气,实际上意有所指。C在乌江亭中,王安石认为虽然江东子弟现在还在,愿意帮助君王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可惜败势已难以挽回。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充分肯定了项羽的
25、英雄气节。37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对项羽乌江自刎进行了评价,他们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越中的作品。沉水:即沉水香,一种有名的香料。3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是说,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春衫,“我”的心情很好。B三、四句接着写昼寝后情形。“觉微寒”仍扣早春,鬓上梅花妆已经乱了。闲闲叙写,笔致闲适恬静,境界极美。C下阕说故乡之愁时刻也忘不了,除非喝
26、醉。意绪沉痛,笔致非常沉重,与上阕委婉的风格截然不同。D全词上阕写早春之喜,下阕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巧妙。39末尾两句历来为人推崇,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4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似询问,似埋怨,直抒胸臆,表达了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意绪。B上阕从视觉入手,写出芭蕉枝干高大、枝叶繁茂舒展的特点,衬托环
27、境幽暗。C下阕笔锋转折,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辗转难眠的词人更加愁苦。D全词明白晓畅,借助双声叠韵、重言叠句,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41本词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到“雨”的意象,请简要分析意象表达的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2下列对这首可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秋天天
28、气多变,身体不好,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表现了词人滞留他乡的孤独生活和悲苦愁绪。B下阕前三句写菊花,既言其多,又形其乱,以花之凋残映衬心之愁苦,又喻指岁月流逝,人衰老憔悴。C下阕后几句写词人孤苦无依坐待天黑的境况,希望黄昏时雨中的梧桐能排解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愁绪。D本词用语浅显,以家常话写心中事,显得自然真挚;词中描摹多个典型意象来抒情,结尾则直抒胸臆。43后人评论这首词前三句中叠词的运用“情景婉绝”,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
29、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济楚)指端整、漂亮。(怕见)怕得,懒得。4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从元宵佳节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象写起,把落日光解,傍晚云彩描绘得绚丽缤纷。B词人本要乘车马和朋友去参加元宵节的诗酒盛会,却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婉言推辞。C元宵节是本词的写作重点,虽未言衰但衰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悲痛。
30、D词人将平易浅显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融合使用,使语言极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45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其二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4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的词眼是“深”,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感情蕴藉,富有韵味。B“远岫”句写远景,“薄暮”表明写的是日暮之景,“薄”字加速了夜幕降临。C“细风”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从内到外,逐次展示女主人
31、公的内心世界。47明代董其昌在便读草堂诗余卷一中评价这首词:“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闺妇心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4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
32、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49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这两句巧在何处。阅读声声慢一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33、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B上片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C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及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
34、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5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出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声 声 慢李清照 ,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2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53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54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5、,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郡圃春晚韩琦注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5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词开篇用七组叠字写词人的动作、感受、心理,由内及外,层层深入。B李词写大雁空是“旧时相识”,却再也无法为她传递情思,徒增
36、空寂和凄楚。C韩诗因芳时难留,产生伤春之情,又因年老体衰,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D韩诗末句的“堂堂”为公然、毫不顾及之意,写出了春光离去的浩荡之势。56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B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C“可堪”在韩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为“不堪”之意,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有强化情感之效。D“流景知从静处长”以明月初升的动态渲染了景色之静美,琵琶行以乐曲结束后水中映月的静态侧面烘托音乐
37、之动人。57声声慢中的“更”字与郡圃春晚中的“又”字在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析。58酒作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无论是浊酒还是淡酒,无论是觥筹交错还是自斟自酌,无论是与朋友把酒言欢还是与江河山川对饮,酒都是诗人表现自我形象的重要载体。如欲写一篇题为“酒与诗人”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所学诗歌,列出评论要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5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
38、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思念之情。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消逝。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写己方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又见双方感情深笃。60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添字采桑子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9、注】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南方。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6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A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B词人借写芭蕉来抒发愁情,整首词写芭蕉,由听觉形象进而转化到视觉形象,一步步将愁引向深处。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幽情。芭蕉有余情,自然是词人有余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出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转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
40、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62词人为什么会“不惯听”“点滴霖霪”声?从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6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字写出了寒日渐渐升高的过程。同时也表现词人久久观看着日影,体现她的百无聊赖。B“梧桐应恨夜来霜”写词
41、人看到梧桐叶凋落的情景,借景抒情,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情,C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给人感觉词人似乎在表达欢乐之情,但实则更显悲情。D词人善用典故,从“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可以判断,这首词应该是词人早期的作品。64词人在萧瑟秋景中以酒浇愁,词中都表现了词人哪些愁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露。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65这是一首小令,“添字丑奴儿”是_。6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
42、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似询问,似埋怨,直抒胸臆,表达了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意绪。B上阙从视觉入手,写出芭蕉枝干高大、枝叶繁茂舒展的特点,衬托环境幽暗。C下阙笔锋转折,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辗转难眠的词人更加愁苦。D全词明白晓畅,借助双声叠韵、重言叠句,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67本词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到“雨”的意象,请简要分析意象表达的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43、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6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组叠词可分为三层,它们有什么内在联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44、,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
45、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7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愁”情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骚人:指屈原。其离骚中多记载草木名称,唯独不见桂花。7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暗淡轻黄”写桂花的色,以“只香留”写桂花的香,“只”起强调作用。B桂花没有浅碧、深红的颜色,但作者却断定它是“花中第一流”,极尽赞美
46、之情。C面对桂花,梅花与菊花会感到妒忌和羞愧,作者以此表达了对梅花和菊花的鄙夷。D本词借物咏怀,词中所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卓尔不群的高洁性格的写照。73作者认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写及桂花是没有情思的表现,请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以及目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在临安度元宵节所作。次
47、第:顷刻,转眼。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簇带争济楚:簇带即密集插戴着的首饰,济楚指整齐、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7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傍晚,意境婉约,色彩绚丽,这正是欢度佳节的大好天气。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两句视听结合,点出时令是初春,也引出“春意知几许”一问。C上阕结尾写“酒朋诗侣”以“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但作者委婉地加以谢绝。D作者在下阕中将浅显平易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增加了全词的感染力。75这首词的下片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
48、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中的“黑”字,暗示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表达了词人悲凉愁苦与忧国忧民的情绪。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D下
49、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的声响更加引发愁绪,令人难以承受。7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指出了早春天气忽冷忽热的特点,也指所处的时代造成的社会的不安宁。B“独自怎生得黑”抒发了孤独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的感慨,突出了词人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C开头三句连用叠字,刻画了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表现词人的孤独与凄凉、沉痛与心酸。D造成词人惨况的原因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因素,通过本词可以读出她对时代的悲叹。7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
50、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79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再现了生活的闲适和欢乐。B挼梅,揉搓梅花,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挼尽”两句本为排遣忧伤而赏梅,到头来反而触景生情,生出飘零沦落之痛。C“看取晚来风势”一句中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金人南侵的国势。D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80这首诗采用的主要手法
51、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写此词时,北宋灭亡,丈夫去世,李清照只身徒居浙江金华。日晚,指太阳早已升起。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8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写雨过天晴,花儿已凋落殆尽,蕴含着词人惜春自伤的感慨。B在面对春景时,“物是人非”让词人不禁感到万事皆休,因此很晚起床,懒于梳妆。C词人“欲语”而眼泪夺眶而出,词人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D词人听说郊外双溪春光明媚,打算
52、泛舟前去,词人的心情愉悦,忘掉了一切忧愁。82请结合全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李清照 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3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
53、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84请结合作者生平概括出词中的“愁”字包含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回到天庭,梦到与天帝对话;回到军营,梦到军营生活和激烈的战斗。2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的追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渔家傲与“梦”有关的内容是“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意思是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由此概括出:回到天庭,梦到与天帝对话;破阵子与“梦”有关的内容是“
54、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由此概括出:回到军营,梦到军营生活和激烈的战斗。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渔家傲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破阵子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
55、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由此可见,两词都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对理想的追求。3D4运用比喻,词人将自己的难以言说的抽象之愁比作物体,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运用夸张,词人担心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写出了愁之重。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之后的百无聊赖和愁苦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错误,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的,而忧愁始终相伴。“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
56、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运用比喻,“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夸张,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
57、比深沉,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动态,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5B6“重帘未卷”指一层层的帘幕没有卷起,“影沉沉”写房间里因未卷帘幕而显得幽暗深邃,“倚楼无语”写出闺妇百无聊赖的情状,这些描写表现了闺妇内心烦躁、寂寞惆怅的心情。梨花落后清明,“梨花欲谢恐难禁”一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惜春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薄字加速了夜幕降临”错误,“薄暮”意思是日将落,应是“催”字加速了夜幕降临。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明代董
58、其昌评价这首词“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作答时结合表现闺妇心情的语句加以分析即可。“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意思是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闺中女子倚在绣楼阑干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因是重帘,并且未卷,室内光线暗淡,显得幽暗深邃,所以女主人公身处深院,孤寂凄苦难言;“倚楼无语”一句写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愁苦,想在开阔的景象中寻求慰藉却反添苦恼,只能站在那里发愣。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精神状态和苦涩难言的心情。末尾以“梨花欲谢”承“春色深”,总括环境和景色,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惜春之情
59、,揭示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7B8把早期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期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期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衬托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抒发词人晚年飘零凄凉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挼尽两句本为排遣忧伤而赏梅”错误。“挼尽”两句表达的是因夫妻离别和生活坎坷而产生的离别相思、忧伤怨恨之情。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上阕第一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
60、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第二层“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写中年丧偶之后。“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对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下阕第一层“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第二层“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个人房屋售卖合同范本
- 买卖注册公司合同范本
- 出租钢琴合同范例
- 倒板合同范本
- 出口经营合同范本
- 个人租车协议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借用合同范本
- 制做安装合同范本
- 别墅门订购合同范本
- 二手机械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 GB/T 41326-2022六氟丁二烯
- GB/T 19470-200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网
- GB/T 18913-2002船舶和航海技术航海气象图传真接收机
- 高中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六篇
- 烹饪专业英语课件
- 3d3s基本操作命令教程课件分析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晨读课件
-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讲义课件
- 河南大学版(2020)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法律方法阶梯实用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