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1章水综合试卷_第1页
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1章水综合试卷_第2页
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1章水综合试卷_第3页
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1章水综合试卷_第4页
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1章水综合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1章水综合试卷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综合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 http: / / . )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2、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http: / / .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 http: / / . )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

2、人体的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3、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蔗糖、NaClB、植物油、蔗糖C、CaCO3、CuSO4D、KMnO4、NaCl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 http: / / . )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

3、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5、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降低后升高B、不变C、降低D、升高6、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http: / / . / )A、二氧化碳B、小水滴C、空气D、水蒸气7、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液化B、凝华C、升华D、汽化8、将冰块放进外壁干燥的易( http: / / . )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易拉罐外壁出现了白霜白霜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

4、B、凝华C、液化D、升华9、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中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10、 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ttp: / / . / )A、t1时,65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http: / / . )50克溶剂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

5、至t、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12、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13、现有100g2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gB、该溶液( http: / / . )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4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5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5:414、欲将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且不改变其溶液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B、降温C、加水D

6、、加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15、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加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所得溶液颜色变浅D、溶质溶解度变大16、以下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A、白醋B、冰块C、淀粉D、牛奶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 http: / /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18、(

7、2016 舟山)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克13.331.663.9110169246A、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 http: / / . )解度就越大B、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19、现有下列仪器:酒精( http: / / . )灯量筒试管胶头滴管烧杯药匙玻璃棒托盘天平。若实验室要配制100克15%的氯化钠溶液,则上述仪器中多余的是() A、B、C、D、20、下

8、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 http: / / . )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D、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二、填空题(共11题;共35分)21、 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式( http: / / . )实验都要用到水(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 (填序号)A冰块B干冰C食盐D酒精(2)生活中常用_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3)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 (填序号)A有色有味B支持燃烧C能够燃烧D易溶于水22、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乙醚,( http:

9、 / / . )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_ 乙醚出现,这是用_ 的方法使气态乙醚_ 。23、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克)12.615.320.025.038.2如果要配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_ 克,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_ 。2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法提纯甲。( http: / / . / )25、如图所示为氯化钠的溶解度

10、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 / / . /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 http: / / . )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若将满足B点的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则会有_克氯化钠晶体析出。26、25时,将ag碳酸钠溶解于10( http: / / . )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 ,此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 g。27、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 http: / / .

11、 )溶剂:碘酒_;澄清石灰水_;盐酸_;消毒酒精_.28、如图所示,玻璃管中有色液体的左右移动可反映出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时,发现有色液体向右移动,这说明_ 。而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铵时,发现有色液体向左移动,这又说明了_ 。( http: / / . / )29、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_ (2)_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_ (填“a”、“b”或“c”)相似(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

12、到小的顺序是_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填“a”、“b”或“无法确定”)(4)在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 克( http: / / . / )30、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 http: / / . )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 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 _(吸/放)热此时在现场快速奔跑是非常危险的,衣物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火灾,原因是 _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 _(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3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 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13、_ (填“增大“或“减小”);(2)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_(填“”、“=”或“”)乙( http: / / . / )三、综合题(共3题;共18分)32、甲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实验:( http: / / . / )(1)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2)下列操作使D中溶液质量分( http: / / . )数改变的是_a、加入20g甲 b、加入50g水 c、升高温度 d、加入100g30时甲的饱和溶液,再恢复到20 33、 图

14、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http: / / . / )(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 (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圈及石棉网)(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 (填“不变”或“升高”)34、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http: / / . / )(1)从如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如图中_区域(选填“”、“”、“”或“”)(3)实验室需要将

15、35%的浓盐酸稀释为7%的稀盐酸现要配制500g该浓度稀盐酸,需要35%浓盐酸_ g四、计算题(共1题;共7分)35、现有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 http: / / . )酸钠溶液,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15%求: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钠多少g?(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考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解答】A、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不都是固态物质,故错;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错

16、;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对;D、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氢氧化钠、氧化钙等,故错;答案:C【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2、【答案】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解析】【分析】 本题通过游泳者上岸后的动作表现考查了蒸发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解答】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所有气体都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液化,而压缩体积可以使一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

17、人体温度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中游泳爱好者双臂抱拢在胸前,减小了身体的面积,从而减小了蒸发,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蔗糖和氯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相似;所以A正确B、植物油不溶于水,分散在水中会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蔗糖易溶于水,现象不同;所以B不正确C、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现象不同;所以C不正确D、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而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所以D不正确所以选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颜色,比较简单。4、【答案

18、】D【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解答】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收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均发现t1t2,可能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造成的,也可能是酒精温度直接比手的温度低,两个因素都有可能,所以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答案选D【分析】本题研究的是多个因素的问题,物理中这种问题应该用控制变量法。5、【答案】B【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解答】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人体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但并不会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故选B【分析】蒸发与液体的温度、表面

19、积和空气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6、【答案】B【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解析】【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升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雾,以渲染气氛。故选B【分析】白雾是水珠,白气是固体颗粒。7、【答案】A【考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是正确的。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8、【答案】B【

20、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水的三态变化【解析】【解答】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故选B【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9、【答案】B【考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解析】【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液中上层、下层浓度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

21、说法错误;故选:B【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10、【答案】D【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解答】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11、【答案】C【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由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 http: / / . )体物质的溶解

22、度曲线图可知: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质量;各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质量分数的变化等信息。【解答】A、由于在t1时,( http: / / . )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gA,即在t1时,A的65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故A正确;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由于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正确;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说法错误,因为两种溶液不知是否为饱和溶液,故C错

23、误;D、要从B溶液中得到B,由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而变化不大,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C12、【答案】B【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解析】【解答】解: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B【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13、【答案】A【考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解析】【解答】A、由20%的蔗糖溶液100g中含溶质质量=100g20%=20g,故A正确;B、20%的蔗糖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质量溶质2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20:1001:4,故B不正确;C、

24、20%的蔗糖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质量溶质2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0:(10020)=1:41:5,故C不正确;D、20%的蔗糖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质量溶质2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0:(10020)=1:4,故D错误故选A【分析】A、利用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液质量与溶液质量分数的乘积,由20%的蔗糖溶液的质量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含义,可判断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含义,可判断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含义,可判断溶液中溶液与溶剂的质量关系14、【答案】B【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

25、方法【解析】【解答】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且不改变其溶液质量,故B符合题意;C、加水能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但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加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能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但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情况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5、【答案】A【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解答】A、向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

26、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硫酸铜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A正确;B、向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向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硫酸铜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溶液的颜色不变,如果是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颜色变浅,故C错误;D、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16、【答案】C【

27、考点】悬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悬浊液是由难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解答】解:A、白醋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淀粉不能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了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由于淀粉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D、牛奶不溶于水,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C17、【答案】C【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

28、法【解析】【分析】A、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B、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C、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解答】解:A、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A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B

29、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说法正确;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说法错误;故选:C18、【答案】D【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分析】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知

30、识解决此题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解答】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不是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故A错误;B、40时,163.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故B错误;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C错误;D、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比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小,因此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D19、【答案】B【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用固体食盐配制50

31、克5%食盐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解答】用固体食盐配制100克15%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药匙用于取用食盐;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不需要的是。故答案为:B20、【答案】C【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A、根据稀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进行解答;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不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解答;C、根据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进行解

32、答;D、根据不是所有的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稀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饱和溶液是指不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所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故B错误;C、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有的吸收热量,例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C正确;D、不是所有的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21、【答案】A;肥皂水;B【考点】( http: / / . )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解析】【解答】(1)冰块就是水属于纯净物,无法形成溶液;故选A;(2)检验水样是硬

33、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较少或无泡沫的为硬水;(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能支持燃烧是O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答案为:(1)A;(2)肥皂水;(3)B【分析】(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2)根据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解答;(3)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22、【答案】液态;压缩体积;液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34、【解答】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故答案为:液态压缩体积液化23、【答案】160 ;60( http: / / .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求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然后求出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求得溶解度,然后结合溶解度数据表找出温度。【解答】20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0g20%=40g配

35、制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克,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40g=160g设200g20%饱和溶液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为ss/( 100g+s)100%=20%s=25g根据图表可知在60时的溶解度为25g故答案为:160 60 24、【答案】丙 ;降温结晶( http: / / . )【考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反映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据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为了提纯甲,我们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这是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因此降温结晶效果好。【解答】由甲、乙、丙

36、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25、【答案】(1)不饱和(2)不变( http: / / . )(3)3.6【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整合溶液的相关知识,结合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该问题。【解答】(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A点在曲线

37、下面,所以表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曲线向上倾斜,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也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20时100g水溶解36g氯化钠得到饱和溶液,所以若将满足B点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按比例会析出溶质质量为3.6g。故答案为:(1)不饱和;(2)不变;(3)3.626、【答案】看解析;a【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解析】【解答】27、【答案】溶质是碘,溶剂是( http:

38、 / / . )酒精;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考点】溶液的概念【解析】【解答】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医用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28、【答案】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 http: / / . )酸铵溶于水吸热【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9、【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物质溶解时吸、放热的了解,以及压强的概念。【解答】向右移动说明里面温度上升,所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而向左移动意味着温度下降,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吸热。29、【答案】蒸发溶剂;t1;c;bac;无法确定;100【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解答】解:(1)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蒸发溶剂;(2)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c相似;(3)在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由于a在t1时的溶解

40、度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的质量分数,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多少;(4)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溶质a,因此有:50g=(150g+x)20%,x=100g故填:蒸发溶剂;t1;c;bac;无法确定;100【分析】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质量分数=100%;

4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30、【答案】凝华;放;衣物之( http: / / . )间的剧烈摩擦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遇会发生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凝固【考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解析】【解答】解:泄漏的液氧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雪花”,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此时人在现场快速奔跑时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的结果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带有异种电荷的衣物相遇会发生电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泄露的液氧迅速汽化吸热

42、使水的温度降低而结冰,堵住泄露口,止住泄漏故答案为:凝华;放;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遇会发生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凝固【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2)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这样两物体摩擦

43、后都会带上电荷(3)氧气具有助燃作用31、【答案】16;减小;20%;【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解析】【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6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16,减小;(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有固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此时的溶解度是16g,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的组成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仍然与t2时相同,据图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填:20%,【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解度大小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据此解答三、综合题32、【答案】(1)A、C;B、C、D(2)b【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解析】【解答】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溶解度曲线和溶质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