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4至2019浙江高考 诗歌鉴赏题及赏析-*-考纲要求浙江省的高考考试说明没有单独对古代诗歌阅读作出要求,根据高考命题实际情况,古代诗歌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共用”了如下几条:1.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2.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3.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表达技巧 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4、构思立意 (2019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9. 诗题中
2、“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19. 造访 朱门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0.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0. 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3、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狂疏
4、”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2018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王昌龄 李 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2分)(2)这首诗与
5、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答案】19. (1). 久留(逗留) (2). 依依不舍 20.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
6、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
7、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方法点拨诗歌中常见的5种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
8、黩武;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乡念亲;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知识拓展何为“点染”? (1)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后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词学集成引江顺诒语)。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道:“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
9、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可见,“点染”也是修饰文字的一种方法,通过它,可使文章“更上一层楼”。2.(2017浙江,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
10、明,试作赏析。(6分)答案(1)采地黄卖地黄(2)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这首诗是叙事诗,可根据核心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前八句讲在春旱的背景下,百姓食不果腹,去田里采摘地黄,但地黄也不多,采摘极其艰难。可概括为“采地
11、黄”。后六句讲采来的地黄不是自家吃,而是带到“朱门家”(达官贵人家),卖给那些吃得面白肥胖的人。卖给那些人的“地黄”被拿去干什么了呢?他们用它去喂肥马了。百姓却希望能换点马吃剩下的残粮以度饥荒。可概括其核心为“卖地黄”。 (2)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欣赏能力。白居易的叙事诗,语言通俗,通俗中往往含有警世之意。对比也是其诗歌特色之一。这首诗中的对比,有贫民与朱门家的对比,有人饿瘦与马肥壮的对比。要对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分别解说叙述特点和对比特点,写出各自的内容和作用。 这首诗通过叙述农民采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
12、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本诗通过对采地黄的饥民形象的设定,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 诗的开头描述辛苦劳作的农民又遇到了他们最害怕的灾难: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禾苗因为秋季降霜而被冻坏。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遇到春天干旱、麦苗枯死的灾难,已是损失惨重,而后又遭受了秋天下霜过早、禾苗受损的巨大不幸,真可谓雪上加霜,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口粮也没有了着落。因此诗人接着说:“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早晨天还没全亮就扛着铁锹出门,黄昏回来还采不满一筐。采地黄者把地黄卖给豪门子弟,诗歌通过主人公的口说出了下面四句撼人心魄的话:“与
13、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原来辛辛苦苦采来的地黄只是用来给马做饲料的。这几句话包含几层含意:第一,穷人的生活还不如富贵人家的马,穷人入冬即断了粮,马却有饲料吃,并且长得膘肥体壮;第二,主人公想用地黄换取一点马吃剩下的饲料,以此充塞那苦于饥饿的肠胃,更加说明了人不如马这一事实;第三,富人家的马尚且如此娇贵,那些主人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第四,采地黄以养马,马愈肥而愈需要精粮,那么哪里还有什么“残粟”呢?这首诗开始大半段只是平直叙述,毫无惊人之处;结尾却突起波澜,通过贫苦农民采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以采地黄谋生的贫
14、苦农民的同时,产生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之恨,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不满。 3.(2016浙江,21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7分)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
15、交融。(2)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1)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可以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本题的突破口是对仗与拟人的手法。可以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毁国亡之痛。还可以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园”和“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两句诗所写意
16、象,据象索意,可以发现,写“寝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实为抒发亡国之痛。在艺术手法上,这叫作情景交融。 评析 本题考查古诗歌鉴赏能力,包含艺术手法与思想情感把握两方面的内容。题目虽小,包容面广,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易错分析:回答本题,难在找不到角度,很容易答不完整,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容易漏掉。 (2)题目要求从叙事这一角度切入,欣赏这两首诗歌。欣赏叙事特色,要以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为基础,从叙事中的语言特色、修辞特色、抒情特色、叙事人称特色等角度入手进行赏析。这两首诗的叙事、描写都很朴实,近似白描,如“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以平实的对比,写出官宦人家依然歌舞不休,而战场上已经人烟稀少,与国
17、破家亡的内容相吻合;在叙事中饱含情感因素,如“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叙事中写出无限悲伤之情。抓住这些,即可作答。评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非常明确,答题思路的选择能体现考生的古诗词艺术修养。所以,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角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旦发现了本诗叙事中的对比因素、叙事口吻的特别之处和叙事与情感的关系,也就等于找到了答题思路。 诗歌欣赏北来人二首是刘克庄在北宋灭亡后的感怀之作,诗中流露出亡国之恨与遗民之悲,将当时诗人的心迹刻画得十分到位。题目平中显奇,朴朴实实的字眼,看似毫无新奇之处,却饱含着亡国之臣、离家之人的悲切之感。“北来人”就点明其
18、是背井离乡之人。这两首诗所选物象皆饱含悲情。“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是以物感人,触景生情;“胡运占难久”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妆髺尚宣和”,作者通过写旧京女的妆髻还保留着宣和的样式,表达人民对于故国的怀念。“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对比叙事,表现孤独凄凉的处境。“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叙事抒情,叙写背井离乡之苦,表达希望光复河山而不得的悲苦之情。这两首诗,以叙事诗的笔调写就,叙事所选细节、情景多显残败之象,多用对比手法,对比中表现流离之苦、亡国之悲。4.(2015浙江,21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
19、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答案(1)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2)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
20、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1)分别从“浔阳”“月色”两个方面思考,写出与之匹配的相关诗句即可。 (2)从“雅调”“旧谱与新声”可知是从乐曲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是正面描写。第一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是写乐曲的演奏者,第二句“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是写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末句“天然律吕”是写乐曲声律的高雅。 从“洗耳为渠听”可知是从听者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是侧面描写。“天气暖犹轻”“轩窗静来偏好”是通过气氛感受,“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是通过典故联想,“语溪乍雨初晴”是通过
21、景色渲染来描写。2014年浙江高考题:古诗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21.答案:猿声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2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行逢雨与柳中
22、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
23、一脉相承。(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解析: 本题的考查方式与前几年浙江卷的考查方式有较大变化,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关键句的理解和对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该诗绝大部分内容描写了公侯朝臣的奢华生活,结尾两句内容与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
24、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5、2分) 【解析】还未展开芳心 (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答案示例: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2011年(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
26、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得清? 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韵译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从作品看,其特点可从结构、主旨、表达方式、感情基调等方面做分析。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
27、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 “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两个诗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三个要点:情和景的关系(一问一答),抽象与形象的关系(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以及三个具体意象连用的表达效果。21题要求分析所选蝶恋花出塞开篇的特点。 从作品看,其特点可从结构、主旨、表达方式、感情基调等方面做分析。抽样中也确有答得不错的例子: 例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写出河山动荡不安,为下文表达作者愁苦之情定下情感基调。 分析涉及表现手法、感情特点及与全词的关系,简洁而精当,体现出考生较强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不过,就大多数考生而言,本题的得分并不高,主要原因在
28、于分析不完整。例2:这首词的开篇感叹河山无定据,先描绘一幅凄凉的景象。例3:从河山无定据,由大到小写,点出主题。例2只抓住了“凄凉”的情感特点。例3只从“点题”角度作分析,显然都不够全面,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 22题要求对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两个诗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三个要点:情和景的关系(一问一答),抽象与形象的关系(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以及三个具体意象连用的表达效果。三个要点都顾及的考生很少,多数学生只能得2分。例1:该句运用反复手法,连用多个“深”,既是山深、秋深,更是情深、意深;且该句以景作结,景中含情,寄托诗人无限惆怅之情。例2:借景抒情,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将自己的深情哀愁
29、寄托在这番景色中。 例3: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作者对山河的不舍,悲切。 例1虽然有意象、情感及“寄情于景”的手法分析,但缺少“问答”的表现手法,只能得3分;例2、例3缺漏的要点更多,只能得2分,这样的考生占了大多数。 归纳考生古诗鉴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审题不到位。其二是赏析能力不强。 尽管在高中学习阶段接触的诗歌作品不少,尤其是高三复习过程中赏析了不同类型的作品,却依然暴露出学生迁移分析的能力实在欠缺,这是教学的机械性造成的,还是学生对古代诗歌兴趣不浓带来的结果,值得深思。毕竟,这是一个多年来高考阅卷中的老问题。(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30、(6分) 定林(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 (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参考答案: “宿”和“寻”皆
31、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参考答案: 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09年)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
32、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09年)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22. 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23. 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学生雪花和梅花 大自然 运用
33、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和梅花虽同是大自然创造的,却拥有两种不同的品质。“虽是一般,惟高一着”,反映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雪花不似梅花薄”,“薄”不仅“形”薄,更是“情薄”,把梅花的孤傲与雪花的随和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惟高一着”相对应,更突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4分学生雪花和梅花 天风 作者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先描写雪花之美,然后以雪花之美衬托出梅花之高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也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的志趣。1分+3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8年)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
34、,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 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发丝 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 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 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 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 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 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 韵译: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8年)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
35、,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学生 “羁绪”的具体内容是“吾道被尔辈所伤”,“苦颜白发”。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西风和羁绪拟人化,更加生动形象描绘出词人站在西风之中,羁绪满怀
36、的场景。0分+1分学生 具体内容:仕途不顺,被贬官。自己已是苍颜华发,变老了。领起全诗,开篇先写日暮水边的景象,再出了自己的“羁绪”,给全文定调,点明了主旨。1分+2分学生 诗人的颈、尾两联所写的:容颜白发苍苍,穿着衣冠不整的在路上缓缓移行,没人理解自己的高远志向充分展现了“羁绪”。诗歌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化虚为实,将虚幻的羁绪比作发丝,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羁绪之凌乱与诗人心中的错乱复杂的情感。1分+1分学生 “羁绪”具体指诗人被贬官,远离家乡,且年纪已大,青春不再。诗人对自己仕途挫折的无奈与失落及怀念家乡亲人和感慨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愁绪。诗歌首先写景后写情,开门见山地描绘了诗人在贬谪之地触景伤
37、情的画面。“羁绪”一词直入主题,点名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奈与悲伤,引出下文。2分+2分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年)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
38、: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是中国最古老而著名的巷名,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 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第一首意思: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
39、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 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第二首 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
40、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 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吴词则巧妙地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另有深意。“兴,多见些”二句:言见多听腻了豪门大族的沉浮兴亡故事。赏析:在人们迎春赛社的时候,燕子飞来了,在秋天来临的时候,燕子飞走了。燕子叫唤着,忙碌着,在高门贵族之家,筑了自己的巢。从前豪门贵族聚居的乌衣巷依旧是夕阳斜照
41、,可这里现在却变成了百姓人家。燕子在这里目睹了高门贵族的兴起,也看到了不少高门贵族衰落。本曲通过燕子这个意象,表达了兴亡之感。最后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年)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
42、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燕子 兴亡 (2)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
43、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学生 燕子 悲凉 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诗人对亡国的悲凉之感。语言特色:借用前人的诗句,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意蕴。学生 王谢 爱国忧国 皆运用典故使诗句更能表达诗人对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对社稷危机而统治置之不理的无奈愤懑。题: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06年浙江高考题)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
44、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也么哥:这三字是元曲常用的感叹词,无实义。却原来:这三字属于衬字。侬:意即“我”。 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 这里已隐约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并未言明。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青山白云,幽邃缥缈,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 。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人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 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不是“红尘”外的仙境,也不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自从楚辞渔父中诞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渔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你信不?性格可决定运气
- 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报告-推动全闪存数据中心建设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吉首大学《国际商务谈判》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字体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文化政策法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乐理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供应商付款优惠协议书模板
- 小型汽车租用协议书范文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音频处理与视频剪辑》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道洗砂承包协议书范文模板
- 第十五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百通科信杯”机动车检测工(学生组)理论知识题库
- 小学高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12篇)
- 2024年中国吐司面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 期中阶段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企业级IT系统监理服务合同
- 2024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20242025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新教材第1章第2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测量讲义教师版
- 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铝合金(OE)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5届高考英语写作素材积累之航空航天+词汇句型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