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页 共7页用哲学的观点来考虑语文教育问题在语文教育史上,从古代开场到现代一直存在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从古代的“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到现代的“工具说”、“人文说”之战,争论双方互不相让,总是力图用自己的观点去统一和“征服”对方的观点,但均未获得成功。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用哲学的观点来考虑和解决语文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的争论其实就是某个哲学命题的两个方面,“论战”双方往往只看到了矛盾的对立性,却没有考虑到矛盾的统一性,这也恰恰是他们失败的根。下面笔者就试着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p 语文教育史上的几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以期在语文教育同行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关于“性善论”和“性
2、恶论”之争中国文化素有“文人相轻”的传统,这一传统大概从孟子和荀子时代便开场了。本来孟子和荀子均师从孔子的学说,只不过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唯心思想,而荀子那么继承了孔子的朴素的唯物思想。当孟子当年提出“性善论”时,荀子便立即提出“性恶论”与之针锋相对。孟子认为:人天性是仁慈的,并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荀子那么认为:人的天性生来就是恶的,因为人性中生而就具有“好利”、“好声色”等不好的情欲。马克思对人又是下的怎样的论断呢?马克思对此曾深入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强调:人是动物性和社会性同时具备的高级动物。有了马克思的这个论断,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孟子和荀子
3、的观点:荀子主张“性恶论”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天生就具有动物性即自然属性,而人的动物性当然表现出来就是“好利”、“好声色”;而孟子呢,对于初生的婴儿那么是看到了他或她的社会性即社会属性,由于初生婴儿刚生下来,未受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故“人性本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当然,辩证唯物者同时还认为“近墨者未必黑”和“近朱者未必赤”所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荀子和孟子都有正确的成份,但又都有缺乏之处。荀子应当成认孟子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因素”即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的“改造”、教化功能;而孟子应当成认荀子的“人先天就具有动物性”,这样这种争论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孟子和荀
4、子两位语文教育大师的“论战”,一旦我们运用哲学的理论,便可将两种看似不可调和的观点统一起来,同时他们的剧烈争论也加深了我们对“人性”这个命题的深入认识。二、科举制度和中国的科学技术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古代语文教育的集中表达。“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看起来好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命题,但事实上二者存在着亲密的联络。可以说,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下,正是科举制度打破了“科学”和“人文”之间存在的动态哲学平衡关系,科举制度严重束缚了当时读书人也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精英的思想,扼杀了古代中国人的科技创新才能,同时也影响了当时已有科学技术的传播。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是一个开
5、放的社会,“诸子百家争鸣、学术百花齐放”。事实上,这种兼容并蓄的社会政治环境对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秦始皇搞的“焚书坑儒”和汉代董仲舒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那么是直接断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头。假如说历史上的这两次“反动”的文化政策是对中国古代优秀科学技术的两次重创的话,那么明末清初的科举考试那么是彻底毁掉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原因如下:1、明清科举考试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而缺乏想象力要搞活科技几乎是不可能的。伟大的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泉”,由此可见想象才能的培养对于科学技术开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2、科
6、举考试制度像吸尘器一样几乎吸收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所有精英人物,因此社会上已经没有什么优秀人才可用来搞科技创造了。中国的科举考试创造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官僚体系,但却严重阻碍了明清时期的科技开展。当今中国那么多的优秀学子争着去做公务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我们却无论如何再也不能重蹈那段历史的覆辙。因此,从开展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的角度看,无论是秦始皇、董仲舒还是朱熹都是千古罪人当然,从历史唯物的角度看,他们的主张对维护当时的统治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今天的我们同时又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重视科学,不注重人文学科,从而导致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前些年社会上喊得甚
7、嚣尘上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走另一个极端的有力佐证。如今党和政府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将科学和人文有机地统一起来,二者不可偏废。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前面笔者粗略地议论到了古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些问题,下面再来说说当代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争议性问题。当代语文教学中曾有一个争论非常剧烈的问题至少在“新课标”出台前是这样,那就是语文科的定性问题即语文科终究是属于工具性还是属于人文性?持“工具性”的人坚持认为:学好语文就是学好一门识字、读书和看报的工具,与其人文性无关;而持“人文性”观点的人那么坚持认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去深挖这种内涵,而绝对不是“仅仅识字
8、”那么简单!事实上,“新课标”一出台便为这两种争论划上了句号,新课标从哲学的角度高屋建瓴地统一了两种观点: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实无论是“工具说”还是“人文说”都只说对了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只有运用哲学的观点将矛盾的双方统一起来,才能更全面的认识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正如19世纪有许多物理学家因为“光”终究是“波动性”还是“粒子性”而争论不休,爱因斯坦对此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为什么光只能是“波动性”或只能是“粒子性”?而不能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呢?自然界喜欢矛盾。”爱因斯坦从哲学的高度巧妙地解决了光的波粒二象性问题,后来科学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光确实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
9、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科学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哲学的伟大。四、唯心教育论与唯物教育论的统一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对唯心教育论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如杜威的实用教育观。但今天美国人才超强的科技创新才能有力地证明了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不少正确的成份;再如以前被人们批判的建构理论,如今重新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人们开场重新深入反思这种唯心教育理论,并意识到它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见,唯心教育论和唯物教育论也是矛盾教育论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统一在哲学这门“科学之母”光芒的旗帜下。综上所述,只有当我们运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p 和对待语文教育史上的诸多争论时,我们才能得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成认:矛盾双方的争论深化了人们对语文教育史内在规律的认识,使我们的认识更接近于事物的真相,但最终还得依靠哲学观点将其统一起来,这便是唯物辩证法的魅力所在,也是笔者阐述上述问题的初衷。【参考文献】:p :1、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床上用品品牌代理合同
- 2024医院药品零售许可合同
- 2024年建筑合同纠纷预防及处理办法
- 2024年度IT企业软件许可使用合同
- 2024年度搬厂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甲乙双方在二零二四年就某产品委托加工的详细条款
- 2024年度量子科技实验室建设安装工程分包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停车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展厅装饰装修合同范文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商标范围
- 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人教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梳理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3-02-03-01 消防员(2022年版)
- GB/T 36242-2018燃气流量计体积修正仪
- GB/T 2818-2014井用潜水异步电动机
- 5 汪曾祺《跑警报》.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叙事疗法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终结性考试试题答案(格式已排好)任务一
- 阿米巴经营管理课件
- 小学质量检测汇报材料范文推荐11篇
-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培训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