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讲义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 完整版课件PPT_第1页
高三第一轮讲义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 完整版课件PPT_第2页
高三第一轮讲义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 完整版课件PPT_第3页
高三第一轮讲义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 完整版课件PPT_第4页
高三第一轮讲义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 完整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用典是古诗鉴赏的难点,因为它是诗人曲折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阅读时须特别注意。具体说来,有三忌三要:忌先入为主,要因诗解典。如同一个词语有本义也有引申义,一个典故往往有其特定的根本的内涵,但不同的诗人生活的时代和经历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也不同,因而在诗作中会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因此,不能先入为主,拘泥于典故的本义,而应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把握其相应的内涵。 例如,同是“项羽自刎乌江”,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在乌江亭里却说:“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表现了

2、对项羽自刎的惋惜,作者认为项羽应含羞忍耻,卷土重来,自刎是意志不坚的表现 。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认为项羽自刎是必然的,因为征战频仍,师劳力竭,军心离散,败势难回 。诗中李清照却对项羽的豪迈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忌就典论典,要知古论今。诗歌是现实生活撞击诗人心灵迸射出的火花,恰如古人所说的“不平则鸣”,用典只是表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的方法而已,目的往往不在褒贬古人,而在借古喻今。 阅读用典的古诗,要弄清史实,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和当时的生活境遇,把握历史与现实、古人与作者的相似点和对接点,从作者对历史的评价中体会到他对现实的态度。如辛弃疾

3、的南乡子中写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片先写孙权年少有为,北拒曹操,战斗不息;然后直接把孙权当作堪与曹操匹敌的一代英雄来颂扬;最后用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印证自己的观点。 该典故表现了对不畏强敌、英勇盖世的孙权的赞颂。但这仅是字面上的意义。若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来思考,就不难理解其中深意。南宋政权庸碌无能,怯懦苟安,与孙权的抵拒强敌相反相成。据此可知,词的主旨应是讽刺南宋王朝的庸碌怯弱,表现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共同愿望。 忌浅尝辄止,要追根究底。有些古诗所用典故只是把丑恶的社会现象

4、呈现给读者,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则让读者去思考。 对这类典故要由表及里,由果及因,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探究诗人用典的真正意图。 如杜牧的泊秦淮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表面看,全诗写的都是歌女,对其他人则只字未提,作者运用此典的目的似乎是讽刺她们只知谋利不问国事的商业行为。若深入思考,便能明白,歌女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唱曲是其谋生手段,唱什么身不由己,若把她们当作批判对象,有何力度可言? 问题在于听曲的贵族官僚的情趣,他们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命运漠不关心,把咀嚼亡国之音当作赏心乐事,醉生梦死,可悲之极。理解到这一层,才算把握了作者用典的真正目的。

5、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结构谨严、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 静夜思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静夜思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烘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6、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

7、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8、,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再如杜甫的蜀相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情怀,诗的尾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

9、“闺怨”的主题。 闺怨 王昌龄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 读后面两句,才恍然大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 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

10、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是怎样(如何)写景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分析技巧使用的过程。即分析该技巧在诗中是怎样具体展开的。(3)阐述技巧使用的效果。答题格式:这首诗采用了 ? 技法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写出了 (意象)的 ?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一是辨析近似技巧,不能张冠李戴,如寓情于景(全诗只写景,没直抒句)与情景交融(部分写景,渲染气氛

11、,抒发感情)等。二是分清使用主次,不能舍本逐末,要抓住对表现主题作用最大者。 判断诗中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有两点要注意。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技巧对刻画形象的作用;二是分析技巧对表达感情的作用阐述技巧使用的效果早 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用典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模式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

12、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本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意境? 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秋浦歌 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n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赧郎,指被炉火焮红了脸的冶矿工人。)4、本诗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现

13、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本诗运用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工人粗犷的气质和改造世界的精神风貌。(从光、色、声角度写出了壮丽的场景,气氛热烈,意境壮阔。) 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6、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

14、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济州送祖三 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本诗的主旨是抒离愁,开头却写相逢时的“笑”,用意何在?五、六两句所写景物衬托了送别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练习检测答:以相逢时的笑反衬强化相送时的泣。衬托诗人在友人离去后的空虚感和落寞感。 2“望君犹伫立”一句中的“犹”在结构上与哪个字相呼应?对表达送别者的感情有何作用? 答:“犹”与第七句的“已”相呼应,友人已经离去,但送别者却还久久地伫立原地,一个“犹”字表现了送别者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