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地震层序分析-地质界面的类型和_第1页
第4课地震层序分析-地质界面的类型和_第2页
第4课地震层序分析-地质界面的类型和_第3页
第4课地震层序分析-地质界面的类型和_第4页
第4课地震层序分析-地质界面的类型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层序分层序分反射波的基本特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地层单元划地质界面的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地质界面的基本类反射界面是地层界面的表现形式,因此首先对各种地层界面的类型和特征有所了解沉积岩地层基本上是层状的,各时代地层被不同性质的地层层面所隔开。从地层之间的时间连续性上看,有两种最基本的地层界面不整合面和整合面。当两套地层在形成时间上不连续,其间出现地层缺失,则称其为具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则称为不整合面。反之,如果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缺失,则为整合接触,其间的界面为整合界面。不整不整合面的分按地层产状特征分按成因分(3)按分布范围分(4)按剥蚀期次分(1)按地层产状(1)按地层产

2、状特征分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大类平行不整合:界面上下总的地层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时间失,具有不整合面的地质标志,如冲刷面、底砾岩、古土壤层、土岩、赤铁矿、钙质结核等,并表现为沉积相序的不连续和古生物的不连续。平行不整合主要是区域性垂直升降运动的产物,老地层呈水平状抬剥蚀,而后又整体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平行不平行不整1-2,2-3,4-5之间为整合,3-4之间为下切型平行不整合3-5之间为均夷型平行不整B角度不整合:c.超削不整B角度不整合:c.超削不整b.超覆不整a.削蚀不整可进一步细分为a.削蚀不整合:界面上下产状不一致。地层向上倾方剥蚀b.超覆不整合:在发育长期侵蚀间断的地层表面上新

3、地层逐层向上超c.超削不整合:二者同时存在(2)(2)按成因分A.内动力作用不整合:因构造等内动力活动使地产状变化造成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包括a.褶皱不整b.掀斜不整c.块断不整d.抬升不整 e.岩浆岩侵入不整 f.塑性岩侵入不整a.褶皱不a.褶皱不整合:由于褶皱作用而地层弯b.掀斜不整合: c.块 c.块断不整合:因差异升降而使断剥蚀形成的不整 d.抬升不整合:因整体抬升而形成,一般为平行不整f.塑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因塑性岩层侵入造成界面间出现间间断,所形成的不整e.岩浆侵入e.岩浆侵入不整合:因岩浆岩后期侵入形成时间反转(当于逆断层),所形成的不整花岗岩B与地层A花岗岩D与地层A、

4、C(2)(2)按成因分B.外动力作用不整合:在没有构造变动的情况下主要由于沉积、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地层中的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主要有:a.河谷下切不整 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c.淹没不整d.沉积过路e.沉积间歇a.河a.河谷下切不整b.海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c.淹没不整合:因c.淹没不整合:因海平面快速上升从而使碳酸盐台停止发育而形成的不整合停止沉d.沉积过路d.沉积过路:海平面相e.沉积间歇e.沉积间歇:沉积间歇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沉积间断1123、4(4)(4)按新生界底界拉平。示T8复合不整合面,剖面近南北整合海泛面整合海泛面:海(湖)平面的突发性的迅速上升,会使岸线迅

5、速后退在广大地区形成细粒沉积,即形成海泛面,海泛面是一个稳定的分布广的波阻抗面。可进一步分为首次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和一般海泛沉积速率剧变面: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具有显著变化,如三角州前缘。形成下超面。沉积饥饿面:在海平面相对上升达到最高水位时期,形成密集段并有沉积速率的横向变化,形成视削截和下超面。分布广泛2层序分2层序分反射波的基本特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地层单元划REFLECTION(STRATAL)REFLECTION(STRATAL)REFLECTIONREFLECTION反射界面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2.4.1不整一界面(1)削截界(2)视削截界(3)顶超界(4)上超界(5)下超界(

6、1)削截界(1)削截界面界面之下的同相轴以较大角度突然终止该界面处,是削蚀角度不整合的表现削截界削截界面在盆地内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在箕状断陷盆地中受基底翘倾运动的控制,削截往往只在盆地的一侧出现。在拗在拗陷盆地中,受垂直运动引起的差异沉降的控制,削截往(2)视削截界(2)视削截界Apparent(3)顶超面(3)顶超面界面之下的同相轴呈切线逐渐终止于该界面下,界之下地层单元的厚度在横向上变化不大。常与三角洲等进积显著的沉积体相伴生,与沉积过路面相对应。(3(3)顶超(3)顶超(3)顶超这里有顶超吗(4)上超(4)上超面界面之上的同相轴由盆地原始的低部位向高部位逐个终止于其下角更大的

7、同相轴之上,是超覆不整合面的表现平行上超:上超点所对应的各同相轴彼此平行,基本上是由于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平行上超:上超点所对应的各同相轴彼此平行,基本上是由于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发散上超:上超点所对应的各同相轴之间向盆地增宽,一般与差异构造沉降相对应。发散上超:上超点所对应的各同相轴之间向盆地增宽,一般与差异构造沉降相对应。(5)下超(5)下超面(5)下(5)下超面(5)下超(5)下超(5)下(5)下超整一界面整一界面是其上下的同相轴均与其平行或大致平行反射界面。根据界面本身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振幅、频率的横向连续性,可进一步划分为连续整一面、不连续整一面和下切面三种类型(1(1)连续整一面:其

8、振幅、频率横向上较稳定,主要反映由沉积事件所形成地层层面如海进面等。此外,地貌起伏不大的平行不整合面(侵蚀间断面)也表现为连续整一界面。(2(2)不连续整一面:其振幅、频率横向上不定, 主要反映不稳定环境下的沉积突变面(3(3)下切面:指界面上下同相轴总的产状趋势一致。界面本身有局部起伏或下切特征,其振幅、频率横向上般变化较大。是平行不整合的产物。下切面有两种成因:河谷下切和海底峡谷下切:河谷下切河谷下切此类界面起伏的规模一般较小,在几米到几十米左右此类此类界面起伏的规模一般较大,可达数百米各反射界面各反射界面的正确区削截与视削截的区上超与削截的区(1)削截与视削截的区)(1)削截与视削截的区

9、)削截是地层向上倾方,视削截是层向下倾方。2)掀斜型削截往往发2)掀斜型削截往往发育在盆地边缘,褶皱型削截可在盆地任何地方发育,一表现为倾向相反的削截面成对出现。视削截在一般发育在盆,尤是发育在陆棚边缘。地层向盆。3)视削截与界面3)视削截与界面之上伴生的水下上超的地层超覆方向相反,掀斜削截与其界面之上伴生的盆缘上超的地削截有两个,故与上超方向无对应关系方向相同。而褶皱(2)顶超与削截的区(2)顶超与削截的区下部同相轴以较大角度向上突然终止顶削以顶超为以顶超为顶界面的地层单元厚度横向上变化很缓慢而以削截为顶界面的地层单元厚度则向一方迅速减薄灭3)顶超与发育有前积反射构型的进积沉积体相伴生,该地层单元的底部发育有下超。而与削截界面相对应的地层单元不一定为进积沉积,底界往往无下超界面。在盆在盆地边缘,受后期构造影响,顶超可以转为削截(3)上超与下超的区(3)上超与下超的区当后期构造变形强烈时,往往难以判断地层是向上超还是向下超覆。这时主要根据以下方面区分1)下超是向盆的超覆,下超与前积构型伴生2)上超是向盆地边缘的超覆,上超往往与削截伴且方向相反 ????(4)上超(4)上超与削截的区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