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复习技法一_第1页
诗歌复习技法一_第2页
诗歌复习技法一_第3页
诗歌复习技法一_第4页
诗歌复习技法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阅读之小练考情透视读文指导答题指津技法一预识设误障碍,完胜诗歌选择题考情透视 命题理念 古代诗歌阅读在选材上以唐宋诗词为主,题材广泛,包含咏怀诗、咏物诗、羁旅诗、边塞诗、干谒诗等。题型采用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的组合形式。选择题着眼于具体的诗句,从表达技巧、语言以及思想感情等角度设题,通过考生对选项的正误判断,检测考生对全诗的理解,在检测考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发挥助读功能,帮助考生理解诗意,可以替代注解;简答题引导考生对诗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鉴赏,命题着眼于全诗最有价值或者最具特点(思想和艺术)的地方,通过对具体的问题的解答,检测考生对诗歌鉴赏评价的能力。考情透视 素养指向 古代诗

2、歌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积淀与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古代诗歌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灵活地调动阅读技能和策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鉴赏,从而感受文学作品的意象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和语言文字的精练之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涵育审美修养。考情透视 方向趋势 古代诗歌阅读因文本的信息容量较小,其考查形式较为固定,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既保证了考试的信度,也能够体现考生鉴赏水平的差异。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文本可以发现,和现代文学作品一样,古代诗歌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凸显,作品的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方向,呈现出

3、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创新进取的特点。在备考中要多读饱含积极向上情感的作品,感悟作者的情怀,努力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作品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考情透视 能力谱系 读文指导1.抓显性信息 (1)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标题常蕴含以下信息: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读文指导 (2)注释 注释,包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注释的内容一般有:提供写作背景,暗示主旨;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写作风格;解释重点

4、词语,暗示诗意内涵或典故含义;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读文指导2.抓隐性信息 (1)诗句“变”点 诗歌语言往往会是经过“变形”处理的语言,这些“变形”的地方也是理解诗歌的难点。对于一些按照常理难以解释的诗句,需要从以下角度去判断是否做了“变形”,从而理顺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主旨:注意省略成分;注意语序倒装;注意词类活用;注意互文见义。 (2)诗歌“情”点 意象(意象群)承载情感;名词(地名、物名)关联情感;动词锁定举止,联想情感;形容词锁定情感态度;副词锁定情感程度;诗眼锁定情感基调。答题指津技法一预识设误障碍,完胜诗歌选择题【图解技法】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1.错解词语

5、意思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第六句中“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2.错解诗句意思三、四句用“古树”象征诗人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答题指津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 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这年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

6、迈体衰。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错,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本联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的沧桑之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续表)答题指津障碍类型错误示例错误分析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这年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潘安32岁鬓生白

7、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本诗悲凉甚至悲苦,“何必”又添无奈;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赞颂秋天的美好,两者极为不同(续表)答题指津障碍类型错误示例错误分析5.忽视注释致误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这年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

8、2岁知天命的年龄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料,内心忧苦”之情(续表)答题指津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6.形象特点(或景物意境)概括不当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

9、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意境特点“凄清孤寂”概括不当,应为“清雅优美” (续表)答题指津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7.典故分析错误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齐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

10、随的愁思“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是理解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齐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续表)答题指津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残月

11、”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不能回国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的忧愁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续表)答题指津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 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续表)答题指津【特别提示】 古代诗歌选择题围绕形象、语言、手法、情感等四大考点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诗句出题,有的则是从整体内容出题,选项的表述内容解决了诗歌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做题时可以先通读四个选项,对诗歌形成大概的认识。而选项的设错之处就在针对四大考点进行阐述

12、的关键信息上,所以在阅读四个选项时,要明确选项的考查点是什么,标出相应的关键信息,再回到诗歌文本,结合具体诗句或整体内容,并联系标题、注释和写作背景,调动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进行判断。选出答案后还要比对四个选项,看选出的是否是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那一项。【对点训练】1.2021新高考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江州白司马: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13、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解析 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朋友所处之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B同学们加强练习吧!(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 16、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

14、,“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修改后答案)解析 题干中的“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即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做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几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5、完成题目。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 据新旧五代史载,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内宠,及病危,把持朝政的宦官、重臣密谋“尽去建故将”。后主王衍即位后,其旧勋故老,皆弃而不任。凌烟阁: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加油!加油!加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揭示了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特征。B.“侯门”的围墙上

16、纤草低垂,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颔联寓情于景,写出了老将心境的恬淡愉悦。(情感错寂寞冷落)C.颈联细腻深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煎茶待客。D.本诗前六句铺写老将的“仙家”生活,层层深入,与末二句相辅相成,使诗歌的意旨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解析 B项,“恬淡愉悦”错。颔联上句“墙头雨细垂纤草”,写“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驳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表现其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下句“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

17、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心境应为“寂寞冷落”。(2)本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答案 最后两句意思是,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用“凌烟阁”的典故和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功劳是不会被抹杀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解析 从内容上看,结尾两句的意思是,有几人有资格将形象画在凌烟阁,却不曾身经百战、与敌人交锋于塞外黄沙?从表达效果上看,“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使用反问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18、较之陈述句语气更为强烈突出,启发读者思考,增强感染力。结合注释可知,“凌烟阁”融合了典故,末两句使用典故,委婉含蓄,言简义丰,表达了诗人对功臣老将更是对自己的安慰鼓励。 西亭子言怀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攀树玄猿呼郡吏,傍谿白鸟应家禽。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 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

19、与自然的和谐。C.诗人以看景知山高下、闻声知水深浅,突出表现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C解析 C项,“突出表现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表现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2)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 尾联的意思是: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追求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 先看尾联的意思。“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合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