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水质工程学Ⅰ课件21水的软化-4离子交换软化系统_第1页
华北理工水质工程学Ⅰ课件21水的软化-4离子交换软化系统_第2页
华北理工水质工程学Ⅰ课件21水的软化-4离子交换软化系统_第3页
华北理工水质工程学Ⅰ课件21水的软化-4离子交换软化系统_第4页
华北理工水质工程学Ⅰ课件21水的软化-4离子交换软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4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一、离子交换 软化方法原理:目前常用方法: Na+交换法。 H+交换法 。 H+Na+交换法。 (一)Na+交换软化法: 反应: 2RNa+Ca(HCO3)2 R2Ca+NaHCO3 2RNa+CaSO4 R2Ca+Na2SO4 2RNa+MgCl2 R2Mg+2NaCl 特点:(1)不产生酸性水设备管道防腐简单。 (2)再生剂为食盐。 (二)H+交换软化法: 反应: 2RH+Ca(HCO3)2 R2Ca+2CO2+2H2O 2RH+Mg(HCO3)2 R2Mg+2CO2+2H2O 2RH+CaCl2 R2Ca+2HCl 2RH+MgCl2 R2Mg+2HCl 特

2、点: (1)软化过程同时去除碱度 (2)产生酸,出水为酸性水对设备有腐蚀,这种方法用的较少。(三)H+Na+交换脱碱软化法: 将H+和Na+交换柱串联或并联。 出水偏酸性(有中和反应) NaHCO3+H2SO4Na2SO4+CO2+H2O 二、固定床离子交换软化装置: 装置分类: 单层床 阴 固定床 双层床 双层床离子交换装置 混合床 阳 移动床:短暂间歇,部分 连续床 交换剂移出柱外再生。 水由下向上流。 流动床 交换剂由上向下流。 固定床:交换器中的树脂在交换、冲洗、再生、操作过程中,不移出交换器。 顺流再生固定床:原水与再生液按按原水与再生 同一方向流动的交换器。 液流动方向 逆流再生固

3、定床:原水与再生液按 相反方向流动的交换器。 (一)顺流再生固定床:(用的较少)1、构造:一只离子交换柱(罐)。2、工艺过程:(1)交换(2)反洗:目的是使树脂松动一下,利于树脂再生,并排走树脂上层杂质 (3)再生,(4)清洗,目的:用软化水清洗掉再生液 (2)(4)为再生过程。 3、优缺点: (1)再生剂用量多。 (2)出水剩余硬度高。 (3)交换器失效早。 (4)构造简单。 (5)运行方便。 4、适用条件:原水硬度较低,水量也较小的场合。 (二)逆流再生固定床:(用的最多) 常见的是:软化水流向下,再生液水流向上(反向较少) 1、 构造: 2、工艺过程: (1)交换。 (2)再生: 水流上

4、向流交换工作,再生液向下流(浮动床法,少见) 水顶压法。 水流下向流工作,再生液向上流 气顶压法。 为什么顶压:防止再生时树脂乱层。(可节省再生剂)方法: 水压 在交换器中间设置排水装置,在顶部加压 气压 再生工艺过程:(1)小反洗:冲洗压脂层。流速:510m/h,时间:1015min 中间排水装置进水,顶部排水,去杂质。(2)放水:把中间排水装置上部的水放掉。 (3)顶压:从交换器顶部进压缩空气,维持3050KPa。 (4)进再生液:由交换器底部进再生液,柱中上升流速5m/h。 (5) 逆向清洗:洗去再生液,用软化水清洗,升速57m/h,排出水达出水要求为止。(注:不是达到运行指标) (6)

5、正洗:用软化水顺向清洗,出水水质符合运行指标止。流速控制1015m/h注:为了除树脂中的污物及碎粒,运行若干周期后要进行一次下反洗(可以乱层,但第一次再生要加大再生剂量) 3、优点:(与顺流再生相比) (1)再生剂耗量可低20%以上。(2)出水水质显著提高。(3)原水水质适用范围扩大,对于硬度较高的水,仍可保证出水水质。(4)再生废液中再生剂有效浓度明显降低,一般不超1%。(5)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有所提高。 4、新技术:(1)无顶压法再生工艺: 增加中间排水装置的开孔面积,小孔流速小于0.10.2m/s,压脂层厚20cm,再生流速小于7m/h,可不需顶压。 (2)浮动床技术: 交换工作时:上升水

6、流以3040m/h流速,将树脂处于悬浮状态。 再生时:再生液由顶部向下流经树脂层。 特点:同样具有逆流再生的特点。 但工作一定时间后,需将树脂移出体外擦洗,原因是浮动床内树脂填充较满,难以在交换器内清洗。 适用情况:不宜用于水量不稳定和需经常间歇的情况。原因:保持层床不乱才具有逆流再生的特点。水量不稳和经常间歇易乱层。(三)固定床软化设备计算: 计算基本公式: (物料平衡方程) F离子交换器截面积,。 h树脂层高度,m。 Eop树脂工作交换容量,mmol/L。 Q软化水的水量,m3/h。 T软化工作时间,h。 Ht原水硬度,以 表示,mmol/L。 计算步骤:(1)交换器直径d (m)( )

7、据圆面积公式为: (m) Q给定流量。 v所选水流流速,强酸树脂v取1520m/h 。(2)树脂层高度h: (m) (3)树脂装量VR :(湿树脂) (m3) 相应于湿树脂重量 Wm(Kg): (Kg) Da树脂湿视密度或堆溶液,一般为600850Kg/m3 实际工程中:固定软化设备台数2台以上,便于再生和检修。 (4)树脂工作交换容量Eop:由漏出曲线来分析:图中:面积abedca为 具体工作条件下交换 器总的交换能力,称 为饱和交换容量: 与再生度有关,与具 体工作条件有关。 面积abdca称为工作交换容量,与再生度有关。 工作条件:流速v,温度t,树脂粒径di,硬度Ht Et总交换容量,

8、交换基团总数。 可用式表示为: 利用系数。 利用硬度开始泄漏时树脂层饱和 程度示意图。 (1)面积表示再生后,未能再生 的部分。 (2)面积表示交换剂工作部分。 (3)面积表示泄漏时,树脂中未 被交换的可工作部分。 实际利用率:再生度: 树脂饱和度: 交换后饱和程度再生前树脂层剩余交换能力的比率:三、离子交换系统的选择:选择依据:原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要求。 (一)Na离子交换软化系统: 1、软化过程:将水中的Ca2+和Mg2+交换成Na+ 2、处理后水质:碱度不变,去除了硬度。 不产生酸性水,出水硬度也高, 可达0.05mmol/L(1/2Ca2+)3、适用条件:原水碱度低,对软化后的硬度要求不

9、高。 如要求硬度严格也可串联形式。 (二)强酸H+离子交换树脂的工艺特性:1、软化过程:用H+交换水中的Ca2+、Mg2+2、特点:(1)与碳酸盐硬度反应,产生CO2气体 2RH+Ca(HCO3)2 R2Ca+2H2CO3 2CO2+2H2O 2RH+Mg(HCO3)2 R2Mg+2H2CO3 2CO2+2H2O(2)与非碳酸盐反应生成酸: 2RH+CaCl2 R2Ca+2HCl (3)与Na盐反应生成酸 RH+NaCl RNa+HCl 一般不单独使用,因为产生了酸性,常与Na离子交换器一起使用。3、出水水质变化过程: 强酸树脂对水 中离子的选择 性顺序为 Ca2+Mg2+Na+ 所以出水中出

10、 现离子顺序为 H+Na+Mg2+ Ca2+ (三)HNa并联离子交换系统:(1)原理:通过Na+交换器出水呈碱性:(出水含:NaHCO3; Na2SO4;NaCl) 通过H+交换器出水呈酸性:(出水含:CO2;H2SO4;HCl)混和,酸碱中和。 CO2脱气中和产物 NaSO4 软化水 NaCl (2)流量分配计算公式: 与原水水质和要求出水水质有关, 与H+交换器出水失效点有关,漏失Na+为失效点。 通过H+柱水量为QH ,通过Na+柱水量为QNa Q=QH+QNa 要求出水有剩余碱度Ar一般约为Ar=0.5mmol/L 式中: c(HCO3)原水碱度。可得: 式中: c(A)总阴离子浓度

11、mmol/L 同理可得:(3)适用范围: 原水非碳酸盐阴离子总浓度 不宜超过34mmol/L,并 不宜小于 0.5 。 Hc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 Ht原水硬度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不受限制。 2、HNa串联离子交换系统:(1)原理: 原水(Q)H+交换器(QH) QQH Ca(HCO3)2+RHCaR2+CO2+H2O 脱气CO2 QNa Na+交换器 Ca(HCO3)2+RNaCaR2+NaHCO3 出水 (少量) (2)计算:与并联相同 (3)适用条件:适用于处理原水硬度较高的水,并且出水水质硬度较低。(4)注意:除CO2器的设置位置,在H柱和Na柱之间。如果在Na柱之后,则CO2在Na

12、柱中反应: NaR+H2CO3=HR+NaCO3 产生碱度较大。 (5)比较:HNa并联设备紧凑,投资省。 HNa串联出水硬度低,安全 可靠。 经HNa离子交换器处理,蒸发残渣可降低1/21/3 详见书 P415自学 (四)弱酸树脂的工艺特性及应用: 丙烯酸型(111型),弱酸性树脂 1、结构: 起活性作用的 主要是羧基 (COOH),所以也称羧酸树脂。 2、特性:(1)主要与水中重碳酸盐硬度进行交换反应, 与重碳酸盐交换反应后,生成H2CO3,离解出的H+很少。 与非碳酸盐反应: 如: 2RCOOH+CaCl2 (RCOO)2Ca+2HCl 可离解出许多H+,对RCOOH的反应起抑制作用。

13、(2)对H+的亲合力比强酸树脂大,容易进行再生。 再生剂用量少,浓度可降低。 (3)交换容量高,结合的活性基团多。 如国产111,交换容量12.0mmol/g(干树脂) (4)若与Na型强酸树脂联合使用,可适用于水的脱碱软化。 HNa串联系统。 两种方式 HNa同柱,HNa离子交换双层床。四、再生附属设备(一)食盐系统: 食盐贮存,盐液配制,和输送设备。 常用湿式贮存, 用量小时, 也可用干式贮存。 (二)酸系统: 贮存,输送,计量,投加等构成。安全投加问题。 (三)再生剂耗量计算: Q原水流量m3/h Ht进水硬度 mol/L T运行时间hr MB再生剂摩尔质量 g/mol n再生剂比耗(m

14、ol/mol)单位体积树脂,所耗的纯再生剂物质的量,与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比值。 工业用酸和盐的浓度或纯度。 %除CO2器(一)基本原理: 1、除CO2的目的: (1)CO2对金属,砼有腐蚀作用。 (2)对Na+交换器有影响。 (3)增加阴离子交换负担。 除CO2的原理:据分压定律和享利定律, 15时,CO2的溶解度为0.6mg/L ,当水中的CO2含量大于溶解度时, CO2自动由水中析出(解吸过程) 。 当水中的CO2含量小于溶解度时, CO2自动由气中转入水中(吸收过程)。 但两种过程非常慢,设置除CO2器的目的就是加快CO2的解吸过程。 (二)除CO2器的构造与计算: 有瓷、聚丙烯等构成:

15、布水器 填料 环状、空心球、 (原理:增大解吸面积和延长解吸时间) 计算公式: (1)除CO2气的总工作面积F:m2 K解吸系数kg/(hm2Kg/m3)或m/h 即单位时间,单位接触面积,单位平均解吸动力下的去除CO2数量。该值可由实验曲线求出。为一实验曲线 G需从水中去除的CO2数量(Kg/h) (Kg/h) Q水量,m3/h (CO2)1进水CO2浓度(mg/L) (CO2)1=44C(HCO3) +(CO2) mg/L C (HCO3)原水碱度mmol/L (CO2)原水游离CO2的质量浓度mg/L (CO2)2出水剩余CO2浓度,一般取5mg/L C平均解吸动力(Kg/m3),表示除CO2器上下两端推动力的对数平均值,近似为: 也可由图求出C值: (2)求填料总体积W(m3) E单位体积填料的表面积,如瓷环 E=204m2/m3 (3)定出淋水密度:q 常选q=60m3/m2h m2截面积。 (4)塔截面积f(m2): 水量 (5)填料层高度:h(m) (6)风机:风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