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1页
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2页
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3页
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2 年人教 2022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练习卷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挑选题1. 保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以下属于清朝统治者保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戚继光抗倭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 B.C. D.解析戚继光抗倭属于明朝保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排除;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属于清朝统治者保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应选D项;答案D 2. 学会归纳历史进展的阶段特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对明清时期阶段特点的描述,正确选项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统一国家的

2、建立 C.民族关系的进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进展答案D 3. 某爱好小组在学习“ 闭关锁国” 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哪一项“ 闭关锁国” 政策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表现 肯定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特许“ 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A. B 影响导致国家闭塞,逐步在世界上落伍B.C. D.答案4. “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 每船可容千余人 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 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突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说明“ 郑和这次远航” 的特点不包括 A. 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

3、交往 解析 材料中“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 每船可容千余人” 说明规模较大;“ 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说明技术先进;而“ 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突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就说明郑和远航是和 平交往;从材料看并没有提及利润丰厚,事实上郑和下西洋也不是追求丰厚的利润,更多的是为了“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故此题答案为A; 答案A 5.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依据内容,判定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1 / 4 2022-2022 年人教 2022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练习卷加强君权的措施1 废

4、止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2 废止丞相,权分六部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A. 汉武帝 B.宋太祖C.明太祖 D.明成祖解析 依据课本学问,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地方上废止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心,废除丞相,六部分理朝政;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很明显图表反映的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答案 C 6. 清朝修建永安寺 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 ,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心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 A. 西藏 B.台湾C.新疆 D.东北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词“ 达赖、班禅” 可以知道是清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 达赖喇嘛” ,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

5、“ 班禅额尔德尼”答案 A ,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7. 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中心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D.地方权力的增大解析依据题干可以看出,由分割丞相权力到废止丞相,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B 8. 下图是一份历史手抄报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A. 民族关系的进展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封建社会的危机D.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加强解析题干中手抄报素材内容,反映了明清时期抗击外敌和治理边疆的历史大事,主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B 9. 以下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6、为中心,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行克服的内在冲突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A.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B.施耐庵的水浒传C.吴承恩的西游记D.曹雪芹的红楼梦2 / 4 2022-2022 年人教 2022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练习卷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题干中“ 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 主要是指贾府的盛衰变迁,“ 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行克服的内在冲突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 即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7、;因此,该作品是指曹雪芹的红楼梦;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D;答案 D 10.20 世纪 50 岁月,在山西发觉了种类繁多、古朴精致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四大梆子戏” ,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以下对这段材料的懂得有误的是 A. 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白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B. 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C.具有地方特色的“ 四大梆子戏” 形成于明清时期D.山西“ 四大梆子戏” 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析材料并没有说明元杂剧和四大梆子戏的关

8、系,因此 D项“ 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错误的;答案D 11. 康熙晚年曾说:“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这说明康熙帝A. 对东西方文化的力气已有警觉B. 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化的明白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庞大压力答案 A 12.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以下史实与推论之间的规律关系正确选项 选项 史实 推论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B 明朝修筑故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C 1662 年郑胜利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缘由之一解析天工

9、开物不是医药学书籍;故宫没有反映西方建筑艺术;1683 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缘由之一,因此 D项正确;答案 D 二、非挑选题13.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经受了多次演化;阅读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始终采纳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把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心集权,这是占主导位置的制度;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3 / 4 2022-2022 年人教 2022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综合练习卷 材料二 明太祖在地方,废止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心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

10、政;在中心,废止丞相,撤销 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摘自中国历史军机处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量军国大事,只是跪着“ 听旨” ,然后照皇帝的心愿拟成条文,经 材料三 皇帝批阅同意后下发;摘自中国历史1 材料一所说的“ 制度” 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一指出该“ 制度” 的特点;2 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 依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4 材料一到材料三表达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化的趋势是什么?有什么影响?解析前三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回答;第4 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从秦朝设丞相,到明朝废止丞相,以及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而君主专

11、制极端强化,进一步阻碍社会进步;答案1 秦始皇;皇权至上 或皇帝一人把握政权 2 加强君权;3 誊写传达皇帝的旨意;4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影响:严峻扼杀了社会的制造力,减缓了社会进展的步伐,造成中国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14.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 今新疆轮台东 ,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中国历史老师教学用书材料二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 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就地当归我;摘自中国历史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学问,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说清朝为加强治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