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7章辽、金、元时期的财政_第1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7章辽、金、元时期的财政_第2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7章辽、金、元时期的财政_第3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7章辽、金、元时期的财政_第4页
中国财政史(第五版)第07章辽、金、元时期的财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财政史(第五版) 第 5 版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财政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秦汉时期的财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两宋时期的财政辽、金、元时期的财政明朝的财政清朝的财政:前期和后期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初期、抗战时期和崩溃时期课程框架第七章 辽、金、元时期的财政内容提要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辽、金时期的财政元朝的赋役元朝的工商杂税元朝的财政支出元朝的财政管理第一节 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辽国的政治经济概况二、金国的政治经济概况三、元朝的政治经济概况一、辽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与其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形态相联系,辽代财政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财政管理上,由

2、于政治制度上的“因俗而治”,因此实施南北两面官的管理机构,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和属国,南面官治汉人,征收赋税,汉人从事农业和工商业,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辽实行五京制,都因当地的实际情况,设有管理财政的机构:上京有盐铁司,东京有户部使司,中京有度支司,南京有三司及转运司,西京有计司。二是在财政收入中,其主要来源是占有奴隶的剩余劳动和胁迫邻国所上缴的贡纳,税收不占有主要地位。一、辽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三是在税收收入中,仍以田赋为辽代税收的主要形式,约占80%,次以盐、酒、矿等工商税收,约占20%。四是辽代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的同时,存在着投下军州或投下县这种奴隶制残余,它属于契丹贵族的私产

3、,凡市井之赋,各归头下,惟酒税赴纳上京,形成分权型财政。二、金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金朝的统治,经历了奴隶制建立、奴隶制发展、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封建制确立等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国家政治制度也在急剧变化。金国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有些部门甚至超过了辽、宋的发展水平。金国财政的最大特点是在女真人地区按占有奴隶、牲畜的多少征收牛具税,而不是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征收田赋。二、金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金国财政与其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形态有着密切联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在女真人地区按占有奴隶、牲畜的多少征收牛具税,而不是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征收田赋。这一特点反映了金

4、国游牧民族奴隶制的统治方式。二是由于金汉化程度比契丹高,因此其财政管理和财政收入形式大多采取中原制度,在财政收入中,农业收入与工商业收入都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三是财政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集权。三、元朝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元朝是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所建立的王朝。元朝统治者平定江南,结束了中国自天宝丧乱以来520余年的割据状态,使中国再一次由分裂而统一。 元朝实行蒙、汉等族地主阶级对各族人民的联合专政。 元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又有新的发展。 在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又实行封地食邑制度,军将割据一方,各自为政,衙门冗滥,十羊九牧,事不归一。三、元朝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在当时的政治经济

5、背景下,元朝的财政呈现其独自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其一,赋税制度差异化。元朝不仅田赋南北异制,其他赋税也纷繁复杂。在田赋制度上,北方多承金制、南方因循宋制。北方实行税粮与科差,南方则实行夏、秋两税。其二,商税税率较低。为鼓励商业经济的发展,元朝统治者制定了较低的商税税率,促进商业日臻繁盛,商税税种不断增加,税额激增,成为元朝财政的重要收入之一。其三,盐税成为元朝主要的财政收入。三、元朝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政特点其四,工商税以白银为本位,以纸币缴纳。元朝国家发行纸币,工商税大部分以纸币缴纳。但由于过量增发纸币以弥补财政不足,引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百姓以物易物进行交易,纸币制度遂被破坏。其五,财政支

6、出结构和规模不合理。在支出结构中,用于赏赐蒙古贵族的支出比重过大;并且支出规模毫无节制,不断膨胀。其六,财政管理带有民族压迫性质。第二节 辽、金时期的财政一、辽国的财政二、金国的财政一、辽国的财政辽国在得到燕云十六州以前,以畜牧渔猎为主,以剥夺奴隶的剩余劳动为财政源泉,因而没有完备的财政制度。自得燕云十六州以后,农业得到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发展,这时,财政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一)田制与户籍1.田制(1)公田(2)在官闲田(3)私田2.户籍按民族划分,有契丹、汉人之分,按经济地位划分有奴隶主贵族、平民和奴隶之分。按缴纳赋税的状况划分为在屯户、二税户、丝蚕户、一般的税户。(二)田赋、徭役辽国有

7、三种赋役制度公田在屯之民,出兵役,不向朝廷纳税,所产之粟,全部输官以充军饷,民户相当于官府农奴。在官闲田之民,则计亩出粟,以赋公上,税率不详。私田的赋税情况,各不相同。投下二税户,纳课于官,输租于主;寺院二税户,其赋税一半输官,一半输寺。(三)工商税收辽国的工商税主要有铁、盐、酒和商税。铁课早在阿保机时就出现了。阿保机以渤海俘户在上京道饶州置长乐县,内以一千户冶铁纳贡。盐置榷盐院管理。酒课一般征之于投下军州。商税包括市肆之税和国境之税。(四)财政支出辽国的财政支出,包括官俸、军费、皇室支出、赏赐支出及其他支出等。官俸支出军费支出皇室支出赏赐支出(五)财政管理辽建国后,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体制,财

8、政上也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 辽国财政管理机构是与其官制相适应的。辽国官制,中央分北、南枢密院。 地方财政管理机构为五京和州县。 辽国统治下的汉人从事农业和工商业,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为确保赋税的征收,辽仿唐、五代之制,亦有户籍管理。二、金国的财政金国财政的最大特点是在女真人地区按占有奴隶、牲畜的多少征收牛具税,而不是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征收田赋。这一特点反映了金国游牧民族奴隶制的统治方式。至于燕云地区及淮河以北地区,仍实行原来的财政制度。(一)田制与户籍金国田制包括官田、私田两类。官田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女真初入中原,军队大肆掠虏,百姓流亡,耕地夷为旷土,成为官田;其二,女真人移入中原之初,

9、即将大量民田括为官田,此后又不断拘刷土地,使官田数量不断膨胀。金国户籍制度规定,将民户分为正户与杂户两类。正户是女真人,杂户包括汉人、契丹人、渤海人。(二)田赋与徭役1.田赋金国的田赋制度是,公田输租,私田输税。对私田征收田赋,实行两税法。汉人赋税负担按规定较女真人沉重得多,实际执行时比制度规定之数更有加重。2.徭役:有兵役与夫役两种金国的兵役负担十分繁重,不少人久戍在外,甚至有十年不归者,还要自备衣服等物。夫役是指临时征调的民夫徭役,如治黄河,营建宫室,修筑城墙,运输官物,围场打猎等等,都征调民夫服役。(三)工商税及杂税1.盐、茶、酒、矿等课2.商税3.杂税(1)物力钱(2)铺马钱(3)军需

10、钱(4)免役钱(5)黄河夫钱(6)预借(四)财政支出金朝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皇室支出、官俸支出、军事支出等项。皇室支出官吏俸禄军费支出(五)财政管理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较辽国有所进步,内容也更丰富。其中包括机构设置、会计、稽核、审计、仓库管理等项制度。1.财政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 2.会计、审计3.库藏第三节 元朝的赋役一、田制和户籍二、田赋三、徭役四、和籴、和买与和雇一、田制和户籍1.田制元代的田地,主要分为两类,即民田和官田。民田征税,官田收租。民田绝大部分为地主和蒙古贵族所占有,平民百姓占有的土地甚少,而且常有被兼并之虞。官田包括皇亲、贵戚的食邑,作为官俸补充的职田,作为学校师生禄廪的学田,

11、赐给寺庙道观的寺田和供作军粮的屯田。屯田又有军屯、民屯之别。一、田制和户籍(续一)2.户籍统治者将全国人口按民族分为4等,即蒙古、色目(西域各民族的统称)、汉人(原金地的汉族)、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根据职业上的区别,分为军户、站户、匠户、僧道户、儒人户、种田户等多种;根据社会地位分成官户、民户、驱丁户等;按籍户的先后分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按科差负担程度分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摊丝户等。每户等的政治待遇不同,赋役负担差异很大。一、田制和户籍(续二)3.赋役册籍为了便于对土地、户口的控制和赋役的征发,元朝建立了一套赋役册籍。据史书记载,元顺帝至正二年(

12、1342年)的浙江余姚州就曾登记过多种册籍,有流水不越簿和鱼鳞图册,以掌握地籍,确定赋等;有鼠尾册,以确定户等,以备科差。其后,至正十年(1350年)秋浙东廉访使董守悫在浙东均役,同样有鱼鳞册、乌由契和鼠尾册,用来据以掌握土地、户口并依此征收田赋和科差。国家就是凭借这些册籍控制土地、户口,征发田赋、徭役。一、田制和户籍(续三)4.经理之法元朝实行经理之法,旨在括隐田,增赋税。世祖之初,曾多次进行括田,履亩征税。至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用铁木迭儿奏议,实行经理法。首先张榜,晓谕百姓,限40天内,将其家所有田产田赋,自己向官府呈报,如有作弊者,许人告发,告发得实,或杖或流,所隐田产没官。这种经

13、理办法,虽然清理出部分田产,增加了田赋收入,但由于期限促迫,官吏贪苛用事,富民黠吏并缘为奸,往往以无作有,虚报于官,致使民不聊生。二、田赋元代的田赋,有税粮,有科差。税粮行之于江北地区叫做丁税、地税,行之于江南叫夏税、秋税;科差在江北有丝料、包银、俸钞,在江南有包银和户钞。1.丁税、地税2.夏税、秋税3.科差二、田赋(续一)4.田赋的附加、预征、豁免及输纳元朝田赋在正税之外,有附加,有额外苛敛,也有预征。田赋的豁免,包括税粮的豁免和科差的豁免。元盛行包税制,田粮的输纳多由富户、势要之家包揽,贫民多受包税者的盘剥。5.畜牧税三、徭役元代的徭役,包括兵役、职役、杂泛差役三大类:1.兵役元代的兵役制

14、度主要实行军户制。2.职役亦称差役,是对宋朝职役的承继,其种类较宋朝为繁,制度也有较大差异3.杂泛差役临时征调的夫役或银、钞、车、马等钱、物。三、徭役(续一)4.雇役、代役、助役和免役雇役是指本人出资雇人代役。代役是指军人身死而无亲丁者,可以少壮驱丁替代服役,或兄弟代役。助役法即官府派使臣考察应税田亩,按一定比率从应税田亩中拿出田亩若干,由应役人掌管,以田亩的收入充役费。元朝的免役一般是指杂泛差役及和雇、和买之役,而且免役范围极广。四、和籴、和买与和雇和籴原意是官府以平价向百姓购买粮食,但实际上是国家强制向百姓征购粮食。元朝的和籴,包括市籴粮、盐折草两类。和买是指国家出资,向百姓购买所需之物,

15、如马匹、布帛之类。但在实行过程中,强制向百姓购买,而成为变相的赋税。和雇是指国家出钱,强制征雇民力,用于运送官粮物赴边塞。第四节 元朝的工商杂税一、盐专卖及盐税二、茶专卖与茶税三、酒醋专卖及酒醋税四、岁课五、商税六、市舶课七、额外课及杂敛一、盐专卖及盐税元朝盐课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财政支出的十之七八靠盐利,因而元朝统治者对盐课十分重视。 1.引岸制2.入粟中盐制3.计口授盐制4.设局官卖制5.常平盐制6.征税制二、茶课元代茶课多因袭南宋旧制,实行引茶之法。只在某些地区或某一时期,实行征税制,或专卖与征税并行。在引茶专卖的同时,也曾实行征税制。由于元朝统治者多次改变茶法,使茶税收入不断增加。三

16、、酒醋课酒醋课始于太宗二年(1230年)正月,当时规定,酒课验实息十取其一。次年,立酒醋务坊场官,实行官制官卖的专卖制度,并视外府司县的民户多寡而定课额。其后改为允许酒户和富豪酿酒,官为收购酤卖。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二月,中书右丞卢世荣以“京师富豪户酿酒酤卖,价高味薄,且课不时输”为名,禁止富豪酿酒,实行官制官专卖的榷酤之制,并逐渐由京师推广到各路。 酒醋课通常以钞缴纳,偶尔也征粮食。 酒醋课是元朝的重要财源之一。四、岁课元朝的岁课是指对天地自然之利、山林川泽之产(如金、银、铜、铁、铝、锡、矾、玉、竹木之类)所课征的税收,大部分属矿税性质。金银矿藏皆归国家所有,通常由官府调集民夫采

17、淘、冶炼,向国家定额输纳。 铁、铝、锡、矾等矿产品,国家通常行引法,客商买引后,赴各冶领铅锡贩卖,也有听民煽炼,国家抽分的。竹木课,有官竹、民竹之分,在官者办课,在民者输税。元朝岁课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十分扰民。五、商税元朝规定商人必须按月纳税,商人纳税后,方可入城贸易,如无纳税凭证,或不出示凭证,即视为匿税,但僧、道、传教士及教徒,常匿税不缴,回回商人亦持特权而不纳税,虽政府屡次申禁,但作用不大。六、市舶课元承宋制,对国内与海外诸国往还贸易的商舶及海外诸国来华贸易的船只,统称市舶,对中外船舶所载货物的抽分与课税,称市舶课。元朝的海外贸易得到显著发展,在杭州、上海、澉浦、温州、庆

18、元、广东、泉州等地设7个市舶司,主持对外贸易和市舶抽分事宜。 元朝市舶课制度,初期沿袭宋朝旧制,实行抽分法,即对进出口货物抽取定量实物。 七、额外课及杂敛元朝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苛征杂敛也日益增加,岁有定额的,叫常课;没有定额的,叫额外课。额外课之外,又有许多无名杂敛。元朝额外课名目有32种之多。额外课虽然零星,多不过数万锭,少仅十几锭,但累计起来,数额也是可观的,上述各类统计,有时竟达166 800余锭。除额外课外,还有许多无名杂敛。第五节 元朝的财政支出一、封君食邑及赏赐支出二、宗教迷信支出三、军事支出四、官俸支出五、皇室支出六、水利建设支出七、社会保障支出一、封君食邑及赏赉支出元朝一代,对

19、宗室诸王、贵戚、勋臣倍加优待,据元史统计,凡封国123个,封王、进封、益封者达228人次。封王食邑,领有民户,食其地租。这样,既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等于变相的财政支出。此外,对诸王、驸马、勋臣、百官等,还有优厚的赏赐,主要有4项:(1)户丝(2)户钞(3)田地(4)岁赐二、宗教迷信支出宗教迷信支出是元朝又一大宗支出。在这项支出中,包括佛事布施、寺观建筑、缮写经书和僧道衣食之赐等。佛事耗资不可胜计,此外,赏赐僧道的衣食住行之费,为数亦大。宗教迷信支出“病国病民” “损兵伤农”,于国无益,但元朝统治者欲借此麻痹人民以巩固其统治,所以这项巨额支出,始终有增无减。三、军事支出元朝的军事支出主要包括

20、常备军费、战时军费及养马费等。常备军费支出:军饷开支、对卫士的赏赐。就元代来说,由于对内,对外,连年征战,耗资不可胜计。养马经费,绝大部分摊派到民间,国家只支付部分刍料费用。四、官俸支出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初定官制,有大小官府2 733处。成宗大德(12971307年)以后,设官渐冗。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考核官吏实行“税课法”,即按征税多寡,定官吏优劣。于是,大开苛征杂敛之门,官吏如狼似虎,人民不堪其扰。 五、皇室支出自世祖以后,皇室生活日益奢侈,因而费用日益增加。皇室支出的大宗,莫过于后宫之费、中买宝物之费、递送豢养珍禽异兽之费和游宴之费。后宫之费所需甚巨。世祖忽必烈时,妻妾

21、妃嫔众多,而宫女与阉人更多。 中买宝物费用,自成宗大德以后日增。 递送和豢养珍禽异兽所费巨大。 至于皇帝游宴,更是挥金如土,穷奢极欲。 此外,皇帝的乘舆服饰,礼乐之费、医药之费等,支出也是浩大的。六、水利建设支出元朝水利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凿会通河、通惠河、广济渠,导汾水、任水,修浚中兴、唐徕等渠,以及治黄、捍海等灌溉水利工程。元朝在筑海堤以防海水侵冒方面,也有一定成效。自成宗大德以来,多次用安置石囤、修塘筑坝等方式,抵御海水冲击,虽然所费巨大,但却于民有利。七、社会保障支出元朝的社会保障包括赈恤、仓储和医疗等方面的措施。1.赈恤蠲免:对百姓负担的赋税进行减免,有灾免,恩免。赈贷:有灾赈,恩赈。2

22、.常平仓、义仓3.惠民药局第六节 元朝的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二、会计、监察与审计三、库藏四、税课法与包税制五、漕运管理一、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一)财政管理体制元代疆域辽阔,在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并实现天下一统之后,中原和南方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赋税征收权限集中于中央。二是财政收入的支用权限主要集中于中央。三是赋税收入主要集中于中央。四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的关系呈现出内重外轻、高度集中的态势。一、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二)财政管理机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在中央为隶属于中书省的户部。地方设十一个行省和大都、上都两留守司。皇室财政的管

23、理机构,有宣徽院、太禧宗禋院、中政院、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及主管诸王位下、各斡耳朵财赋的各寺、院、监等。元初,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与皇家财政管理机构不分,世祖以后逐渐分立,但亦互相侵碍,而且各管理机构互不统摄,十分混乱,致使财源分散,是元朝财政管理的弊政之一。二、会计、监察与审计元代的会计之制,实际就是预算会计制度,始于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财政的监察,由御吏台和廉访司负责。元代于世祖时建立了审计制度。元代还有理算制度,相当于财税大检查。理算包括田赋钱粮的理算、盐课的理算等。三、库藏(一)国家库藏与皇帝库藏元初国家仓库隶属太府,由太府掌管国库财物的出纳。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立皇室库藏,国库遂隶户部。皇室库藏则属于太府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