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_第1页
统编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_第2页
统编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_第3页
统编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_第4页
统编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第三单元(基础题型+核心题型)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第10课 岳阳楼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谪守(zh)隐曜(yo)浩浩汤汤(tng)B怒号(ho)皓月(ho)朝晖夕阴(hu)C淫雨(yn)樯倾(qing)岸芷汀兰(dng)D骚人(so)薄暮(b)山岳潜形(qin)Btngshngqin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1)谪守巴陵郡谪守:_(2)越明年越:_(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_(4)朝晖夕阴晖:_(5)迁客骚人迁:_(6)日星隐曜曜:_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到 美好日光贬谪、降职光芒(7)樯倾楫摧倾:_摧:_(8)沙鸥翔集集:_(9)宠辱偕忘偕:_(

2、10)把酒临风把:_倒下 折断停息一起持、执3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前人之述备矣B览物之情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属予作文以记之D助词“的”助词“的”助词“的”代词4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C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D予尝求古仁人

3、之心属予作文以记之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有时。有时。表目的,来。介词,因为。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D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C本文由叙事入手7填空。(1)岳阳楼记是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应好友巴陵郡太守_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散文。岳阳楼与湖北武汉

4、_、江西南昌_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气象万千北宋范仲淹滕子京黄鹤楼滕王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晖夕阴考查岳阳楼记基础知识(3)2019广州改编古代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对国家百姓的忧乐情怀:“_,_”(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蕴蓄着崔颢黄昏时临江远眺的乡愁:“_?_”(崔颢黄鹤楼);咸阳城东楼留存着许浑对荒废的秦汉两朝宫殿的无限感慨:“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先天下之忧而

5、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天水改编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属予作文以记之_(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3)连月不开_(4)春和景明_一、课文研读本题考查岳阳楼记中,关键词的意思同“嘱”,嘱托。壮丽景象。天气放晴。日光。9翻译下列句子。(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朝廷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

6、景象。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D文中第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体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理解有误11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岳阳楼记核舟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A/ B/C/ D/A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1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示例一: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示例二: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

7、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13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注释】夷简:人名。延州:地名。砦,同“寨”。(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的一项。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帝谕仲淹使释前憾()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

8、意B怨恨BB结合句子的整体大意,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意思(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阅读三段材料,在大体理解的基础上,选出哪些行为能体现出范仲淹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条。(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142019岳阳学校在岳阳楼

9、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 )(填“甲”或“乙”即可)。区分对联的方法:一是根据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二是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三是按事情的大小分。四是按时间的先后来区别。甲(2)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只有达到

10、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了解。拟人比喻引用(3)以下是学生会宣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来校参加活动时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 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D“务必”一词带有强迫的意味,不得体。(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

11、趋向更完善的境界。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总之,_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第11课 醉翁亭记A林壑(h)林霏(fi)觥筹交错(gung)B阴翳(y)琅琊(y)岩穴暝(mng)C伛偻(y)酒洌(li)山肴野蔌(sh)D晦明(hu)颓然(tu)宴酣之乐(hn)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ygngs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_(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3)日出而林霏开霏:_(4)云归而岩穴暝暝:_(5)野芳发而幽香芳:_(6)山肴野蔌蔌:_茂盛的样子意趣,情趣弥漫的云气昏暗花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陈:_(8)宴酣之乐酣:_(

12、9)弈者胜弈:_(10)觥筹交错觥:_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下棋酒杯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负者歌于途C多会于此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A从。在。在。在。在。4.下面句中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D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询晚号文忠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刘禹锡陋室铭D赋是古代一种文体

13、,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苏轼前赤壁赋B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62019天水改编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B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意思是太守醉醺

14、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说太守醉酒,并不表示他思想消沉。是与民同乐洒脱自然的表现。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作者用“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本题考查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 2018十堰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回答问题。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B若夫淫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A一、课文研读都是“乐趣”的意思。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弥漫的云气

15、。命名,起名。说出。表修饰。表转折。9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领会寄托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C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11文中

16、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12某班级举行“走进醉翁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1) 在琅琊山醉翁亭景区,慈孝竹郁郁葱葱,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却“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 “某某天长地久”如果你看见一人正在涂鸦,准备如何劝阻他?你说:要有人称,语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劝止的意思。示例:你好,这郁郁葱葱的慈孝竹,为这醉翁亭景区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

17、景,你这样刻刻画画,真有点煞风景,让我们做个文明的游客,好吗?(2) 学完岳阳楼记后,小笑拟了上联,请你以醉翁亭记为内容对出下联。上联:希文俯瞰洞庭湖心忧天下下联:_示例:永叔醉游醉翁亭乐惠黎民符合对联常识,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主旨拟写即可。(3)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根据课文描写醉翁亭的语句,结合对图片的认知,用精练、形象的语言描述,突出醉翁亭的特征。(3)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示例:醉翁亭四周

18、古树苍翠,亭子画栋雕梁,古色古香,那亭檐翘起的四角,若苍鹰凌空飞翔。第12课 湖心亭看雪A崇祯(zhn)余舟一芥(ji)B喃喃(nn)雾凇沆砀(kng dng)C铺毡(zhn)拥毳衣炉火(mo)D更定(gng)余拏一小舟(n)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hngcun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_;今义:_。(2)余住西湖古义:_;今义:_。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我剩下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A湖中/人鸟声/俱绝。A余拏一小舟拏,撑(船)B

19、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D是金陵人,客此(客居)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D余住西湖拉余同饮D还。再。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告别。另外。我。6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哪两项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D君向潇湘我向秦BC表达与知音相遇的欣喜。表达的是分别之情表达的是分别之情表达与知音相遇的欣喜表达与知音相遇的欣喜72019宜昌最初的汉

20、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如:门( )、休( )、明( )等,就是古人日常生活在文字体系中留下的记录。请根据下列两组汉字的形符,推测一下它们分别与哪类事物有关联。A盛、盎、盏、盈、盟_B酿、酌、酪、酬、醋_与器皿、容器有关联。与酒有关联。本题考查对这些字的观察以及找出其中的相同点。8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中“湖心亭”交代了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

21、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这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9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这是苏轼笔下的美人一般的西湖;“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可见,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映日荷花别样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接天莲叶无穷碧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

22、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凇、沆砀、莲”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10填空。(1)本文选自_,作者是_,字_,号_,是_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_等。(2)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和游湖人的_。雅趣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奇景本题考查湖心亭看雪文学常识。11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11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

23、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横批是对联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本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由记承天诗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所以横批可以为: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11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24、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122019绥化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首先来到故宫。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请你帮助小林写一段赞美工匠的话。(50字左右)示例: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

25、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注意字数要求,写出对工匠具体精神价值的赞美即可。第13课 诗词三首A金樽(zn)投箸(zh)闻笛赋(f)B凄凉(q)歧路(q)冰塞川(s)C宫阙(qu)怀旧(hui)长精神(zhng)D婵娟(chn) 绮户(q)烂柯人(k)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q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婵娟”在词中指月亮。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26、是()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D“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有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梦日边”是典故,指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烂柯人”是典故,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

27、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上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没有运用典故。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B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C“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D这首诗巧用用典、夸张、象征的手法以及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5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6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

28、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对友人的共勉。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已然物是人非。表达的是对世态变迁的感叹及回乡时生疏而怅惘的心情。7按要求默写填空。(1)2019天津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巧妙用典,发出了世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的诗句是:“_,_。”本题考查对课文的掌握情况。长

29、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3)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4)2019重庆B一轮明月,惹动几多情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对自己的宽慰;“_,_”是对亲人的祝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思念。(从相见欢游山西村水调歌头三首诗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作答)(5)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用来安慰自己的语句是:_,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课文研读(一)2018

30、广州阅读行路难(其一) ,回答问题。8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词语内涵。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解答。“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9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像姜尚垂钓碧溪,等待被明君起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强烈愿望。解答时,先指出运用了什么典故,再找出该典故与诗人情感的契合点。“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它常常能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小题。10这

31、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_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可以看出。11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哲理,请你用一段话阐释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是诗人自喻,饱含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葱茏,春意盎然。11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哲理,请你用一段话阐释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

32、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12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的“君”具体指的是_。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乐天(白居易)(三)2019郴州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完成后面的题目。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表现了词人由超凡出世到热爱人世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片写词人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答题模式:分析这首词具体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4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

33、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做出分析。本词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为人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题考查对诗文大意的理解及认识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断句及翻译 专题训练1文言文断句第一步:要读懂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第二步:若句子读不懂,也可根据虚词、对话标志、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常见句式等断句。技法攻略2翻译文言句子第一步: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二步: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步: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情况。第四步:句

34、子要通顺,语意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课外古诗词诵读1诗词默写。(1)2019天水秋草独寻人去后,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2019百色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3)2019梧州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寒林空见日斜时月是故乡明鸡声茅店月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情况。(4)月夜忆舍弟中,感叹战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_,_。(5)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_,_。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

35、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7)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22019日照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下列小题。(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赏析诗歌类题目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写作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

36、词序稍做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第二问: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的能力,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内容、注释和设问诗句作答。意思:寄往家乡的书信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未停止。情感: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32019临沂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完成下题。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掌握能力。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首联,表面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眼

37、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面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尾联更是由古及今标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4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完成下列小题。(1)这是一首_(体裁),作者韩愈为唐代“_”的领袖。七言律诗古文运动本题考查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掌握情况。(2)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时分别对每一句诗讲述的内容以及想要表现的情感进行分析。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了

38、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第三联“家何在”“马不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尾联“收骨瘴江”,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全诗感情沉郁,动人肺腑。5阅读商山早行,完成下列小题。(1)“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本题考查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特殊用法、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2)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诗歌尾联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

39、,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内容:表达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写作目标1了解什么是论据。2如何选择论据。3如何使议论文更有说服力。写作方法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是议论文中的要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

40、材料。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一、要善于选择论据1吻合性原则。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保证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每个材料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2新颖性原则。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人尽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

41、选择最恰当的论据,还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3分析性原则。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论点和论据,还须进行论证,阐述论点与论据的内在联系,使论点统领论据,论据支撑论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更具说服力。二、要善于剪裁论据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用得比较多的是事实论据。一般情况下,同一事实论据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剪裁的。首先,了解同一材料可以多角度立论;其次,根据论证论点的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能论证论点的有关内容,摒弃无用的材料;最后,找准材料与论

42、点的吻合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对材料中与论点无关的内容要大胆舍弃。例文引路让磨砺之花铺满成功之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确,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一条平坦的、通往成功的捷径,成功的背后都开满着无数磨砺之花。“自古英雄多磨难。”在古代,人们就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旁批】引用诗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增强文学色彩。拔的意志。颜回是孔子的一个有名的弟子,他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但颜回却宁愿处在这一逆境中“自得其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颜回的精神。人就是要在磨砺中培养事实论据,用颜回的例子论证人应在逆境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很强的说服力。坚韧的意志,只有如此,我们才会看到成功的曙光在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