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风情课件_第1页
广西民族风情课件_第2页
广西民族风情课件_第3页
广西民族风情课件_第4页
广西民族风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壮乡- 广西 是一片充满歌声的土地这里汇集着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歌声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用汉字记越音所录春秋战国时期的越人歌。经学者考证越人歌为古越语,其语法结构、语音格律等均与今壮、侗语相近,当属壮侗语各民族歌谣之源。 周礼春官所载“四夷之乐”。经学者考证,“四夷之乐”中的南方之乐曰“任”。现广西东部流传的瑶族盘王大歌中有一套曲目叫七任曲,这套七任曲与周代的“四夷之乐”中的“任”有密切关系。 因此,可以说,广西少数民族的歌谣,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实际存在可能更早。古往今来唐宋以来,有如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人闵叙粤述、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都记载了瑶族“踏歌”,清人赵翼檐曝杂记等分别

2、记载了“趁墟唱歌”、“群歌”等等,其中明人邝露赤雅所记“浪花歌”与清人陆祚蕃粤西偶记所载壮歌更为突出,前者细致地描述了壮族“歌圩”活动的情景,后者详尽地论及壮歌与俍歌“五言八句十二唱”(即 “勒脚歌”)的结构与“腰脚韵”的艺术特色。由是可知,今日广西少数民族歌谣的基本格式及其特征,至少在明、清时代已基本定型。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创世古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对天地万物起源的解释,也都有自己神话的体系。对于没有文字的广西少数民族而言,节奏韵律鲜明的歌谣最便于口耳相传,因而也是承载、记忆民族历史的最有效手段。在广西,壮、侗、毛南、仫佬、水、瑶、苗、彝、仡佬等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古歌。叙事长歌壮族叙事长歌

3、莫一大王流传于广西西北部和中部壮族地区。在壮族民间,莫一大王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壮族叙事长歌莫一大王叙述了莫一从吞珠-抗粮-当王-压日-赶山-种竹育兵-射箭-扎草造兵-砍头到变蜂的神奇经历和他坚忍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那坡县彝族民众在祭祀活动中,常在铜鼓上摆上祭品,唱叙表现民族迁移历史的叙事长歌昆仑歌金竹生彝王金竹情开田插秧彝家造铜鼓等。男女情歌见面歌、试探歌、赞美歌、定情歌、别离歌男女青年通过唱歌交流感情,谈情说爱,直至唱定终身,是传统广西少数民族爱情生活的一大特点,因此历来有“倚歌择配”的说法。这种聚会对歌、交情会友的习俗,渗透于广西各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和节日当中。礼仪风俗歌在生活歌

4、化的传统广西社会,最典型的场景当是人们在群体劳动、赶圩做客、路遇休闲和互访聚会中的歌唱活动。这是人们表达友好情意的重要方式,堪称“以歌为礼”。壮族嘹歌 壮族嘹歌为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它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再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它是一种五言四句体的壮歌,全套歌有1.6万多行,包括三月歌日歌夜歌入寨歌唱离乱建房歌散歌7种,内容极为丰富,有山川景物、农耕工艺、民情世俗、恋情婚嫁、事件人物等,反映了壮族的社会、历史风貌,抒发了人们的生活情感,被认为是壮族古代原生态百科全书。唱山歌的黑衣壮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集中在广西与云南边邻的那坡县。他们最

5、擅长唱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便集于村头寨尾,以歌代言。按不同的声调分,可分为虽敏、尼的呀、论、春牛调、请仙歌和盘锐六大种类约一百六十多套。代表性曲目有虽待客、论造、酒歌、盘歌、祭祖歌等。其中,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壮族音乐的标签。山歌年年唱春光属于尼的呀山歌。世界上只有壮族人民以歌为图腾崇拜,以歌仙刘三姐为自己民族的“偶像”。世界上,也只有广西的山歌多声部的数目最高,二声部、三声部等等都有,最高声部世界其他地区都没达到,这一发现令世人惊叹。 酒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壮族民歌赏析 花帽了沙沙

6、花帽以原汁原味的壮乡山歌为素材,并采用无伴奏的壮语合唱形式,整首曲子个性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大家能真切地感受到壮族原生态山歌的特点。“了沙沙”的“了”在壮语中是笑的意思,沙沙是衬词。“了沙沙”反复在曲中出现,烘托了壮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与赞美之情。曲子的亮点除了壮语无伴奏演唱外,亮丽的服饰与鲜艳的花帽更是丰富了曲子的蕴意。鲜艳的花帽是壮族服饰的一大特色,也是壮族姑娘们展现美丽的传统方式。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 这是一首歌唱毛主席的战地新歌,歌颂了中国人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壮族人民心中高大的形象,永不泯灭的精神。显示出了壮族人民热爱祖国,渴望解放,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同时也体现了壮族

7、人民对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民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欢快的歌圩节才情满溢的侗族 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 欣赏-心心相映-蝉虫歌歌曲学习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