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 筑 力 学解决建筑中的力学问题建筑力学主讲教师:王 蕊9/13/20221课件绪 论9/13/20222课件 建筑力学的任务: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有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计算理论依据。9/13/20223课件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 结构: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中承受外部作用的骨架。可能出现的外部作用包括荷载作用(恒载、活载、风载、水压力、土压力等)、变形作用(地基不均沉降、材料胀缩变形、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等)、环境作用(阳光、风化、环境污染引起的腐蚀、火灾等)。
2、9/13/20224课件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结构。 9/13/20225课件 土木工程是力学最重要的发展源泉和应用园地之一,力学是土木工程重要的理论基础。人类早就会建造房屋了,直到掌握了丰富的力学知识以后,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跨海大桥、特大跨度的公共建筑、水下隧道、高速公路才得以建成。9/13/20226课件 力学的分支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板壳力学、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量子力学等。 “建筑力学”的内容只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应用广泛的部分。它将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贯通融合成为一体。 9/13/20
3、227课件考 核平常成绩 20%考试成绩 80%9/13/20228课件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力(Force)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力对物体作用效应(Effect of an action ): 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叫做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 二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叫做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力的定义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9课件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力的图示法力的三要素:力具有
4、大小和方向,所以说力是矢量(vector )。可以用一带箭头的直线段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如图1.1所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0课件力的单位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或千牛顿(kN)。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力系的定义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的一组力。 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
5、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1课件等效力系 (Equivalent force system ) 指两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平衡力系(Equilibrium force system ) 力系作用下使物体平衡的力系。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该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个力称为该合力的一个分力。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
6、2212课件刚体(Rigid body ) 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例如: 桥梁在车辆、人群等荷载作用下的最大竖直变形一般不超过桥梁跨度的1/7001/900。物体的微小变形对于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影响很小,因而可以将物体视为不变形的理想物体刚体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3课件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已知合力求分力公式:已知分力求合力公式: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7、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4课件例1.1 试求图1.3中各力在轴上的投影,投影的正负号按规定观察判定。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5课件例1.1题解: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
8、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6课件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例1.1题解: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7课件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几个公理和定理)0 绪论1 力学基础2
9、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18课件 上述的二力平衡公理对于刚体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而对于变形体只是必要的,而不是充分的。如图1.5所示的绳索的两端若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力作用可以平衡,但若是压力就不能平衡。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
10、202219课件 受二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杆件或构件称为二力杆件(简称为二力杆)或二力构件。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0课件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Parallelogram of forces )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仍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来的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矢量来表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11、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1课件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一刚体受共面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
12、202222课件 任何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都要受到各种各样的作用,这种作用造成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发生变形、位移甚至破坏。例如,建筑物各部分的自重、人和设备的重力、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等。其中建筑物的自重、人和设备的重力、风力等作用称为直接作用,在工程上称为荷载(Load );而地震,温度变化等作用称为间接作用。工程中,有时不严格区分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对引起建筑物变形、位移甚至破坏的作用一概称之为荷载。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
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3课件 在工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力学分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将它们进行分类。1、荷载按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 永久荷载(Dead load )、可变荷载(Imposed load) 和偶然荷载。3、荷载按作用位置是否变化分为 移动荷载和固定荷载。2、荷载按作用在结构上的性质分为 静力荷载(Steady load)和动力荷载(Dynamic load)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荷载的分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
14、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4课件4、荷载按其作用在结构上的分布情况分为 分布荷载(Uniform load )和 集中荷载(Concentrated load )。集中荷载 分布范围很小,可近似认为作用在一点的荷载;线分布荷载 沿直线或曲线分布的荷载(单位:KN/m);面分布荷载 沿平面或曲面分布的荷载(单位:KN/m2);体分布荷载 沿物体内各点分布的荷载(单位:KN/m3)。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
15、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5课件 工程中,荷载的分布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在很多情况下,都可简化为沿直线和平面均匀分布的荷载进行分析计算。分布荷载 (Uniform load ) 的合力计算 分布荷载的合力作用在分布区域的中心,指向不变,其大小等于分布集度 的大小q乘以分布范围。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6课件约束反力位于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连接或接触处,
16、其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运用这个准则,可确定约束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 约束与约束反力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 限制物体运动的物体称为约束物体,简称约束(Support )。约束必然对被约束物体有力的作用,以阻碍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Reaction ),简称反力。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7课件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 工程上将结构或构件连接在支承物上的装置,称为支座
17、。在工程上常常通过支座将构件支承在基础或另一静止的构件上。支座对构件就是一种约束。支座对它所支承的构件的约束反力也叫支座反力。支座的构造是多种多样的,其具体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加以简化,归纳成几个类型,才便于分析计算。 建筑结构的支座通常分为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和固定(端)支座三类。 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8课件 图1.18(a)是固定铰支座的示意图。构件与支座用光滑的圆柱铰链联接,构件不能产生沿任
18、何方向的移动,但可以绕销钉转动,可见固定铰支座的约束反力与圆柱铰链约束相同,即约束反力一定作用于接触点,通过销钉中心,方向未定。固定铰支座的简图如图1.18(b)所示。约束反力如图1.18(c)所示,可以用FRA和一未知方向角表示,也可以用一个水平力FXA和垂直力FYA表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1固定铰支座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29课件 图l.20(a)是可动铰支座的示意图。构件与支座用销钉连接,而支座可沿
19、支承面移动,这种约束,只能约束构件沿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而不能阻止构件绕销钉的转动和沿支承面方向的移动。所以,它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就是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点、约束反力通过销钉的中心,垂直于支承面,方向可能指向构件,也可能背离构件,视主动力情况而定。这种支座的简图如1.20(b)所示,约束反力如图1.20(c)所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2可动铰支座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0课件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
20、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1课件 整浇钢筋混凝土的雨篷,它的一端完全嵌固在墙中,一端悬空如图1.22(a),这样的支座叫固定端支座。在嵌固端,既不能沿任何方向移动,也不能转动,所以固定端支座除产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约束反力外,还有一个约束反力偶(力偶将在第三章讨论)。这种支座简图如图1. 22(b)所示,其支座反力表示如图1.22(c)所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3固定端支座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
21、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2课件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研究力学问题,首先要了解物体的受力状态,即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反映物体受力状态的图称为受力图。受力图绘制步骤:1. 取分离体; 2. 画已知力; 3. 画约束反力。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3课件例1.2 重量为的小球,
22、按图1.23(a)所示放置,试画出小球的受力图。解 (1) 根据题意取小球为研究对象。(2) 画出主动力:主动力为小球所受重力。(3) 画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为绳子的约束反力以及光滑面的约束反力。小球的受力图如图1.23(b)所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4课件例 1.3 画图(a)所示结构ACDB的受力图。解:(1) 取结构ACDB为研究对象。(2) 画出主动力:主动力为FP。(3)
23、画出约束反力:约束为固定铰支座和可动铰支座,画出它们的约束反力,如图(b)所示。 第1章 建筑力学基础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5课件平面力系的分类平面汇交力系: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平面力偶系: 若干个力偶(一对大小相等、 指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 力称为一个力偶)组成的力系。力系的分类平面力系: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的力系,否则为空间力系。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
24、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6课件平面平行力系:各力作用线平行的力系。平面一般力系:除了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之外的平面力系。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7课件 设任意的力F1、F2、F3、F4 的作用线汇交于A 点,构成一个平面
25、汇交力系。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将其两两合成,最终形成一个合力FR ,由此可得结论如下:AF2F1F4F3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FR;2、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平衡条件是合力: FR = 0 FR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8课件 当投影Fx 、Fy 已知时,则可求出力 F 的大小和方向: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可根据下式计算: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6、解析法)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它的各分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39课件对于由n个力F1、F2、 Fn 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可得:从而,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R的计算式为: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
27、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0课件从而得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析)平衡条件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FR必须为零,即:上式的含义为: 所有 X 方向上的力的总和必须等于零, 所有 y 方向上的力的总和必须等于零。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1课件运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的步骤为:1、合理确定研究对象并画该研究对象的受 力图;2、由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3、由平
28、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实际计算时,通常规定与坐标轴正向一致的力为正。即水平力向右为正,垂直力向上为正。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2课件例 1 图示三角支架,求两杆所受的力。解:取B节点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F由 FY = 0 ,建立平衡方程:由 FX = 0 ,建立平衡方程: 解得:负号表示假设的指向与真实指向相反。解得:FNBCFNBA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29、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3课件1. 取滑轮B 的轴销作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例 2 图(a)所示体系,物块重 F = 20 kN ,不计滑轮的自重和半径,试求杆AB 和BC 所受的力。解: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4课件2、列出平衡方程:
30、解得:反力FNBA 为负值,说明该力实际指向与图上假定指向相反。即杆AB 实际上受拉力。 由 FY = 0 ,建立平衡方程:解得:由 FX = 0 ,建立平衡方程: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5课件 作用线既不汇交也不完全平行的平面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也叫平面任意力系。对于平面一般力系,讨论两个问题: 1、力系的合成; 2、力系的平衡。 下面讨论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先介绍力的等效平移定理。第
31、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6课件 设圆盘A 点处作用一个F 力,讨论F力的等效平移问题。力的等效平移原理 等效平移一个力,必须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之矩。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
32、/202247课件力系向任意一点O 的简化 应用力的等效平移定理,将平面一般力系中的各个力(以三个力为例)全部平行移到作用面内某一给定点O 。从而这力系被分解为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这种等效变换的方法称为力系向给定点O 的简化。点O 称为简化中心。 A3OA2A1F1F3F2M1OM2M3=MOF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8课件 汇交力系F1、 F2、 F3 的合成结果为一作用在
33、点O 的力F R 。这个力矢FR 称为原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 附加力偶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偶 M,称为原平面任意力系对简化中心 O 的主矩。 因此,平面任意力系向任意一点的简化结果为一个主矢R 和一个主矩M ,这个结果称为平面任意力系的一般简化结果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49课件几点说明:1、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的大小和方向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2、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矩的大小与
34、转向与简化中心O 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说到力系的主矩时,一定要指明简化中心。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0课件主矢方向角的正切:主矩 M 可由下式计算:主矢、主矩的计算:主矢按力多边形规则作图求得或用解析法计算。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
35、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1课件平面任意力系的解析平衡条件 平面任意力系的一般简化结果为一个主矢 FR和一个主矩M 。当物体平衡时,主矢和主矩必须同时为零。由主矢 FR = 0 ,即:得:由主矩 M = 0 ,得: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2课件 这三个平衡条件是互相独立的,对于一个研究对象可以求解三个未知力,且最多求解三个未知力。 三者必须同时为零,从而得平面任意力系
36、下的解析平衡条件为: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3课件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的步骤为:1、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图;2、由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3、由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
37、254课件例 1 已知 q = 2KN/m ,求图示结构A支座的反力。解:取AB 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由 FX = 0 :由 Fy = 0 :由 MA = 0 :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5课件例 2 求图示结构的支座反力。解:取AB 杆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由 FX = 0 :由 Fy = 0 :由 MA = 0 :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
38、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6课件由 Fy = 0 :由 MA = 0 : 由 FX = 0 :例 3 求图示结构的支座反力。解:取整个结构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第2章 平面一般力系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7课件第3章 力矩与力偶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发生移动和转动。力的转动效应用力
39、矩来衡量,即力矩(moment )是衡量力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讨论力的转动效应时,主要关心力矩的大小与转动方向,而这些与力的大小、转动中心(矩心)的位置、动中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力臂)有关。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何组成7 静定结构8 梁弯曲应力9 组合变形10压杆稳定11位移计算12力法13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14影响线练习思考返回9/13/202258课件力的转动效应力矩 M 可由下式计算:M = FP d式中:FP 是力的数值大小,d 是力臂,常用单位是 KN-m 。力矩用带箭头的弧线段表示。集中力引起的力矩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均布线荷载引起的力矩,先计算其合力,再套用公式进行计算。第3章 力矩与力偶0 绪论1 力学基础2 力矩与力偶3 平面力系4 轴向拉压5 扭转6 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