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_第1页
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_第2页
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_第3页
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_第4页
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静脉窦血栓(共56张)课件概 念 是因高凝状态,或感染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脑静脉和(或)静脉窦内血栓形成,出现以颅内高压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病变。第2页,共56页。概 念 是因高凝状态,或感染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概 述CVST患病率:0.1%9%之间;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38.7岁第3页,共56页。概 述CVST患病率:0.1%9%之间;第3页,共5早期误诊率:50%病死率:20%78%复发率:70%90%第4页,共56页。早期误诊率:50%第4页,共56页。目前80%病情可以控制;病死率:10%以下。第5页,共56页。目前80%病情可以控制;

2、第5页,共56页。发病机制第6页,共56页。发病机制第6页,共56页。静脉窦特点无静脉瓣,可逆流;颅内外吻合丰富,颅外感染可直接进入颅内;静脉窦闭塞可引起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血流淤滞、脑水肿形成;静脉窦壁由两层硬膜组成,缺乏肌层,高颅压可导致静脉窦受压、血流受阻。第7页,共56页。静脉窦特点无静脉瓣,可逆流;第7页,共56页。第8页,共56页。第8页,共56页。CVST感染性非感染性第9页,共56页。CVST第9页,共56页。感染性血栓海绵窦血栓:鼻、唇、面部、口腔、眼睑处的疖肿、蜂窝组织炎;乙状窦血栓:中耳炎、乳突炎;上矢状窦血栓:半球脑膜炎、临近头皮感染、颅骨骨髓炎脑静脉血栓。第10页,共5

3、6页。感染性血栓海绵窦血栓:鼻、唇、面部、口腔、眼睑处的疖肿、蜂窝脑深静脉血流速度异常加快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因素:创伤、肿瘤使静脉窦及大脑深浅静脉损伤或受压,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抗癫痫:有脑实质病变合并抽搐患者,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癫痫药物,可预防癫痫进展。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纤溶酶原缺乏;缺点:导管路径较长,易在右心房内迂曲,难以到达上矢状窦前段,显示整个颅内静脉窦。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因素:创伤、肿瘤使静脉窦及大脑深浅静脉损伤或受压,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行静脉窦选择性造影,同时方便行静脉窦内压力测定。血流变检查血液黏度增

4、高,血细胞比容增大。动静脉循环时间CCT(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延长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出现边缘模糊、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没有血管造影、溶栓禁忌。有颅内出血者脑脊液中可见红细胞,生化指标一般无改变。非感染性血栓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因素:创伤、肿瘤使静脉窦及大脑深浅静脉损伤或受压,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机制异常;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纤溶酶原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第11页,共56页。脑深静脉血流速度异常加快非感染性血栓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因素:创非感染性血栓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恢复期、溶血性贫血、再生障

5、碍性贫血、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口服避孕药,绝经后使用雌、孕激素,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抗雌激素药物);第12页,共56页。非感染性血栓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恢复期、溶血性贫血、再生非感染性血栓6. 腰椎穿刺:腰穿后静脉窦血流速度减慢、低颅压使脑组织下移,牵拉皮质静脉及静脉窦;7. 颈静脉狭窄或闭塞:肿瘤、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颈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第13页,共56页。非感染性血栓6. 腰椎穿刺:腰穿后静脉窦血流速度减慢、低颅产后CVST发病机制:围产期各种凝血因子明显增加,、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增加近2倍,而纤溶系统活性降低;静脉窦内有许多横贯的小梁,在静脉窦内形成分隔,使血流缓慢,产后出血

6、、脱水、心衰时使血流更加缓慢。第14页,共56页。产后CVST发病机制:第14页,共56页。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血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偏快;产褥期妇女纤维蛋白原增高;伴败血症者血培养可能阳性;血流变检查血液黏度增高,血细胞比容增大。脑脊液检查:腰穿测颅内压增高;有颅内出血者脑脊液中可见红细胞,生化指标一般无改变。第15页,共56页。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血免疫球蛋白影像学检查CTMRIDSATCD第16页,共56页。影像学检查CT第16页,共56页。CT直接征象: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空三角征(Delta征)间接征象:大脑镰和小脑幕异常强化脑室

7、变小无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不能用动脉供血分布解释的静脉性脑梗死第17页,共56页。CT直接征象:第17页,共56页。第18页,共56页。第18页,共56页。第19页,共56页。第19页,共56页。MRI/MRVCVST诊断和随访的最好工具。MRI直接征象:第1周 T1血栓为等信号,T2低信号第2周 T1、T2均为高信号2周后 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或低信号MRI间接征象:静脉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第20页,共56页。MRI/MRVCVST诊断和随访的最好工具。第20页,共56第21页,共56页。第21页,共56页。第22页,共56页。第22页,共56页。第23页,共56页。第23页,共56页。经颈

8、动脉造影技术参数:7,12,300造影时间足够长,计算CCT。大脑镰和小脑幕异常强化血栓部位:深静脉系统和小脑静脉血栓预后最差,侧窦血栓预后最佳。合并严重静脉性脑梗死或出血;早期:对症治疗,降颅压、抗癫痫;静脉窦闭塞可引起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血流淤滞、脑水肿形成;经颈动脉造影技术参数:7,12,300血流变检查血液黏度增高,血细胞比容增大。正常静脉窦和(或)部分脑静脉血液流空信号中断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机械性碎栓为主,积极疏通静脉窦主干;目的:避免血栓扩大,有助于自发性血栓溶解和预防肺栓塞。产褥期妇女纤维蛋白原增高;CVST诊断和随

9、访的最好工具。第24页,共56页。经颈动脉造影技术参数:7,12,300第24页,共56页。MRI/MRVMRV直接征象:正常静脉窦和(或)部分脑静脉血液流空信号中断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出现边缘模糊、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MRV间接征象:梗阻处静脉侧支形成或其他途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第25页,共56页。MRI/MRVMRV直接征象:第25页,共56页。第26页,共56页。第26页,共56页。DSA静脉窦显影中断部分皮层静脉不显影,软脑膜静脉显著扩张动静脉循环时间CCT(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延长板障静脉网状扩张侧裂静脉扩张颈静脉血栓患者出现患侧颈外静脉扩张第27页

10、,共56页。DSA静脉窦显影中断第27页,共56页。第28页,共56页。第28页,共56页。第29页,共56页。第29页,共56页。TCD脑深静脉血流速度异常加快第30页,共56页。TCD第30页,共56页。治 疗历经四个阶段:早期:对症治疗,降颅压、抗癫痫;1942年开始应用抗凝药物;1971年溶栓治疗;20世纪90年代,静脉窦内碎栓联合窦内溶栓治疗,术后结合抗凝治疗。第31页,共56页。治 疗历经四个阶段:第31页,共56页。病因治疗感染性CVST,应用敏感抗菌素;慎用避孕药;纠正缺铁性贫血;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第32页,共56页。病因治疗感染性CVST,应用敏感抗菌素;第32页,共56页。

11、抗凝治疗目的:避免血栓扩大,有助于自发性血栓溶解和预防肺栓塞。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第33页,共56页。抗凝治疗第33页,共56页。抗凝药特点低分子肝素:不需监测凝血功能及调整使用剂量,很少引起出血;普通肝素:停药后凝血功能在12h之内恢复正常,有利于急诊手术,(延长APTT)维持APTT达正常值的22.5倍;华法林:可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出血,妊娠期禁用。(延长PT)监测INR,控制在23。第34页,共56页。抗凝药特点低分子肝素:不需监测凝血功能及调整使用剂量,很少引对症治疗控制颅内压:上半身抬高30;过度换气;利尿剂;高渗脱水药。不主张严格限制液体摄入。视神经鞘减压术;开颅去

12、骨瓣减压术;亚低温。抗癫痫:有脑实质病变合并抽搐患者,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癫痫药物,可预防癫痫进展。第35页,共56页。对症治疗控制颅内压:上半身抬高30;过度换气;利尿剂;高渗溶栓治疗适应证:规范抗凝治疗不能阻止病情进展或继续恶化;合并严重静脉性脑梗死或出血;规范抗凝及静脉溶栓无效;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者;视力进行性下降;没有血管造影、溶栓禁忌。第36页,共56页。溶栓治疗适应证:第36页,共56页。溶栓治疗禁忌证: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合并颅内出血风险(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第37页,共56页。溶栓治疗禁忌证:第37页,共56页。CVST溶栓基本技

13、术脑静脉造影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碎栓经动脉溶栓治疗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第38页,共56页。CVST溶栓基本技术脑静脉造影第38页,共56页。脑静脉造影需行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避免颈外静脉显影干扰颅内静脉观察;正侧位投影包括头顶部和枕部皮肤,便于观察导静脉和头皮静脉扩张及静脉代偿情况;前后位投照时,向同侧斜位1015度;造影时间足够长,计算CCT。经颈动脉造影技术参数:7,12,300第39页,共56页。脑静脉造影需行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避免颈外静脉显影干扰颅内静股静脉入路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1cm;优点:操作简单,类似于股静脉置管;缺点:导管路径较长,

14、易在右心房内迂曲,难以到达上矢状窦前段,显示整个颅内静脉窦。第40页,共56页。股静脉入路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1cm;第41页,共56页。第41页,共56页。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点:颈总动脉外侧,平甲状软骨水平。优点:路径短,较易通过颈静脉孔到达上矢状窦中前部、直窦、对侧横窦和乙状窦,插管成功率高。可行静脉窦选择性造影,同时方便行静脉窦内压力测定。导管近端有顺向血流患者,造影参数:3,5,200第42页,共56页。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点:颈总动脉外侧,平甲状软骨水平。第42页,第43页,共56页。第43页,共56页。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双向路图脉冲技术UK总量100万IU血栓溶解缓慢

15、,在静脉窦主干恢复血流的情况下,留置微导管,小剂量持续泵入UK(50000IU/h)。每23h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第44页,共56页。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双向路图第44页,共56页。机械性碎栓螺旋状可塑形导丝Cordis保护伞Solitaire支架同时用血液回收装置抽吸血栓第45页,共56页。机械性碎栓螺旋状可塑形导丝第45页,共56页。经动脉溶栓治疗微导管置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段以远,UK 2000IU/min泵入,直至闭塞的皮层静脉再现,CCT恢复正常,或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前提:静脉窦主干血栓溶解,恢复通畅,动静脉循环时间没有恢复者。第46页,共56页。经动脉溶

16、栓治疗微导管置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段以远,UK 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狭窄段两端压力差超过150mmH2O自膨式支架,直径为狭窄段静脉窦管腔直径的110%,支架长度以两端超出狭窄段静脉窦各2mm为宜。术后严格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半年。第47页,共56页。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狭窄段两端压力差超过150mmH2O第47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机械性碎栓联合血栓抽吸机械性碎栓为主,积极疏通静脉窦主干;辅以小剂量溶栓治疗,恢复皮层引流静脉通畅经静脉溶栓联合经动脉溶栓第48页,共56页。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机械性碎栓联合血栓抽吸第48页,共56页病例1第49页,共56页。病例1第49页,共56页。第50页,共56页。第50页,共56页。第51页,共56页。第51页,共56页。病例2第52页,共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