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6盐的性质 综合提高训练(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解答】解:A、Na2CO3和NaOH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B、O2不能与灼热CuO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C、锌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
2、错误。故选:C。2、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可以测定该溶液的酸碱性B为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C为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以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然后过滤D测溶液pH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解答】解:A、向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不可以测定该溶液的酸碱性,因为无色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故A错误;B、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为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故B正确;C、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
3、能和硫酸反应,所以可用将粉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的铁粉,故C正确;D、测溶液pH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现实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故D正确。故选:A。3、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过滤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稍过量的盐酸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
4、;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或。故选:C。4、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D操作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NaOH
5、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解答】解:A、由题意,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则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A说法正确。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B说法正确。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C说法正确。D、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将镁离子除去;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将钙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后面加入试剂要将前面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故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操作依次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时,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D
6、错误;故选:D。5、通过海水晒得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将粗盐按如图流程,可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以备工业生产所需。在此过程中,a、b物质分别为()ANaOH、K2CO3BCa(OH)2、Na2CO3CKOH、K2CO3DKOH、Na2CO3【解答】解:A、先加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生成沉淀,然后加碳酸钾,将钙离子沉淀的同时会生成氯化钾,氯化钾是新的杂质,加稀盐酸无法除去,故A错误;B、先加氢氧化钙,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镁离子沉淀,过量的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
7、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故B正确;C、先加氢氧化钾,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钾引入钾离子杂质,再加碳酸钾,利用碳酸根与钙离子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钾,两次生成的氯化钾引入新的杂质钾离子,无法将其除去,故C选项错误;D、先加氢氧化钾,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钾引入钾离子杂质,再加碳酸钠时无法将钾离子除去,故D错误。故选:B。6、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现有100gNaCl饱和溶液中混有NaOH,Na2SO4,Na2CO3的二种或者三种,已知硫酸钠溶液为中性,某兴趣小组欲提纯得到氯化钠溶液,实验过程如下(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下列说法中不正
8、确的是()A操作1和操作2均为过滤B加入一定量Y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XC溶液C含有的氯化钠质量与原100g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相等D原溶液与溶液B均为碱性溶液【解答】解:过量的氯化钡和硫酸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过量的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操作1和操作2均为过滤,分别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故正确;B、加入一定量Y即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Y即氯化钡,故正确;C、溶液C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大于原100g溶液中氯化钠质量,故不正确;D、原溶液与溶液B均含有没反应的氢氧化钠,均为碱性溶液,故正确。故选:C。7、已知
9、,常温下氯化钠、氯化钡的水溶液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NaOH溶液BH2OCAgNO3溶液DNa2CO3溶液【解答】解: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使pH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选项错误。B、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选项错误。C、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反应后溶液
10、仍显酸性,pH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选项错误。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故选项正确。故选:D。8、下列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碱溶液加水稀B通电分解水C煅烧石灰石D石灰水变质【解答】解:A、向碱溶液加水稀释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小于7,A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正确。B、通电分解水,生
11、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B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正确。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发生改变,C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正确。D、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减少,溶液的质量也逐渐减少,当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变为0,D图不正确;故选:D。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小明向反应后滤液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滤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滤液甲中只有一种溶质BBC段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CCD段没有新物质生成D最终溶液的p
12、H将接近14【解答】解:A根据甲溶液的pH=2可知甲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除了CaCl2还含有HCl,故A错误;B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故B错误;C在C点氯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再加碳酸钠溶液,不会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D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多可以达到11.6,最终溶液的pH可以接近11.6不是14,故D错误。故选:C。1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g时,溶液中有三种离子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两种溶
13、质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小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g时,溶液呈酸性【解答】解: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和CO2,对应图中滴加Na2CO3溶液质量0ag段,此阶段中溶液中含有H+、Cl、Ca2+、Na+四种离子,错;B、继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开始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对应图中滴加Na2CO3溶液质量acg段,此阶段中溶液中含有NaCl和CaCl2两种溶质,正确;C、滴加Na2CO3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由原来的HCl和CaC
14、l2转变为NaCl和CaCl2,HCl和NaCl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CaCl2质量不变,比较HCl和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错。D、继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开始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Cl,对应图中滴加Na2CO3溶液质量acg段,此阶段中溶液中含有NaCl和CaCl2两种溶质,溶液呈中性,错。故选:B。11、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A、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A项中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不变(溶液达到饱和),且溶液质
15、量不会为0,错误;B、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B项中溶液质量先增大后不变(溶液达到饱和),但加入硝酸银之前溶液质量不为0,错误;C、不饱和氯化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错误;D、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大于铁,故剩余固体的质量开始是增加的,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继续增加,正确;故选:D。12、向10.0g某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中先后滴加100.0g稀HCl和一定质量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不溶固体或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B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种
16、C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D检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AgNO3溶液,静置后再滴加少量Ca(NO3)2溶液【解答】解:A、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Na2CO3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关系式:CaCO3CaCl2Na2CO3CaCO3,可知,生成的碳酸钙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质量相等,所以甲表示不溶固体的质量,故A错误;B、a点对应的溶液中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2种,故B错误;C、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掉的氯化氢质量为yCaC
17、O3+2HCl=CaCl2+H2O+CO210073445gyx=x=2.2gy=3.65g有图象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总质量为4.4g,所以与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44z2.2g=z=3.65g所以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故C正确;D、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可以先滴加硝酸,生成气体,说明含有碳酸钠,除去碳酸钠,然后再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故D错误。故选:C。13、武汉市某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NH3在不同环境下与O
18、2的反应,进行图1和图2两组实验,同学们根据图2实验中气体成分分析数据,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查阅资料】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4NH3+3O22N2+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A图1实验中NH3从b管进,O2从a管进入;为了提高NH3的转化率,先通O2一段时间,再通NH3B图2中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根据图3分析,在Cu2O催化作用下,400时
19、以生产NO为主D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左右【解答】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污染空气,图1实验中NH3从b管进,O2从a管进入;实验过程中要先通O2一段时间,再通NH3并点燃,可以避免NH3污染空气,故说法正确。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图2中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所示说法正确。C根据图3分析,在Cu2O催化作用下,400时以生产N2为主,故所示说法错误。D由题干信息“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以下不同的化
20、学反应:4NH3+5O24NO+6H2O”、“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以及图3中的信息可知,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主要生成NO,可以利用NO来制取硝酸,因此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900左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4、向100克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a段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m的值为2.33克C该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2.12%D取c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
21、酸已过量【解答】解: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钡沉淀,所以A、0a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B、根据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可得关系式BaCO3CO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沉淀质量为xBaCO3CO2,19744x0.88gx=3.94g所以m=6.27g3.94g=2.33g,故B正确;C、根据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
22、BaCl2+H2O+CO2可得关系式Na2CO3CO2,设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xNa2CO3CO2,10644100g?x0.88gx=2.12%,故C正确;D、取c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不能说明盐酸过量,故D错误。故选:D。15、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量为250)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加热25.0g胆矾过程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图中剩余物体为纯净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变化过程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胆矾完全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260C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
23、,胆矾经历5次脱水过程D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解答】解:A因为25.0gCuSO4?5H2O中Cu的质量为25.0g100%=6.4g,依据图象可知最后固体质量为7.2g,则其中Cu的质量为6.4g,O的质量为0.8g,固体中Cu与O的个数比为:=2:1所以最后固体的化学式为Cu2O,其中Cu的化合价为+1,而硫酸铜中Cu的化合价为+2,所以变化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CuSO4?5H2OCuSO4+5H2O2501609025.0g16.0g9.0g所以胆矾加热完全失去水时,固体质量为16.0g,对应温度是380,所以胆矾完全失水的温度范围为
24、30380,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分析图象可知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3次脱水过程,故C错误,不C符合题意;D因为25.0gCuSO4?5H2O中Cu的质量为25.0g100%=6.4g,依据图象可知1000时最后固体质量为8.0g,则其中Cu的质量为6.4g,O的质量为1.6g,固体中Cu与O的个数比为:=1:1,1000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O,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开始时没有产生沉淀或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沉淀或气体。A、镁和铝都能
25、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从反应开始就有气体生成,A不符合图象;B、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盐酸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从反应开始就有气体生成,B不符合图象;C、烧碱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在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符合图象;D、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所以从反应开始就有沉淀生成,D不符合图象;故选:C。17、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有()蜡烛燃烧后物质总质量减少,证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釜底抽薪”、“火上浇油”均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用厨房清洁剂除油污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相同硫酸铁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
26、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C和溶液D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a、KNO3;b、KNO3和K2SO4;c、KNO3;和Ba(NO3)2三种组成。某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3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MgA1条B2条C3条D4条【解答】解: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题干中错误;“釜底抽薪”是指灭火时可以用隔离可燃物的方法,“火上浇油”是指油可以燃烧,油是可燃物。这两个成语都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可燃物。所以题干中正确;厨房清洁剂除油污是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洗涤剂除油污原
27、理是运用的乳化作用,所以题干中错误;硫酸铁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但是题干中没有提到用量的问题,所以溶液B有三种情况:生成的硝酸铁和硫酸铁过量剩余;生成的硝酸铁和硝酸钡过量剩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生成的硝酸铁。过滤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均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氧化钾全部发生反应,且溶液中的铁离子全部沉淀。由于第一步反应中有过量问题,所以第二部反应中得到得溶液D也有三种情况:第一步恰好完全反应,没有药品剩余,所以只有生成得硝酸钾溶液;第一步中硫酸铁过量,硫酸铁会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溶液,还有硝酸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
28、的硝酸钾,所以此时溶液是硝酸钾和硫酸钾;第一步中硝酸钡过量,硝酸钡不与氢氧化钾反应,故而剩余,所以此时溶液为硝酸钾与硝酸钡。所以题干中正确。常温常压下,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会生成0.2g的氢气,而2.4g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也可以生成0.2g的氢气,所以酸足量且相同质量下,镁生成的氢气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而题干中所5.6g的不纯的铁生成了0.23g的氢气,所以不纯的铁中应该混入了相同质量下与足量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铁多的金属,所以不纯的铁中可能混有金属镁。所以题干中正确。综上所述,其中正确的有3条,错误的有2条。A:1条。错误,故不选A;B:2条。正确,故选B;C:3条。错误,故不选
29、C;D:4条。错误,故不选D。故选:B。18、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你认为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水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钙D纯碱溶液【解答】解:A、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选项错误。B、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钙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选项错误。C、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钙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曲线不会有pH大于7一段,故选项错
30、误。D、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故选项正确。故选:D。19、某校学习小组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收集并测定CO2的体积(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时间/min12345678910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A
31、实验前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实验中需快速地将10mL稀盐酸推入烧瓶内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D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30mL【解答】解:A、实验前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A正确;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可能造成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故需快速地将10mL稀盐酸推入烧瓶内,B正确;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正确;D、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但原稀
32、盐酸占有10ml,(推入稀盐酸后仍然会恢复到原压强)所以第1分钟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50ml,第2分钟是75ml,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80ml,D错;故选:D20、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废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曲线说明原废液中有盐酸剩余BAB段的反应中有气泡产生CBC段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DCD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解答】解:A、未加入碳酸钠时,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此时盐酸过量,A正确;B、盐酸过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33、所以有气体生成,B正确;C、BC段溶液显中性,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C正确;D、CD段pH大于7说明碳酸钠过量,此时溶质除了氯化钠还有剩余的碳酸钠,D错误;故选:D21、如图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实验中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bc段表示实验中气体质量的变化情况B图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C图中ab段表示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D图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解答】解: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
34、钠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所以,0a段是气体质量的变化,bc段即是沉淀质量的变化,达到c点沉淀量最大,氯化钙已完全反应。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bc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则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oa段表示实验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C、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反应中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图中c点表示上述混合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D正确。故选:D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二
35、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注射器的作用只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用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在b管口用燃着的木条验满C甲、乙、丁相连,若装置丁中没有植物油则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D称量甲装置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A、注射器可以通过推动活塞,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物浓度,控制反应速率,所以A错误;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先在瓶底聚集,所以从长口b进气,从a排出空气,因此验满时应从a处,所以B错误;C、若不加入植物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此时测
36、定的液体偏小,因此推出二氧化碳体积变小,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求得碳酸钙质量减小,因此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所以C错误;D、根据甲反应前后质量,可以求得二氧化碳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酸钙质量,从而求出碳酸钙质量分数,所以D正确。故选:D23、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
37、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 x)g【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由此可知: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Mg(OH)2MgO+H2O
38、5818m0.9g解得:m=2.9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在碳酸钙和氧化镁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3.3%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CaCO3CaO+CO21004410gn解得:n=4.4gx=12.0g4.4g=7.6g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2.6%。由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由于52.6%36.0%33.3%,说明了氢氧化镁乙完全分解,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
39、O3、MgO和Mg(OH)2,故C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 x)g,故D说法正确故选:B24、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用作消毒剂的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固体,但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中的一种,当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
40、固体有剩余,则被消耗完的固体为碳酸钙A1条B2条C3条D4条【解答】解:75%的医用酒精指的是75体积的乙醇和25体积的混合而成的溶液,故正确;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指的是不能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故正确;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g=0.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0.2g;该气体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该气体可能是甲烷,故错误;由于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错误。故选:B25、Na2CO3、CaCO3、KHCO3、MgCO3分别和
41、盐酸反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当Na2CO3和CaCO3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时,CaCO3生成的CO2气体质量较多B当CaCO3和KHCO3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时,生成CO2气体的质量相等C当CaCO3、KHCO3、MgCO3足量,盐酸等质量等浓度时,生成CO2气体的质量相等D当Na2CO3、CaCO3、MgCO3足量,盐酸等质量等浓度时,生成CO2气体的质量相等【解答】解: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44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442KHCO3+2HCl2KCl+2H2O+2CO2200738810044MgCO3+2HClM
42、gCl2+H2O+CO2847344A、当Na2CO3和CaCO3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时,CaCO3生成的CO2气体质量较多,正确;B、当CaCO3和KHCO3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时,生成CO2气体的质量相等,正确;C、当CaCO3、KHCO3、MgCO3足量,盐酸等质量等浓度时,KHCO3生成CO2气体的质量大,错误;D、当Na2CO3、CaCO3、MgCO3足量,盐酸等质量等浓度时,生成CO2气体的质量相等,正确;故选:C26、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纯碱、氯化钠加水调成糊状敷料,涂在鸡蛋外面,制成松花蛋,并对剩余敷料成分进行探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3、)A步骤中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存在纯碱B步骤的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钙C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氢氧化钠、纯碱D上述过程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解答】解:A、生石灰、纯碱、氯化钠加水调成糊状敷料过程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滤渣为碳酸钙,A错误;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步骤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步骤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故B错误;C、滤液中加足量稀盐酸,无气泡冒出,说明滤液中无碳酸钠,C错误
44、;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正确;故选:D27、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已知甲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乙中溶液为红色;丙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可能情况;丙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白色沉淀消失;丁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氯化氢A1B2C3D4【解答】解: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乙中溶液为红色,故说法正确。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
45、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丙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3种可能情况,故说法错误。丙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碳酸钙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稀盐酸过量,最终溶液显酸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说法正确。丁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氯化氢、氯化钙,故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28、已知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NaCl,为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B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46、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g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D与少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3g固体【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排水法收集得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不合理;B、要依据剩余溶液的质量进行计算,还必须知道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否则无法计算,故不合理;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此固体的质量即是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碳酸钙可以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故合理;D、与少量
47、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3g固体,此固体的质量即是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但是不是全部的碳酸钠参与反应,故不合理;故选:C29小陈在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试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实验仪器操作无误B图乙中dm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C图乙中mn段反应过程中有气产生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Cl【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错误;B由溶液
48、pH的变化图,dm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m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C由溶液pH的变化图,mnpH不变,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产生,故C错误;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pH7,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溶质有Na2CO3和NaCl,故D正确。故选:D30、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并进行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准确称取3.45g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49、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228.0g;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229.1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装置A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减小实验误差;装置B中的反应现象是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反应后没有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会导致n的数值偏小;通过数据分析,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为3。ABCD【解答】解:MgCO3?nH2OCO284+18n443.45g1.1g=n=3装置A中的二氧化碳会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吸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
50、验结果,故正确;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减小实验误差,故错误;碳酸镁晶须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的反应现象是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故正确;若反应后没有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C装置会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n的数值偏大,故错误;通过数据分析,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为3,故正确。故选:C31、已知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比较复杂,如K2S、Na2S为可溶性硫化物,FeS、ZnS为难溶于水的硫化物,CuS、Ag2S为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强酸的硫化物。下列硫化物和酸的反应不正确的是()ANa2S+2HClH2S+2NaClBFeSO4+H2SFeS+H2SO4CCuSO4
51、+H2SCuS+H2SO4DZnS+2HClH2S+ZnCl2【解答】解:A、Na2S为可溶性硫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化氢,该反应能发生,故选项错误。B、FeS为难溶于水的硫化物,但易溶于硫酸,不能生成沉淀,该反应不能发生,故选项正确。C、CuS为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强酸的硫化物,硫酸铜溶液能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该反应能发生,故选项错误。D、ZnS为难溶于水的硫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氯硫化氢气体,该反应能发生,故选项错误。故选:B32、镧(La)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
52、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ALa(OH)3和HClBLa2O3和HClCLa和HClDFeCl3和La(OH)3【解答】解:A、La(OH)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B、La2O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C、La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D、La(OH)3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与FeCl3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33、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
53、,乙试管溶液中只看到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则甲、乙试管内所盛试剂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是()AZn、AgNO3溶液BNa2CO3、NaOH溶液CKOH、BaCl2溶液DCaCO3、Ca(OH)2溶液【解答】解:A、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甲试管中的气压增大,氢气沿导管进入乙试管,因此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关闭止水夹后,氢气将氯化锌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氯化锌和盐酸可与硝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乙试管中出现浑浊,A正确;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试管中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乙试管中,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关闭止水夹后二氧化碳将氯化钠和未反
54、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乙试管中不会出现浑浊,B错误;C、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放热,甲中气压增大,乙试管中有气泡冒出,由于无气体产生,关闭止水夹后无现象,溶液也不会变浑浊,B错误;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甲试管中的气压增大,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乙试管,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因此乙试管有气泡冒出,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闭止水夹后二氧化碳将氯化钙和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可将白色浑浊碳酸钙溶解,试管中溶液澄清,D错误;故选:A34、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HClKNO
55、3H2SO4NaClBMgCl2KOHNaOHNaClCNaClHNO3MgCl2K2CO3DNaNO3KClFeCl3Ba(NO3)2【解答】解:A、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MgCl2与KOH溶液、NaOH溶液均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HNO3与K2CO3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不能共存,MgCl2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有碳酸镁沉淀生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故选:A35、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X可能是(
56、)ACuSO4BK2CO3CNaNO3DMgCl2【解答】解:A、若X是CuSO4时,它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或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共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若X是K2CO3时,它会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无法共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若X是NaNO3时,它会与其他三种溶液均不发生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若X是MgCl2时,它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法共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6、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
57、【解答】解:甲组:因Na2CO3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NaOH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乙组:因NaHCO3与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丙组:因Na2CO3和C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丁组:因NaCl、Na2CO3、Na2SO4、Na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丁组中的废液中成分之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检测结果合理。故选:D37、能将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A铜丝B硝酸钠溶
58、液C稀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解答】解:A、铜丝与碳酸钠、氯化钾两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硝酸钠溶液与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与氯化钾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钾两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FeCl3NaClNaOHKClBCuSO4Ba(OH)2HClHNO3CNa2SO
59、4BaCl2Na2CO3HNO3DCa(OH)2K2CO3CaCl2NaCl【解答】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氯化钠、氯化钾,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同时产生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无法鉴别稀盐酸、稀硝酸,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
60、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K2CO3与Ca(OH)2、CaCl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C39、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3份100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发现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防工程制式销售合同范本
- 分散采购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燃气安装合同范例
- 协助宠物国际托运合同范本
- 农田租赁合同范本
- 专利转让入股合同范本
- 养鱼合作转让合同范本
- 公版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解聘教师合同范本
- 买卖中介公司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新版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全面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CBT主要技术精品课件
- 常用液压元件型号对照表230
- 项目章程模板范文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系统
- 轮扣架支模体系材料量计算
- 主题班会教案《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班会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